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无CP向
收藏  反馈 

帝姬凶残[宋朝]

作者:巫医醉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4-27 02:12:25

  倒是他的儿子小梁冷静说道:“国主或许还不知晓我们已经洞察了他的意图,不如您和我一同入宫去,一来救得祖父,二来趁机挟持国主,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全家老小性命。”和梁乙逋、梁乞昌经略儒术不同,小梁在禁军里任职,思维比两人直接的多,“我们一家老小,带着行囊,就算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野利氏能在草原深处求生,我们恐怕做不到。”

  乱世当道,文人的那一套道理行不通了。

  梁乞昌并未犹豫太久,孝字当头,他咬咬牙,便同意了儿子的提议。

  两人为了掩人耳目,穿戴如平常,前往王宫觐见国主李乾顺。

  李乾顺这边正在忽悠宰相梁乙逋,听说二梁前来,自然没有不接见的道理,他巴不得先将梁氏的主事者一网打尽。

  二梁进入宫殿时,门口已然多了两排禁卫军,对他们虎视眈眈。小梁心中有数,和父亲一样假装惴惴不安,口称有要事禀告国主。李乾顺也愿意最后见他们一面,好歹是自己的外家。

  梁乙逋已从对待他的消极态度上察觉到了危机,本想着即使死谏也要劝醒国主,事还没成,他的儿子和孙子居然在此时来了王宫,顿时,纵横西夏朝堂数十年的梁乙逋心凉了一半。

  “国主,老臣......”他还想说点什么,被李乾顺抬手打断,“舅舅不必再提野利氏的事,都过去了,今日我们一家人好不容易聚一聚,不谈国事。来人,备酒!”备酒,备的自然是毒酒。

  刚来就被国主赐酒,梁乞昌心知不好,端着酒杯眼神不断飘忽,不敢入口。

  而见他犹犹豫豫的,李乾顺眼神逐渐冷冽,“表兄为何不喝酒啊?”

  瞬时,梁乞昌手一抖差点端不住酒杯,门外的禁军们已经握住武器,随时准备听命杀人。正在此时,小梁忽然哈哈一笑,起身走到李乾顺面前,以表亲称呼说要敬酒,等到了三步之内,他猛然朝前扔出毒酒,趁李乾顺躲避的空挡,三两下冲到近前用匕首抵在他的喉咙上。

  李乾顺大怒:“舅舅,你果然有不臣之心吗!”

  “祖父没有不臣之心,梁家亦无不臣之心,是国主你疯了。阵前自乱,谋杀忠臣良将,若任由你继续下去,大夏不必金贼来攻,自己就会毁灭。”小梁义正言辞地呵斥回去,用国主的性命要挟侍从们将太子仁孝抱过来。眼看禁军们不敢动弹,侍从连忙屁滚尿流地跑到侧室把正在睡觉的孩子抱进来,李乾顺目眦欲裂,“谁敢伤害太子,我诛灭他全族.....”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匕首塞进嘴里搅动一圈,把舌肉搅烂,“对不住了国主,为了大夏,你还是闭上嘴巴为好。”小梁此时不知是愤怒还是兴奋导致的,脸色涨得通红。他面向周围的王宫禁军和侍从们大声说道:“国主病重,从今日起,大夏朝政交由梁氏代理。在场之人,顺从我的就可以加官进爵、蒙阴后代,不顺从我的现在便自行离去,我不会为难他。”

  国主连舌头都没有了,眼看着只剩一口气在,太子又落在梁氏手中,加上小梁没有叛国的意思,只说要代理朝政,还许下了重利,周围的禁军们于是渐渐放下武器,归顺了梁氏。也有对李乾顺忠心耿耿的,不愿意与梁氏为伍,见此情景便想离开王宫作其他打算。

  但小梁怎么可能真的放走他们,只一个眼神,归顺了他的禁军们就朝离开的人举起屠刀,把不顺从的人杀了个干净。

  李乾顺悲愤至极,张嘴呜呜呜的怒叱逆贼叛党。

  小梁照着脑袋给了他一记重拳,冷笑:“国主应该庆幸你现在还有狭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

  “孽障!”此时,呆站在原地的梁乙逋才反应过来似的,痛心疾首指着二梁直骂,但事已至此,儿子梁乞昌又抱着小太子跪在他脚边请求他以大夏国祚为重,以梁氏全族性命为重。梁乙逋还能怎么办,当然只能黯然接受现状。

  不造反,也已造反,再没有回头路,他哀叹过后,冷静下来,说道:“当务之急,要稳住晋王察哥和诸多将领。”

  西夏朝廷内一场宫廷政变,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发生了。等消息传到大宋东京城时,已是‘李乾顺患疾,宰执梁乙逋主政,一应事务遵循惯例’,梁氏还专门派遣使者前来大宋,向赵芫说明情况,李乾顺不能理事,但梁氏保证西夏和大宋的关系绝不会动摇巴拉巴拉,甚至在弓马贸易上多让了一成利。

  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中枢开会时,几个相公直接了当的商议起来接下来该怎么处理四分五裂的西夏。

  现在的情况,李乾顺不中用了,太子过于年幼,梁氏篡权,西夏内部必定乱成一团,单说那些掌握兵权的将领,难说没有人想成为第二个梁氏,或者第二个没藏氏。

  果然,就在梁氏派来使者之后,紧接着探子传来消息,西夏右厢白马军司将领自立为王,肃州归义军曹氏发檄文勤王,秦凤路边境的西夏军异动。

  西夏彻底进入了割裂内战状态。

  在没藏氏的利诱收买下,将领仁多义曲反叛宋夏联盟,出兵攻打秦州,被早有准备的刘锜围之剿灭。

  韩离素上疏谏言:“臣以为,如今李氏政权名存实亡,正是西北归流中原的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官家早做决断。”

  “归义军向来忠于我朝,被逼无奈臣服于党项,确实应当拨乱反正,收归朝廷。”张叔夜附议说道。

  “小郭老师怎么看?”赵芫装模作样地询问宰执郭孝友。

  这种国家利益攸关时刻,不全力摄取利益的那是王八蛋。而且收复汉唐失地,一直以来都是大宋君臣的理想,过去打了西夏那么多次,为的还不是抢回地盘。在场的众臣心知肚明,此时还在商议不过是做做样子,商议出个正当的由头。

  果然,郭孝友也道:“古来西北实为我中原王朝之属地,李元昊改夏国公的拓跋李氏为巍名李氏,自立为王,割裂为夏,百年宋夏之战实为内战。现在西北百姓流亡,我们却不能坐视不管他们。”

  嗯嗯!夏地的百姓也是天子的子民,这话对味了,中枢的众人连连赞同。

  宣武五年,赵芫以天子名义发布诏书,册封归义军统领曹鸢为宁夏郡君,总领夏地一应事务。任命刘锜率兵入夏助宁夏郡君平定乱局。

  曹鸢收到诏书,率领归义军叩谢天子,正式确定了西夏归流中原的局面。

  兴庆府的西夏勋贵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曹贵妃居然还活着,而且成了归义军的统领,现在还得到了中原皇帝的支持,顿时局面更乱了。

  曹鸢写信给朝廷曾经支持过她的官员家族,和他们说自己忽悠到了赵宋的支持,只要跟着归义军干,以后从龙之功少不了。又写信给李察哥等将领,言明如今夏国朝局危机,她作为太子仁孝的母亲,只是为了给太子撑腰才起兵勤王,诸位将领如果还衷心于朝廷,就应该全力应对金贼的侵略,而不该与她进行内战。

  不管信不信曹鸢,现在的时局,逼得他们不得不选择站队。

  ................................

  随着刘锜部强势介入,所过之地未不屠戮百姓,不抢掠牛羊,反而将留下的士绅豪强任命为本地官员,继续治理百姓,原本摇摆不定的将领于是要么直接降了大宋,要么加入了归义军。

  总之西夏朝廷看着是没戏了,金贼又不是什么善类,既然宋人愿意保住他们的权势地位,归流又何妨?

  归流之后,他们和中原天高皇帝远,等赶走了金贼,这里还是他们自己人做主。

  “那曹氏居然没死,还代替西夏接受了赵宋的册封,探子来报,现在宋军已越境进入西夏,怎么办?”金军大营内,女真将领们坐在一起商议对策。

  “率领宋国军队的人是什么人?”完颜宗翰感到有些头疼,总觉得接下来的战局恐怕不会像他们一开始计划的那样了。原本的计划是从西夏摄取实际利益,同时振奋军心,使朝廷安稳下来。

  “宋国的西北边将刘锜,与夏军交战时常能获得胜利,但不是什么大人物。”负责情报搜集的将领汇报道,“他们有名的宋将,如今都在金夏边境防守。”

  此话一出,在场的女真人们顿时眼睛一亮,不知名的宋将啊,那就好办了。

  有人说,“不可大意,能多次打败夏军的将领想必有他的本事。”

  马上又有人反驳嘲笑道:“哈哈哈,但是听闻当初童贯、刘光世攻打西夏的功绩更加厉害啊,遇到我大金铁骑直接化为齑粉。”

  完颜宗翰虽然疑惑赵宋皇帝派来的居然是个无名小卒之辈,可转念一想也没什么毛病,为了防守大金,宋国只能派这个刘锜过来。

  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金国上下完全没有退兵的打算,完颜兀术甚至觉得自己成功打乱赵芫休养生息发展民生的谋划,很是自得。

  

第149章 迁徙与基建

  大宋文化报刊登柔福帝姬新作情感小说《狼烟中的私塾》,讲述一对书香世家出身的少年夫妻,前往战乱西夏,在宋军建设起的城寨中开设私塾,用知识和大爱渐渐改变流民和蛮夷,使这里的人从心理上回归中原,和迁徙来的宋人亲如一家的故事。当然,其中情节波澜起伏,夫妻之间的爱情感人肺腑,主打的就是感动。

  读书人、爱情、战争、流亡、救国救民,这本小说基本上集齐了百姓们爱看的所有故事元素,报纸一经问世,便火爆各地。茶馆酒楼纷纷推出戏曲、说书等同人作品。

  初时,读书人们对所谓的爱情故事不屑一顾,但谁让《狼烟中的私塾》实在太火爆,他们走到哪里都能听见相关的故事。有些人听过便忘了,有些人了解之后却是想到了其他东西。

  只要稍加了解,就会发现柔福帝姬过往的作品,向来是离不开小女儿情态,即使写的是*女子读书的故事,其地点也无非东京城、开封府、江宁府这几个地方。因为她只见过这几个地方百姓的生活状态,故事自然脱胎于这些地方。

  《狼烟中的私塾》显然十分突兀,政治触觉灵敏的人不由自主地开始联想起来,若将柔福帝姬换做某位学术大拿,这位学术大拿某天忽然出了一本著作,内容写的是读书人远上边疆教化蛮夷的故事......阿这,这一下子就通顺了啊。

  大儒可以是官家和朝廷的口舌,小说家柔福帝姬就不能成为官家的口舌吗?

  果然,小说风靡各界之时,也‘引起’了官家赵芫的注意,赵官家特意邀请东京城最好的戏曲班子入宫演出,盛赞故事里的少年夫妻教化蛮夷的功劳与开疆拓土不相上下。并且赵官家龙心大悦之下,直接给故事作者柔福帝姬加封固国公主、文宣教授等称号,别看只是虚职,其对外展示的政治信号却非同一般。

  果然,不久之后朝廷内就通过了一向建设和迁徙政令,要在西北边境乃至宁夏郡内建设新的城寨,迁徙人口到新城寨,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商业。世家豪绅如果携带家资前往新城寨,可以获得免除三年商税、五年农税的优惠政策,且新城寨户口居民有科举加分项。简而言之,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富豪,只要愿意迁徙过去,商业上可以赚更多钱,科举取士上更容易考中进士。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