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驸马直接变成了皇夫,新帝的枕边人,一人之下的地位。 若是其他公主登基便算了,他们军营里的人倒还能趁着山高水长在背后嚼舌根,但那是他们主帅的妻。 一时间,桌上的人都安静了。 直到炀王忽然冷哼了一声:“果然,本王猜得不错。” 唐韫修越过众人对上炀王的视线,后者不以为然:“皇兄怕不是从召赵瑾回京时,便想好了。” 先帝驾崩毕竟是大事,即便在边境,接下来的几日里,军营里也难见荤腥。 之后朝中传来消息,拒绝求和时,唐韫修也没有奇怪。 他只是偶尔也忍不住在想,想赵瑾在京城运筹帷幄的模样。 没多久,就在议和破裂,禹越两朝大军步步紧逼的时候,军营里忽然传来了激动的声音。 “将军,陛下派人给咱们送东西来了!” 众人从营帐里走出,看到那长长的队伍里,马车后面拉的东西以及好一批人。 这无疑是送来的物资。 只是除了干粮和保暖之物,其他几乎全都是陌生的东西。 看着像武器,但又不太像。 为首的一人看起来文文弱弱,像是个文官,他对着唐韫修道:“启禀皇夫,这是陛下特意派我等送来的新武器。” 皇夫。 新武器。 关键词抓取。 作者有话说:
第166章 女帝的第一场翻身战 早在武朝昭告天下, 女帝登基之时,不仅仅是外人等着看笑话,就连武朝境内的臣民都不免发出“国将亡矣”的感慨。 眼下正是战争时期, 皇位更迭其实并不利于社稷稳定, 赵瑾找不到可以坐上这个位置的第二人选,她也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放权。 她那位已经葬入皇陵的皇兄确实教会了她一个道理:只有当权力把握在自己手中时,才有话语权。 赵瑾想要改变的一切,只有手中握着权力才有说话的资本。 如今禹越两朝兵临城下,京城近日已经没有人再有心思去看什么戏曲节目了, 就连平时最是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也不禁想到那个最糟糕的结局。 无外乎武朝被禹越两朝瓜分, 而他们这些养尊处优的人, 要么是就这样死去, 要么后半辈子屈辱地活着。 新帝所做的决策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专权。 赵瑾没给多少讨价还价的机会, 朝中臣子提出支援前线, 这件事她倒是没拦着, 由着那群臣子去张罗援军。 之后大军压境,援军轰轰烈烈上路, 但事实上这时候前线已经开战,但在京城的人, 谁也不知道战况如何。 赵瑾每日的日常也就是批奏折, 像小皇子和长公主已经重新回到上书房读书。 原本在上书房读书的大臣之子如今却是对这两人犯了难。 陛下既然能作为女子登基,那便代表着长公主未来未必只是个公主, 但小皇子毕竟是如今皇室里面唯一还算得上名正言顺的皇子。 一连几日,武朝的京城犹如乌云压顶,寻常百姓家里尚且忧虑, 更何况当朝的官员。 如今已经不是盯着龙椅上坐着谁的时候了, 而是看着他们武朝究竟能不能度过这一劫。 赵瑾这个皇帝当得并没有很费力, 大概是都觉得她这个女帝不靠谱,朝臣遇事会更倾向于自己解决,赵瑾倒是闲得能有空去带皇宫里俩孩子在御花园玩玩。 也就是她的心够大,就算是知晓赵瑾有后手的太傅和丞相都不敢笃定战况如何。 长公主和小皇子如今都到了挑选老师的年纪,小皇子的老师交由太后去挑选,至于长公主的,赵瑾某日带着两个孩子一起上朝,上朝前便说好了让小姑娘自己挑。 下面的臣子看不懂赵瑾这一番带着两个孩子上朝是什么意思,但长公主和小皇子在这种时候并不吵闹,乖巧地坐在赵瑾身边,一左一右,两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下面的臣子看。 两个孩子就是差了几个月,偏生又都是赵家人,那双眼睛看着都像赵瑾,说是她生的都有人信。 怪可爱的。 放在二十几年前,兴许还有人指摘带公主上朝不妥,可如今公主都登基了,谁还有空去管皇帝带谁来上朝? 只要赵瑾别太荒谬,从自己的后宫带人来,这群已经见识过她究竟有多离经叛道的臣子都睁只眼闭只眼了。 底下的臣子如今处于一种见怪不怪的状态了。 早朝的事不难商议,如今入冬的时候,京城乃至京城之外的百姓过冬方面自然也该早有预防。 前些日子征兵,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赵瑾这个皇帝虽然说是登基了,但龙椅确实还没坐稳。 在朝堂上商议最近的民生社稷,赵瑾开设的报纸也独立开了个部门,命名为《朝报》。 而目前负责这一刊物内容刊登与发行的人,正是庄锦晔。 身形修长,文雅中透着风骨,在官场沉浮几年,如今的庄锦晔比起当初,确实多了番淡然处之的沉稳。 然后问题来了,众目睽睽下,赵瑾看见自己的小闺女抬起自己肉肉的小手,指了指正在低头说话的庄大人。 赵瑾眼皮子一跳。 庄锦晔正垂着眼睛,丝毫不知道龙椅上面的动静,但是他不知道,不代表没有其他人注意。 赵瑾略为难地与小姑娘对视了一下,随后不动声色地将她的小手给给牵了回来。 等下朝后,小姑娘奶声奶气问:“母皇,儿臣挑好自己的老师啦。” 赵瑾蹲下与自己闺女对视:“圆圆,你只要这个老师是吗?” 武朝年仅五岁的长公主斩钉截铁点点自己的小脑袋,又抬眸看向赵瑾,“母皇,不可以吗?” 武朝这个新帝干咳一声,眸光略闪烁。 可以是可以,就是怕你爹回来之后会哭。 唐韫修这个人对曾经和自己竞争过驸马这一身份的人都莫名带着敌意,大概可以理解为吃醋吧。 但这是他闺女自己的眼光。 赵瑾摸摸小姑娘脑袋:“可以。” 于是不多时,庄锦晔被召到御书房,再之后,他就成了长公主的老师。 在师生两人第一次会面时,身上披着长袍的庄大人单膝跪在地上和长公主平视,触及到小姑娘清澈的目光,庄锦晔缓缓开口,语气温和:“臣听闻是殿下亲自挑选的老师,敢问殿下为何选中臣吗?” 赵圆圆眨了一下眼睛,小嘴一张:“你看着没有别的大人凶,还好看。”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小公主这样纯真之言让庄锦晔愣了一下,半晌后他笑道:“愿臣不负殿下所望。” 长公主这个年纪,还不是可以听懂大人话里太多意思的时候。 只知道自己应该就此拥有了一个脾气应该还相当不错的老师。 —— 又是三日,边境战况传来。 那一日上早朝时,战报送来。 赵瑾看着送来战报的士兵以及下面不少闭着眼睛不敢听的臣子,扯了一下嘴角。 “将战报大声念出来,让诸位爱卿一起听听。” 于是片刻之后,金銮殿上只有一道声音响起:“禀陛下,近日我朝与禹越两朝在泗水关交战,大获全胜,缴获敌军俘虏数千人,杀敌近万,皇夫和炀王率兵乘胜追击,抓了禹朝的三王子……” 与此同时,详细的战报已经呈到赵瑾手上。 金銮殿上是死一般的寂静,众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听见了什么? 他们又一次打了胜战! 这怎么可能? 有人甚至都忍不住怀疑,是不是假传战报? 但这样做的后果又有几人能够承担? 赵瑾盯着手中的战报看了半晌,看完之后,才将东西递给李公公,李公公看懂了赵瑾的意思,于是又将战报呈给了下面的丞相。 “诸位爱卿也听见了,打胜战了,就是这战俘该如何处理,谁能给朕说说?” 直到这种时候,众人才蓦然反应过来,胜战的消息传来,他们这位新帝并没有丝毫的惊讶,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这其中定然是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 “陛下圣明!” 顷刻之间,朝臣跪拜。 同时,他们似乎也等着赵瑾来给他们解惑。 赵瑾开口让人平身。 这群臣子服她的没几个,但在跪拜方面倒是做得行云流水。 “朕想知道战俘该如何处置。”赵瑾悠悠道。 此时她再开口,说话的分量也已经不同。 有人站了出来:“启禀陛下,既然战俘里还包括禹朝的三王子,那陛下不如给出条件,让他们来赎这位王子回去,此番既能打击两朝的士气,还能将他们之前羞辱回敬回去。” “陛下,臣以为不如趁此机会将主动权握在手里,此时战况于我朝有利,此时议和,乃是最好的时机。” “陛下,既然战况有利,臣以为当乘胜追击,将之前放弃的城池一举夺回!” “陛下……” 这下子出主意的人倒是足够多。 赵瑾听了半天后先喊了停。 “求和在朕这里是不可能的,既然局势已经反转,该求和的人,不该是我武朝了。”赵瑾悠悠道。 下面的人大部分还不知这次大获全胜的关键在何处,听了赵瑾这番话,不免会觉得她有些狂妄。 但打了胜战,自然是令人高兴的。 丞相在这时候开口了:“启禀陛下,臣觉得方才朱大人说的提议不错,不如先给禹越两朝下个他们几乎不会答应的条件,看他们愿不愿意将战俘赎回,若是愿意,我们不亏,若是不愿,我们便将战俘全须全尾放回去。” “丞相这是何意?”身边有人问出口。 赵瑾却笑了:“丞相,朕没看错你。” 这招,杀人诛心。 如果那边不愿意赎回战俘,那么这些被放回去的战俘,心里该是如何滋味? 普通将士会怀疑自己为君主抛头颅洒热血是否值得,至于那位尊贵的三王子,也该怀疑一下自己在其父王心中的地位了。 民间的消息在这种时候传得并不算慢,边境那边有消息传来: 武朝将士手持神器,犹如神兵降世,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 百姓欢呼。 然后这时候又有消息传出,武朝将士所用的新武器,乃是那位不被世人看好的女帝研制出来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武朝才能打上一场如此漂亮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一时间,民间出现不少歌颂这位新上任的女帝的歌谣。 譬如“女子亦可治国理政”和“皇帝乃上天派来助武朝渡过难关的仙人”等夸张说法传遍大街小巷。 赵瑾确确实实收获了不少敬仰。 这是她登基以来打的第一场漂亮的翻身战。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4 首页 上一页 1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