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队里发口粮,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我想向队里,借些粮食,就是库里的地瓜米,熬过这几个月。借的粮食,等发口粮的时候,再从我们的份里扣掉。” 生产大队有专属的仓库,里面囤者一些粮食。 向生产大队接粮,并不是明霞特例。 村子里有些人,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的口粮都吃光了,只能向队里借粮食,等到下一次发粮食的时候,再还上。 明发云听完明霞的话,吐了一口白烟,说道:“大花她娘,你这样盘算没错,这事儿问题不大,我待会儿跟村长提一声。” 铁屋村的村民数量少,整个村只有一个生产队,村长又兼任生产队长。 有了明发云的保证,明霞在心里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这下,她们一家四口人,至少不用担心饿死了。 实在是家里的粮食实在太少了,明霞就算拥有虚拟淘宝购物系统,也不可能靠着一个工分几毛钱的工作效率,养活四个人。 有了大队借来的粮食打底,明霞就能够将系统里不多的劳动值,用在更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购买一次性的粮食,吃完就没有了。 明霞谢过明发云,然后不用他多说,将竹篓子拎到炒茶房。 炒茶房,分为里外两间。 走进屋子,能明显感觉到室内温度比室外高了许多。 里屋是炒茶师傅待的地方,而外间坐着一位胖乎乎的婶子。 她是铁屋村里,明霞见过最为白净的人了。 皮肤白归白,这位胖大婶却浑身都是力量。 她坐在一张木头凳子上,胖乎乎的手掌将一团白毛茶芽,放在木头板子上不断揉动。 体型并不影响她的动作,明霞能从她姿势的变化中,感觉到一种很特别的韵律感。 这位胖大婶,是村里专门的揉茶师傅。 揉搓白毛茶,在铁屋村是一项祖传的技术,这项技术,却不是秘密,只要肯学,就能向这一代的揉茶人学习。 想学的人很多,学会的人极少。 制作白毛茶的过程,揉茶的重要性,不比炒茶差。 胖大婶看到明霞拎着竹篓子走进来,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明霞也没有打扰她。 她原本打算将竹篓子搬进来,就转身离开,去地瓜田除草。 但看到揉茶师傅的动作,想到明小丫这段记忆,立刻改变了主意,站在旁边,看着胖大婶的动作。 胖大婶长着一对漂亮的杏眼,如果不是脸颊的肉太多,体型太过圆胖,完全能称得上一位资深美女。 明霞观察的极为仔细。 她发现,这位胖大婶看似简单的揉搓动作,都有极为精准的角度,高度的标准。 从她进来,看到眼睛有点发疼,这位胖大婶的每一个动作,都没有任何变形。 难怪这位胖大婶在开工的时候,就算只工作半天,都是拿全村最高的工分。
第12章 揉茶技艺 ◎胖乎乎的周茶娘,有一门奇妙的好手艺◎ 胖大婶本名叫什么,在铁屋村似乎没有人记得。 明小丫只知道她婆家姓周,按照铁屋村的风俗,负责揉茶的人,若是女子,大伙也都会敬称她一句茶娘。 所以铁屋村无论男女老幼,都喊这位胖大婶一句周茶娘。 明小丫以前和周茶娘一点也不熟。 她以往来交茶叶的时候,基本上是找明发云统计完工分,将竹篓放在他脚边,半句话也不多说,一溜烟走了。 她并没有见过周茶娘揉茶。 每当采茶的日子,周茶娘通常在中午上工,明小丫在铁屋村生活了二十六年,跟周茶娘说话的次数,一个巴掌数,都有的剩下。 她只从洗衣妇人的口中,得知周茶娘有这一门村中独一无二的手艺。 真真是独一无二,无人能够替代。 铁屋村能够抵扣公粮最多的清明白毛茶,所有品质最佳的茶芽,都必须由周茶娘亲手揉搓。 若是交给其他人揉制,茶叶的价格,通常只有周茶娘出品的三分之一。 明小丫当初听别人谈论的时候,心里对周茶娘极为羡慕。 有一门手艺傍身,在明小丫心中,就像生了一个儿子一样,后半辈子有指望了。 揉茶的手艺很难学,铁屋村的村民大约到了十一二岁的年龄,都会在炒茶的时候,被家长送到炒茶房帮工一段时间,拜师学艺,看看能不能获得周茶娘的真传。 明小丫到了年龄的时候,还没嫁给游全树,壮着胆子,试着跟游老婆子提起,能不能让她跟其他同龄人一样,去找周茶娘学学手艺。 可惜,对控制欲惊人的游老婆子而言,明小丫的想法,触犯了她的忌讳。 明小丫是他们游家的童养媳,学手艺干什么? 学了手艺,是不是就要跑了? 身为游家的媳妇,学什么手艺,只要能干活就行了。 就那个臭榆木疙瘩,怎么可能学会这村子里独一无二的揉茶手艺。 游老婆子拿着木棍,狠狠地抽了明小丫一顿,将明小丫骂得天昏地暗,生生断了明小丫的念头。 对游老婆子而言,有自己想法的傀儡,就要下狠手教训。 从此以后,明小丫路过炒茶房,都跑得比兔子还快,生怕被游老婆子看到,误以为她还想学揉茶,又来一顿狠打。 明霞越了解明小丫的记忆,越同情这姑娘的遭遇,甚至,看到她的胆怯,懦弱,以及被影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都没有办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怎么怒呢? 一个从小被洗脑,被□□驯养,完全失去了独立人格的人,又怎么要求她去争气呢? 在这种环境下,能活下来,真已经是明小丫最大的勇气了。 与此同时,明霞也对控制欲惊人的游老婆子,充满警惕。 她完全主宰了明小丫将近二十年的人生,会愿意从此两不相干吗? 暗自提醒自己不能放松警惕,明霞抬起手指,用力狠狠掐了一下自己位于眉毛内侧凹陷处的攒竹穴。 这是她的习惯动作,来源于学生时代的眼保健操。一阵生疼之后,也让她大脑瞬间提神。 这两天,明小丫的记忆让自己在铁屋村没有破绽地生活下去,但这份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断交织,又让性格与明小丫截然不同的明霞,在这种深度的感同身受中,有着非常难受的体验。 她只能一次一次回忆,然后一次一次用自己的意志,将明小丫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远远抛开。 明霞定了定神,挣脱明小丫记忆的影响,将所有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周茶娘的动作上。 周茶娘揉茶,与明霞在当初民宿茶园里看到的揉茶工艺,有很大差异,用截然不同来形容,也不为过。 尤其是在动作上,当初明霞看到的揉茶工人,是踏踏实实地在揉制茶叶。他们的动作在明霞看起来,跟洗衣服没有太大区别,简单直接,一板一眼。 但周茶娘的动作,比前者看起来更为夸张,如果让明霞评价,她似乎有许多跟揉制无关的动作,连贯起来,感觉就像是跳舞一样。 而若仅仅是动作上的区别,明霞还只以为是这位胖大婶在揉茶时候的个人爱好,但等到她揉制完成的茶团成品称出来,明霞完全被周茶娘手上的茶团球给吸引住。 茶芽被揉搓破碎,挤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别规整的圆形茶团。 大部分茶叶经过这一步骤之后,自然没有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茶芽好看。 但周茶娘手上的茶叶团却与普通茶叶不一样。 圆润如球,每一根被搓得纤细的茶芽,挤在茶团里,在茶团表面形成了一种别有韵味的图纹,图纹泛着玉色般润泽的淡银色泽。 仅仅从外表来看,就能窥见她揉茶水平之高。 难怪村里人会说,白毛茶的揉制技艺,是一门独到的手艺。 经过揉制加工之后的茶芽,在周茶娘双手的挤压下形成的茶团,何止是茶叶,简直可以称之为艺术品了。 明霞在上辈子,也算是热爱阅读,喜欢旅游,但却从来没有见过,哪种茶叶茶团经过揉搓之后,会变成如此雅致。 明霞几乎可以确信,在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空间,肯定没有这一门手艺,或者早已失传。 否则,以那个年代的发达的网络和通讯,这么特别的揉茶工艺,早就被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甚至能申请各个级别的文化遗产项目。 明霞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突然房内冒出一句问话声。 “大花她娘,你也想学揉茶吗?” 是周茶娘已经揉制完一小团柚子大小的茶团,停下手中的动作,正笑眯眯地看着明霞。 “想!”明霞毫不犹豫的点点头,直白地表示自己热情求学之心。 “难呀,学这门手艺,要从娃娃仔开始,年龄大了小了都不成,你都这么大了,手骨都定型了,学不好的。”周茶娘站起来,走到靠窗户的八仙桌旁,上面摆放着一个空簸箕。 沾满了茶汁的手,将茶团细细的抖动开,也就是十几秒的功夫,圆圆的大簸箕上均匀的铺上了一层揉好的茶叶,“你们这一辈的小年轻里,能学好揉茶的人,我还没找到呢!” “没学过,又怎么知道不行呢?”明霞想帮周茶娘拿簸箕,却被她挡住。 周茶娘稳稳地将晒茶簸箕的边沿,往自己粗壮的腰间一靠,拒绝说道:“就你那胳膊腿,连茶簸箕都搬不动,别说学,就算打下手还差着远呢!” 周茶娘说话间,将揉好的茶叶移出去,放在露天晒青。 明霞注意到,簸箕里揉制好的茶叶,在移动过程中,都稳稳地待在原来的位置上,没有丝毫移位。 若刚才是由明霞自己抬出去,这层均匀的茶叶,绝对无法保持原样,估计早就乱成一团了。 果然自古奇人出民间就算,铁屋村这样穷乡僻野的地方,也是有让人惊叹的能耐人。 周茶娘放好簸箕,继续回屋子揉搓茶叶。 就算刚刚听到周茶娘的否定和打击,明霞也没有放弃的打算。 周茶娘虽然出口否定了明霞的身体条件,但在明霞坚持留下时,却没有让明霞离开。 明霞就当她默认自己在场学习,又开始全神贯注地吸收周茶娘的所有动作。 观察学习还不过瘾,她还直接动手,模仿周茶娘的每一个动作,一点拘谨也没有。 明霞看得出周茶娘在揉茶的时候,是不能分心说话,碰到疑惑,也不敢当时开口,只趁着周茶娘揉完一个茶团,再出口询问。 正如铁屋村的规定,每一个想学揉茶的人,都有机会向茶娘讨教。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在确认自己没有学手艺的天赋,再怎么努力也继承不了村里揉茶的担子后,就干脆利落地放弃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14 首页 上一页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