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哥哥们失望,胤禘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自会有‘正义的化身’,帮咱们教训隆科多。” 胤禔挑眉好奇道:“太子六弟,可是有什么内幕消息?” 胤福摸了摸下巴:“隆科多是皇阿玛的表弟、佟国纲的侄子,能轻松对付他的只有皇阿玛,难道皇阿玛对他不满?” 胤禛眼带笑意:“非也,皇额娘也能。” 胤禘嘻嘻一笑:“五哥聪慧。” 胤祉的双眼闪闪发亮:“皇额娘要对付隆科多吗?那隆科多完蛋了!” 四兄弟点头如捣蒜:对啊对啊,谁不知道但凡皇额娘讨厌的,皇阿玛只会厌恶更甚;但凡皇额娘希望的,皇阿玛都会全力做到。 胤禘给他们浅浅泼了层凉水:“并不是。你们何时见额娘仅凭喜好,肆意打压旁人?” 见四位哥哥齐齐摇头,胤禘补充道:“我是从四舅舅嘴里套的话,我四舅舅娶了隆科多的嫡亲二姐,但额娘却叮嘱四舅舅离隆科多远些。” “由此可见,额娘很厌恶隆科多。” “那么只要隆科多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哪怕皇阿玛碍于佟家想轻轻揭过,额娘也会阻止皇阿玛,让隆科多被法办。” 胤禔四人听懂了。 本来隆科多作为皇亲国戚,是有一些特殊待遇的,皇阿玛也会对他宽容有加。隆科多本就野性难驯,再加上深知这些潜规则,隆科多一定会有触犯律法的行为。 只需要牢牢盯紧他,抓住他的小辫子,揭露开来。若皇阿玛想放他一马,那就让皇额娘也知道这些,让隆科多感受感受枕头风的威力。 胤禔拍着胸脯保证道:“大哥会派出人手盯住隆科多的,你们就等好消息吧。” 五兄弟相视一笑,端起茶盏相碰:“祝大哥马到成功!” 胤祉还乐滋滋地唱着《桃花扇》:“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 兄弟们的聚会结束,胤禘送完四位哥哥,就跑去了乾清宫。 待梁九功通报过后,胤禘就掀开袍角,跨过门槛,走进御书房连声抱怨:“如今有了昕昕,儿子就失宠了。” 来乾清宫不用通报的有两人,以前是胤禘和青璃,如今变成了胤媛和青璃。胤禘自被册立为太子后,想见康熙帝也得在门外等通禀。 不过胤禘心里清楚,之所以如此,并非阿玛防范自己,而是为自己好。免得朝臣们知道了,弹劾太子殿下逾矩。而且无论何时,胤禘只要求见,康熙帝就会立马应准,这些都是做给旁人看的。 胤禘这话只是故意装装委屈,跟阿玛撒娇。 父子二人,心知肚明。 端坐在御案后的康熙帝合上折子、放下朱笔,摆摆手示意宫人们都退下后,这才身子向后靠在椅背上,放松姿势,抬了抬下巴:“说吧,又有什么想要的?” 胤禘嘿嘿一笑,颠颠上前给康熙帝按捏着手臂:“阿玛果然圣明烛照,什么都瞒不过你。” 康熙帝享受着儿子的讨好,语气懒洋洋的:“非是朕圣明烛照,而是知子莫若父。” 胤禘顺杆子往上爬,卖着关子道:“那阿玛不如猜一猜,儿子想求您什么?” 康熙帝瞥了胤禘一眼,没甚耐心:“朕不猜,要么你直说,要么你就无功而返。” 胤禘又自己搭着台阶,拾级而下:“呵呵,儿子只是跟您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胤禘选择了开门见山:“阿玛,二哥于设计创造一途有天赋,不如给他一个机会?” 胤禘没有跟康熙帝提胤礽的天份有多高,因为胤禘清楚,阿玛只会比自己了解的更多;胤禘也没有跟康熙帝解释自己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因为胤禘相信,康熙帝一定知道自己有派人监视胤礽,并且支持自己这样做。 胤禘在胤禔他们面前称呼胤礽为“堂兄”,那是因为胤禔他们同胤礽没什么感情,胤禘自然按照规矩来;可胤禘知道,康熙帝对胤礽尚有几分怜子之意、慈父之心,所以胤禘此时提到他时口称“二哥”。 康熙帝不置可否,他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问了胤禘一个问题:“胤礽毕竟曾是元后嫡子,曾做过太子,安安对他就这么放心吗?” 胤禘昂首挺胸,直直同康熙帝对视,浑身上下,全是满满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儿子并非对二哥放心,而是对自己有信心。” 胤禘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儿子占据大义,还有阿玛的全力支持,怎会输给一个没有母族、妻族羸弱的废太子?” “儿子是未来的大清之主,怎会连容人的雅量都没有?儿子的心中有万里江山,又怎会没有二哥的容身之地?儿子只希望二哥的才能越高越好,他能为大清做出的贡献越大越好!” 康熙帝朗声大笑,拍了拍胤禘的肩膀,一脸欣慰:“太子说的好!太子如今已经身兼雄主的气度,和仁君的胸怀,朕很高兴。” 胤禘收回气势,又变回原本那副小孩子的模样,骄矜自持中带着点得意:“阿玛,你虽是儿子的榜样,但儿子将来一定会超过你!” 胤禘转了转眼珠子,安慰着康熙帝:“不过阿玛也不要难过,皇玛法从未教过你为君之道,阿玛自学成为明主盛君,已经很棒、很了不起了。可儿子就不同了,儿子有一个全心全意教导我、爱护我的阿玛,若是做不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简直是丢脸。” 康熙帝摸着胤禘的小脑瓜,笑意吟吟:“在你心中朕就这么小心眼?容不得儿子比自己强?” 胤禘眼神飘忽,大声反驳:“才不是!阿玛最好,阿玛肚量比海深、比山高。儿子只是太过在意阿玛的心情,才会方寸大乱。” 康熙帝屈指弹了胤禘一个脑崩:“算你会说话。” 见胤禘的额头红了,康熙帝又心疼地轻轻揉着,嘴里也不忘继续跟胤禘逗趣:“在拼阿玛这方面,朕确实输你一筹,朕的阿玛远不如你的阿玛。不过在拼儿子这方面,朕注定胜你一筹,你跟儿子的感情估摸着会远逊于朕跟儿子的感情。” 胤禘双手环胸,一本正经地点头:“儿子同意。” 说完这四个字,胤禘就笑得乐不可支,康熙帝的眼中也柔和似水,父子二人之间温情脉脉,暖意融融。 - 转眼就到了三十一年春,如今宫中最要紧的大事,当属这届选秀。 往届选秀一般都是七月份开始,可今年秋天康熙帝计划北巡蒙古,但胤祉和胤禛都到了选福晋的年龄,选秀也得办,因此今年的选秀会提前几个月。 四月秀女初选过后,青璃也不含糊,差芙芫把高门贵女的花名册给荣妃和德妃各送去一份,表明了自己不插手、全凭她们母子心意的态度。 青璃心里可美了,皇子的婚事交给他们额娘做主,大臣宗亲家的赐婚只用等康熙帝给名单,秀女的教导有墨竹盯着储秀宫的嬷嬷们,自己又能当甩手干部了。 可没等青璃开心多久,惠贵妃和瑜妃就相携着上门了。 听完她们的请求,青璃理了理胸前的龙华:“你们是说,想给胤禔和胤福选个侧福晋再加上两个格格?” 惠贵妃跟瑜妃笑着点头。 惠贵妃一脸的理所应当:“雅琴有孕,院子里的那个侍妾也不讨胤禔喜欢,臣妾自然要替胤禔多操操心。” 瑜妃附和:“胤福的情况跟他大哥一样。” 是的,大福晋和三福晋都揣上了崽。 三福晋上个月才诊出喜脉,还未满三个月;大福晋的月份要大一些,如今已满六个月。太医把脉过后确认大福晋腹中为女胎,惠贵妃对此很是失望。 青璃不认可她们的这种举动,更对妻子有孕时应该帮丈夫纳妾,方算贤惠的论调嗤之以鼻。不过青璃也明白自己的想法才是特立独行、不容于世的,说不定自己替大福晋和三福晋抱不平,传到她们耳里,还以为自己是想坏她们的名声哩。 因此青璃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跟她们争论,更不会以势压人。 不过青璃还是想帮帮大福晋和三福晋,也有些疑惑:“你们看重嫡长孙吗?” 惠贵妃和瑜妃连连点头,一脸肯定:“那当然。” 青璃这下是真搞不懂她们了,眉头微蹙,满是不解:“想要嫡长孙的话,那就得等嫡福晋产子之后,再让妾室们开怀。大福晋腹中是女儿,要再生儿子,尚需时间,三福晋腹中胎儿的性别更是还未确定。你们现在连纳三个妾室进门,是生怕庶长子出不来吗?” 惠贵妃表情不太自然,支支吾吾、语气忸怩:“可以,先让、让她们……喝避子汤。” 瑜妃也垂头不语,表示默认。 青璃内心的吐槽声很激烈:敢情你们纳妾不是为了子嗣,是为了满足你们儿子的私欲呗?秀女也都是好人家的女儿啊! 但青璃也知道别说皇家了,京中的高门大户里,这些都是常态,青璃没能力彻底杜绝。男人要纳妾是拦不住的,若不许灌避子汤,确实是善待妾室了,但损害的却是嫡妻的利益,青璃没这么糊涂。 青璃只强调一点:“记得让太医配温和些、不怎么伤身的避子汤,若是人家好端端的女儿因此绝育,那咱们岂不是沾上了业力?” 惠贵妃和瑜妃拍着胸脯牢牢记下,青璃又忍不住多嘴一句:“胤禔和胤福的侧福晋,家世想必不会低。让高门贵女喝避子汤,她们能接受吗?若是心不甘情不愿,甚至跟家里人诉苦,那你们这就不是结亲,是结仇了吧?” 见惠贵妃和瑜妃若有所思的模样,青璃揉了揉额角:“本宫只是提醒一句罢了,具体结果如何,本宫都不会插手。你们回去后可以随意召见秀女,若有看中的给本宫递个消息就行。” 作者有话说: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六月完稿,这里把它提前了。
第91章 自那日拜访过坤宁宫后, 惠贵妃和瑜妃也听进了青璃的提点,心中有所顾虑。二人一合计,决定先召见一批秀女试探试探态度,万一有愿意的呢? 事实证明, 惠贵妃和瑜妃异想天开了。 她们二人都只有一个宝贝疙瘩, 在她们心中, 自己的儿子方方面面都该拥有不出格范围内最好的,包括侧福晋。惠贵妃和瑜妃按照芙芫送过来的秀女名册,选中了适合当贝勒侧福晋中, 家世最好的那一批。 召来秀女们言语暗示一番过后,容貌出众、仪态上佳、才艺优秀的几个顶尖好苗子, 都不约而同地在接下来的环节中, 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岔子, 用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愿之意。 在这些秀女心中, 储君地位稳固, 其他几位皇子日后顶多位至亲王。若是生下庶长子,或许还能争一争亲王世子的位子, 可惠贵妃/瑜妃一心想要嫡长孙, 那自己进了皇子后院也没什么好前程,还不如凭借家世人品相貌, 嫁进宗室或者八旗的勋贵人家,做个正头娘子。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6 首页 上一页 1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