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捐款的,无论身份是高是低,她都会把对方的名字刻在学校操场的石碑上,而不愿意捐款的,甄小玫也不会去为难他们。 甚至为了防止大家你三文我五文,你十两我八两的过来凑数,给她的石碑增加不必要负担,她还限制了捐赠档次,以确保捐赠的人数控制在石碑的可雕刻范围之内。 这么一来,那些家底儿薄的普通百姓就没办法因为对甄小玫的盲目支持舍财了,他们只能遗憾地放弃了自己响应甄小玫号召的打算。 与劳作所得只能满足一家人生活所需的底层百姓相比,那些更有能力、收入更高的武者们,则几乎个个都有乐捐一笔的能力。 他们也没有让甄小玫失望,甄小玫的乐捐活动甫一发起,以成柱、成梅、江小鱼为首的孤儿们就第一时间每人捐了一大笔银钱出来。 他们都是甄小玫教养出来的,他们小时候,甄小玫管他们吃穿住、教他们学本事,他们长大了,甄小玫又信任、重用他们,他们感激甄小玫,是她妥妥的狂热粉。 在他们心里,甄小玫做什么决定都是对的,都是为了这个世界好的,甚至,甄小玫无论吩咐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是求之不得、自觉荣幸万分的。
第261章 甜枣 有了他们鼎力支持,包括东州在内的所有甄小玫直管的州、县、镇,计划中的各级学校的建设资金,在甄小玫提出乐捐这件事的第三天就迅速凑齐了。 甚至一些原本因为经费原因,甄小玫并不打算建设幼儿园和小学的村子,现在她也可以适当地添到计划书里了。 而那些并不是甄小玫直管的地方,则是很明显的表现出了当地掌权者与甄小玫之间的亲疏远近...... 卫岚、纪无忧所掌控的东南温州,风氏一族所掌控的南州,聚贤阁所掌控的西南贺州是响应速度最快、捐款金额最多的,其次才是梁氏一族所掌控的中州、栖凤堂所掌控的西州,万胜宗所掌控的西北赣州,以及丁家、孟家所掌控的东北连州。 甄小玫知道,那四州必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满意尹欢颜、梁氏家主等人做出的投效她甄小玫的这个决定,他们或许当时因为大势所趋所以被迫同意了,也或许是作为“少数服从多数”的少数派被无视了反对意见,但在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却绝不会再那么简单的做出妥协。 这些都在甄小玫的意料之中,她并没有去管那四州的五个势力是如何内部拉锯的,也没有因为他们五家给出的乐捐金额而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 不过,她在这件事告一段落之后,却坏心眼儿的把所有参与乐捐的人,他们的名字、捐款金额,以及他们各自捐款的用途,都给明发各地、广而告之了。 她派去各州负责乐捐一事的武者,手上有所有捐款人的身份信息、捐款金额,甄小玫再给添上钱财用途,然后美其名曰,明发天下,不是为了让大家攀比谁多谁少,而是为了让所有的大善人们看清他们善款的用途。 甄小玫略显煽情的在这份正文极短,附件极长的公函里写道:“行善需量力而行,善心大小亦不全由善款数额决定。一文善款也是善款,是能够照亮如墨黑夜的一缕微光。” 有了这两句话,她把捐款金额明发天下的行为就少了挤兑某些群体的嫌疑,多了更多大气与坦荡。 各地百姓还是第一次见识甄小玫这种敢于把整件事摊开来,放在太阳底下任人监督的做派,最重要的是,这件事还是与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被甄小玫的诚意给打动了。 众人奔走相告,热热闹闹的议论、庆祝他们的孩子以后都能以极低的费用进入学校,学习一技之长。 而那些原本就对甄小玫有抵触情绪的那五家的武者们,则非常不高兴甄小玫的民心所向。 他们向自家家主、掌门再三阐述甄小玫此举可能带来的危害,然而各家家主却默默拿出了甄小玫让人同时递送到各家家主手上的,专门针对他们的优惠政策。 甄小玫打一棒子给一颗甜枣,作为那四州里捐献了最多善款的家族、门派,他们门下或者族内现有的所有子弟,都可以在考取甄小玫所谓“大学”的时候,得到人均二十分的加分待遇。 那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二十分的特殊待遇根本就是甄小玫故意拿出来敷衍他们的。 他们觉得,若是甄小玫真的有意照拂他们,那她就该直接给他们所有学校的无限制入学资格。 甚至如果不是明知不可能,明知甄小玫的脑子并没有进过水,他们都想怂恿自家的掌门、家主去跟甄小玫索取被她牢牢握在手里的曾经的八大门派留下的高端武功秘籍和阵法知识。 这种东西怎么能放到大学和研究所里,给那些基本都是普通人出身的学生们学呢?那个甄小玫到底知不知道这些秘籍有多珍贵? 他们愤愤不平,但他们各自的掌门、家主却都没有那个厚脸皮去跟甄小玫提什么“免试入学”。 或许是早就预料到了各家都会出现诸如此类恬不知耻的人,甄小玫早在给他们写信的时候就已经明确说了,若是有了这二十分的额外照顾,他们各家依然有无法达到录取分数线的门人、族人,那就证明这些人确实不适合她开设的那些大学。 她措辞比较委婉,表面上任谁看了,都觉得她是在说“咱还是别耽误孩子另谋前程了”,但实际上,熟知她秉性的各家掌门、家主却觉得,她想说的其实是,“咱还是别让你们家那扶不上墙的熊孩子出来丢人了”。 在甄小玫占据绝对优势、掌握绝对话语权的情况下,各家的掌门、家主还真没什么底气跟她耍无赖,自然,他们就也不敢去跟甄小玫在这件事上讨价还价。 各自镇压了自己门派内、家族内的不安分选手之后,他们非常默契地给甄小玫各回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感谢信。 此后的近两年时间,甄小玫的学校推广计划,在她和云昭的亲自监督下,既快又好的逐步落到了实处。 那些负责进行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幼儿园、小学之类,每建好一处就会有大量普通百姓带着自家的孩子蜂拥而来。 而需要考试、选拔才能进入的初中、高中,来报名的则几乎都是那些原本就家有余财、自己也曾寻了门路读书的孩子。 考虑到这个世界的现实状况,甄小玫把各级学校的入学年龄全都适度放宽了些。 毕竟那些原本没地方求学的普通人家的孩子,知识储备和武功底子再怎么也不可能在十二岁时就达到她设置的初中录取门槛。 为了让他们也拥有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甄小玫特意在小学设置了属于十岁以上孩子的大龄班。 他们文化课的学习进度比普通班的小娃儿们要快很多,毕竟大孩子么,一来更坐得住,二来心智也相对成熟。 除此之外,甄小玫为了不耽误他们提前打基础,还特意给他们安排了武师傅。这些武师傅负责教他们锻体,让他们不至于因为学习文化课而耽误了武学进度。
第262章 易进难出 听说上小学的孩子居然就能跟着习武,那些原本还在因为各种原因观望、犹豫的普通百姓,顿时开启了宁愿砸锅卖铁、四处筹借也要供自家至少一个孩子读书的疯狂模式。 他们虽然没多少见识,但习武能够带来的好处却是他们早就已经见识过无数次的了。 不说那些各门派、各家族的正式子弟,即使只是能够沾光习武的侍卫、杂役弟子之流,那也是普通百姓需要抬头仰望的存在呢。 甚至就连那些只会一些粗浅拳脚功夫的低阶武者,他们的日子也过得足以令普通百姓心生艳羡了。 这些并不好高骛远的普通百姓也不指望自家孩子能够学到多么高深的武功、取得多么巨大的成功,他们对自家孩子的普遍期待,其实是他们能够像那些懂得一些粗浅拳脚功夫的低阶武者那样,带着全家人一起过上更好的生活。 因为看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甄小玫设在各地的学校再次迎来一波入学热潮。 但和小学、初中的受欢迎程度相比,最基础的幼儿园和需要参加严格考试才能进入的高中就显得有些乏人问津了。 幼儿园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有钱人家更倾向于专门请人帮着带娃,而没钱的人家则基本都是大娃带小娃,以此解放大人的劳动力。 这也就导致了,甄小玫开设的幼儿园,入园儿童数量少的可怜。 甄小玫不着急,这情况她早就已经预料到了,同时她也有信心,以后人们的教育观念会随着他们所在地区生活水平、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幼儿园教育功能的逐渐展现而发生改变。 至于高中入学新生少,甄小玫表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眼下文化水平和武学水平能够达到高中入学水平的学生,基本全都出自各个门派以及家族。 而这些门派和家族,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对“学校”这个新事物其实都还在观望、权衡之中。 如果不是甄小玫直接把八大门派的部分武功秘籍和初级阵法知识这两个大鱼饵放到了大学里面,考上的人就可以循序渐进的学习,甄小玫想,或许她的大学也会变得和高中一样不受欢迎。 负责全面跟进此事的云昭问她,“这些真就放在那里由着他们随便学吗?” 甄小玫笑,“当然不是啦~你别忘了,进入大学是要参加考试的,考不上的那怎么办呢?就只能去高中系统学习了呗。” 如此一来,她的高中校园自然就也会热闹起来了。 再有就是,大学也是分年级的,她总不能一上来就让他们专门学阵法吧?那肯定是先要全面培养一下,打牢基础呀。 等他们把五行八卦的基础知识啃完了,他们估摸都已经大四了,剩余的时间也就仅剩一年而已,一年的时间,那些学生能学几个阵法? 云昭听她这么说,唇角不由微微上扬,他心道,小玫说话还真是一点儿都不带掺水的呢,说是教授“基础知识”,那就真的只上基础知识...... 不过,“五行八卦体系庞杂,即使只是基础知识,绝大多数人也很难在四年甚至三年之内完全学透吧?” 甄小玫耸耸肩,“那就多学几年呗。”考试不过关,那就补考、重修一条龙服务呗。 她把自己的想法一说,云昭顿时不说话了——好家伙,合着这还是个进来容易出去难的学科了...... 他正想着,就听甄小玫又道:“其他学科也一样,期末考核不合格的,一律安排他们补考、重修。还有一应校规校纪也要早点儿确立好,那些有严重违纪行为的,或者干脆触犯了律法的,学校是不会留他们当害群之马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8 首页 上一页 1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