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昨天看到热搜心情不好, 也没有积压太多的负面情绪。 那些惊恐发作的夜晚,仿佛是逝去的一场场梦。 - 第二天,他们起得比预想中要晚。 窗外寒风呼啸,开始下雪。 林循帮沈郁裹紧了围巾,牵了他下楼吃早饭。 张叔已经在酒店楼下等他们了,正呼啦啦喝着一整碗没几片荤的羊杂汤。 吃完饭, 三人继续赶路。 沈郁和张叔都没提目的地是哪里,林循便也没问, 安安静静地坐在后座上,看着窗外。 车轮胎装上了防滑链, “咔哧咔哧”驶过衰败落魄的小镇,开进了更加曲折、颠簸的山路。 这段进山的路并没有浇筑水泥。 车子艰难地往里开, 高高的轮胎扬起了戈壁上的漫天尘土。 远处山与天的分界线很不明确。 车窗关得严实, 不给风沙穿透的机会。 林循也没心情再欣赏什么风景。 一切都越来越熟悉。 她抿着唇, 看着窗外这片自己生活了十五年的土壤。 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攀爬后,雪终于停了, 灰蒙蒙的云层散开, 暖烘烘的太阳钻出来。 车子停在了一座荒芜的村庄路口。 旁边就是山。 山的那头一望无际, 黑色的油松林之外,他们家曾经世代居住的上林村被挖成了一片废墟。 传说中拆迁后要建造的天文台,十多年后却仍然只打了个地基。 项目大概搁浅了,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人类社会放弃了。 而山的这一侧,则是依旧繁衍生息的下林村。 张叔带着他们进了村子里。 沈郁在这儿录了三个月节目,对方位比张叔还熟悉,指引着他们绕过一处处林循无比熟悉的农家瓦舍,走到山腰处—— 这里建了一个希望小学。 这小学是林循离开青原后的第三年,建起来的。 从那之后,附近几个村庄的孩子们都来在这里读书,终于不用翻山越岭去遥远的镇上。也因此,很多女孩子们也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或许是因为高原反应,她一下车就开始觉得胸闷。 心脏在胸腔里不安分地跳动着。 可几分钟后,她竟然便适应了,脉搏恢复平稳,肺部自动扩张,畅快地呼吸着比昼山稀薄许多的空气——这片滋养她多年的土地,时隔多年,依旧在包容着她。 她忍不住看了眼沈郁,问道:“这就是你当初的目的地?” 沈郁“嗯”了声,又补充了句:“算是吧。” 什么叫算是? 林循没来得及问,便又听到他说。 “当年来到祁南县的前三天,我只是在县里打转。” 沈郁牵着她,跟着她的脚步往学校门口走去,一边说道,“跟着酒店老板出去镇上喝当地的酸奶、羊杂汤,一边适应着高原反应。我当时高反还挺严重的,躺了好几天才逐渐适应。直到第四天,老板帮我雇了辆车,来到这里。” “虽然不能亲眼看到你生活过的地方,但我呼吸到了这片空气。” 沈郁说着,摊了摊手,苦笑道,“只是没想到,这里的氧气浓度比县里还要低,我不得不在学校住了几天……好在校长愿意收留我。” 林循挑了挑眉,难怪他今早问张叔要了几颗抗高反的药。 对外地人来说,青原的环境的确不是很宜居。 三个人沿着蜿蜒的小路往上走,路两旁是积了雪的冬青稞。 这些年青原政府开始扶持农业发展,山区里比起她离开的时候,生活条件俨然好了许多。 家家户户都有农田。 只不过,都还是人工种植,机器没有普及。 待走进学校大门,林循忍不住四处观望了下。 她之前只在网上见过这学校的样子,还没有实地来过。 现在是二月初,要不了几天便是过年。 学校里正在放寒假,空荡荡的校园里,一个学生都没有,周遭一片寂静。 学校拢共只有一栋教学楼,是村里罕见的水泥钢筋结构,上下三层,很安全。 教学楼外则建了个椭圆形操场操场,令林循惊讶的是,这操场竟然有塑胶跑道。 这条件比她当年在网上看到的初建时候那会儿,不知道好了多少。 在门口等了没多久,校长便带着在这儿支教的几个年轻老师过来接他们。 之前《森林寓言》就是在这个小学录制的,期间节目组给学校捐赠了很多公益款——这塑胶跑道就是期间新建的。 所以这里的老师们都认识沈郁……方忖又提前和他们打好了招呼。 校长是个体态清瘦的老年人,穿着件素净的旧棉袄,戴着眼镜。两鬓斑白,模样很和蔼。 他的视线在林循身上扫过,却完全没有认出她,只是一个劲同沈郁叙旧。 “小沈,你这次来,又准备教孩子们学普通话了?” “可惜大家都回家过年去了,可没人给你教咯。” 沈郁熟稔地与他寒暄着。 一行人跟着往里走。 林循的视线却情不自禁地落在校长略有些熟悉的面容上。 直到半分钟后,她才最终确定,真的是他。 她有些惊讶,连忙上前几步,略微局促地喊道:“陈老师,您怎么会在这?” 实在是太久没见了。 要不是看到他眉心偏左的地方有一颗痣,她当真要认不出来了。 陈校长听到这话,回头诧异地看向她。 ——漂亮到难以形容的姑娘,皮肤很白,没有当地人独有的高原红,高高瘦瘦,一头浓密的黑色卷发披散肩头。 他不记得见过这姑娘。 林循也意识到陈校长压根不记得她了,转而用青原话解释道:“您原先在镇上的七里小学当教导主任,我是您的学生。” 陈校长闻言仔仔细细上上下下将她打量了个遍,努力在脑海里搜索,最终苦笑着摇头:“……我真是记不起来了,你们小孩子一天一个样。你是哪家的孩子啊?” 林循看着眼前的人,多年不见,他比从前苍老了很多,体态也胖了一些,脊背佝偻了几分。 她弯着唇解释道:“我是上林村人,我爸爸叫林华。当年是您亲自到村里,挨家挨户劝大家,让女孩儿们去上学的……只有我爸爸听了您的话……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您回到这里当校长了。” 陈校长听她说完,愣了好久,又看了她好几眼,才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原来是你啊。你叫……林循吧?” 老校长记起她,语气比之前激昂了很多:“我记得你当年初中毕业后,是跟着你奶奶去南方找你爸爸了吧?找到了吗?” “是,”林循弯了眉眼,“我们找到了。” “那就好,那就好,难怪看你如今过得很好,看着已经是个大城市的姑娘了。” 陈校长目光欣慰,说完后又看了看她身边的沈郁,疑惑道:“只是,你今天怎么会跟小沈一起回来,你们认识吗?” 林循亦跟着侧目,看了眼沈郁。 他静静听着他们叙旧,没有接茬的意思。 林老板多少有些赧然。 她还是第一次跟人介绍他们的关系。 她咳嗽了两声,牵了他的手,大大方方地说道:“嗯,不止认识,他是我……先生。” 她挑了个说起来不那么别扭的称呼。 陈校长的视线在他们之间逡巡片刻,显然是惊讶极了。 实在没想到沈郁和青原,还有这样的缘分。 他想了很久,才终于恍然道:“小沈,那你当年第一次来青原,也是因为小循?你们在那之前就认识?” “是。” 沈郁想起当年的事,不禁再次温声跟陈校长道谢,“当年还得多谢您收留我几天,不然我高反这么严重,眼睛又看不见,还真走不出这片大山。” 做《森林寓言》节目之前,苏世城他们都奇怪,问他怎么会选这样一个地方,做一档不赚钱的公益节目。 他们却不明白,他在曾经一无所有的时候,在这个地方受尽了恩惠。 “早知道你是我们祁南县的女婿,我当时该多留你几天才好呢。” 校长笑呵呵地带他们进了空余的校舍,帮忙放好行李。 又聊了许久,老校长才意犹未尽地起身:“我还得回去给孩子们批期末考试的卷子,就先走了。小循,你还是第一次到这儿来吧?现在孩子们上学的条件可比当年好多了,待会儿让小周带你们到处逛逛。” 两人随即同校长道别。 而后跟着旁边一直陪同的那位周老师穿过操场,往教学楼走去。 “这里就是教学楼了,我们学校是这片山区里唯一的小学,附近几个村落的孩子们都在这儿念书……” 他说着,看了眼沈郁,感激道:“还得多谢沈先生的慈善款,明年我们又能建成一座教学楼,可以容纳更多的学生了。” 午后的青原停了雪,露出了高高的天空和明快的太阳,无所顾忌地照拂着山川戈壁。 林循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原有的教学楼后面挖了片平整的空地,已经开始打新的地基。 周老师一边介绍着,一边带他们走到教学楼下。 刚走到廊下,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五彩斑斓的墙。 林循走近一些,才发现,这些色彩都来自于贴满墙面的五颜六色的便签纸。 “这是我们希望小学的特色,希望墙,张贴的都是孩子们的心愿。从建校开始,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走出了这片大山,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初高中毕业出去工作,总比留在山里强。” 周老师简单说了句,便想带着他们继续往里走去参观里面的教室,可沈郁却停住了脚步。 他牵着林循,眉眼都张扬了几分。 “到了,我的目的地。” 他转身,对周老师道谢,温声道:“您去忙吧,我们自己在这待会儿。” 周老师对沈郁很尊敬,闻言说了声好,又让他们有事直接去旁边的办公室找他。 等人走后,林循才有些不解地站在原地,看着花花绿绿的心愿墙,没明白他的目的地怎么就是一片墙了。 她粗粗扫了一眼,密密麻麻的便签上写满了孩子们的心愿。 林循看着看着,忍不住勾了勾唇,啧,字迹都还蛮工整的嘛。 比他们当初可强多了。 她看了很久之后,站在她身后的人忽然轻轻环住她肩膀。 他的下巴抵在她头顶,嗓音懒散地说道:“我看不到,就得劳烦你自己找一找了。我记得那些孩子们说过,应该是在右上角来着。” 林循的视线跟着他的指挥,往右上角看去。 她看了一会儿,忍不住问道:“你要我找什——”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03 首页 上一页 10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