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我们的牡蛎【伊莎贝、贾斯汀】 作者:爱吃肉好不好
简介:
Theworldismyoyster出自莎士比亚的《温沙的风流娘儿们》,意为「世界尽在你掌握之中」。
凭借自身努力,突破出身的外企设计经理经历一系列变故后,决然辞职去伦敦留学,邂逅了生在香港长在伦敦的船王公子。
回国职场上,她重逢了因自己到大陆工作的他。
在爱情与前程间,一向杀伐果断的她却连连失控… 金灿灿的不过是砂海里的海市蜃楼,心深处闪烁的才是指路星。
伦敦、上海、纽约,走了很远,浮光跃金里看清自己。
笑、闹、吃、喝、白眼、马屁、爆米花里才是留恋,留恋。
第1章 “welcomeonboard”
T 大的阶梯教室十分宽敞,800 个座椅座无虚席,还有一些大学生站在后排和过道上。深棕色木质的墙面搭配深灰色地毯,灯光音响设施极专业,承办音乐比赛都绰绰有余。人一脚走进来,声音和光线瞬间被管控,眼光只能投到前方明亮的弧形舞台上。
舞台上,一位头发花白但西装革履、目光炯炯的美国人正侃侃而谈。他爽朗、健谈,和电视里成功的美国人毫无二致。对,老安也来了。可见公司对此次校招的重视,毕竟 T 大是国内顶尖高校。
他旁边,站着一位年轻女士,她戴一副无框眼镜,缎子般的头发一半披在身后一半搭在胸前。
老安话音落下,他伸手示意伊莎贝。伊莎贝拿出话筒,将他刚刚的话翻译成中文:“A 公司是一家领先的世界 500 强企业,总部美国纽约,目前已经在全球有超过 200 家分公司。去年行业排名第一。A 公司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老安没有发言稿,即兴地说,伊莎贝便在现场一段一段地翻译。
“我们十分乐意和毕业生共同成长—不管你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我们为毕业生提供全球数一数二的成长机会和职业支持。事实上,在 A 公司内部,很多青年管理者曾经是通过学校招聘入职的员工,比如我身边的伊莎贝小姐,下面有请她,请大家欢迎。”老安谢幕,下台就坐。这竟是学姐,观众席上的学生一直以为她是英语系高冷的研究生。
伊莎贝翻译完这段,缓步走向舞台中央:“T 大校园里的风还是那么大,”说着她抚抚头发。这个只有 T 大学生才懂的吐槽立马得到了全场学生的笑声和掌声,气氛瞬间热闹亲和了。
“我 4 年前毕业于 T 大设计学院,算是大家的学姐,今天和你们分享一下学姐的故事。在 T 大的 4 年···”她的头发发出五色的光,她的声音清澈回响,有趣又激发共鸣的往事赢得了大厅内所有人的注意力。
老安和维克多在台下相视而笑,她总是不令人失望。
“···我曾经和在座的大家一样,一路小学中学大学走来,按部就班地做着‘别人家的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直到一天,事情发生了改变。我的父亲患重病离开了我···”台下鸦雀无声,上千双眼睛盯着她。
她稳定了一下语调,继续说:“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我在医院陪他。他已经陷入昏迷,躺在病床上依靠呼吸机维持。下午窗外的阳光洒到他插着针管的手上,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感觉到。那时候,我问自己,如果此时躺在床上的是我,已走到生命尽头的我,此时在想什么?会有什么遗憾和后悔?人间一程的意义何在?就在那时,我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我决定辞去当时的工作—那时我已经工作三年,是另一家外企最年轻的 manager—去国外留学。因为那几年的工作,我体会到更多的是单向输出,和巨大体系下自己的无能为力,越来越找不到意义。
“研究生结束,我接到 A 公司的面试。我的老板,刚刚那位英俊的老帅哥安东尼面试我,”她抬手指向安东尼坐的方向,“他告诉我,他想让我来做中国区 design lead。我十分吃惊,问他为什么,我那么年轻—当然不是和你们比,而是和这个位置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我明显还有点嫩。他告诉我—这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
“他说他相信年轻人。他相信不循规蹈矩的年轻人才能把 A 公司这艘百年大船驶向新的海域。而有他和公司里其他有经验的领航员保驾护航,比如我们的 HR Head 维克多,”她又指向维克多坐的方向,“年轻的舵手们能无后顾之忧地练习本领施展抱负。在 A 公司,我担负了前所未有的责任,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信任。我培养自己的员工,亲手创造了很多成功的项目,得到董事会的认可。我知道了我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凭借我的能力和热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商业的海洋里乘风破浪。直到有一天,回首向来时路,看到我招聘、培养的员工也变成大海上优秀的舵手···”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上千位年轻人个个像张满了的帆。
周一,A 公司。
负责招聘的 HR 麦琪走进一间办公室,递给坐在里面的人一份简历,说:“伊莎贝,人来了,这位候选者是网申的。”
伊莎贝应声起身,随她一起走了出去。
办公桌后的书架上,摆着英国某知名大学硕士毕业证,上面花体英文赫然印着“with distinction”英国的最高成绩等级,杰出毕业生。那是英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成绩,每一年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中,只有不到 10%的人能获得这个等级的成绩。旁边是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个穿着毕业礼服的中国女孩正在舞台上,在各位教授的见证下从校长手里接过自己的毕业证。
证书和照片在光线充足的办公室里熠熠闪光。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芮塔正惴惴不安地坐在会谈室,等着大 boss 来面试自己。
她今年 24 岁,去年从伦敦留学回国,待业一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很多企业要求工作经验,“但若没有一个公司愿意用应届毕业生,那么他永远也没有工作经验啊。”芮塔向朋友抱怨。
这次如果还不成功,她就准备去应聘民办高校的教师。那当然不是她想要的,她多希望在豪横的外企做一个打怪升级的白骨精。
所以此刻她相当紧张。
这时门开了,芮塔抬起头,看到走进来面试自己的人,她不禁张大了嘴发出了“啊…”的声音。但看到跟在后面的其他工作人员,并没有直接叫出那人的名字。
进来的那人穿着修身套装,戴一副无框眼镜,浓密的长发一副长期精心打理的样子,涂了玫瑰色唇膏。和自己这初出茅庐的小丫头模样简直天壤之别。而她,正是自己在伦敦留学时的同学,伊莎贝。
伊莎贝曾是芮塔一门设计课的小组组长,在她的带领下,他们组的作品得了最高分。
当时,芮塔兴高采烈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伊莎贝,伊莎贝并没有觉得多了不得,可芮塔却因为得了最高分,并且拉高了自己的平均分而兴奋不已。
同时,她对伊莎贝心生佩服。要知道,这个项目从概念到进度、分工、最后成文,都是伊莎贝主导的,他们其他几个小孩都只是懵懵懂懂地按照她的意思去做。
伊莎贝也认出了芮塔。
她不动声色,趁 HR 麦琪转身去关门的瞬间,对芮塔眨了眨眼。
芮塔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
面试中,伊莎贝拿过芮塔的作品集翻看,突然想起芮塔曾就面试准备作品集向自己取过经。看得出芮塔不仅听进去了她的意见,更听明白了她的建议,做的比伊莎贝想的还要优秀一些。
面试完,麦琪问伊莎贝怎么样。
伊莎贝说:“我 ok 的,你去和她谈谈薪资吧。”
“我觉得她没什么经验,我们之前面过的那位更容易上手吧?”麦琪说。
伊莎贝停下来,对她说:“但是她的 sense 很好,性格测试也符合公司的 chemistry。并且从她之前的经历看得出她做事很卖力。这样的年轻人值得栽培的。”顿了顿继续说:“说到没经验,你也不是最资深,现在还不是我的好拍档。”说着用胳膊肘捅了捅麦琪。
麦琪笑着打了一下伊莎贝的胳膊。
麦琪进公司几年了,虽然不是小姑娘了,但她的上司一直认为她孩子气太重,所以她一直不是很得赏识,处处被老员工欺负,脏活累活都丢给她干。
伊莎贝进公司之后,主动要求让麦琪做自己的招聘伙伴。麦琪的经理觉得伊莎贝虽然年轻,但待人处事相当成熟稳重,嘱咐麦琪多向她学习。第一次合作麦琪就明白了老板的意思,之后将伊莎贝视为自己的 role model榜样。
“伊莎贝,咱俩差不多年龄,怎么你脑子那么好用,在英国读书还能有那么好的成绩啊?”麦琪隔着玻璃门,眼巴巴地看着伊莎贝柜子里的照片。
“你不知道吗?我有个诀窍。”
麦琪刷地扭头:“什么诀窍,快说。”
伊莎贝正襟危坐,严肃地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枕着书睡,这样书里的知识就都跑到脑子里了。”
麦琪若有所思,很显然她信了。伊莎贝有种神奇技能,就是她说什么都容易让人相信。
直到伊莎贝憋不住笑出来,她才懊恼,“你又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了!”
隔了几天的早上,伊莎贝刚到公司,麦琪就走进她办公室,说新入职的员工在 reception前台,请她这位 manager 去迎接。
“早上好。”站在前台的芮塔看到伊莎贝走出来,恭恭敬敬地说。
伊莎贝带芮塔进来,做完迎接工作。
她问芮塔:“面试之后,你为什么没有给我发微信,打听情况或者···请我高抬贵手?”
芮塔笑着说:“虽然我很想得到这个机会,这可是 A 厂欸。但是,我觉得没必要让你为难,你那天的意思也是不希望其他人知道我们的关系;再说,即使通过这层关系进来,如果能力不行,难道工作中一有困难,就要把你搬出来吗?”
伊莎贝满意的点点头,说:“That’s e on board.”不愧是我看上的人,欢迎加入。
第2章 只有贾斯汀举手示意“文森,我in”
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均居住面积 15 平,不及以拥挤著称的东京 19 平。
大楼 1 层实际上是 2 楼,G 层才是 1 楼。插座是英标。车子是左舵。行人靠左走。聚餐时请客很奇怪。年轻女孩都被叫“小姐”。八九十年代产生了无数经典影视、音乐作品。古惑仔、四大天王、TVB 至今仍是一代人的回忆。
被英国统治 150 余年的“亚洲四小龙”,和纽约、伦敦并称“纽伦港”,有水深港阔的“亚洲第一良港”维多利亚港。漂浮在珠江上璀璨的“东方明珠”。
这里是香港。
陈嘉斯汀看了一眼腕上的 Rolex,早上 9:28,他已经来到在香港中环的公司。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04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0)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1)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4)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5)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6)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7)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8)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9)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0)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1)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4)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5)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6)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7)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8)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29)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0)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1)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4)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5)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6)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7)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8)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39)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0)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1)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4)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5)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6)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7)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8)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49)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0)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1)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4)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5)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6)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7)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8)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59)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0)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1)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4)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5)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6)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7)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8)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69)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0)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1)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4)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5)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6)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7)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8)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79)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0)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1)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4)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5)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6)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7)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8)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89)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0)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1)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4)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5)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6)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7)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8)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99)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00)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01)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02)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03)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