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书瑶在长辈们面前,一贯都是个有耐心的孩子,更何况,婆家的长辈们爱屋及乌,对她委实不差,这会儿,跟老太太说话的时候,脸上丝毫不见勉强的神色,把他们经历的事情,从刚到沪市,一直到期末考试出成绩,一一讲给于晚菊听。 当然,到了晚上,徐家人聚齐,同样的话,免不了又要再重复一遍,等到了曾家的时候,已经是第三遍了。 不过,看着家人都是一副兴致勃勃、与有荣焉的样子,曾书瑶觉着,这点小小的辛苦,还是格外值得的嘛! 曾长林在跟徐元讨论着今年的经济形势,他也是大学生,自打知道女婿考的是经济系,便不免在日常生活中对各个经济现象,多了几分关注。 而曾书瑶的母亲关注的,则是另一个问题: “既然考上了复大这么好的大学,你就好好念,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至于要孩子的事情,还是等你们俩大学毕业再说吧,要不,你怀孕上学,辛苦是一回事,还会让学校的老师对你印象不好。 反正,你跟徐元年纪也不算太大,毕业了以后再要孩子,也完全来得及。” 事实上,关于要孩子这个话题,母女俩早就讨论过了,现下旧事重提,其实,是为了提醒曾书瑶,在沪市租房住虽然方便,但也要“注意安全”,否则,万一怀孕了,要或不要,就是个两难的问题。 曾书瑶自然能听懂其中的言外之意,了然一笑,安抚般地对她妈点点头。 说起来,夫妻俩隔了半年时间再回到秦省,除了陪伴家人,也得去见一见关系好的朋友们,要不然,再好的关系,都会因为时间和距离慢慢变淡的。 和林东正、田家瑞他们吃过饭后,徐元还专门去了舅舅家一趟,目的是为了问表哥黄国辉在食品厂能否适应,以及遇到的困难。 相比较而言,徐元这个在食品厂待了六七年的老职工,哪怕离开厂子、去上大学了,也足以为黄国辉解决很大一部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而后,带着礼物去看望了舅爷,碰见表妹于静正好在家,顺嘴问了两句她的大学生活,在于家被再一次热情招待过之后,两人才被“允许”离开。 前前后后,在秦省待了一个月出头,徐元和曾书瑶拎着精简了许多的行李,坐着火车回到了沪市。 眨眼间,便是认真求学的三年时间过去了。 “徐元!你工作决定好了没?系主任向来看重你,他有没有跟你提过,来咱们学校要人的,都有哪些单位啊?” 徐元正往食堂走去,他下午还有事,在食堂里吃饭,简单、省事、快,谁成想,身后突然冲出来一个人,胳膊直接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呢? 事实上,临近毕业,这样故作亲密、来找徐元套近乎、想从他口中探得一丁半点儿消息的人,已经不是第一个了。 徐元在心里第九次叹气,脸上的笑意却是不变,打着太极道: “分配工作单位这么重要的事儿,老师怎么可能让我知道呢?况且,我也是局中人,你这未免也太高看我了吧!” 见着徐元脸上有些无奈,来人讪讪地放下了搭着他的那只胳膊,嗫嚅着嘴唇道: “我这不是想着,你是主任的学生,关乎你将来在哪儿工作的大事,他肯定会提前跟你通气儿的嘛!” 是的,上了四年大学,徐元多了一位老师,要说好处,那肯定是有的。 不管是超出同学们一大截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还是发表在相关期刊报纸上的两篇文章,亦或是被老师带着参加各个重要的论坛会议,都足以让系里的同学乃至这几届的师弟师妹,对他羡慕不已了。 至于弊端嘛,且看这阵子来找徐元探听消息的人络绎不绝,就可以窥见一二了。 当然,有得必有失,徐元还不至于得了便宜卖乖,因此而抱怨这小小的麻烦。 “大家都很关心自己毕业以后会被分到什么单位去,这事儿我已经跟老师提过了,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大家就能知道了,不用太心急,咱们复大的学生,还是很抢手的!” 老调重弹地宽慰了两句,成功将人打发走,徐元这才继续往食堂的方向走着。 刚走到门口,便看见正在那里等候着的曾书瑶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格外显眼。 徐元和曾书瑶都生得一副好相貌,学习成绩优异,还是夫妻关系,在整个复大,也是有不少人知道他们的。 当然,读大学的这几年,两人也不是没有遇到过诱惑,最大胆的,当属文学系那个男同志了,一连给曾书瑶写了一个月的诗,毅力可见一斑。 只可惜,他们夫妻俩都是心志坚定的人,即便遇到了更优秀的异性,也能在诱惑面前坚守住底线,因此,“夫妻恩爱”的佳话,也时常被不少认识他们的人用来调侃。 “书瑶,等久了吗?”十分有眼色地接过曾书瑶手里的书,徐元说着话的同时,牵着她往里面走。 78年12月召开的那场会议上确定下来的方针政策,让国家的经济越发充满活力,年轻人、包括大学生受到开放氛围的影响,在校园里牵手什么的,早就不会引人注意了。
第109章 分配 夫妻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 顺便谈到了工作分配这个话题,事实上,这也是学校里最近被热议的话题之一。 “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都是排在前面的, 又有系里的老师推荐,我应该会被分到省医院去,正好,省医院离咱们家也不远, 住家里头, 每天可以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曾书瑶是个主意正的人,决定要当一名好医生,这几年就从没有放松过学业, 即便和徐元搬出来租房住了, 也依旧自律。 她的努力, 是被系里的师生都看在眼里的, 如果真被分到了秦省医院这样的好单位,应当也不至于惹来旁人的嫉恨。 相比之下, 徐元的学习成绩就要弱上一些了,倒不是他不够聪明,只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 眼看着整个市场渐渐充满活力, 练摊儿的人层出不穷, 徐元终究还是没能抵得住诱惑,跟一个本地舍友, 合伙做起了服装生意。 当然, 明知道政策会在这两年又迎来一波收紧,徐元自然不会让自个儿站在风口浪尖上、成了靶子, 所以,他们的服装生意在整个沪市,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并不惹眼。 只是,最近这段时间,徐元跟合伙的朋友不免闹了些分歧,毕竟,服装生意在沪市,而徐元,是要回秦省工作的,这摊子生意,总得交出去吧。 徐元思忖着,虽然不知道政策收缩、投机倒把迎来严打的具体时间,但是,耽搁上小半年的生意,总好过冒险、最后落得人财两空吧。 不过,他的真正理由没办法宣之于口,而摆在明面上的理由,对一个喜欢赚钱的人,又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最后,对方提出,愿意拿出一笔钱来,买断徐元在服装生意里的占股。 在食堂里,徐元只是跟曾书瑶提了两句,让她知道这个事儿,回家以后,才详细把这事儿又说了一遍。 曾书瑶不怎么插手徐元生意上的事情,只知道他跟人合伙的生意蛮赚钱的,以至于徐元这两年花钱越发大手大脚了,逢年过节的,动辄带她去百货大楼买上一堆东西。 但是,这门生意到底有多赚钱,曾书瑶心里其实没有概念,直到徐元说出一个数字,她这才被吓了一跳。 “五千块?他愿意拿出五千块来买断你那部分占股?” 五千块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直到九零年代初,“万元户”都是比较少见的,更何况是八零年代初的现在呢。 徐元和曾书瑶夫妻俩要是没辞职来上大学的话,以他们俩的工资水平,不要孩子,不吃不喝,也得五年时间,才能攒下这么多钱。 所以,也难怪曾书瑶听到这个数字,就这么吃惊呢,毕竟,这笔钱数之大,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了。 小两口之间,管钱的事儿,一直都是由徐元担着的,谁让他是财务科的呢?在管钱这方面,应该比曾书瑶更擅长才是。 而曾书瑶也并不介意这个,反正,想买个什么东西,家里能拿得出钱,这就足够了,因此,直到现在,她也不清楚,存折上究竟有多少钱。 徐元把存折找出来,亮给她一看,俩人在沪市生活的这几年,花销的确比在秦省的时候大了许多,但与此同时,徐元挣的钱也多啊,此消彼长之下,徐家存折上的数字,依旧是噌噌噌往上涨着的。 这会儿,知道了自家的家底有多厚,曾书瑶终于不再为“五千块”那个数字而吃惊了,只是在心里一盘算,眼睛亮了起来。 “也就是说,你要是真把服装生意让出去,五千块拿到手,咱们家就成万元户了?” 饶是曾书瑶不怎么看重钱财,此刻也忍不住对“万元户”这个名头心生向往。 “是啊,我白天也跟老师聊过了,他想推荐我进秦省计委工作,到时候,咱们俩一块儿回老家,这摊子生意,肯定是顾不上了!” 跟曾书瑶说着话的时候,徐元心里的那团乱麻渐渐被梳理清楚,也终于定了主意。 第二天,徐元就去找他的合伙人,签了一份儿说明,拿到了五千块,以后,那摊子服装生意,跟他就再没有关系了。 不过,看在这两年的合作还算愉快的份儿上,也看在他们俩这几年的交情的份儿上,最后,徐元还是多劝了一句,让对方警醒着点儿,多注意市场上的动向,提防政策变动。 对方有没有听进去这番话,徐元不知道,但总归,他尽到了自己的一番心意,往后,哪怕出事儿,也无愧于心,这就足够了。 忙完了这件事情,徐元和曾书瑶都被学校领导找去谈话了,又过了几天,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们,毕业后的工作分配情况,总算全部张贴出来了。 校领导是根据个人户籍所在地、意向单位、平时表现、家庭情况、各招聘单位要求,综合考量之后确定的名单。 毕竟是第一届毕业的大学生呢,临到送走的时候了,领导们当然也不希望出什么岔子,在分配工作的时候,尽全力做到了尽善尽美。 即便有个别人对自己分配到的单位不太满意,学校这边也能合情合理地驳回对方的更多要求。 等到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的时候,学校里已经听不到关于工作分配情况的些许争议了,而徐元和曾书瑶夫妻俩,也在跟各自的老师同学告别之后,踏上了回家的路。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02 首页 上一页 10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