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住的六号楼下有个破败的花坛,里面的冬青树丛因为常年疏于打理已经枯死,树丛上都是灰尘和蜘蛛网。小姨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带着一包猫粮和一瓶水下楼,去那树丛附近喂流浪猫。她说,以前有三只猫,一只黑的,一只橘色的,还有一只玳瑁,但最近几天看不见那只黑猫了。 她一边叫着猫的名字,一边把猫粮倒进树丛下的塑料小碗里。以前这里还有一只小土狗,我也喂过,后来有一天突然就不见了,希望是他找到愿意养它的人家了吧,小姨浅笑着说。 小姨爱小动物,这些是齐安雅以前完全不知道的细节,家人们提到小姨,总是说一些宏大的,有悲剧意义的事,听多了这些,会让人忘记了小姨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而像是这样,让齐安雅第一次注意到的细节还有不少,比如小姨只喝茶而讨厌咖啡,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而且她小的时候其实是个左撇子,后来上学的时候被家里人纠正,所以她用左手和用右手都可以写字。 齐安雅和小姨像是合租的舍友一样一点一滴地熟悉着彼此。齐安雅很珍惜这样温馨有趣的感觉。 半个月以后,齐安雅收到了那个闺蜜的电子请帖,她要结婚了,男方是家里介绍的一个在故乡当公务员的男生。她在微信里向齐安雅道歉,说因为自己当初的优柔寡断给齐安雅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她希望齐安雅可以原谅她,并且还愿意与她做朋友。两人自然不可避免地又提到那个人渣,齐安雅思索再三,还是告诉了她自己现在为了躲开他的骚扰,已经搬去了别的地方住,闺蜜大惊,直接打了语音电话,又是一通道歉,外加臭骂渣男。不等齐安雅再说什么,闺蜜突然口气一转,“我听说他从桥上掉了下去,现在已经高位截瘫了。” “什么时候的事?”齐安雅吃惊地问。 “就是上个星期,他家里人为了他的治疗费还发起了众筹。要我看,这就叫天道好轮回。”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和他还有联系吗?” “当然没有,我也是听一个我俩都认识的人说的。” 这件事对于齐安雅来说自然是让她可以安心的好事。为了感谢小姨的收留,她请小姨出去吃了一顿大餐。她本想给小姨付生活费,可被小姨婉拒,小姨只是说,以后再遇到什么事,不要跟她客气,随时跟她联系。 搬离小姨家之前,齐安雅专门去超市买了一大堆的蔬肉瓜果,把小姨家小小的冰箱填满。在那之后,她虽然再也没有来小姨家住过,可是她尽量抽时间和小姨见面。和于孝文开始谈恋爱后,因为周末的时候要和男友约会,所以见小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小姨似乎也捕捉到了这种风向,她默契地不去打扰齐安雅。两个人似乎又退回到了在朋友圈里互相点赞的关系。 现在,重新回到这个房子里的齐安雅觉得一切恍如隔世。而她和小姨从物理层面上来讲,确实已经不在一个世界了。她想起在这个屋子里,自己和小姨说过的话,她觉得自己应该问更多的问题的,应该更努力地去多了解她一点的。而潜意识里暗暗阻止自己这么做的力量,也许是因为她明白往事暗沉不可追,什么也改变不了的东西,再深究也是无可奈何。 打扫完客厅厨房还有洗手间已经花了整整一个下午,齐安雅出了门,去厂区外面的牛肉面馆里吃了晚餐。手机上有一条于孝文发给她的微信,问她今天好不好,有没有什么他可以帮忙的。齐安雅回复说,明天小姨就火化了,今天她想一个人在小姨住过的地方待一会,也算是对帮助过自己的小姨的告别吧。于孝文那边发过来一个拥抱和一颗心。 吃完饭齐安雅又去附近的超市买了一包大垃圾袋,回到小姨的住处以后,她开始收拾卧室里的东西。书桌上有不少书,有小说,名人传记,还有学英语用的辅导书和练习册。衣柜里挂着两件冬衣,两件卫衣,还有三件衬衫和几条长裤。柜子的抽屉里放着换洗的内衣和袜子。齐安雅把这些统统打包,书和外衣都可以捐赠,旧内衣和旧袜子就只能扔掉了。 双人床的木质床架下面有两个抽屉,齐安雅把它们依次打开,第一个里面放了两个装着旧鞋子的鞋盒,齐安雅把盒子拿出来装进垃圾袋。第二个抽屉里有几个旧的笔记本,还有一个看起来像是相册的东西。她简单翻了一下其中的一个本子,发现里面密密麻麻都是字,她本想什么也不看就直接装进袋子里,可还是战胜不了好奇心。她抽出其中的一个本子,随便翻了几页,一段一段的文字没有时间排序,像是随笔,想起来了什么就写了什么,有的是用圆珠笔写的,有的是用钢笔写的,笔迹的颜色也不一样,有的字迹潦草有的字迹却更工整一点。齐安雅耐下心来看了几页,意识到了这些随笔都是在回忆往事,这不能算是日记,而是更像是回忆录的东西。
第11章 . “你第一次见我,应该是在那一年学校的主席台上,那天,我们对视的时间不过仅仅几秒,不光是你,那个时候的我也不会想到,我们俩之后会还会见面,并且成为不为人知的朋友。” 小的时候曾经有一度安小寒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她脑瓜子好,成绩一直拔尖,在理解了“贫寒”这个词的时候,她还跟姐姐抱怨过,说自己的名字不吉利,“寒”就是贫寒的寒。姐姐笑她,说“小寒”是二十四个节气里的一个,这个名字很美。那个时候的安小寒还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安家抱养的女儿。直到姐姐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她在无意间听见了妈妈和姐姐的一场对话。那个时候家里已经决定让成绩不如她的姐姐出去上班,把继续念书的机会留给从小就是尖子生的安小寒。 她听见妈妈像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问姐姐,不怨爸妈吧?姐姐低着头说,不怨。妈又问,真的?不会嘴上不说,在心里觉得父母对抱养的孩子比对亲生的好吧?她没听清姐姐回复了什么,她当下两耳轰鸣,赶紧捂住了自己的嘴巴,生怕自己发出什么声响惊扰到屋里正在秘谈的母女俩。 关于自己的身世,安小寒后来从各种碎片里拼凑出来的真相是,自己的生父曾有恩于安家,她是以临终托孤的形式来到安家的。而安家的父母也的确没有辜负这样的托付,他们朴实真诚,是这世间不多的真正温柔的人。只是温柔在珍惜它的人眼里是温柔,在不珍惜的人眼里就是软弱。而欺软怕硬好像是埋在不少人体内的人性。 作为临时工的安父在工厂里操作机床的时候出了事,这属于工作事故,单位本应要负责的,可安父太软弱,安母也不是个能拍板拿主意的人,两个人被厂长一吓,就再也不敢说不敢闹了。从此落下残疾的安父从车床工的工位上下来,去了锅炉房里扫灰。安母也没有正式的工作,学校放暑假的时候,她去帮双职工的家庭看孩子,平常的日子就自己在家腌点糖蒜,做些榨菜和凉拌雪里红,推着小车沿街叫卖。也许她自己也觉得难堪,所以她总是不忘告诫安小寒,如果在外面看见妈,一定要装着不认识。带着三道杠的安小寒问她为什么,她说,你在学校里是大队委,别人如果知道你妈是干这个的,肯定得笑话你的。安小寒心里虽有不忍,可还是听话地点了点头。 安小寒上初中的时候,安家的家境已经可以用破落户来形容了。她除了校服没有什么像样的衣服,每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不管多晚她都会小心翼翼地把校服容易脏的领口和袖口打肥皂搓洗干净。她的成绩依旧很好,入了团,还是团干部。她有不少朋友,但真正贴心的密友却一个也没有。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想要真正交心似乎就得分享秘密,比如喜欢哪个男孩子,或者觉得班里的哪个男生长得最帅之类的。安小寒也有秘密,她的身世,她的家境那都是她的秘密,但这些她都无法分享,因为对于她这样的一个只有一套衣服的孩子来说,她仅剩的东西,就是她高傲的自尊心了。 姐姐不上学了以后,把以前用过的文具都给了她。她都用的很小心,因为她知道一旦把某样文具用坏,家里是没有能力再补一个给她的。班里面的女生一边吃着鸡蛋糕,一边讨论哪家作坊的糕点做得更好吃的时候,她一边忍受着胃酸的侵蚀,一边命令自己要快点记住所有的化合价。班里面没人知道她的家庭是贫困户,他们只知道他们的学习委员安小寒勤劳质朴,是每科老师都提醒他们要向之学习的榜样。 安小寒一直努力又小心翼翼地掩饰着自己窘迫的真相,同时一刻不停地抓紧学习。初三下学期,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张表格给她填。老师说这是“市三好学生”的推荐表。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名额。他们学校准备就推荐给她。老师还说,如果能得到这个奖项,她可以向高中部申请,免除她高中三年的学费。那个时候安小寒已经获得了直升高中部的机会。安小寒眼圈微红,心里浮起激动的热浪,她接过老师递来的钢笔,当场就填好了那个表格。 颁奖仪式在一个星期后举行,学校的礼堂里座无虚席,校长热烈地宣布这次全市三好学生的获奖者是初三二班的安小寒。她在掌声中慢步走向主席台,这是值得骄傲的时刻,是靠自己的努力赢来的时刻。她沐浴着众人或崇拜或敬仰的注视,她觉得书上说的没错,付出真的会有回报。 “同学们只看到了安小寒同学平常是多么努力多么刻苦的学习,可你们不知道的是,她同时克服了多少实际困难。安小寒来自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她的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没有工作,姐姐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分担家庭的重担,毅然决然选择辍学出去工作挣钱,而安小寒同学也没有辜负家里人的付出和期待,她成绩优异,为人诚实谦逊,现在让我们再次把热烈地掌声送给安小寒同学,祝贺她获得市三好学生的称号!” 掌声如潮水般漫开,淹没了安小寒,那一刻,她脸色煞白,觉得自己快要窒息。原来别人什么都知道,那他们有没有笑话过自己呢,有没有谈论过自己呢,谈论自己的时候都用了哪些词?穷酸?潦倒?装模作样还是人模狗样?她不知道,她的脑子里一团乱,走到主席台跟前了,她并没有减慢步伐,只是如机器人一般麻木地迈着步子。 “今天本市的知名企业运阳服装的董事长姜运阳先生也来到了我们表彰大会的现场,姜运阳先生热衷于慈善,常年救助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今天他要亲自为我们的安小寒同学颁发市级三好学生的奖状,并代表运阳服装集团,奖励安小寒奖学金五百元……” 台下的掌声越来越激烈,当校长说出五百元的时候,观众席里发出了阵阵惊呼,那是很多人的家长好几个月的工资,就这样,压在安小寒身上的目光又重了几分,有羡慕有嫉妒,更多的是一种想要看清她脸上表情的急切。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8 首页 上一页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