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到床旁,只见被一床被子包裹住,只露出一张脸的温虞,眼里满是茫然,只轻声道:“姑娘,可要喝水?” 温虞看看陈嬷嬷,再艰难偏过头去看向在穿衣镜前整理衣袍的沈遇。 沈遇系好了革带,再回身时,情绪皆被敛去,他开口道:“六郎一事,我会给夫人一个交待,夫人好生养病。” 他不想多留,只吩咐, “好生伺候夫人。”转身便出了内室。 屋中静默了许久。 温虞终于有所反应,她艰难地从被衾中伸出一只手来,撑着自个儿坐起来,不可置信道:“沈遇,沈遇他怎么会宿在这里?” 陈嬷嬷神色复杂,“姑爷昨夜一回府,衣裳都未换,便来探望姑娘……” 她斟酌了一番用词,才继续说道:“姑爷原是准备回外书房歇息的,只是姑娘抱着姑爷怎么都不肯撒手……” 作者有话说: 温虞:这一定不是真的!
第十一章 陈嬷嬷端了药往内室送,一瞧她家姑娘还裹着被子,缩成一团坐在床上,一时不可置信、一时忿忿不平、一时又垂头丧气,神色生动,若不是瞧见她脸上的病态,哪里像是个生病体虚的人。 这倒是也好,生病之人最忌讳的就是病气缠身,了无生气的模样。 陈嬷嬷叹气,走到床旁坐下,“姑娘,先把药给喝了吧。” 温虞抬起眼,一双烧的通红的大杏眼,装满了委屈巴巴,“嬷嬷,昨夜真的是我哭着闹着要沈阎王留下来的?”嬷嬷是知道她巴不得离沈遇远远的,二人就各过各的才好。 她隐约能想起些画面来,可是现在,她仍然不敢相信,她昨夜会死死地抱住沈阎王不放手,沈阎王只要一动,她就不满的将人抱的更紧,好像沈阎王是什么千金不换的大宝贝似的。 可沈阎王才不是什么大宝贝呢。 陈嬷嬷把药端到她唇边,哄她,“前些日子姑爷卧病在床,姑娘日日吃斋念佛,在病榻前照顾,何其费心劳力,而今姑娘染上风寒,烧的人都糊涂了,姑爷照顾姑娘一夜,也是应该的。” 陈嬷嬷最是知道温虞性子,知道这种时候如何劝说才最有用。 果不其然,温虞紧攥着被衾的手指松开不少,她像是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嬷嬷说的没错,我昨夜烧的都糊涂了,哪里知道我自己在做些什么。” 而且沈阎王根本就不会照顾人,她今早醒过来的时候,可是被沈阎王用被衾裹住不让她能动弹,沈阎王还捂住她的嘴,一脸不耐烦的让她别吵闹。 她生着病呢,沈阎王竟然还那般欺负她。 这也能叫照顾了她一夜?还有没有天理了。 趁她分心的空档,陈嬷嬷一举将药给喂进了温虞的嘴里,汤药的酸苦味道充斥着她整个口腔,一瞬间将什么都给忘了,只皱着脸咽下汤药,又赶紧嚼上一颗糖渍青梅压下味道。 陈嬷嬷见缝插针的拉促小夫妻的感情,“姑爷走前可还说了,六郎的事,要给姑娘一个交待,可见姑爷心里头是有姑娘的。” 不提此事还好,一提起来,温虞百思不得其解,“他怎会以为我染上风寒,是因为前日里六郎抢了我香囊有关?” “嬷嬷,你是这般告诉他的?” 陈嬷嬷略皱起眉心,也想不明白,“六郎一事,姑娘不许提,我自是不会向姑爷提起,丫头们也在外伺候,姑爷也不曾唤过她们上前问话。” 温虞一愣,不可思议道:“那他又是如何知道的?” “还说要给我一个交待……难不成他打算将沈六郎给揍一顿?” 温虞会染上风寒这件事,实则同沈六郎毫无关系,许是今年冬天太冷了,是她搬来上京以后,最冷的一个冬天,她前日不过歇了午觉,醒了后便觉得脑袋昏昏沉沉,起不来身了。 且说她心胸也没有那般狭隘,是心疼那枚被沈六郎给拆坏了的香囊,但怎么也到不了会为此事郁结于心,染上风寒的地步。 温虞不由得想象沈遇揍沈六郎的场景,堂堂殿前司都副指挥使大人,轻轻松松提溜起还没他腿长的沈六郎…… 想一想,温虞突然就乐了,一岔气咳嗽了好半天,陈嬷嬷忙给她拍背,“姑娘且想想,便是咱们不说,可姑爷是什么人?自是能从旁人那儿知晓这两日他不在,府中都出了些什么事。” 温虞浑身又软又沉的,喝了药就忍不住犯迷糊,缩进温暖的被子里,半眯着眼忍着困倦,不满道:“是是是,他最是了不得。” “嬷嬷你如今都只帮着他说话,也不疼我了。” 她张嘴打了个哈欠,一边还在嘀咕着:“快到年关了,多事时节……” “反正沈阎王他又不,不喜欢……” 她的声音逐渐没了影儿,陈嬷嬷听不真切了,低下头一看,原是她已经闭上眼沉沉的睡了过去。陈嬷嬷失笑,摸了摸她的额头,见还有些烫手,便又拧了帕子细细地给她擦着脸。 * 一回到外书房,沈遇刚坐下,便阖眼捏着眉心,神色不耐。 他原本以为温虞烧的糊涂了,便没有力气折腾,他总能得个清净,才没有推开贴着他掌心那张烧的通红的脸,而留宿夕照院。 只是,温虞一时冷的直往他怀里钻,一时热的又手脚并用踢开他,周而复始,没有片刻安生的时候。折腾了大半宿以后,他实在烦不胜烦,一床锦被将温虞给裹住,搂紧在怀中,温虞总算是安静下来,老老实实的睡着。 沈遇闭上眼,将要睡着时,怀中安静了不到一刻钟的人睡醒了,又开始在他耳旁‘聒噪’。 “咦,我怎么会动不了?” “身上好重,好闷,手和脚都动不了,喉咙好痛。” “呜呜呜,嬷嬷她们人呢?怎么没有人理我?” “我知道了,一定是有鬼压着我的被子,阿娘,好可怕呀!呜呜呜,有鬼呀。” “……” 鸣争手中握着密信走进来,打眼就瞧见沈遇透着疲意的脸色,他心里称奇,大人昨夜宿在夕照院,怎么能比在殿前司通宵审人更为疲倦呢? 他心下还在揣测,沈遇已经睁开了眼睛,从他手中拿过信函,又轻瞥了他一眼,这一眼让他打了个激灵,赶紧醒神回话,“信是昨半夜就送到了的,只是大人昨夜让人传话留宿夕照院,属下等也不敢前去打扰。” 沈遇冷淡的应了一声,拆开信一边看一边吩咐,“让人去查查,沈六郎之前可有打死过府中的猫狗,又或者可有欺负过府中下人。” 他给温虞说过,要给她一个交待,但远不止如此。 鸣争茫然,好端端的查沈六郎那毛头小儿做什么? 连着两夜都未曾阖眼,沈遇心情称不上好,见鸣争不回话,便不耐问他,“是话没听清?” 鸣争哪里敢再问,忙低头应答:“是,属下这就去办。”便连忙出去交待。 沈遇读过了密信,就将信点了烛火烧了。 年关将至,朝中大大小小的衙门,都得赶在封印前,办完手上的差事,殿前司庶务更为繁重,沈遇只用过一碗粥,踏着风雪就出了门。 一转眼,沈遇又是四五日未曾归府。 温虞整日里窝在屋子里头养病,前两日烧的最为凶险的时刻过去后,身体一日日好转,理智也归了位。 她犹记得沈遇说要给她一个交待,虽然她很不想夸赞沈阎王,但沈遇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向来如此。 可那般小事,便是为着沈家上下的安宁体面,既揭过了也就算了吧。 她只想过闲来无事便请刘厨娘下厨烹膳的清闲日子。 她便惦记着,等沈遇一回来,就去阻止他。 还未等到沈遇回府呢,就听见了沈六郎震天响的哭声。 作者有话说: 悄悄埋下了一颗以后夫妻二人争吵的种子(bushi) 想了几个更新时间,我决定还是中午12点吧,这样有效督促我晚上码字,早上还能不慌不忙修修文再发。 嗯,明天开始以后都是中午12点更新咯,虽然榜单1w字,但我不想断更。
第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尖锐哭声,哭的撕心裂肺,温虞还只当自个儿是听错了,可那哭声愈发响,听上去就在不远处似的。 哭声一直未停,温虞讶异不已,吩咐道:“陶桃,你出去瞧瞧,可是六郎在哭?”陶桃脚程快,人又机灵。 “欸。”陶桃打了帘子,拢了衣袖,顺着哭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夕照院同大房所在的朱轩院一西一东,中间隔了好些路,景致都有许多,期间还有处池塘。陶桃哆哆嗦嗦地往前走,哭声离她越来越近,她心里不住的犯嘀咕,这样的天气,沈六郎不好好的在房里待着,到处乱跑作什么?若是他出点儿什么事,阖府上下都得跟着忙乱。她走了几步路,才发觉自个儿是朝着池塘的方向去的。 忽而就有人惊慌失措地高喊:“六少爷掉水里了!快来人救命啊!” “谁会水!快下去捞人呢!” “快去告诉大夫人!” 陶桃精神一振,也不哆嗦了,提了裙摆就小跑着往前去。 池塘一角已经站了十来个下人,陶桃寻了处高地势打眼看去,瞧见那十来个人,有赶忙凿冰的、拿竹竿的、脱了衣裳就往水里去的、已经哭晕过去的奶娘、和六神无主的婢女们,好不热闹。 陶桃也不想给温虞添乱,自是不往前凑,打眼又看向那原本早就结了厚冰,而此刻却被凿开了大洞,露出其间黑黢黢的池水,池水已经被搅乱震荡起,有那小小的身影不停地在里头挣扎着,陶桃定睛一看,那在水里的不就是已经没了哭声儿的沈六郎,水中好似还有些什么,陶桃往前探头,惊得直了眼,水里头竟还浮着一人…… * 温虞在房中,听着外头的动静,心里头也七上八下的,年关将至,府中出事总归是不好。 陶桃就在这时上气不接下气的回来,“姑娘,姑娘!是六郎落水里了。” 温虞吓了一跳,“可救上来了?” 陶桃气儿都喘不匀,“救上来了,可不止救上了六郎,另又救上来个小童,年纪不大,看着同六郎差不多。” “不过这会儿乱糟糟的,奴婢也不知那小童身世来历。” “六郎已经被接回朱轩院,府医也已经被召去朱轩院。只有那一道被捞起来的小童被撇在池塘边儿躺着,也不知是死是活。” “不过,奴婢瞧着,这么冷的天,那小童又在冰水里不知泡了多久,只怕是没被水淹死,也要给冻死了。” 这样的天气,常人出去走一遭,都冻得不行,陶桃有些不忍心,小童浑身湿透的躺在冰天雪地里,瞧着就可怜。 温虞已经听得直皱眉头,“暂且不论旁的,怎么能将那么点儿大的孩子丢在那儿不管?”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91 首页 上一页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