另一厢。 太后也得知了皇帝身死的消息。 她狂喜之下,甚至打翻了梳妆盒。 “好!死得好!他终于死了!哀家胸中这口气……终于能吐出来了!” 她又哭又笑,抓住身边传话那内侍问:“那宣王呢?” 内侍道:“宣王已经进宫来了。” “好,太好了!哈哈!这一切又回归正统了!”太后欢喜地拍着桌子,“哀家要见宣王。不不,他一会儿肯定会来见哀家的。哀家的好孙儿……他要做新帝了,真好。” 太后抹了抹眼角:“哀家听闻那个宣王妃死了是不是?皇帝虽然混账。但他生前挑的那个卢书仪倒是极好……” 内侍打断她:“太后,宣王妃还活着,还为殿下生了一个儿子。” 太后的神情敛了敛,不过很快又开心地笑起来:“那宣王一会儿岂不是能带着他的孩子来看哀家?” 这时宫女晚霞走到了太后身边,道:“奴婢为太后梳妆吧。” 太后点头:“是是,哀家一会儿要见宣王,是该仔细梳妆,再换身衣裳。”自从卖官鬻爵案后,皇帝有意打压她,她便一直过得不大顺心,哪里还有太后该有的贵气? 如今都该拾起来了,她想。 不知不觉间,殿中只剩下了晚霞与她。 晚霞先解了她的发髻,拿起梳子重新梳顺。 而后她转过身去,不知拿了什么。 再转过来时,她将手中的东西套住了太后的脖颈。 那是一条绸缎。 一挨上肌肤,是凉的。 太后打了个激灵,然后神色大变:“你做什么?你疯了!来……”人。 她最后一个字没能喊出来。 晚霞已经用力勒住了她。 晚霞流下泪来,道:“这是陛下离宫前的吩咐,他说他若不回来了,便要奴婢送太后上路。” “陛下还说,当年先帝陵寝被盗,不是什么贼人所为,是他亲自去刨的坟。嘱咐奴婢一定要告诉太后。” “陛下说他实在恨您,恨先帝。” “明明是一母同胞,他却比那没有母亲的皇子还不如。您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章太子,今日却恨起他的卑鄙无情来。他说他的卑鄙无情,正是从您和先帝身上继承来的。他若该死,你们也该死。” 太后瞪大眼,似有满腹愤怒要倾泻。 但她说不出来。 她用力地挣扎着。 踹动了跟前的梳妆台,东西散落一地。 但她却没能挣脱晚霞的手臂。 “陛下说,您就安心走吧。似您这样的人,比他还不如。您不满宣王妃,可宣王妃不能死,也换不掉。若真为宣王着想,您就该安心赴死。” 晚霞说到此处。 太后不仅没“安心”赴死,她眼底甚至亮起了光,挣扎得更厉害了。 晚霞只好告诉她:“宣王不会来救您的,这两日董贤妃起了心思,恐怕要绊住宣王的脚步。等宣王处置了她再过来,您也就剩一具尸体了。” 太后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该死。 该死的贺昌!该死的贺昌! 他竟要她在这最欢喜的时刻,最不甘地死去! 宣王…… 太后看向门的方向。 她的动作渐渐无力。 哀家的宣王啊…… 太后终于是不甘地咽了气。 薛清茵和宣王姗姗来迟。 他们进到殿中,便见里头的宫人恐慌地哭号了起来。 “怎么了?”薛清茵问。 “太后……太后自缢了,她身边的贴身宫女晚霞也一并上了吊。” “这……”怎的这样突然? 薛清茵惊讶地在宫人指引下,走到了梳妆台旁。 宣王皱眉,一步上前,遮住了她的眼睛:“……茵茵莫看。” 薛清茵推开他的手臂,转头看他。 发觉宣王脸上倒没什么伤心,甚至似乎也不怎么意外。 “我不怕见这些。”薛清茵轻声说着,拿起了桌上一封书信。 一旁的宫人战战兢兢道:“那……那似是太后的遗书。” 薛清茵拆开来,自己没看,递给了宣王,问:“写的什么?” 宣王语气平静地道:“太后在信中说,得知皇帝身死的消息,她这个做母亲的,心痛难自已,唯愿下黄泉去陪伴。” 薛清茵嘴角抽搐了下。 好假。 太后生前和皇帝何等不和…… 想到这里,薛清茵一下反应过来,又将信纸重新抓回掌中。 她看向宣王,冲他做了个口型:“皇帝干的?” 宣王颔首。 薛清茵叹了口气。 那可真是,死了都要恶心一下太后,顺便把人一块儿带走。 “走吧。”薛清茵道。 他们走出皇宫,回到宣王府。 薛清茵刚一下马车,便见着了等在那里的许芷。 许芷抓着披风,瑟瑟发抖,却丝毫没有要进去的意思。宫人便只得站在她身边为她撑伞。 薛清茵怔忡片刻,眼底瞬间便浮起了泪意。 她想也不想就快步朝许芷奔去。 宣王在后面连忙去扶,生怕她摔一跤…… 不过薛清茵好好地来到许芷面前。 她站定,一时却不知该说什么。 许芷也不知该说什么,只挤出来一句:“孩子呢?” 薛清茵轻声道:“在府里。……您要看吗?” 许芷却没回答这句话,她打着哆嗦问:“怎么会到处传说你死了呢?怎么会呢?” 薛清茵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便只硬邦邦挤出了几个字:“我还活着。” 许芷一下哭出了声:“我知道,我见着了。你活着,你活着……” 薛清茵也忍不住一把抱住了她的脖子:“阿娘。” “你原谅我了吗?”她颤声问。 “本来就不是你的错,何来原谅之说?”许芷一边发抖一边说,“那日我听闻你死讯,我便在想,早在宫中与薛宁,不,贺松宁对峙之时,我在屏风后听见他说,他说在你心中,阿娘更重要。那时我就没有芥蒂了。可是,可是我没有告诉你。我忘记告诉你了。我想,怎么办,你死了,阿娘还没有告诉你……” 许芷呜呜哭了起来。 薛清茵也绷不住和她抱头痛哭。 宣王撑起又一把伞,遮挡在了薛清茵的头上。 他高大的身躯立在那里,为她们挡去了肆虐的寒风。
第322章 大结局(完) 皇帝和太后先后逝世。 朝廷该发丧的发丧,但这时宣王府还送出无数喜饼,就为庆贺宣王府世子的降生。 这时众人就算再蠢,也明白过来……那个传言,似乎,是真的。 否则,宣王不该没有一丝伤心难过。 终于,又逢朝会。 “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驾崩前,未能留下懿旨,如今便只有依靠我等从诸位王爷皇子之中,推举出一位明君了。”主动站出来说话的,竟然是柳月蓉的舅舅李侍中,门下省的第一号人物。 他说的话自然极有份量。 旁人不由侧目,心道柳月蓉与宣王妃积怨已久,那柳月蓉虽然自打魏王去后就有些疯疯癫癫,但那仇摆在那里,可不会自个儿消。 这李侍中也是个聪明人,怕被外甥女拖累吧。 这时众臣也纷纷站出来七嘴八舌地表达起意见。 反正都一个意思,没错,是得推举一位新的君王出来。 有人直言该由宣王登基。 反正现在也就他一个成年皇子了,其他该死的全死了。 这时中书令卢闳站了出来:“我以为,陛下生前恐怕属意七皇子。七皇子守江山,宣王开疆土,岂不正正好?” 众人一听这话,瞬间又想了起来那卢家女儿本来要指给宣王,最后却没成这件事。 哦,中书令此举恐怕未必是真反对宣王。 应该是想借势将卢家女儿塞入宣王后院…… 中书令一贯隐隐有些文官之首的趋势,如今站出来说话,朝堂上的气氛便瞬间不一样了。 就在众人以为只怕这事要掰扯两日,兴许最后以宣王动刀结束时。 一人突然站了出来,沉声道:“我认为宣王殿下极合适。” 众人惊讶望去。 竟是宁确。 同是中书省的人,一个为一把手,一个为二把手。 卢闳没想到被宁确顶撞了,当即变了脸色。 可宁确这个头一开……其余人便也纷纷站了出来:“我以为宣王合适。” “我也这样想。” “中书令对宣王有何不满吗?” 大势所趋。 卢闳被裹挟起来,岂敢说自己的不满? 朝议结束,最终到底是一致推举了宣王。 卢闳忍不住走到了宁确身边:“宁公不愧为徐家的学生,不动声色便结了党派,诸位同僚是怎么受你蛊惑偏向你的?” 宁确不动声色:“急人所急,真诚待人,同僚之间,自然也亲如兄弟。” 卢闳只想骂一句“呸”。 这话不是放屁吗?谁信? “只是你昔日为徐家的人,如今却投靠宣王,是忘了两家的仇恨了?却不知昔日那些徐家的附庸,该如何看你?”卢闳压低了声音。 宁确依旧面色淡淡,道:“错了,我若拜将入相,他们才有重新翻身的机会。他们只会高兴,而不是憎恨我。” 卢闳面含愠怒,但到底没再说什么。再说下去,只会显得他如幼童一样玩不起只会无能狂怒。 因为朝政急需有人来打理,宣王的登基仪式很快便准备上了。 二月十三。 是吉日。 登基这日,宣王身着玄色龙袍,双手捧着两幅画像。 众人不明所以,眼见着他登上高台,随后命内侍将两幅画像挂起。 一幅之上,年轻男子意气风发,眉眼疏朗。另一幅之上,年轻女子红裙如焰,一双丹凤眼,面容昳丽而又不失英气。 “此乃章太子与先太子妃。”宣王将他们惊骇的模样尽收眼底,不急不忙地吐出声音,“他们乃是我的生父与生母。诸卿当拜之。” 殿中顿时轰然炸开。 “宣王殿下,不,不,陛下……陛下不能如此!” 怎能在这样的日子,突然揭开这样的“皇室丑闻”呢? 宣王却神色不变,他漠然垂眸,淡淡道:“此乃告知,而非询问你们的意见。” “陛下!” “不,陛下万万不可啊,将来史书会如何写?” 此时玄甲卫不动声色地拔出了刀。 兵器声响起,殿中的声音便顿时消弭去了一半。 还是宁确,他当先拜下:“百善孝为先,陛下孝心,写入史书也该是一段佳话。” 柳月蓉的舅舅紧跟着也拜了下来。 卢闳还能说什么呢?他的目光从玄甲卫身上掠过,轻叹一口气,生怕拍马屁赶不上趟似的,最终也拜了下来。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59 首页 上一页 2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