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撇开日后如何不说,最起码现在,对于徐元希望大家“多关照着点儿我们家于静”的话,大家还是满口答应了下来的。 在于静的带领下,又往大队书记家里去了一趟,这回,徐元拿的是一包烟外加两张烟票。 高考恢复的事情,大队书记自然不会一无所知,知青点里人心浮动,上工也有些态度散漫,这些他都看在眼里,正想着逮个时间好好说一下这件事情呢。 他倒不是要阻拦知青们考大学,只是,知青点里不到二十个人,能考上大学的,又有几个?没能通过高考回城、又不好好上工的,最后没有口粮,这不都是他们大队的负担吗? 明白他的担忧,趁着于静在隔壁屋子和书记媳妇儿说话的功夫,徐元也暗示了一番,如果于静没能考上大学的话,他们家会另找门路,给她找份工作、让她回城的。 所以,最近这复习时间紧张,有时候需要请个假、不去上工的话,还希望书记能“高抬贵手”一番。 另外,知青点地方紧张,晚上看书也不方便,如果书记家里还有空屋子的话,徐元愿意以每个月五块钱的价格租下来,再另交五块钱的伙食费。 最后这一点请求,是徐元在来的路上、跟于静打探过书记家里情况,这才决定提出来的。 毕竟,人多的地方,就免不了摩擦,知青点又人多书少,大家伙儿为了复习,要争要吵的时候还多着呢。 倒不如直接住到大队书记家里来,有这层关系护着,在田家湾大队最后待的这两三个月,于静肯定能平平安安待过去。 闻言,大队书记深深地看了徐元一眼,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个请求,就算不为了结个善缘,至少,每个月十块钱也在那里摆着呢,不费多大劲儿就能多十块钱的进项,说出去,为着这份儿活计,村里的人怕不是要抢破头皮? 徐元和书记家的俩儿子陪着于静回知青点搬东西的时候,其他知青还有些纳闷儿呢,都在知青点住这么长时间了,这怎么就突然要搬走了呢? 徐元看了挤在最前面、态度似乎也最急切的那个姓梁的男知青一眼,淡淡地笑了一下,解释道: “不瞒大家,我来这一趟,其实也是为了寻亲,刚刚才知道,咱们田家湾大队的书记田永志,就是我的那位远房表舅。 这不,论起关系来,于静得叫他一句叔呢,这都是自家亲戚,之前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既然知道了,舅舅跟舅妈家里又有空屋子,静静还是搬过去更方便一点儿,也好联络联络亲戚感情嘛。” 徐元信口胡诌,也不管别人信不信,总之,这就是他跟书记商量好的理由,有亲戚关系在,多关照小辈几分又怎么了?如此一来,也省得别人说闲话了。 四个人只一趟就把东西搬完了,徐元也该走了,他已经把两个月的租房钱和伙食费交给了书记媳妇儿,又给于静塞了五十块钱,让她时刻带在身上、以备万一。 最后,徐元摸了摸表妹的脑袋,安慰道:“等你考上大学要回城的那天,提前打电话或者发电报,我和你嫂子一块儿去火车站接咱们家的大学生回家!” 在招待所住了一晚,几个小时后,徐元总算再次回到了省城,回家后,先是带着东西去澡堂洗了个澡,随后,换了身衣服,徐元便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还是曾书瑶回家开灯以后,他才醒过来的呢,简单说了下于静的事情,徐元问起了另一套复习资料的归属。 好在,林东正他们都不是糊涂人,考上大学以后的前途有多么光明,是大家伙儿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就算他们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不敢奢望,考个省城普通一点儿的大学,拼一把,总能试着够一够吧? 因此,不光是林东正和田家瑞要考大学,就连黄小月和李芸,也纷纷下定了决心,甚至为了减少复习的干扰因素,昨晚商量好之后,就狠了狠心,已经把孩子都送到爷爷奶奶家去了。 至于徐元帮他们弄的那一套复习资料,两家人商量着轮换用也就够了,比起厂里打算考大学、现在却还没弄到书的少数人,他们都算是很幸运的了。 短短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够用的,也正因为如此,大家都越发珍惜自己的时间。 白天要上班,这是不能耽搁的,一家子总不能去喝西北风吧?晚上嘛,睡觉的时间就只能缩短再缩短了,以至于这阵子,仅从眼底下的青黑,就能一眼判断出来,这个人是不是要去参加高考。 为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年轻人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复习,于晚菊隔三差五地做个肉菜,拿保温桶一装,带过来给徐元他们加餐。 当然,对于这阵子吃饭就跟要赶着打仗似的他们来说,徐元他奶的手艺,注定是只能“囫囵吞枣”地品一品了。 期间,大概也只有报名的时候,几个人暂时摆脱了那种厂子—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过后,又重新恢复到了常态。 这一次高考,全国各地的考试时间并不一致,从11月28日开始,到12月25日结束,而省城的考试时间,则是定在了12月10日。 哪怕再是不情愿,这一天也终究是到来了,在长辈们的嘱咐声中,徐元和曾书瑶踏入了考场。 高考,开始了!
第101章 结束 徐元和曾书瑶参加的都是理工科考试, 语文、数理化、政治,这五科,总共五百分, 另外,数学还有20分的附加题,也就是说,总分是520分。 当然, 时隔十年重新恢复的高考, 各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究竟是多少,谁心里都没底儿,能做的, 也就只有铆足了劲儿, 尽量考到更高的分数。 他们夫妻俩很是幸运地分到了同一个考点, 但却是在不同的考场, 经过重重查验分别进入考场后,二人俱是深呼吸一下, 摒弃掉所有的杂念,只等待着考试正式开始。 试卷发下来了,徐元大致看了一遍题目,心中有了底儿, 思考着作文该怎么写, 直到可以开始答题, 他这才动笔。 这场可以改变绝大多数人命运的考试,注定会受到全国人的关注, 可是, 对于某些人来说,从一开始, 就没有参加这场考试的入场券。 青省农场,想到今天是秦省高考的第一天,缩在屋子里、冷得直打寒颤的赵如茵,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儿。 的确,国家公布出来的方案,说的是高考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不讲究政治成分了,可是,政治成分和犯罪记录,这是两码事。 像赵如茵这样留下了案底儿的人,哪怕放在后世,都会遭受许多异样的眼光,更何况是现在呢。 所以,尽管知道高考已经重新恢复,可是,赵如茵报名的事情,却遭到了阻碍。 倒不是农场故意要卡着她,只是,国家的确没有特别说明,允许有犯罪记录史的人报名,而赵如茵钻的,就是这个空子,没说允许,可也没说不允许啊,说白了,农场这边并不愿意为她去冒这个风险罢了。 可是,对于已经众叛亲离、无处可去的赵如茵来说,这次高考,是她能够抓住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哪怕是撕破脸皮、威胁着要往市里去举报农场领导的不作为,她也非得把这个名报上不可。 赵如茵成功了,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也失败了,因为紧接着的这段时间,农场便教会了她“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 没有复习资料,请不到假出去,活儿越发重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复习,这种种阻碍因素,让赵如茵清楚地知道,就算报上名了又怎么样?考不上大学,这一切都是白费功夫罢了! 摸着薄得像一层纸似的被子,赵如茵自嘲一笑,她嘴上不说,心里却是渐渐泛起了悔意,后悔自己太过心急,后悔自己跟顾锦程撕破了脸,早知道高考会有恢复的这一天,她又何必为了个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铤而走险呢? 现下可好,被“关”在这个农场里,怕是只有到了国家取缔农场的时候,她才有可能走出这里,去看一看发生变化了的世界吧! 短短两天时间,转瞬即逝,考完所有科目后,徐元和曾书瑶也像是刚打过仗似的,神色中透着疲惫。 见状,来接他们俩回家的徐进生夫妻,心中也有些担忧,越发卖力地蹬着自行车,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回到了钢厂。 跟爷奶打了声招呼,小两口便回屋去呼呼大睡了,于晚菊原本想做些好吃的、犒劳一下俩孩子考试的辛苦,也只能等到他们睡醒再做打算了。 好在,俩人只是因为这两天忙着复习、睡觉的时间短了,又在考试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这才有些疲惫罢了,到底是年轻人,睡了不到俩小时,便恢复了大半精力。 “元元,瑶瑶,考得怎么样?能考上咱们省城大学不?”现在可没有什么“考完试不能问成绩”的说法,于晚菊自然是想要尽快知道结果了。 他们两家人对孩子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在他们看来,能考上省城大学,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正好,也离家近,不用跑太远、反倒惹人担心。 徐元和曾书瑶对视一眼,其实,复习了这么长时间,他们俩对自个儿的水平,多少也是了解的,再结合着考试难度,现下倒真能给他奶一个肯定的答复了。 “考得还不错,最起码,所有的空都填上了,应该是能够着省城大学录取分数线的。” 不过,徐元和曾书瑶的目标,其实并不是省城大学,早在报名、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们俩就已经商量过选择学校的事情了。 两人都没有打算要在外地安家落户,只是,既然是年轻人,又怎么可能安于现状呢?趁着上大学的这几年,他们想去别的城市看一看,多见识些不一样的风景,等到工作的时候,再回省城、待在家人身边。 但是,之前因为忙着复习,没有跟家里人通气儿过,现在说这件事,徐元不确定家里人会有怎样的反应,犹豫再三,终究是没有说出来,打断家人的高兴劲儿。 于晚菊懂得不多,只听他说“空都填上了”,便自发地跟“稳了”这两个字画上了等号,想着他们老徐家快要再出两个大学生了,心里便是一阵高兴。 这下子,也不在家做饭了,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出门,直接上省城饭庄去吃烤全羊了。 虽然徐来福已经退休了,但是,除了存款,这不是还有退休工资吗?就算比不上退休前,但家里的生活水平,也不至于因此而一落千丈。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02 首页 上一页 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