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想要的东西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所以一点儿不会胆怯。 就像是现在,也是这样。 沈知微拿着刚刚拿回来的数学卷子,走到自己的桌子的旁边整理之前一起发下来的试卷。 她站着的时候脊背很直,碎发从耳后滑落下来,她半低着头,没有人看到她现在的神情。 楚盈盈是在约蔚游去她下周的生日派对,有点撒娇的尾音,说就算是当朋友来玩也可以。 “我和朋友说好的,蔚游,你就来嘛,给我个面子啦。我好不容易夸下去的海口呢,你不来我真的会很丢脸的!也就是让我的朋友们看看你,不会让你做什么的。” 蔚游坐在对面不为所动,只轻飘飘的一句我没兴趣。 楚盈盈大概是知道了他的反应,也没气馁,继续小声和他软磨硬泡。 沈知微的余光没有再看向那边,只是站在自己桌子旁边,拿出签字笔准备写好姓名。 她并不太习惯这样的姿势,名字都写得歪七扭八的。 沈知微拿过胶带想粘掉,或许是胶带被她压得太紧,姓名栏那边破了一个小小的洞。 明明刚刚站在桌子旁边好几分钟,也只是觉得一点点的委屈。 在看到那个撕开的小洞的时候,却忍不住地、不可抑制地酸了鼻尖。 她知道别人都没有什么错,只是就是不可避免地觉得好委屈。 刚刚答应楚盈盈的明明是她自己。 就算是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拒绝,那也只是因为她胆小地只敢和蔚游保持同学关系。 只是一个普通的同学的话,他们擦肩而过,交情泛泛,一年以后理所当然地各奔东西,她原本就是一个很少情绪外露的人,不该觉得委屈。 可他是蔚游。 她不敢宣之于口的秘密,却又只能站在一边,看着其他的女孩子坐在她的位置上坦率地表露喜欢。 她窥视着一切,感觉自己像是阴暗的水沟,一边厌弃却又觉得委屈。 沈知微指尖碰了碰卷子上破开的洞,很轻地吸了一下鼻子。 “沈知微。” 蔚游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口,叫了一声她的名字。 沈知微看过去,只看到他站起来,手指搭在他的椅背上拉开。 她不明就里,视线和他对上的时候,蔚游漆黑的瞳仁里面,一如既往地没有任何情绪。 她有点想要逃避,刚准备垂下眼睑的时候,就听到他语气淡淡地接着开口。 “你坐我这里吧。”
第17章 那天最后是蔚游走出教室, 楚盈盈追上去,然后两个人都没有了身影作为结尾。 从不知道哪里的小道消息传出来,有说看到那天的楚盈盈是哭着走的。 那天赵女士给了一点零钱让沈知微去买水果店的特价西瓜, 沈知微下了晚自习, 在小巷口的水果店敲了半天,也还是拿不准到底选哪个, 就随手挑了一个。 赵女士切好西瓜放到书桌上,怕打扰到沈知微学习,轻手轻脚地离开了。 沈知微做完了物理的小题,打开日记本,笔尖悬在新的一页上很久才开始动笔。 “我知道他只是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别人, 不论我是沈知微还是其他任何一个人,他都会是一样的反应。” “可是蔚游……我还是会觉得很开心。觉得开心的同时,又更觉得自己这样很卑鄙。” “今天买的西瓜其实不太好吃, 有点蔫巴巴的, 硬着头皮吃了几块。” “挑不中好吃的西瓜,怎么做题都提升不了的分数,蒙不对的选择题,我好像……从来都不怎么幸运。” ——2008.09.28《见微知著》 · 附中高三的十一假期满打满算只放了四天。 但就算是缺胳膊短腿的假期, 也好过没有。 最后一天照例是下午第三节课下就开始放假, 宁嘉佑最后十五分钟就开始收拾东西,被上课的化学老师看到, 罚他最后一个走。 要放假了, 路上的学生面色多少也是带笑的。 沈知微在路上遇到了几个从前五班的学生, 和他们打了招呼以后, 随口问了几句沈知微在新的班级怎么样。 “挺好的。” 那几个同学脸上或多或少都有点羡慕,“听说十六班高考最差的都能去985, 沈知微,那你以后也能去北城上大学吧?” 沈知微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含糊应了回去。 然后想到北城,和蔚游之前说的话。 全国最好的学校都在北城,如果他不想去北城的话,他会想要去哪里呢? 南陵和北城相距一千多公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跨越从北到南。 高考后各奔东西,或许他们也很难会有再见面的时候。 明明是既定的事实,她从不敢设想这段暗恋会有结果,可是想到这种发展,还是会觉得很难过。 就像很多事情都有顺着往下的轨道,不能停留也不能折返。 只是在某个地点交汇,随后很快就分道扬镳。 走到学校门口沈知微才发现有一科作业没带,教室的门已经落锁了,她折回头去办公室拿的时候,听到里面传来含糊的对话声,大概的内容是关于竞赛的。 事关隐私,沈知微往后退了一点,过了一段时间,才看到蔚游从门内走出来。 他好像有点诧异沈知微站在这里,幅度很小地点了下头,随后错身离开。 十六班有小半的人都会参加竞赛,沈知微一点也不意外蔚游会是其中之一。 只是一旦保送,等到一月公布名单,如果被保送,他可能就不会再来学校了。 沈知微拉开办公室的门的时候,忍不住往他离开的方向看了一眼。 也只一眼,就匆匆收回视线。 · 假期的时候,沈知微跟着父母回了一趟老家,沈主任是典型那个年代有点文化的读书人,老家的爷爷奶奶都是北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在八十年代能上个大专,在南陵边隅的乡村里,算的上是远近有名的文化人。 也正是因为村里的人都知道沈家出了这么一位在学校里面当主任的文化人,沈主任回去之前,特意花了不少钱给沈知微还有赵女士置办了一身新衣服。 老家从市区出发,要先坐公交车然后转乡村大巴,后面还要再换成小巴士才能到。 到处都在修路,尘土扬起,巴士驶过溅出来泥沙。 老家的人对于读书人一向极为推崇,毕竟在义务教育还没推行的那个年代,能读上书都是极为不易的事情。 所以现在沈主任身上的西装挺括,浑身上下都拿出最好的派头。 他指着外面的正在修的县道对沈知微说:“这个路我知道的,就是要通过平桥村的,以后你爷爷奶奶想要出去坐中巴车去南陵就方便多了,他们在家里成天就惦记着你,好几次打电话给我说要去送鸡蛋,也关心你以后要去哪里上大学,村里都指望你成为我以后的第二个大学生呢。” “我都和爷爷奶奶说了,按照小微的成绩,就算是去不了北城,去个南大啊浙大还是不难的。” “你话也别说得太满,”赵女士看到他的样子忍不住埋怨,“说出口的话泼出去的水,别到时候给微微压力。” 沈主任倒是没怎么担心,“我前段时间还和小微的班主任打电话了解情况了,他说咱们家孩子是个挺认真挺乖巧的女孩子,就他们附中十六班那个升学率,咱们这些做家长的根本不用操心。” 把沈知微送进附中竞赛班都是沈主任在前后操办,赵女士表面上没说什么,心里多少也是觉得有点庆幸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学习氛围提升是一方面,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也肯定会被影响,以后同学聚会也都是京大北大的,接触的阶级层次也不一样。 至少,是面前这个到处都是低矮自建房,低洼泥地的平桥村,再也不会有联系了。 南陵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一段时间不经过,可能就会在那里矗立起摩天大楼,沈主任以前年轻的时候上学吃多了苦头,嘴边是不是还念叨着沈知微,说他那个年代哪有她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老家在平桥村也属于较为偏僻的地方,巴士一直坐了两个多小时才停下。 爷爷奶奶坐在小院里面剥玉米,瞧到他们回来,手局促地在围裙上面擦了擦。 平桥村和南陵城区离得太远,平时除了寒假,沈知微和两位老人少有见面的机会,跟在沈主任后面小声叫了声爷爷奶奶。 老家前些年翻新过,至少院子都是水泥地了,比起从前的砖块地是好了不少,知道沈知微今天要过来,两位老人之前就把院子里的鸡都关到鸡笼里去了,院子也用井水冲过,没有鸡屎和尘屑。 沈主任和爷爷奶奶寒暄了几句,然后就领着沈知微进了里屋。 还没到晚饭的点,赵女士去择菜了,沈主任要去厨房打下手,叮嘱沈知微在房间里面再把英语和化学题好好做做。 国庆回来了不少人,村里也出过几个发达的人物,沈知微在里屋,有的时候也能听到外面有人家来拜访,和沈主任打了声招呼。 老家的墙并不隔音,沈知微能听到几个人笑着称呼为某老板,对着沈主任的态度也很恭敬,一口一个主任,把别在耳边的烟分给其他人,一边还对沈主任说以后他小孩上高中了可能还要麻烦主任。 大人之间的寒暄好像总是这样,谈不上真诚,却永远笑脸相迎。 沈知微有点想象不到自己以后也会成为这样。 可是成为虚与委蛇的大人,好像是个永远逃不过的假命题。 老家的厨房还是大锅炉,后面的柴火码得厚厚的,大多都是路上捡的枯树枝,爷爷还记得沈知微的爱好,从地里挖了好几个红薯,给她埋到炉灰里面去烘着。 爷爷和沈主任都喝了点酒,沈主任喝了几杯白的,脸一直红到脖子,赵女士扶着沈主任回房间。 奶奶手在围裙上擦了下,起身开始收拾碗筷。 沈知微连忙也站起来,“奶奶。我来帮您。” 厨房里面没有其他人了,十月的天,已经算不上热了,尤其是乡村的晚间,风呼啸而过。 厨房在堂屋的侧边,或许是因为刚刚大锅炉烧过饭的缘故,热气还没消散。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5 首页 上一页 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