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淡淡地点了点头,拎起自己的水桶,往自己的宿舍楼里去。她的寝室在122,一楼最右边那间。她一面打量,一面慢慢挪过去。 有两个女生手里抬着箱子,从华兰的身边经过,边走边念叨:“我听之前提前招的学长学姐说,提前招两周考一次,要排名呢。如果成绩差,正式开学的时候就不能留在前面的班级了。” “好烦啊,而且大家肯定都很厉害,被淘汰了就……” 她们转角上了二楼,声音已经听不见了。华兰知道提前招的孩子大多都相互认识,因为都是各自初中的佼佼者,总归在招生之前一起被各自的学校安排在一起集训过。 市里有些初中的教育实力比较强悍,一个学校就招上五十多人,占了总招生的四分之一,比如新区实验。刚才经过的女生还搭着实验中学的校服,一下子从初中跃入高中。 华兰先前所在的老区初中还用着原始的名字“安川第二初等中学”,成绩比新区的实验差远了,一同考上提前招的也不过十人,先前在一起集训过,相互之间也都认得到脸。 好像稍微有点天分的人都要被集中催着长大。从小学开始挤破头上成绩好的初中,初中通过考试排名再把这些人汇聚到一个班级,进不了这个班的孩子哭哭啼啼,让家长找老师也要把自己送进去。 “怎么非得进去啊?” “如果不进去就考不上川中了,普通平行班只能考一两个。” 考不上川中就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好大学怎么找到好工作过上喜欢的生活。 逻辑链条就这样推演下去,整个安川都知道。 而成为真正成为川中人后,也摆脱不了这样的逻辑链条。就像刚才走过去的女生说的那样,得全力留在“前面的班级”,否则就别想清北复交了。 人总是想要好的,之后想要更好的。 华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皱着眉头走进了122。在进门前她顺着宿舍走廊望出去,是一株极大的铁树。那钢针似的叶子戳进走廊来,风狠狠将旁边玉兰花树的叶子吹掉,却吹不动它。 起风了。 不是一年胜过一年的高考成绩,不是安川人的赞不绝口,不是操场旁地标一样的川中碑,不是环绕着的后山和晚清的建筑遗址,而是这一阵风,让华兰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身在川中。 其实没那么高兴,也没那么焦虑,她想。也许有的人很羡慕,但是她能感受到的,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学新的东西。 也需要面对很多人所说的“波澜壮阔的三年”。 后来的华兰一提起川中,就想起那阵风和吹不动的铁树叶。不知道为什么。 她走进122,里面已经有一对父母和一个短发的女孩儿。 “你好啊!”他们热情地打了招呼。华兰也礼貌笑笑,随后妈妈就走进门接下了,顺理成章地接下了场面人的工作。 “你家孩子之前哪的啊?” “二中的。你家呢?” “实验的呀。” “哦哦,还是实验好啊,我看这次都考了五十多个。你家肯定读书也是很好的吧?” “哎呀,川中都好的。” “咱们孩子是不是都在来乙班来着?” “是的是的。” …… 四个人的寝室,独卫阳台。在高中里面这条件一定算很好了——这也是那些初中生心心念要考川中的原因之一。华兰把宿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一面默默听着家长的寒暄,甚至能替他们接出下一句——左不过是这些话。她们的阳台正对着河,还是套“河景房”。 “我是余倩倩,就是那个佳人的“倩”字。咱俩上下铺呢。”那个短发的女孩叫住她,眼睛亮亮的。华兰愣了一下,把手伸过去,说:“我是华兰。兰花的兰。” 我叫华兰,兰花的兰。
第2章 生存游戏?! ◎“在川中生活,怎么跟玩生存游戏一样。”◎ “你的名字好好听噢。”余倩倩短发,脸上的婴儿肥很明显,双颊像旧日历画报上抱鲤鱼的福娃。华兰看见她的第一眼就想,啊,这就是老一辈说的那种“很有福气”的孩子,经常被用来举例教育她要多吃饭,省的看起来病恹恹的。 大约半小时后,对床的两个同学与各自的家长也来了。下铺叫卓依缦,从实验中学考过来,和余倩倩认识,是个身材娇小的姑娘,皮肤令人羡慕的白。上铺叫李丹妮,头发带了点儿天然卷,先前是老区三中的。 提前招的学生必须在下午一点半前整理好寝室内务,正式开始上课。几个家长帮忙打扫了卫生,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便匆匆退场,走之前一齐叮嘱四个女孩要相互照顾,关系看起来比她们还好。 四个人去食堂的时候正赶上用餐高峰,蓝青色的校服涌进来,像大海涨潮一样将食堂的一二三楼通通淹没。嘈杂声如同巨浪将华兰拍在岸上。 她们怯生生的,好不容易把自己接在了大众窗口长长的队伍的尾端,等着缓慢的移动。她们还没穿上川中的校服,在人群里看起来格外显眼。旁边不认识的学姐看看她们,心中便了然了: “新一年的提前招进来了?” “烦死了,这半年又多一群人跟我们抢饭吃。” “唉你看那边那个,挺高的一个男生,长得也挺帅。” “哪个?” “面条窗口那个。” 华兰顺着学姐的目光看过去,看到的是仍旧笑嘻嘻模样的苏展,便又把目光收了回来。 “唉,咱们这三年半每天不会都要这样抢饭吃吧?”李丹妮看着遥遥无期的队伍叹道,“已经开始累了。” “川中高三好像提前五分钟下课,可以最早吃饭。”余倩倩笑道,“到时候你就不用抢饭了。” “到时候哪有心情想这个啊。”李丹妮笑着推了推她。 高三,高三。华兰在心里默默地念了两遍,高三总是能得到学校格外的优待。川中的节奏很快,高三这个词从她们进门开始就无形地笼罩在她们身上了。她们得到了中考的豁免以后,就要比其他人更早面对高考。 这座学校里哪个人不是这样?她看到食堂队伍里的许多人,趁着等待的时间拿着珍袖的单词口袋本默记。川中生的早自习从六点就开始,将近十二点才午饭午休,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以后,有些人连这样的零碎时间都不肯放过。 她以后也许会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不知道算不算一件好事。 打上饭、挤过人群、挤回人群、找到空位……在川中的第一顿饭,可以用吃的“兵荒马乱”来形容。华兰被余倩倩推着将剩饭残羹倒进泔水桶的时候,竟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这个食堂吃饭跟争分夺秒打仗似的。 提前招班级不跟正式班级在一块儿。学校在最外面的行政楼二楼另外启用了四个教室,编号甲乙丙丁,作为提前招上课使用。 她们走进乙班的时候人已经来了一半,不过都不发一声。余倩倩赶快拉着华兰在角落里的空位坐下了,并吐了吐舌头表示自己好烦这种场合——一群不熟的人坐在一起,都没人跟她说笑。 “刚刚从走廊过来,我看到好几个之前实验的大佬。”余倩倩趴在桌上,“跟他们在一起……天哪……在这几个班我就垫底吧。” 华兰笑一笑,把这句话当做好学生之间惯有的谦虚。有些人很烦这样说话,觉得虚伪又小气。华兰倒是觉得,这种话无非就是把自己放进一个开放的社交空间里,用不着推心置腹也用不着负任何责任。她随便抱怨,你也就随便听听,最好也随便抱怨一两句,然后获得暂时的平衡,谁也不碍着谁。 接着,等哪一次成绩排名出来了,大家的底子被摸清楚,这种话也自然烟消云散了。 “你不也挺厉害的吗?实验竞争压力肯定很大吧。”她笑道。 “不不不,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是压分进的。”余倩倩把头摆一摆,“我纯粹算命运女神小小地偏心了一下。先前实验的竞赛集训训了前一百人,我就没几次考过前五十。” “实验前十名那些人,把《钱塘甬真》当基础题做,各个培优竞赛的教辅都要做烂了。最后没题做,就做浙北那边拿过来的卷子,你懂的。”她撇了撇嘴。 实验对提前批的训练强度,自然是二中比不上的。华兰在二中集训的时候,老师只是要求把《钱塘甬真》这种竞赛的基础教辅做透就行。川中的提前招题目不比浙北,历年难度也比较平均,所以不用把难度拔得很高也能应付。实验这种教法,显然不仅仅是想让学生停留在初级竞赛的阶段。 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教学考试里,原本实验的学生会更有优势。华兰不知不觉感受到这一点,或许比起紧赶慢赶的一些人来说,已经太晚了。 在二中散漫惯了,而有些东西随着她进入川中,就已经发生改变了。 正说着话,一个身材瘦高、脑门锃光瓦亮的男老师一本正经地走进来,手里拿着点名本。华兰发现自己看不出他的年龄——说他已经四十多了吧,感觉也不像;说他二十多岁吧,人家早早秃顶。 余倩倩立刻和华兰打赌他多少岁。 “同学们啊,恭喜你们通过提前招生,来到我们川中啊。” 一开口,还是个相当年轻的声音。余倩倩立刻对华兰挤眉弄眼。 男老师介绍说他叫陈彬,是现在高三大文班的班主任,教政治。今年的浙江一考结束了,高三的政治组压力很小,学校就让他来当提前招乙班的临时班主任,引导大家适应高中生活。 “大家都知道啊,川中是安川所有学生挤破脑袋都想进的学校。我们学校历史悠久,是浙南乃至整个浙江建校历史最久的高中。高考成绩也是屡创新高,就拿我带的这个文科班来说吧,我们今年首考的政治赋分噢……” 陈彬从晚清时期川中建校开始一直侃到今年川中政治组的首考成绩,又把浙北的名校们的成绩通通对比一遍,直到底下的同学们已经面露为难之色,才发现自己已经扯得太远了。 陈彬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容,说话的语气仍是那样抑扬顿挫:“我说这么多呢,是希望大家马上转变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我们在生活上要向高中生靠拢。至于学习上嘛,大家学数理化生,我是文科老师,不给大家上课,也不能让大家背书。但是……” 他还没“但是”完,余倩倩已然扑哧笑了出来,这声笑绵延开去,大家笑作一团。陈彬越是板着脸,大家就笑得越厉害。笑的陈彬端不住架子了,赶紧把后排的几个男生叫出去搬校服和书本。 “他真的好话痨啊。” 余倩倩小声跟华兰吐槽。 华兰也笑的乐不可支,她觉得陈彬很可爱,让她刚刚有些不知所措的心情瞬间放下许多。安川中学不乏年轻有为的教师,整个教学气氛青春活力。比起原先“老气沉沉”的二中来说,华兰竟然更喜欢这里的氛围。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6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