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都不够用!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非洲没有城管。 一开始只有一两家店铺,在节假日人多的时候,因为店面太小,人挤不进去,索性在门口搭了货架和案板摆放一些商品。 其他家一看居然没人管,下次赶集,大家全都把东西往店门口摆! 尤其是“过年前”这几天,附近大大小小的华夏人开的厂子都放假了,华夏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原本宽敞的街道,一半被两边的商铺给占了,另一半挤满了人! 附近来摆摊卖东西的小商贩挤不进去,就沿着主街道往外蔓延,一个接着一个,居然跟接龙似的,楞是在外面摆了一条长长的露天集市! “江总,要下去逛逛吗?”司机问道。 想了想,怕江梦筠担心安全问题,又含笑补充道—— “您放心,有陆氏的安保公司在附近巡逻,现在已经没有盗匪敢来咱们华夏城抢劫了。” 开玩笑!他们敢来吗? 听说以前那些来华夏城抢劫的盗匪,要是被当场打死还好,最怕打个半死抓回去,听说都成了华夏老板的农奴,每天要加班干活十五个小时! 早上天没亮就要下地干活,晚上天黑了也不给休息,全部圈禁起来,让他们编藤框、做农具和各种手工活儿。 听说这个华夏城老板的老婆非常可怕,力大无穷,一拳头就能砸扁一个人的脑袋! 所有被他们活捉回去的盗匪,都再也没有被放出来过…… 听说农场里面的生活像炼狱一样,农奴们过得比拉砖块的驴子还惨,简直可怕极了! 现在别说是来华夏城抢劫绑票了。 方圆数百里的非政府武装组织都开始绕道走了。 因为据说这个华夏老板名下的农场实在太多,人不够用,正在到处抓人给他干活呢,谁敢来? 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也不知道谣言是怎么传开的,传着传着,江梦筠在这个恐怖的农场主传说里,就变成了恶霸农场主家的狠毒老婆。 非但力大无穷,能徒手把一个大活人撕成两半,还特别喜欢把农场的奴隶拴上缰绳,像驱赶牛马一样,奴役着可怜的盗匪们耕地干活…… 因为这些可怕的谣言,就连这座城市的治安状况都比以前好了很多。 据说有些怕死的盗匪团伙,已经偷摸着搬到其他城市去讨生活了,生怕哪天江梦筠实在找不到人虐待,连理由都懒得找,直接带人抄了他们的老窝…… 看着自家老板娘清新雅致、娇俏可爱的面容,司机大哥撇了撇嘴,觉得非洲本地的土著也有点碎嘴。 老板娘哪里可怕了? 分明很可爱的!
第598章 这到底是非洲集市还是华夏集市啊 “走吧!下去逛逛!正好答应朋友带点草鼠干回去给他们尝尝。” 见车子实在开不过去,江梦筠索性让司机把车子停在集市外面,准备下车逛逛,等人散了再过去。 集市上卖什么的都有。 各种当地土著用藤条编织的篮子、筐子、背篓,上面还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细细描绘了繁复美丽的图案。 还有本地人用海边捡来的各种颜色的贝壳、石头和鸟雀的羽毛,做成的各种工艺品和项链。 江梦筠买了一个大号的背篓,看到有这种特色工艺品就直接给人包圆了,全部拿下! 其实这些东西看着华丽,价格并不贵,一串彩石贝壳项链,换算成华夏币还不到五块钱,买回去挂在家里做装饰,或者送给女孩子们都不错。 让江梦筠哭笑不得的是,这集市明明是在非洲,可走了一段路,她突然发现,好像路两边摆摊卖的东西,大多数就是“华夏制造”…… 那个摆着一张桌子,卖各种手机充电宝、充电器、手机壳,还兼职贴膜的,包装上全部都是汉字! 还有旁边摆摊卖二手衣服鞋子包包的,也是个华夏人。 居然还有现场搭了个灶台,摆摊卖“街头泡面”的,仔细一看,老板居然还挺眼熟的,应该是曾经的盗匪头目纳西穆手底下一个小弟。 看起来这个小弟已经结婚了,小摊就两个人,他负责招揽客人、搬运泡面和煮面的鸡蛋、牛皮菜之类的,他老婆站在灶台前忙着煮面,空气中飘散着浓郁的红烧牛肉面的味道。 方便面在这里的地位,大概和KFC在华夏的地位差不多,属于“洋快餐”系列,平时大家是舍不得吃的。 但是赶集的时候,很多人却愿意花钱买一大碗煮好的泡面,再加两个饼子,一家人分着吃,也算是解馋了。 不得不说,哪怕是不怎么吃泡面的江梦筠,闻着街头煮面的味道,也忍不住想来一碗尝尝。 可惜座位都坐满了。 除了华夏泡面之外,集市上还有好多华夏人带过来的美食,江梦筠看到有个摊子在卖魔芋豆腐,还有魔芋结、魔芋素毛肚之类的。 还有卖自制奶茶的,生意居然也不错。 “这到底是非洲集市还是华夏集市啊……”跟着来的司机忍不住低声吐槽。 不过,卖非洲本地特产的也不少。 这个季节,最多的就是各种野味、鱼虾和野菜、蘑菇之类的。 这边的人因为食物严重短缺,所以基本上抓到什么吃什么,吃不完的就拿出来卖掉,各种用香蕉叶铺出来的简易摊位上,摆放着各种江梦筠认识、不认识的猎物。 最多的是草原上的野兔、草鼠,大型猎物倒是很少见。 反倒是卖鱼的摊子上,时常可见足有半人高的大鱼。 大概是因为本地人不怎么会吐刺,所以很少吃那种刺儿多的小鱼,经常抓的都是这种鱼刺格外大的大鱼。 除了大鱼,本地人还喜欢吃个头极大的陆龟。 这种在华夏被当做观赏型宠物的陆龟,在这里就是最普通且廉价的食物而已。 另外还有一些诸如螃蟹、小龙虾之类的食材,都是本地人以前不吃的。 不过这些食材华夏人倒是很喜欢吃,因为能卖给华夏人,所以现在本地居然还出现了专门抓螃蟹、抓小龙虾的渔夫,也算是间接为当地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这里的螃蟹是真的很大!要是能出口到国内的话,这么大的螃蟹,估计一只就要卖好几百块钱了。 江梦筠给了渔夫一笔定金,把他摊子上所有的螃蟹和小龙虾都包圆了,让他帮忙送到公司去,又让司机给公司那边值班的人打了个电话,请人家帮忙付一下钱。 一把付清她是不敢的。 本地的土著们对于“诚信”两个字不太虔诚。 在他们看来,能骗到别人的钱,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所以这边的华夏人找当地人买东西,要是需要对方送货上门的话,一般都是先付少许定金,等东西送到,确定没有缺斤短两的,再把剩下的钱给他们。 边走边买,遇到有卖草鼠干的,江梦筠一般都是全部拿下,反正这玩意儿也不重,没一会儿就囤了大半个背篓。 正疯狂扫货呢,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喜的呼喊:“江总!” “胖花?你这华夏语真是越说越好了。”江梦筠夸了一句。 就是有点川渝那边的口音。 大概是白手巾传给她的。 白手巾之前在码头上班,那边很多国内来的工人都是川渝那一片的。 这段时间华夏人在本地开设的工厂和企业集体放假过春节,胖花和白手巾也趁机带着孩子们来集市摆摊赚外快了。 胖花和白手巾在集市上摆摊卖的居然是辣椒酱! 本地也有一种很辣的辣椒,当地人以前都是拿来做菜用的。 白手巾和胖花经常在公司食堂吃饭,发现华夏人喜欢用辣椒酱拌面或者拌饭,也非常好吃,就跟食堂大厨学习做华夏辣椒酱。 这种在本地人看来十分稀奇的下饭小菜,果然在集市上卖的不错! 一开始夫妻俩只是少量做一些,后来发现每次都不够卖,现在白手巾和胖花已经差不多把这门生意当成家里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了。 白手巾在本地人脉很广,这家伙脑子灵活得很,模仿江梦筠的做法,花了一笔钱,自己在本地买了十几亩地,雇佣了一家人帮他种辣椒。 非洲这边的气候很适合辣椒生长,产量也很高,夫妻俩现在已经搞了一个小型的家庭作坊,每个周末都是全家人一起出动,去自家地里摘辣椒、做辣椒酱,赶集的时候再拿去卖。 别说非洲本地喜欢吃了,就连很多华夏籍员工,现在都习惯找白手巾夫妇买辣椒酱了。 主要是国内运过来的辣椒酱实在是太贵了! 买一瓶华夏进口辣椒酱的钱,足够他们在白手巾这里买三瓶的了。 而且胖花做的辣椒酱跟国内的还不太一样,里面加了几样非洲本地产的野果子,辛辣中带着淡淡的甜味。 江梦筠尝了一口,立刻给了他们一个大客户订单—— “我三天后回国,三天之内,能给我做三百瓶这样的辣椒酱吗?” 三百瓶?! 白手巾和胖花连连点头,就算不睡觉他们也要把这三百瓶辣椒酱做出来啊! 辛苦三天,就能净赚一千多元华夏币! 这一刻,江梦筠在他们眼里,就是华夏民间故事里的财神爷!
第599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 买了满满一背篓草鼠干,让司机大哥帮忙先拿到车上去,江梦筠又买了一个同款大背篓。 这次不买草鼠干了,集市上还有好多捧着菌子叫卖的当地小孩子,江梦筠有一个算一个,全给他们买下来了。 大概是因为自己当了妈妈,江梦筠看到这些比雷雷和锤子也大不了几岁的非洲小孩,捧着辛苦采集的菌子四处叫卖,就忍不住想帮帮他们。 而且她也不算吃亏。 那么大一捧新鲜的鸡枞菌,居然只要十块钱华夏币! 按照本地的行情,肯定要先砍价的,但江梦筠就是想让这些孩子赚这笔钱,一个都没还价,全给买下来了。 看到她一口气买了这么多菌子,旁边的翻译忍不住提醒她,这种菌子不能买太多,今天不吃的话,明天就会腐烂的。 “没事,我买回去炸鸡枞油的,你吃过鸡枞油吗?” 翻译眨了眨眼睛,鸡枞也能榨油? 唉!她开始怀念起跃龙湾的爷爷奶奶们了。 那可是美味的鸡枞油啊!拌面吃!夹在馒头里吃,就连卷饼都超好吃的好吗?你一个华夏人,居然没吃过鸡枞油? 你知道你错过了怎样极致的美味吗? 江梦筠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寂寞了。 买了满满两个大背篓的新鲜鸡枞,这时候,集市上的人也散得差不多了。 车子开到公司,已经休假的管理层全部都回来了,江梦筠也没耽误大家休假的时间,赶紧组织开会。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62 首页 上一页 3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