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与茅草杆一样都是中空,储存的空气层能够保暖,原理是一致的。 叶勤举起一只手抢着发言:“养猪场有铡刀,专门用来切猪草的,借过来切茅草杆肯定好。” 说干就干。 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好奇心、创造性最为浓烈的年龄段。知青们有的上山采茅草,有的去养猪场借铡刀,堆在空地上开始切草杆。 茅草杆是中空的,咔嚓咔嚓几下就切出一大堆。 知青们试验了几种添加茅草根的比例,最后终于选定最合适的添加分量,开始认真制砖。 三天之后,毛石基础砌筑完成。 第一批制作完成的砖块整整齐齐码放在空地上,已经晾晒完成,可以开始砌筑。 原本杂草丛生、一到晚上蛙鸣阵阵的东头湿地,现在变成一个宽五米、长十米的深坑。 泉水沿着一条橡皮水管缓缓流下,平时大家洗漱、饮水都靠这山泉。水源尽头处放置一口大缸储水,漫出来之后便流入湿地,滋养出繁茂水草。 乔亚东问陶南风:“这个坑要不要填上?” 陶南风摇摇头:“引水入坑,正好多口水塘。” 几个知青一听,手舞足蹈起来:“好好好,水缸里的水用来喝,多余的水流进水塘,养鱼、游泳都可以。” 大家一边商量一边动手,几天功夫下来,竟真的修出一口水塘。青石板铺在一侧,日常洗衣、洗脸都很方便。 虽然水塘还在慢慢蓄水,只底下浅浅一层泥水,但知青们已经开始畅想荷叶田田、游鱼戏水的场景。 乔亚东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同学们,以后大家要爱惜这口塘,可别把它弄脏了。” 知青们一个个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乔班长,我们懂的。” 承诺完毕,大家转头望向陶南风:“你是怎么想得出来这一招的?是不是早就想好了要挖一口水塘出来?” 陶南风的声音很平静:“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北宋皇宫失火,宰相丁谓主持修复工作。挖沟取土,引水成河,伐木取水而下,修建工程完成后用废弃的砖、石填沟,一举三得,节省上万两白银,谓为工程管理的典范之作。 听完她讲的故事,众人恍然大悟。 “走一步,想两步,陶南风你真高!” “果然还是要多读书呀。”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嘻嘻。” 正在马屁滚滚之时,陈志路从远处奔来,一边跑一边喊:“山路通了,可以下山买瓦了。” 乔亚东一听,松了口气。 从打赌之日起,已经过了七天。如果山路再不通,瓦片、石灰运不上来,就怕耽误工程进度。 陈志路带着五个知青下山,一趟一趟地将小青瓦、石灰、窗框与玻璃背上山,知青点在大家的集体努力之下,渐渐有了模样。 制砖、和泥浆、砌墙,大家从笨拙慢慢变得熟练。 陶南风有理论,知青们勇于实践,配合默契。按照“横平竖直、泥浆饱满、错缝搭接”的基本原则,一层一层地向上砌筑着。 二十天之后,砖瓦房初具雏形。 墙高三米,山墙按照陶南风的要求砌出坡度,上面搁置檩条。 一根又一根的木头从山上砍下,搭梯子上屋架、搁上檩条,再钉挂瓦条,铺青瓦。 当看到自己从书上看来的知识、图片转为实物,陶南风不自觉地心情愉悦起来。长眉上扬,双眸清亮,嘴角含笑,真想扯开嗓子高歌一曲。 歌名她都想好了 ——《社员都是向阳花》。 “公社是颗红太阳 社员都是向阳花 花儿朝阳开,花朵磨盘大 不管风吹和雨打 我们永远不离开她” 陶南风不会唱歌,五音不全,平时不敢开口。现在心情放松,她轻声哼着不知道拐到哪个角落的奇怪曲调,扛起一扇窗框安装进墙内。 当这小小的窗户镶嵌上玻璃之时,厚实的土砖墙顿时有了生机。就好像建筑眨眨眼睛,活了过来。 陶南风后退半步,认真欣赏着眼前这一切。 父亲常说建筑有生命,以前自己不懂,总觉得这冰冷的砖、瓦、水泥、钢筋都是死物,拼在一起怎么就有生命? 可是现在,当看着自己设计、参与的建筑一点点在手中绽放光彩,她懂了。 第二十六天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漫天。 六号知青点,土砖房落成。 最后一片青瓦已经铺上屋顶,再不怕下雨。 地面做好防潮之后压平夯实,平整光亮,再不怕返潮。 墙面结实厚重,再不怕大风吹来、野兽侵袭。 知青们欢叫着把行李拖进分配好的房间,一会在床上打滚,一会打开窗户狂叫,一会跑到檐廊下跳舞,发了神经一样对着青翠苍山大喊。 ——我们的房子,盖好了! ——大瓦房,土砖房! 山谷里传来阵阵回音。 土砖房……盖好了…… 萧爱云笑得直打跌,扶着陶南风的胳膊叫道:“疯了疯了,都喜疯了。” 李惠兰重新种了盆兰花,放在窗台上,看着那油绿细长的叶片,眼中满是憧憬:“等到明年春天,就会开出漂亮的兰花。” 叶勤一边在墙上钉钉子一边给房间划分功能区:“毛巾脸盆放这边,衣服箱笼放那边,以后我们轮流打扫卫生啊。” 陶南风双手交叉抱在胸前,靠在门边,看着眼前窗明几净的房间出神。 窗帘还没来得及做,窗户玻璃是透明的。金色夕阳与红色晚霞交相辉映,橙色光芒透过玻璃映入房间,整个屋子笼罩着一种静谥的暖色调。 三五知己共处一室,夕阳晚霞洒落新居。 陶南风脑中浮出这一句话,嘴角上勾,漾出一个淡淡笑容。 萧爱云忽然想起什么,将陶南风推到屋里唯一的一张椅子前坐下,笑嘻嘻地说:“你可是我们最大的功臣,今天得享受一下我们的侍候。” 李惠兰取出茶杯,叶勤拿来茶叶,萧爱云拎过开水瓶,三人给陶南风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三双眼睛闪着热切的光:“陶南风,你辛苦了。” 陶南风没有被人如此殷勤地感谢过,有些适应不来,脸蛋微红,摆了摆手:“不要客气。” 萧爱云笑着说:“你喝了这杯茶吧,你这些天忙前忙后,又出脑力又出体力,劳苦功高。如果没有你,我们这些人哪里知道怎么盖房子?还得受黄鼠狼的磋磨呢。” 叶勤听她提起黄兴武,马上想了起来:“对呀,你不说我都快忘记了。我们盖起房子只花了二十六天,黄鼠狼打赌输了,可以从基建科科长这个位置滚蛋了!” 作者有话说: 注:《社员都是向阳花》是一首创作于二十世纪60年代,在全国广泛传唱的优秀群众歌曲,由张士燮作词,王玉西作曲。歌曲优美畅快,轻松活泼,反映了当时农民群众战胜自然灾害的乐观精神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第12章 砖瓦房 一听说要找黄兴武算账,所有知青都兴奋起来。 “对,搬家、收拾都不着急,先把姓黄的拉下马才是正事。” “当初搞破坏的人肯定是他,一肚子坏水。” “让杨工当基建科科长,黄鼠狼滚蛋!” 摩拳擦掌,二十个知青将行李放下,细心地锁上门窗,集体到场部找黄兴武——输了赌约,就得把科长之位让出来。 黄兴武稳稳地坐在办公桌前,抬起手指敲打着桌面:“你们急什么?二十六天就盖完房子了?谁说你们完工了?” 乔亚东站在前面,大声道:“当然完工了,我们今天都住进去了。” 黄兴武翻了一记白眼:“你们根本就不懂得建设流程。设计、施工,住进去就算完工?错了错了,大错特错!谁知道你们会不会偷工减料?谁能判断你们盖的房子能够住人?谁敢断定你们的房子没有质量问题?如果没有最后一个验收环节,如果没有专业人士来对房屋质量进行鉴定,根本就不算完工。” 说到最后,黄兴武哈哈一笑,得意洋洋地扫视着眼前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心里冷哼着:和我斗,你们还嫩着呢。 陈志路的舅舅是基建科的小领导,自然听说过验收环节,他越众而出:“那就验收吧,今天就验收!” 黄兴武将身体慢慢向椅背上靠,慢悠悠地说:“急什么?按照规定你们先打个报告来,基建科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去验收……” 话音未落,魏民已经暴躁地跳了起来,一巴掌拍在桌上。 “你搞什么鬼!故意拖延时间是吧?我们辛苦了二十几天,白天鸡叫就起、晚上天黑才回,还得提防那些不要脸的王八蛋搞破坏!你倒好,拖个几天再验收,黄花菜都凉了!” 听到魏民说“不要脸的王八蛋搞破坏”,黄兴武眉毛直跳,面色僵硬。狗东西,敢指着和尚骂秃驴? 黄兴武没好气地抬起头:“魏民你是不是以为自己是工人子弟就无法无天?敢到场部大呼小叫!我走的是正常建设流程,你不懂就不要乱喊。” 知青都是读书人,书生气十足,哪里是黄兴武这种老狐狸的对手?气得哇哇叫,却无可奈何。 乔亚东忍着气:“那你说,怎么申请,如何验收?” 黄兴武嘿嘿一笑,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文件:“呶,这就是验收申请单,你们抓紧时间填写,我们明天组织专班,一定尽快验收。” 乔亚东伸手想要去拿,却被萧爱云跳起来制止:“凭啥什么都听他的?明明我们的房子已经盖好,我们知青二十双眼睛不够用,非得他来验收?” 叶勤道:“咱们可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欺负我们年纪小、没见识是不是?谁知道他会不会拖着不肯验收,或者胡乱指个问题出来验收不合格?” 陶南风走到黄兴武面前,声音虽轻,却清晰而坚定。 “黄科长,我们的赌约并不包括验收这个环节。” “对,你们打赌的时候根本没有提到验收两个字。”萧爱云学着黄兴武当时的语气说话,“那就说定了,我等你们三十天,要是一个月之后你们的房子没有盖起来,你就永远不许再搞基建。” 萧爱云哼了一声。 “这可是你当时对陶南风说的原话。什么叫盖起来?三岁小孩都知道起好屋、住进去就行,哪里有验收这个说法?你故意为难我们,就是不想履行赌约呗,说话不算数,算什么男人!” 黄兴武冷笑道:“怎么不包括?你们现在只是单方面觉得房子盖完,根本不算数。” 陶南风闭了闭眼睛,待睁开时眼神中多了一丝嘲讽。 “你不要欺负大家不懂行,他们不懂,我懂!这是农场内部基建项目,属于危房改造,连立项环节都没有,验什么收?”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19 首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