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无CP向
收藏  反馈 

(三国同人)[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作者:喜三春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3-21 12:11:20

  所以诸葛亮说“道别”,意思就是,他以后不会再随船来扬州了。

  他曾经问过诸葛亮,为什么会在此停留,对方的回答是——扬州有许多需要他探究的人事。

  所以他现在要走了,他想探究的事情,都了解清楚了吗?

  自己一直努力追寻他的步伐,最终还是没能追上吗?

  他见诸葛亮从小布包里翻出一个东西,就像他们以往每次见面那样,递给他。

  他接过来,那是一张纸,用一根可以伸缩的弹性绳捆成圆柱状。

  他轻轻拨下弹性绳,绳圈在离开纸筒后,跳上了自己的手腕,将他的手腕圈住。

  他缓缓展开

  诸葛亮这次带给他的,是一张纸。

  准确来说,是一张宣传海报。

  海报上方用浓墨大字写着——

  高等学府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

  下方还写了报名时间和地点,考场安排、以及考核的科目。

  周瑜注意到,考场只有两处,一处在交州,一处在长安。

  “你要回交州?”

  诸葛亮摇头:“我会去长安,顺利的话,来年十月,我会成为北学府的一期生。”

  长安。

  不其县侯曹班。

  果然交州也是曹班的地盘啊……

  孙策也凑脑袋过来,纸张昂贵,但他在诸葛亮的手里见得多了,已经不觉新奇了,不过海报的样式他还从未见过,更何况上面的内容也颇有意思。

  他看了看海报上面的内容,疑惑道:“考试在明年六月,那不是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么,阿亮何来辞行一说?我们还是有机会能见的呀。”

  诸葛亮乘坐的海船,每年冬季从即墨港出发南下,次年夏季会北上即墨港,诸葛亮这次是跟着北上的船来的,那么在考试之前的冬天,他还是可以来扬州的嘛。

  见诸葛亮不答,他把手里的鱼干递给周瑜,咧嘴笑道:“没关系没关系,阿亮如果不方便,那到时候我去洛阳寻我阿父,就带上阿瑜一起,长安离洛阳……”

  “不会再见了。”

  诸葛亮突然打断了孙策,他站起身,将小布包背起来,周瑜和孙策见状同时唰地站了起来,凌操搞不清状况,摸着后脑勺,也爬起来。

  “阿瑜应该知道吧,我们是不一样的。”

  周瑜直视对方的眼睛,看起来面无表情的样子,但孙策知道,他这是生气了,连忙打圆场:“怎么不一样,我看你们简直一模一样!”

  屋主人凌操见三人一直打哑谜,氛围古怪得实在令他难受,终于受不了了:“什么一样不一样的,要我说,朋友之间,有什么不能直接说的呢?”

  他一把拽过诸葛亮的小布包肩带,提小鸡一样将他提回来,转了个身,和周瑜面对面:“不开心的话题是你小子先挑起来的,那就给你个机会,想说什么直接说!”

  诸葛亮被勒得红了脸,刚要开口,凌操瞪眼道:“说人话!我听不懂的不算。”

  诸葛亮一咽,干巴巴道:“曹班是我的主公。”

  周瑜和孙策点了点头,这点他们都知道。

  “也是我的志向。”

  “曹班是哪个——呜!”凌操想打岔,被孙策一把捂住了嘴。

  “但我与主公不同,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革新派。”

  诸葛亮目光坚定道:“我是不会对任何人妥协的。”

  “呜呜——”凌操显然是没听懂,但孙策觉得周瑜应该听懂了,便继续捂住凌操的嘴。

  周瑜问出了一直以来他想问的问题:“阿亮说自己是革新派,那我呢?在阿亮的眼中,我是什么呢?”

  诸葛亮想了想,道:“你是保守的进步派。”

  他解释道:“阿瑜世家出身,能享受到世家身份带来的便利,但阿瑜也很善良,既能看见世家对百姓的奴役,又愿意结交寒门出身的,诸如我和孙策这样的人为朋友。”

  “阿瑜以世家子的身份,去帮助寒门出身的人,基于阿瑜的立场和行为,在我眼里,阿瑜便是保守的进步派。”

  这回孙策也听懂了,不仅如此,他还听出了诸葛亮话语中,对“保守”一词的不满,因此他反驳道:“你说阿瑜保守?阿瑜哪里保守了,我看他也挺革新的,说实话,你说的这些东西,还有你每次带回来的那些书、那些新奇的装置,阿瑜哪样不是接受良好,他的出身又不是他能选择的,你凭什么武断地认定他保守?”

  孙策难得对自己的辩言十分满意,等着诸葛亮反驳他,却见对方想了想,转而看向了自己。

  “好吧,你说得对。”

  “但对于目前的阿瑜,我还是保持自己的观点。”

  “也许未来有人能改变他,但那个人应该不会是我。”

  孙策不解,周瑜的表情显示他的情绪已经很低落了,他也连带着对这个眼高于顶的少年有些败好感:“怎么就不是你了,我看你们关系那么好……”

  诸葛亮垂眸不语,凌操见状也有些莫名的难受。

  最终,诸葛亮还是独自离开了凌操家,走之前,他恭敬地对这位亦兄亦友的少年拜服道:“就此别过吧,运气好的话,我们还会在长安相见。”

  周瑜目送少年背包远去,黄昏时刻,血浸一般的云霞,将半天天空映照成鲜红色,他的影子在田坎上拉得很长,直到与树影融为一体……

  长安。

  曹班被噩梦惊醒,睁开眼,面前是白晃晃的发丝。

  “还早,你再睡会吧。”段宁听见动静,也醒了过来,静谧的夜晚,屋内铜壶滴漏的声音格外清晰,她撑起身子,见妹妹额发前都是汗,替她擦了擦。

  曹班确认了姐姐在身边,便安下心来。

  “背靠背。”段宁轻声道。

  “嗯。”曹班嗫嚅着应了,转过身,和姐姐背靠背,慢慢阖上了眼。

  自从姐姐回到长安后,曹班便与姐姐同榻而眠,方便照顾是一方面,自己不放心也是一方面,后来姐姐身体恢复了,曹班想到没有几天便又要和姐姐分开,索性就这么继续睡了。

  曹班将近凌晨才歇下,身体实在困乏得很,眼睛一闭,很快又睡着了。

  段宁闭目养神来了片刻,等到妹妹呼吸均匀了,才蹑手蹑脚地掀开褥子,下了榻。

  当曹班再次醒来时,段宁已经锻炼完,换上了干爽的衣物,神清气爽地回来了。

  “你身体不要紧么。”曹班起身,一边换衣服,一边道。

  段宁将凉汤放在桌上,翘起腿,两口嗦完手里的一只鸡腿,鸡骨头在手里转了一圈,准确地飞进案旁的一只木桶里。

  “很能吃,算要紧么。”

  曹班笑了:“那可是头一号的要紧事。”

  段宁认真道:“说真的,最近我是不是吃太多了,鸡又不能带上路,这路上要是饿晕了怎么办?”

  曹班偏头想了想:“那熏了给你带走?”

  段宁想了想,还是摇头:“算了,熏的太香,影响不好,也就一年时间,我忍忍吧。”

  按照姐妹俩的计划,今天段宁就将离开长安城,率领五千飞鹰骑,开始为期一年的领地巡察。

  姐妹占领长安之后,凉州和并州这两块本来就在姐姐管辖范围的地盘再无后顾之忧,但是交州、泰山郡、即墨港、谯县、辽东这些地盘都太过零散,因此摆在她们面前的两个选择。

  一个是盘整领地,舍弃小的地盘,集中兵力扩张大的地盘。

  另一个是在巩固小底盘的基础上,逐步向外扩张,参考姐妹拿下长安的经验,将点状的地盘串联成线,再由线及面。

  姐妹选择了风险更高的第二种方案。

  选择第二种方案的原因,一方面是姐妹现在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能为她们的决策兜底。

  另一个方面是,姐妹的时间不够。

  “覆汉”一词,从她们挟天子后,就被摆到了明面上,这是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一旦开始了就必须坚持走下去。

  但“覆汉”之后呢?

  她们虽然是穿越而来,但是寿命并没有得到的穿越之神的特别照顾,姐妹两人都曾九死一生,尤其是经历了姐姐落水事件后,穿越的代价也纳入了姐妹的考量范围。

  姐妹可以在有生之年颠覆汉室。

  可如果她们只能够活到30岁? 40岁呢?

  会不会有一天,帮助姐妹俩的玉佩,向她们讨要代价呢?

  她们必须抓紧、再抓紧。

  能在她们这一代完成的事情,便尽全力去做吧!

  段宁的军队绕城一圈后,在百姓的欢呼喝彩声中,出了城门。

  曹班将姐姐送到渭桥边。

  战争结束后,渭桥改成了码头,长安百姓欢送姑臧君的军队离开,又迎来了满载各地优秀学子的大船。

  诸葛亮在冬天的时候,乘坐木船,抵达了长安。


第157章

  “阿害,我再和你说一遍,这些事情很重要,记不住的话,小命都会丢掉!”

  洛水河中央,一艘小木船上,两个衣着简朴的年轻人在甲板上吹冷风,个子高一些的那个,对着个子低一些的苦口婆心叮嘱,个子低的那个一脸憔悴。

  两人都没想到坐船居然这么难受,在船里面晕得想吐,在船外面吹风又冻得慌。

  “我们到这里, 是要和潜伏在北学府的探丸郎王信接头, 王,信, 你记住了吗?”

  兄长陈辛是弟弟陈害的监视者,弟弟晕船的症状比自己更严重,因此陈辛便想办法说话,岔开弟弟的注意。

  陈害和陈辛两兄弟, 是洛阳派到长安的第六批探丸郎,也是最后一批,到目前为止, 所有的探丸郎都没能完成任务,唯一潜伏成功的王信, 据说是长安北学府的佼佼者, 至今不敢暴露身份。

  原本,洛阳的探丸郎,在主公袁绍放弃讨董后,就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了,但是这几个月不知为何,洛阳朝廷的王司徒府突然与他们接触,有了资金后,探丸郎这才死灰复燃,再次运作起来。

  因为洛阳和长安关系紧张,运粮运货的大船在洛水航行需要经过两边严格的排查,第一批任务失败的探丸郎,据说就连船带人在洛水上失联的。

  他们的小船得到洛阳的方面的放行,顺利抵达渭桥码头后,见到码头附近还是有不少船只停泊,兄长陈辛总算是松了口气。

  和他们一起下船的人,有些是自己乘船来长安奔亲,有些是被长安官方的船拉过来的,个个衣衫褴褛。

  陈辛和陈害离开洛阳前,吃了顿饱饭,但是也饿了两天了,下了船之后,人还是晕乎乎的,脚底打飘,陈害状态还不错,陈辛咽了咽口水,似乎闻到了食物的香味,有穿着武官衣袍的士兵走过来,示意他们跟着人群一起排队,

  码头旁边是两排泥屋,有的前面有人,有的没有,屋子上面挂了牌子,但是陈辛不识字,他歪着身子看了看,队伍前方,两个小吏带着半幅挡住了口鼻的白色面罩,坐在一张高脚木案后面,对新上码头的人进行盘问。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