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过了一辈子那么长,终于有人来报:太后回去了,去西山取药的人走了,太医们也走了。 屋子在打扫,又开始补药了,小福子受了赏咧着大嘴跑来跑去。 没事了…… 皇后大惊之后大喜,瘫坐在椅子上…… 可是,为什么? 太后回到屋子里,却是大喜之后的大惊…… 她也在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这件事,没有输家…… 383认祖归宗 墨达对自己的认识很正确。 殿试,他排在孙山之前几位,歪歪扭扭跨入了进士的行列。 可但再怎么,也是进士,全天下也就那么些! 尤其他这个年龄的,说是天之骄子也不为过。 先不提墨家是如何欢喜,王氏惊喜之下变得不明所以,张口闭口都是:如果再如何如何,你就会考得更好……之类的吧。 总之吧,无比的扫兴。 单单说这次的探花郞:钱念祖。 本就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长得还挺俊,更有离奇遭遇,让他风头无两,直接盖过了状元和榜眼。连说书先生,都连夜的编上故事了。 原来,钱念祖考进贡生后,在殿试的前一晚,他的住所着了火,险一险,就命丧火场了。 幸好有贵人搭救,街坊四邻也拎着水桶起来,非常及时的把火扑灭了。 他和姐夫和还有两个仆役被救出来。四个人,只穿着寝衣,光着脚。 唯一幸运的是,第二天殿试所需的一切身份资料,早已经整理好,放在枕头边上了。往外跑时,他没忘了抓上。 火扑灭了,人没受伤。但他们的衣物、行李,还有携带的银 票,都烧了。 有些现银,压在倒塌的杂物里,天黑,也找不到。 四个人,只有他包里准备第二天吃饭用的零散银子。 邻居好心,借了一间房给他们住。第二天,天蒙蒙亮,官府就来了人,竟然要以纵火为由,带他们去调查。 四个人披着邻居借的棉被和旧衣,狼狈不堪,与官府的人交涉,表明这非纵火,还提及钱念祖今天的殿试。 但官府的人根本不听,非要把四个人都带走。 这下,钱念祖是真急了,眼泪直流。憋在嘴边的话,刚想说出口…… 叮咚声响,一驾豪华的马车从旁边经过。看到着火后的狼藉,便停车相问。 钱念祖年纪轻轻就上京赶考,肯定也不是个菜书生。连忙上前行礼,向车里贵人说了自己的情况。 车里……当然是永安郡王,他一听便让人掀开车窗,说自己现在就是进宫,陪皇上主持殿试的。 钱念祖大喜的下跪,请求永安郡王相帮。 永安郡王看钱念祖,二十出头的模样,长相清秀,虽然穿得狼狈,但气度不俗。就颜悦色的跟官府的人说:他千里赶考,着实不易。中了贡生,要参加殿试,也无纵火的理由,八成是不小心。 况且房屋是他姐夫所租,也应由他姐夫负责后果。 钱念祖要参加殿试,如果因为这个误会,耽误了殿试,皇上责怪下来,谁也承担不了。 官府之人心中再不愿,也得赔着笑脸,点头哈腰行礼后走了。 永安郡王立刻让打发护卫去家里取他的衣裳和鞋子,在宫门口,给他换了,顺利的进殿考试。 永安郡王的衣裳鞋,哪有不好的? 钱念祖穿在身上,原本就不错的年青人,现在更是如贵公子一般。要知道,能来来这里的,就没太年青的,三十左右的很正常,都留着短须,也都文人装扮。 这令他犹如鹤立鸡群,非常显眼。墨达这样的人,都不出彩了。 连皇上,都一眼一眼的,频频看向他。 等考完,永安郡王又好人做到底,在一个雅致的客栈里,为钱念祖一行租了套房子。 几天后,榜发下来,钱念祖没什么悬念的中了探花。 想必是才华有,但形象更佳吧…… 二十三岁的探花郞,一时间风头无两。 永安郡王的仁义,宽怀,为皇上选优才辛劳,还能礼贤下士的名号,在京城传为美谈。 皇上也对永安郡王,好好的夸奖了一番。 永安郡王笑谢皇上夸赞,然后轻看了太子一眼,表示火灾还在调查,若是查到,有人蓄意加害未来的国家栋梁,请皇上绝不轻饶! 别管太子心里如何恼火,容色不变…… 墨伊一直在观察着事态变化,那天发现着火,并进行救援的,就有齐王府盯梢的。回来说了,火是有人放的。他们出手相救的时候,还有其他高手在救,并不光是邻居们…… 最近太后和皇后之前的争斗还挺密集,但双方都有些克制,并没打算赶狗入穷巷…… 这事还没完,就又出了件新鲜事的。 探花郞钱念祖,打马游街后,就寻到永安郡王,跪在他面前,说自己家与太后娘娘有些渊源,求他带自己:“去见见太后她老人家!” 永安郡王还真就带着他去了。 太后娘娘看到钱念祖,愣了半天神,然后说:“这后生倒是眼熟!”随后又对他大加赞赏。什么年青有为啦,风度绝佳啦……等等吧。 钱念祖却突然拿出了一份东西,要跟太后娘娘“认亲”。 原来,他还真不是外人,是太后娘娘的同父异母弟弟的孙子。 这是一个很落俗套的故事,太后的父亲在蜀南外任时,救过一名女子。 事出紧急,有了拉啊抱啊之类的举动。 那女子,一个是敬佩她父亲的为人,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另一个,双方确实破了男女大防。 女子就想要以身相许。 但是太后的父亲“跟夫人琴瑟和鸣”,曾许诺夫人:不纳妾室。 但是吧……又顾虑自己确实损坏了这女子的名节。 “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那个女子甘愿当了外室。 生下了钱念祖的祖父。 太后的父亲从那儿调离时,曾给这对母子留下了书信和银两。 也曾说过:等将来说通了夫人,会把他们接走。 后来没了音信。 祖父长大成人,成亲,又生下了他的父亲。“祖父和父亲,一辈子,心心念念的都是认祖归宗!” 钱念祖泪水涕淋,无限深情:“念祖打小就知道:京城的太后娘娘就是念祖的姑祖母。但是,自己没有成就,也就没有底气认祖归宗。所幸这次:取得了探花郎的成就。自觉在祖宗面前有了脸面。所以,现在回来认亲了。” 钱太后手哆嗦着,打开那些东西,一一查验:“没错!这是我父亲的笔迹,这内容,也能对得上!还有这些……就是钱家的家传物件……” 太后也泪眼看他:“怪不得,哀家一看你,就感觉面善,感情是血肉至亲呐……” 激动不已,抱着钱念祖,祖孙二人,痛哭失声…… 这会儿在太后宫里的所有人,全部喜极而泣。认亲场面,那可真是感人至深。 “钱家经历劫难,终于后继有人……钱家没倒……念祖,你是个好样的,哀家以你为傲!” 当下决定,钱家要开祠堂,将钱念祖记入族谱,还要将自己的嫁妆大半交给他打理。 “以后,你就是钱家新一代的当家人了。” 再一问,太后才知道,钱念祖一心苦读,并未成亲…… 这下可好了,做媒上瘾的太后娘娘,双手一拍,“哀家一定给你找个好的!” 立刻投身火热的寻侄孙媳妇的相看当中…… 连皇上知道了,都特意来了一趟,恭喜了太后娘娘,也赏了钱念祖不少财物。更为重要的是,直接授了个官职。 给钱太后激动得,真心实意的哭了,这么多年,自己没白坚守…… 384一言为定 为墨达的选官,墨如山费尽了心思。 上下蹦跶…… 王爷不在家,墨伊不好跟人,只想着给些银票,让大伯去运作。 但柳岳突然让人送了信,说王爷走时交待了:墨达如果能高中,就让柳阁老给安排一下。 所以,柳阁老 已经把事儿办了。 墨伊一听,激动起来:王爷对自己这么好,连这种事情都想到了……又想到他至今还毫无音讯,肚子里的孩子都没听到他的声,心中又酸又甜,止不住的饮泣。 真的想他了…… 墨如山知道消息后大喜,带着墨家男子,烧香祭祖,感慨万千。 王氏,得意的不行不行的……梗着脖子,端着架子,拿姿作态,一副贵妇人的模样。还偷偷打听:什么情况下,儿子可以为母亲申请诰命? 可能是上天见不得她这么轻狂,徐家突然让徐嬷嬷带着杜鹃来了…… 墨纹发动了,要生产…… 这一下,王氏从云端跌了下来,大惊:“这怎么会?还得近一个月呢!怎么提前了这么多天?天哪,坏了坏了……”当下双腿发软,站都站不住了。 揪着报信来的杜鹃:“怎么会是这样,是遇到什么事了么?” 杜鹃哆嗦着说:“太太,什么事也没有。奶奶就是上了趟茅厕,回来肚子就开始痛!然后羊水就破了!” “这,这可怎么办?”王氏慌傻了。 周氏问徐嬷嬷:“嬷嬷,大夫怎么说?都准备好了吗?” 徐嬷嬷很是坦率:“之前倒都有预备,但发动突然,一时有些紧张。产婆已经请来了,太医和女医马上就到。夫人亲自照看着……夫人说,亲家太太经验多,您在的话,三奶奶能踏实些。” 王氏压下了惊慌,连忙站起来,“快快快,把咱们准备的东西带上。还有……让王庆去城南,把姜婆子叫来!我这几个孩子,都是她接生的。虽然年纪大了些,但干了一辈子稳婆,经验是足足的。咱们现在就去!周氏,你找人跟你爹说一声。” 临出门,王氏又低声吩咐秋红:“你去跟齐王府,跟墨伊说一声。” 一行人急匆匆的到了徐家。 之前,大夫说过,有可能会早产,所以墨纹倒有所准备…… 只是,人在这个时候,不怕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徐可,非但不在家,连消息都没…… 墨纹强忍着各种不适,心里涌出一股悲观情绪:这回,怕是要与他,天人永别了…… 脑子里还不停的想着一个词一个画面:一尸两命。 这么一想,人立刻就不好了! 太医和女医到了,两个人围着她,又是宽慰,又是用药。情况才慢慢的稳定下来。 王氏赶到时,墨纹刚缓过劲儿来。 一看到母亲,她顿时嚎啕大哭…… 王氏眼泪也不停的流,单调的哄着,过了半天,墨纹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每过段时间,女医和稳婆都会查看她的情况。多半天过去,两个人查完后回来,脸色不大好,徐夫人和王氏围了上来。“怎么样?”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01 首页 上一页 27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