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西狩缓攻 当郭孝友回京的车马碾过汴河桥板时,暮云如展开双翼的火凤笼罩了半座东京城,瑰丽壮观。多年外任归来,坊墙拆尽又重建的街市陌生得令他怔然,不由想起靖康元年身在燕山府听闻东京城破的消息时,心境是何等悲凉。那时,即使他如何运筹谋划,也止不住在夜深人静之时幻想若国破家亡,他郭孝友当如何。 御街旁的花糕铺里蒸雾裹着菊花甜香飘了过来,他转目去望,只见熟悉的三四层高的鼎味楼外,青布招子悬在半空迎风飘荡,窗户里头作时兴打扮的娘子在铜吊里煨着青茶,门口店小二喜气洋洋地招待来往不绝的客人,忙得脚不沾地。更远一些的汴河中央的画舫缓缓飘过,从里传出悠扬的乐曲声。盛世繁华,一如往昔。 郭孝友攥紧怀中磨得光滑的鱼袋,收回目光,端坐在马车中,只觉得心中万般滋味难以描绘。他不愿去想,东京城破时,这里曾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 从朱雀门转入内城后,便有黑甲侍卫上前来询问他的身份,听闻是郭相公,侍卫随即走在前方为他开路,听说官家早已在宫中等着他了。前头韩督统、梁督统回京时,官家也这样派人等在门前,迎接两人回宫。 “韩将军,梁将军什么时候回的京师?”郭孝友仿佛闲谈一般问。 “前两日就到了,还赶上了一趟大朝会。” 郭孝友点点头,表示知晓了。 临到宫门前,车马停下,郭孝友步行入内,天色将黑,领路的换成了位蓝衣押班,两人直接来到了勤政殿外,押班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向里头禀报。 须臾间,就见一道颀长的红衣身影快步朝这里走来,屋内的烛光刚刚点亮,竟没能照亮她的面容,直到近前时,屋外头未消散的红云投下几道光斑映在来人的身上,郭孝友于是终于看清了她的模样。眼前的少女,不,已是位顶天立地的天下第一女子的赵芫穿着朱红色的公服,头发用玉冠简单束起,额头绑了根缠编暖玉的朱红额带,两条红缨鬓顺着耳畔垂在肩头,随着主人的动作轻轻摇摆。她的面容如云霞洁净白皙,五官比起少时犀利了许多,圆圆的葡萄似的双眼仿佛一瞬间变作了纤长有神的杏目,有些陌生,又十分熟悉。 “小郭老师,”看着面前这眉间有着一块青色胎记的精瘦男子,赵芫有些激动地开口。 “次仲拜见官家。”郭孝友回过神来,毕恭毕敬地拱手行礼。 “许久不见,老师风采依旧,”赵芫连忙扶住他的胳膊,“老师在燕山府清瘦不少。” 上一回见面,还是赵芫轻骑秘密前往燕云突袭金国东路大军时候的事,那时战火纷飞两人也没有叙旧的空闲。如今时光荏苒,人是物非,重新在东京城相见,自是另一番感受。 “承蒙官家关切,臣在燕山府一切都很好,现今燕山府已恢复大半汉地风光,在那里居住就如同在中原老家居住一样。”郭孝友神态安然地诉说,尽管一应事务他与赵芫都在书信中交流过,但亲自面见陈述,也是额外的拉近君臣关系的方式。 “进来说话,”赵芫拉着小郭老师的手臂,一起缓步进入殿内,吴俞已经很有眼色地在书桌前多摆放了一张椅子。果然赵官家看也不看,就请郭相公落座,这样的待遇,恐怕除了官家的恩师,其他人很难拥有了。吴俞在心里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 大押班朱娘缓缓上前,为郭孝友奉茶,也不知她什么时候端来的新茶盏。总之,能呆在御前的人,笨拙不到哪里去。 这些赵芫已经习以为常了,倒没有注意到,只是拉着小郭老师叙旧,聊了半天这两年遇到的事情。 赵官家的亲近之意显而易见,郭孝友却没有把这份亲近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承接下来,态度反而愈发恭敬。因为眼前的人不再是那位初出茅庐的学生帝姬,而是天下的主人。他要辅佐她做的事情,每一件都会改变时代,改变历史,容不得轻视。 而赵芫寒暄过后,果不其然就把话题转到了如今的朝野内外的局势上,特别有关于金夏之战的问题。利用西夏消耗金国的国力,使金国陷入长久的战争泥潭的策略,赵芫称之为‘西狩缓攻’,“为了能使我们安心发展军备,维持住内部的安稳环境条件必不可少,而若想维持内部安稳,就必须令金人无暇顾及中原。朕想对西夏开战弓马贸易,以军械提升西夏抵抗金国的能力。只是现在朝中反对将军械以贸易形势出售给西夏的声音很多,朕需要小郭老师帮忙把这些声音弹压下去。” 郭孝友点点头,此事两人在信中已经讨论过了,赵芫接下来要提的重点是利用西夏获得的一定程度上的安稳发展机会,要如何定制发展方向。结合后世的某些成功的经验,赵芫总结出了几个关键的点,此时一一向小郭老师解释道:“宣和以来大宋军事积弱、财政崩溃,时至今日想要重振军事都难以为继。所以,朕欲制定一份全国范围内的五年发展计划,对军事进行系统化改革,同时在以农为本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结构重组。而若要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就必定牵扯到学术之辩。也就是说,为了这份五年计划,要将大宋里里外外的沉疴杂垢尽数清理一遍,其中风险之大,不亚于当日金军兵临城下。”操作不当的话,可能会激起各地兵变民变。“但即使如何凶险,朕也一定要将此计划推行下去。盖因如今国际局势已到了关键节点,这个时候的大宋不破釜沉舟刮骨疗伤以自救的话,下一回外族来袭时,便再没有苟存下去的余地。” 郭孝友略微思索,敛容道:“官家所言不错,我们的敌人一直在成长。臣在边关已见金人使工匠筑城垒堡,高药师亦传回消息,金人通过搜罗各地的汉人工匠,对我朝的军械技术进行窃取,长此以往,宋金在军械技术上的差距会逐渐减小。而且他们正在全面系统性地学习我朝的体制,从册封孔端操一事上即可看出端倪。如果金人之变革成功的话,那么其自身的无法长期平稳发展的缺陷则能补全。” “朕正是这个意思。”虽然赵芫指的国际威胁不仅仅是金国,但小郭老师如此理解也没什么问题。 “官家打算如何改动军事系统?” “第一,解决冗兵冗官的沉疴弊病,进行财政止损。第二,加紧火器军械研发,提升技术代差。第三,制定禁军职业标准,将兵职业化,过去那般闲汉懒汉没饭吃就进军营的政策取消。第四,建设国营工厂,接收被裁撤下来的退役士兵。第五,文武并行,互不干涉,彻底避免童贯之流指挥军队以致大败这种事再发生。”赵芫一边说,一边取来纸笔写下,“这些只不过是笼统的目标,想要达成,还需要详细商讨执行的方案。” “这么大的变动,非一时之功,官家要如何解决对夏支援的问题呢?”大宋如今的财政在培养自己的精英部队上都相形见绌,哪里抽得出油水大批量援助西夏战争。 赵芫很干脆,“朕已想好一道计策,建设一家国有债券钱庄,发售河西债券,年利息百分之八,限购,不愁吸引不来勋贵富商手里攥着的热钱。” 年息百分之八,郭孝友诧异地挑眉,这就是纯纯的引诱吧,“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只需要有一小部分的汴京富人相信这个债券,所能募集到的资金恐怕就足以覆盖一次弓马贸易所需的成本。而低价从西夏交易回的马匹,则可以给财政大大减负,计算下来,付出的利息反而只是小头。 但需要留心其中风险是由大宋朝廷进行的信誉担保,若有不当,朝廷的货币信誉崩坏,会引发极大的社会动荡。” “嗯,所以朕说必须限额,控制住额度,”赵芫慢慢摸着下巴,心里在盘算着,大宋那群有钱人手里的钱多到没处花销,她先搞点类似国债的东西出来引他们上钩,等口碑做出来之后,慢慢的再把股票、虚拟货币等概念抛出,以后勋贵和士绅们再也不用发愁把金银铜钱埋在哪里安全,多好。 若是可以,还能增设彩票业务,控制好中奖率,也是个捞钱的好项目。 既然官家对债券的风险心中有数,郭孝友便不再细纠,对实施时可能产生的问题推理起来,与赵官家进行了深刻细致的研究探讨。 ........................................................... 大宋官家赵芫在主导国家竭尽全力蜕下沉疴的时候,完颜金同样没有闲着吃干饭。自从夺取了河套地区,完颜兀术就琢磨着怎样能将这一战果转化出更多的实际利益。 在完颜兀术和金帝的带领下,金国政治体制的儒化汉化的速度极快,在治国方略上大量引用汉家典籍,逐步的学习如何治理国家。这点上,可以说从小侍从汉人老师的完颜兀术优势很大,上手起来不像其他女真勋贵一样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金国大朝会上,各部臣子汇报完政务后,坐在少帝完颜亶身侧的完颜兀术沉声对底下所有人道:“大金国在西夏所得财帛已尽数分润完毕,如今竟手持偌大河套无所事事,诸位可有办法将其利用起来?” 闻言,左侧的女真勋贵们露出满头问号的表情,只有完颜亶另一侧坐着的完颜宗干搭上话,他的身体状态已经不是很好,说话有些勉强,“河套专营马政,不如让我们的人在那里继续养马吧。” “是是,只要有良马,我大金的铁骑就所向披靡,足以杀穿全世界!”女真勋贵里有人热血沸腾地喊出声。 “打下西夏,再去打高丽,高丽虽贫瘠,却有女人和奴隶值得摄取。我就很喜欢高丽女奴,哈哈哈!” “抢完高丽,还能回头抢南朝嘛。” 蠢货,没等杀完全世界,女真各部不事生产,所有的钱分完了,到哪继续弄钱出来分给勋贵和各部勇士们驱使他们继续打仗?一点可持续发展的脑子都没有。 “韩大人可有其他提议?”完颜兀术连眼神都懒得分给对方,直接扭头看向这边的汉臣。 年迈的韩企先缓缓走出来拱手,“臣以为,河套不止可以养马。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讲!”完颜兀术催促他。 “河西走廊连接西域,向来是南朝的重要贸易路线,如今落在我们手里,只要严苛对待,就能切断南朝一大经济来源。” 一侧的礼部尚书郑买道:“南朝虽富有天下,但经过金宋之战,北地资源被我们摄取大半,想必正处于恢复当中,切断他们对西域的贸易路线也是一条足以痛击南朝的好计谋。” 完颜兀术终于听见他想听的东西,脑子隐隐约约的想法终于浮出水面,神色大好,胸有成竹地道:“南朝可以通过河西走廊进行贸易,我大金也可效仿之,现在这条线路掌控在我军手中,理应利用其与西域展开贸易,赚取利益。另一方面就如大哥所说,继续在河套设置马政,饲养良马充实军备。一石三鸟,一地三吃,很好很好!”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1 首页 上一页 15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