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金国想侵略大宋的时候用的理由便是宋国收留了辽国降将。 今天没有金国公主被害作为藉口,金国亦能指责西夏收留辽国旧部,借此发难。再直接一点,只需说金夏边境失踪了一名女真人,要派军进入西夏进行搜查嘛。 金人的态度在韩离素的预料之中,离开金营后,他带着杨沂中两人继续前往兴庆府,金人并没有阻拦他们。 被围困数月,兴庆府里如今景象破败,百姓们个个面露菜色,人人身上笼罩着一层浓厚的绝望的阴霾,见到宋使入城,他们也只是站在路边麻木地进行围观。 领路的官员见状,连忙叫士兵把站在路边无所事事的百姓们赶走,挡在这里有碍观瞻。万一给宋使留下坏印象怎么办。 “使者救我大夏啊。”还没入殿,李乾顺就迎了出来,一副心力交瘁的委屈模样,上来握住为首的韩离素的手掌,不住哭诉,“我儿仁孝真的冤枉,他才四岁,根本不会做出谋害之事。我怎能将他交给残暴的金军呢?” “唉,我亦如此与金人辩驳,希望他们就此退兵。”韩离素满脸同情之色。 李乾顺露出希冀的表情。 韩离素摇摇头,“金人不允。” “太欺负人了啊,呜…”眼见宋使没能成功劝说金人退兵,李乾顺声泪俱下,“如今大夏已穷尽金银财宝,没有什么可以被金人抢掠的了,他们却仍旧不满足,恐怕存了灭亡我大夏,以占据北方要地威胁大宋的心思。使者千万不能忽视他们的狼子野心啊。” “官家派我来此,正说明希望能帮助到你们,可惜金人蛮不讲理,事到如今我们也没什么好办法。”韩离素摊手表示无可奈何。“至于金国的目的在于侵宋,又有什么证据呢?” “……”李乾顺噎了下,明摆着的事你还要证据?好好好,不见兔子不撒鹰是吧,他抹抹眼角,诚恳地说,“我夏国一向与大宋商贸贩马,想来金国一定是为了切断大宋的战马来源才设下今日毒计。” “但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后,养马地不再稀缺。金国若想攻宋,所谋划的首先会是燕云之地。”韩离素温声道。 河套地区对大宋的重要性不复从前,这个理由不够充分。李乾顺太自以为是,竟想反过来在大宋头顶上悬根胡萝卜来驱使大宋。 一瞬间李乾顺脸上的诸多表情直接淡去了,变回了那个在宋辽之间经营多年开疆拓土的国主,他沉声道:“明人不说暗话,我大夏已到如今的地步,实在拿不出金银财宝先给大宋皇帝陛下。唯有河套之地足以献之。如果使者承诺,大宋从燕云边境出兵逼迫金军回防,我立即签署国书,整块河套平原献给大宋。 倘若大宋看不上河套平原,那么我只能物尽其用将它交给金国,想来金人不会嫌弃多一块丰饶的养马地。” 这便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国主以为金人想要占领西夏任何地区,还需要你相赠吗?”韩离素淡然应对,根本不在乎西夏国主的威胁,“你告诉堵在兴庆府门外的金军,给他一块养马地,让他退兵试试。” 李乾顺冷冷盯着面前的毫无动容的宋使,“看来大宋绝不愿意出兵帮助大夏抗金了。” 韩离素:“既然国主已经有办法自救,何须我大宋出兵。” 与西夏国主的会面不欢而散,倒不是韩离素真的不想要河套,而是好事多磨。 且河套实际上已经被金军围住,李乾顺所谓的献地,献的是金人手中之地。大宋什么时候出兵时机都一样。 李乾顺见宋国不满足于河套,于是咬咬牙,派人向完颜宗翰再次乞和,当真把河套割让给了金人。 完颜宗翰当然欣然接受,这回还当真率兵退向了北方。 发现金军退却的西夏君臣大喜过望,以为是自己摸到了金人的脉搏,当即召见了宋使,告诉他们割让河套后金人已退兵。明里暗里表示你们错啦,现在金国得了大好处,不能怪我们西夏哦。 “既然这样,我等这便回大宋禀告官家。”韩离素丝毫不恼火,依旧神情淡然,完全看不出有任何挫败感。 按理说,宋使白跑一趟,什么事都没办成,什么好处也没捞着,理应感到气急败坏。可韩离素三人居然真就这么走了,没有尝试威逼利诱索要利益,好像他们真的纯好心帮忙来的? 贪婪的宋人会如此善良?李乾顺看不明白了,“如果今日遭劫难的是宋国…我会怎么做?”不必深入思考,他当初得知东京城破时立刻配合金国进行了侵宋军事行动,只不过还没等他得到什么战果,宋国少帝登基便稳住了局势。西夏军这才退缩回来。 他只能猜想宋国是不愿意再与金国开战,为此宁愿放弃嘴边肥肉。 李乾顺哪里知道,韩离素一开始就没看上那点蝇头小利。同样的,金国亦不会轻易撤离。 撤军?唯有一种情形能令金人撤军,吃撑了。 西夏双手奉上的河套本就是金国的囊中之物,围而不打完全是顾及河套门口的宋国西北边军。你将握在我手里的东西割舍给我,不是本来应该做的事? 金国知道自己不能轻易放过没吃完的大肥肉,赵芫同样知道金人不可能心满意足。唯有慌不择路的当事人松了一口气。 “不许抗金?为什么!”接到撤离指令的左厢神勇军万分不能接受朝廷的旨意,“金人在屠戮我们大夏的子民,我们怎可退却!” 神勇将领甚至不敢告诉底下的士兵,这里已经被朝廷放弃。 六月,金军撤退至河套地区,军队在陀城驻扎,并以此地为核心,对周边西夏城池开展劫掠屠杀行动。金银珠宝,粮草马匹一律搜刮干净,老幼者被杀尽,年轻力壮者编入军队,女人孩子充当奴隶,十室九空。因为地方已经被割让给金国,西夏地方军要么撤离,要么违抗朝廷命令私自抗金,民间起义者不知凡几。整个西夏北方彻底沦陷在混乱的战火当中。 第137章 长得丑想得美 对西夏作战的大捷,毫无疑问给金国内外低迷的士气打了针强心剂,尤其当金银和奴隶不断被运送到金国内地,女真的各大部族参战的愿望重新燃起。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利益链条在,他们就可以成为一台无情的战争永动机。 趁着大好时机,新帝完颜亶发布诏令,改年号为天眷元年,大赦天下。追封完颜宗峻为景宣皇帝,庙号徽宗。庙号这一条不知是谁给提的建议,完颜宗干和完颜兀术竟未曾反对,总之事情传到大宋,把朝中文武百官气的半死。纷纷破口大骂,明明我们先用的庙号,居然被无耻金贼抄去直接套用在新帝的死鬼老爹头上。 上京皇宫用于议事的朝殿里,完颜亶和完颜兀术两人分别坐在一头。 即使身处皇帝旁边,完颜兀术的坐姿依旧大马金刀,臂膀搭在撑起的一条腿上,颇为放松地翻看着三省呈交上来的奏折,时而陷入思索,时而用朱笔在奏折上圈圈点点,显然批阅奏折对他来说已经非常熟练。 等他看到有意思的奏折,就会递交给旁边的完颜亶,让完颜亶斟酌思考奏折里的内容他这个皇帝要不要批复。从侍从的角度观看,叔侄二人的合作堪称亲密无间。 但稍微有点政治铭感度的人都能看出来,如今的金国皇帝,其实完全掌控在摄政王叔完颜兀术的手里。而皇帝完颜亶似乎并无反对的意思。 完颜亶看起来就是个深度浸染儒家学说的温和少年,对几个王叔异常孝顺恭敬。看到奏折中有大臣谏言应该慎重对待各部职位的变动,他主动对兀术提议道:“王叔,如今国家大势趋于稳定,朕想应当提拔更多有才能的人到重要职位上来,您觉得怎么样?” 那份奏折正是从兀术手里递过去的,他问道:“陛下打算如何变动各部人事?” 完颜亶的目光低垂,停在奏折上被留下朱点的几个位置,知晓这几个地方是王叔重视的,于是温顺地回答说:“朕觉得天下既定,应当对下施加恩德,而汉臣尤其擅长此道。听闻王叔的老师郑买先生尚未入朝任职,不如令他知枢密院事兼侍中。” 闻言,完颜兀术挑眉,满意地颔首,“可以。” 完颜亶看了看兀术的神态,继续说道:“任命完颜勖为尚书左丞、同中枢门下平章事,萧庆为右丞。” “嗯,不错。”兀术露出赞赏的神色,“完颜勖既是宗室,又通晓女真文与汉文,熟读经史,以文学才能闻名,理应担任此职。至于萧庆,”他沉吟起来。 “国朝现今所治领土大多为旧辽之地,任命萧庆为右丞,可以更好地安抚各地百姓,”完颜亶担心这一任命被兀术否决,连忙解释道。 见完颜亶露出紧张的模样,兀术不由哂笑,拍拍少年的肩膀,安慰他:“陛下乃国君,只要做的事情有道理,不必担忧有人反对您。” 完颜亶笑笑,口中称是,然后又一连任命了各部职位,完颜兀术这回每个都说可以,没有再迟疑,令完颜亶稍稍松了口气。大部分任命当中,他都在考虑朝廷的各方势力,就像王叔说的一样,只要人选基本合情合理,就不会被王叔驳回。在这些任命当中稍稍安插几个他看中的人选,也可以顺利许多。 完颜兀术:“既然决定施加仁政,便要大张旗鼓地昭告天下,让大金的百姓们知晓朝廷的仁慈。” 完颜亶:“是,朕打算下诏免除涞流水和混同江的土地禁制,还给当地百姓们用于耕种、放牧,另外皇家禁苑那块空地也分给百姓们吧。” 兀术:“都是平日用不上的的土地,分出去反而起到收复民心的作用,甚好。”他又翻开一张奏折说道,“少府监卢彦伦负责营建新宫殿,户部左侍郎前些日子向我哭诉花销太大,咱们的军队还在外面打仗,不要如此铺张浪费。” “是朕的疏忽,朕回头就下旨申斥他。”完颜亶柔顺地回答,过了一会儿他拿着本没批复的奏折问道,“王叔,翰林学士韩窻奏请开恩科的事,您怎么没批复他呢?” “若开恩科,该如何出题?阅卷?各族文字不同该如何?” 完颜亶显然早就思考过这件事,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朕下令女真、契丹、汉人各用本民族的文字,渤海人向来使用汉字不必变化。” “至于如何出题,阅卷,便以汉人的考题难度最高,契丹次之,女真再次之。” “嗯,这样可以解决录取人数的问题,就按照您说的办吧。” 室内平静了一会儿,又听到完颜兀术说:“陛下可曾召见孔端操?” “登基之后尚未召见过孔相公。”完颜亶摇摇头,“太忙了,没空。” “不过这回国朝大兴科举盛世,朕确实应该召他入朝来觐见。只是当初大军将孔相公从宋国绑回来后,他绝食多日差点饿死,如今请他为国朝的科举背书,恐怕不成。”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1 首页 上一页 1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