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虞话音落下的那一刻,丞相就知道自己这次输了。 输得很彻底。
第143章 倒不是丞相能力输给了孙辅显, 而是过程输给了孙辅显,哪怕最后殊途同归,但现在还是丞相落了下乘。 丞相忍不住感叹, 孙辅显到底跟在王上身边好几年,总归是跟王上有了一点默契,能想到王上所想的。 不过, 丞相也不会输。 孙辅显几年才跟王上培养出的默契, 他可以花一年, 甚至更短时间来达成。 他绝对不会让孙辅显专宠于王上之前的。 “王上, 臣觉得可以适当减免一些税,让百姓的压力不那么大,到时候产出也能养活家里人, 想必百姓肯定会愿意的。” 虽说丞相希望国库能越来越丰盈, 但是这个时候也可以稍稍放弃一些,再者他现在尝到了招商会的甜头,与百姓的赋税相比,前者能赚的多多了, 不如就放给百姓,让百姓努力开垦农田, 也能记得王上的好。 关于丞相说的, 赵虞也想过, 这倒是个好法子。 百姓辛苦劳作就是为了吃饱穿暖, 不愿意开垦也是为了前者, 她们不如就放弃一些赋税, 让百姓能看到其中的好处。 至于赋税完全就没在赵虞的考虑当中, 就赵国现在的国情, 那赋税有跟没有差不多。 每年给下面受灾州县拨的银钱可比赋税多多了。 “丞相这个想法很好。” 话音刚落, 孙辅显的声音响了起来。 “王上,或许我们可以在每个州每个郡每个县都设置一个榜单,以开垦农田的数量面积为准,每个月每年都可以给第一名或者前几名分发一些奖金。” 孙辅显说完像是怕赵虞和丞相误会什么一般,又开口道:“这个奖金不需要很多,主要就是展现朝廷的态度,当然也可以让百姓们有这么一个奔头,投入不算大但可以最大限度调动百姓们的积极性。” 现在种地的多为的普通百姓,这些百姓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也是赵国所有百姓的特点,那就是贫困。 再没有比银钱更能吸引他们东西。 至于那些家中土地多的人家,也许会心动,也许不会心动,但这不是主力,所以无所谓。 主力还是普通百姓。 如果说之前丞相提出的想法让赵虞满意,那现在孙辅显提出来的就让赵虞惊喜了。 她完全没想到孙辅显能提出这个一个想法。 “孙副相,这个办法非常好。”赵虞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至于丞相,面露敬佩,朝孙辅显行了一个礼,“孙副相大才。” 也就是这么短短几句话完全刷新了孙辅显在丞相心目中的影响,以前只觉得他光会献媚于王上,现在看来确是自己大错特错。 孙辅显远比自己想象的有能力,若是当初他就能发现孙辅显的特别,是不是现在赵国的百姓就能过得更好一些。 丞相心中满是对孙辅显敬佩的同时还涌上来淡淡的后悔,不过很快,这一点点后悔就被丞相丢到了脑后。 不必后悔过去,现在孙辅显的出现就是最好的安排。 对于丞相的夸赞,孙辅显那是毫不客气地收下了,至于王上的夸赞,孙辅显就是满脸的谦虚,“臣都是从王上那学到的,还是得多亏王上。” 赵虞先是一愣,随后就明白了,感情是从州府店铺排行上得到的灵感, “那也是孙副相能想到,很厉害。” 一个几十岁的老头露出了女儿般的羞态,着实有些辣眼睛,不过这会宫殿内人完全顾不上这些。 “正是,孙副相才能出众,不然如何能想出这般法子。” 接连的夸赞实在是让孙辅显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很快,三个人就陷入了‘鼓励百姓开垦农田’举措的完善中了。 等大致定好,太阳已经西斜,那橘红色霞光洒满整座宫殿。 孙辅显出来的时候见到这般的美景有些怔然。 落在后面的丞相一走出来就看到孙辅显站在原地,神色不属。 顺着孙辅显的目光看去,丞相同样看到了那美景,刚才宫殿中畅所欲言为百姓谋福祉,现在还有如此美景可看,人生就该如此畅快。 丞相忍不住心中感慨,他自认为自己跟孙辅显应该是有共同语言的。 “孙副相,这” 话还未说完,丞相就见孙辅显突然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随之而来的是孙辅显略带羞意的声音,“王上夸我啦~~~~” 一瞬间,丞相脸色有些扭曲,下一秒他快步向前走去,再也没有要与孙辅显攀谈的意思。 丞相觉得自己跟孙辅显绝对没有共同语言,绝对没有! 孙辅显完全没注意到丞相的神色,之前在殿中他还要维持一下形象,当然了,主要还是有正经事要说,他也不能沉浸其中,现在好了,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了。 王上夸他了!这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隔天,赵虞就下发了‘鼓励百姓开垦农田’旨意。 结合了丞相和孙副相的意见,不仅减免前三年的赋税,还有奖励。 这个奖励,赵虞又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有单人奖也有团队奖,一州之内各县中评选出开垦农田最多的县,再让赵国下面各个州也进行评比,这些都有奖励。 百姓是银钱上的奖励,官员则是官位的晋升或者银钱奖励。 不只是要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当地官员的积极性,这样效率才会高,成果才会好。 当然了,赵虞也怕有官员会为了得到奖励做一些手脚,所以还实行了监察制度,一旦被查到最轻的就是罢官,更甚者还会丢掉小命。 赵虞见到的西华州官员都是想着百姓的,王城内的官员很多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也没有欺压过百姓,只是这不能代表整个赵国的百姓。 故此,有了监察制度。 这一旨意刚下发就引起了哗然。 王城的百姓大都还沉浸在之前的招商会中,现在乍一下看到这个旨意先是愣住,之后就是狂喜。 王城作为整个赵国最繁华的地方,里面有数不清的商人,大量的官员,但更多的还是各种平头百姓。 之前的招商会他们还只是看个热闹,现在这个旨意下来,他们却可以成为其中的主角。 参与感有了,最重要的是有赋税减免和银钱奖励。 王城百姓只有少数会选择种地,不仅是因为土地有限,还有就是那点地的产出可能连赋税都不够,最后甚至还要往里面贴钱,长此以往,百姓们都怕了。 可是现在王上下发的这个旨意写的很清楚,这一旦开垦出农田前三年就能减免赋税,等于前三年所有的产出都是自己的,哪怕再少也是粮食,至少是一家人好些日子的口粮。 谁能不心动? 至于有人问之后赋税不能减免怎么办?就现在的情况,能多些粮食就很不错了,哪里想的到以后。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王城的百姓间一下就沸腾了起来,一个个早出晚归,一家人都去城外开荒。 至于原先被看热闹的商人们这会倒是成了看热闹的人,不过还是有那么少数几个人看中了其中蕴含的商机。 赵虞的旨意一下去,就是以王城为中心往四周其他州传达,越近州得到消息越快,动作自然也越快。 自从赵虞上位之后,下面州只出现过一次灾害,那灾害的程度也不算严重,但连年的灾害也磨灭了当地百姓的意志,反正不论如何,总归最后还是要全部毁干净的,所以在努力有什么用呢。 不如得过且过,人能更舒服一些。 直到赵虞的旨意传来,在他们一滩死水般的心中的激起了波澜。 开垦农田不仅减免赋税,还有银钱! 他们第一时间考虑到的不是赋税,毕竟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主要是有银钱。 只要开垦的农田多,就可能会有银钱,而且因为他们这里受过灾,只要凭着自己的户籍证明就能从县衙领取种子,只要验证开垦好就给。 可以说王上把所有的银钱都出了,他们只需要出一些劳力,最后这收获都是自己,开垦数量多收获也多,还可能得到银钱的奖励。 一个大大的馅饼就这么从天而降落在他们的头上。他们会放弃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是可以失去的了,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会咬上一口这馅饼。 随着赵虞的旨意传遍整个赵国,赵国的百姓一个个都动了起来。 各个州内百姓都在使劲开垦农田,其中又以西华州内的百姓最为内卷。 无他,西华州的百姓都见识过王上的能力,但凡王上所说的都是对的,只要努力去做,那最后的结果不会差,更不用说这次旨意是他们这些百姓都能看得出的好。 赵国动静太大了,大的直接惊动了隔壁景国宁国。 景国宁国这些年也是看着赵国在挣扎,他们不屑于欺负弱小,只等着赵国自然消亡。 原本以为还要等上好些年,哪想到前段日子听到赵国王室男子都已经死绝了,只留下一个公主,最后赵国的大臣还扶持公主登上了王位。 他们好像已经能预料到赵国的未来,并且这天不会远了。 只是已经麻木的赵国百姓怎么变了个模样? 【作者有话要说】 在准备完结啦~
第144章 宁国和景国的王很是好奇。 前些日子还得到消息赵国境内又发生了灾害, 虽说伤亡没有多少,但那百姓损失的很多。 对于另外两国的王来说,这样的消息他们一年都听到无数次, 心中只有对赵国百姓淡淡的同情。 不仅是赵国百姓习惯了,另外两国的王也已经习惯了。 别看现在三国之间相处的如此平静,在早几十年的时候, 三国边境摩擦还是不少的, 那会赵国的总体实力也还算不错, 哪怕下面州也是频频出现自然灾害, 但那会赵国底子还厚,完全撑的住。 只是没几年,赵国底子被自然灾害和边境的摩擦给耗了个干净, 宁国和景国也不是没有任何损失, 故此三国暂时达成和平状态。 后面宁国和景国发展的越来越好,赵国倒是越来越差了。 前两者虽说没有做出什么动作,但其实心底也有在暗自垂涎赵国的土地和百姓。 虽说赵国境内灾难频发,但还是有几个州不错的, 若是能划到他们国内,那必然能让他们的国力更上一层楼。 只是攻打显然不划算, 反正只要等着赵国最后撑不下去了, 他们还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没准还能多一些意外收获。 事实也确如他们想象的一般, 只是现在看来, 好像出了一些意外。 赵国的百姓好像不一样了, 他们的计划出现了偏差。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4 首页 上一页 1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