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BG同人
收藏  反馈 

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作者:苦竹根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3-05 12:12:00

  【这就是嘉定三屠中的第三次大屠杀……】

  【嘉定三屠的惨烈程度令人发指,清军不仅屠杀了抗议者,还无差别地对待无辜的平民,导致大量平民死亡,整片地区一片狼藉,生灵涂炭。据估计,死者近十万人。】

  【江南许多文化世家在嘉定三屠中遭受了灭顶之灾,士子罹难,对当地的文化传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为了向新朝献媚,江阴知县方亨强迫百姓三日内剃发易俗,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对。江阴士民在文庙疾呼“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他们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揭竿而起,杀方亨,斩清差,据城抗清!】

  【阎应元把全城的百姓都召集起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会合乡兵二十余万人分班上城,按时轮换。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阎应元守北门。】

  【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和两百余门重炮的围攻,江阴义军坚守城池长达81天之久。期间,他们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斩清军三王十八将,杀敌七万五千余人,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决心!】

  评论区

  “百姓并不在乎自己的顶头上司是谁,不在乎皇帝是谁,他们原本已经接受了清朝的统治,只希望能够安稳的生活下去,但剃发易服却触犯了他们的底线!”

  “阎应元本是江阴典史,没有品阶。在清军攻占江阴颁布剃发令后,他奋起反抗,组织义军,担任统领,抵抗清军。”

  “阎应元被俘后拒绝下跪,最终被刺穿胫骨英勇就义!”

  ……

  【清军攻破江阴后,为了报复和震慑当地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被杀者约十余万人,最终只有老少53人幸存……】

  【江阴人民的英勇抵抗和牺牲精神激励了更多汉人起来反抗清朝的统治,而清军的残酷行为则暴露了其统治的残暴和无情。】

  评论区

  “如此的前车之鉴,如此的血海深仇,也怪不得江南地区反清运动此起彼伏。”

  “没有哪个朝代立国一百多年,还有那么多人打着前朝的旗号起兵反抗的!”

  “人们反清复明,不是因为明朝有多好,而是因为清朝做得太垃圾了!”

  “……”

  【清军的屠戮与百姓的不屈反抗组成了清朝初年的底色,这个底色是血腥的,却也闪耀着人性的闪耀,谱写了一曲华夏历史上永不褪色的悲歌!】

  【在此期间涌现出了许多留名青史的民族英雄,他们就是那个野蛮年代的星星之火!】

  【譬如,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李定国,他攻湖南、取广西,大败清军,两蹶名王!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亲王尼堪全军覆没,本人也被阵斩!】

  【还有唯一被载入正史将相传中的“忠贞侯”秦良玉,她一生征战四十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战功卓著,崇祯帝一生五首诗,其中四首都是为秦良玉写的。】

  评论区

  “历朝历代的优秀女性都被记录在列女传中,只有秦良玉被记载于正史将相传中!”

  “秦良玉自幼跟着父亲练习武艺,精通骑射,熟读兵法,禀赋超群,长大后嫁给了世袭石柱宣慰使的马千乘。”

  “当时的西南地区还有一些母系传承,女子地位极高,甚至很多部落首领都是女性传承,秦良玉得益于此地与中原不同的风气,能够站在前台参与政治军事,辅佐丈夫管理当地土司,她率领的白杆兵更是远近闻名。”

  “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土司杨应龙造反,秦良玉与丈夫马千乘率领石柱兵参与平叛,因战功卓著得到朝廷表彰,秦良玉位列南路军战功第一!”

  “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监狱,因他们的儿子年纪尚小,石柱宣慰司的职务便有秦良玉代领。”

  “万历末年,后金势力崛起,不断侵扰明朝边境。秦良玉派遣兄长秦邦屏、秦民屏率兵北上抗击后金,他们在沈阳之战中血战满洲兵,威名远播。最终秦邦屏战死沙场,秦民屏奋力突围。”

  “秦良玉亲率三千精兵支援山海关,所过之处秋毫不犯,得到朝廷封赏为诰命夫人。”

  “永宁土司奢崇明发动叛乱,占据重庆,围攻成都。他派遣使者带着金银珠宝想要与秦良玉结盟,被秦良玉严词拒绝,使者也被斩杀。”

  “当地各土司都贪图奢崇明的贿赂,按兵不动,只有秦良玉率军逆流而上,过重庆城,斩断了敌军的退路,解成都之围,彻底平定了四川奢崇明之乱!”

  “此战后,秦良玉被任命为都督佥事、充都督同知总兵,她的儿子、弟弟们都得到了封赏。”

  “秦良玉巾帼不让须眉,面对朝廷中那些远离战场,却大言不惭污蔑自己的人,她直接开喷:堂堂六尺之躯却嫉妒一个巾帼妇人,夜深人静的时候怕是要羞死!”

  “崇祯三年,清军大举进攻,包围京城。秦良玉奉诏勤王,自掏腰包充作军饷,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被崇祯帝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

  “崇祯一生多疑,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如同走马观花,无法长久,只有秦良玉始终能得到崇祯帝的信任。”

  “崇祯帝为秦良玉写了四首诗,大赞秦良玉的功劳——”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第590章 完结章

  评论区

  “秦良玉组建了一支由土家族士兵组成的特殊队伍,被称为“白杆军”。这支军队因使用白色的长矛而得名,他们作战勇猛,军纪严明,十分擅长山地作战,每有战阵,胜则不尽敌不休,败则不报仇不舍,在明朝末年各方势力中堪称独树一帜!”

  “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入四川时,秦良玉便带着白杆军阻击,她多次击败张献忠的进攻,逼迫张献忠退出四川。”

  “也是她打败了罗汝才,活捉了罗汝才的副将,夺了他的帅旗,罗汝才逐渐走向衰落。”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再次率兵进犯四川,秦良玉将四川形势图呈给巡抚陈士奇,建议他派兵驻守入川的十三个关隘,但陈士奇却不肯采纳秦良玉的建议。秦良玉又找到巡按刘之勃,刘之勃认可了秦良玉的远见与谋略,却苦于无兵可派,致使张献忠如入无人之境……”

  “次年,张献忠率军长驱直入,再次进犯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救援,却因寡不敌众,被张献忠击溃。”

  “张献忠攻下成都后,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不敢去石砫招惹秦良玉。”

  “清军入关南下后,秦良玉坚持抗清,以自己的忠诚和勇武报答了崇祯皇帝的信任,回报了明朝廷的知遇之恩!”

  “康有为将秦良玉与班昭、李清照等人并列为不让须眉之女中英杰: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

  “秦良玉的事迹激励了后来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过: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南明朝廷为秦良玉追谥忠贞侯,肯定了她对国家忠诚不渝的精神!”

  天幕上响起了一支曲调悠扬的戏词——

  “石柱天生奇女子,贼胆闻风先堕,早料理夔巫平妥……一领锦袍殷战血,衬得云鬟婀娜。更飞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飒爽,论题名愧杀宁南左。军国恨,尚眉锁……”

  秦良玉:“明廷不曾负吾,吾也不会辜负明廷!”

  崇祯感动得都快哭了,天幕在上:“朕还是有看对人的时候的!”

  朱元璋:“没想到大明末年,居然有这样英武的女子站出来。”

  马皇后适时劝谏道:“若是没有贞节牌坊,没有缠足陋习,中原大地未尝不会多出几位秦良玉!”

  朱元璋:……

  【还有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之一的张煌言!】

  张煌言满心激动,却又不敢置信:“岳少保和于少保是何等人物,某何德何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崇祯:“这是何人,朕怎么没听说过?”

  天幕下对岳飞、于谦印象深刻的观众们也在等待着天幕的解惑——

  评论区

  “张煌言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官至刑部员外郎。他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学兼文武。”

  “崇祯末年,农民军席卷天下,为应对遍地狼烟的局面,朝廷要在科举中选拔文武双全的人才,在此背景下,张煌言顺利考中举人,就连武备科目都十分出色。”

  “唯一可惜的是,此时已经是崇祯十五年,距离明朝灭亡只有一年多时间了……”

  崇祯帝:o(╥﹏╥)o

  “顺治二年,当清军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时,二十五岁的张煌言挺身而出,投笔从戎!”

  “他参加了钱肃乐等人的集会,倡议勤王,集师举义,劝说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

  “之后清军攻破钱塘,鲁王政权中途夭折,张煌言跟随鲁王逃到浙闽沿海,在舟山群岛坚持抗清!”

  “他在浙东地区招募义军,多次组织抗清运动,作为一位儒将,张煌言不仅善于谋划战略战术,还能够灵活的将各种天时地利为己所用。”

  “顺治十年,张名振与张煌言率领五六百艘战船北上,围攻长江口的崇明岛。张煌言利用崇明周围的岛屿作为基地,筑圩耕种作为大军的补给,将崇明岛的清军围困了八月之久。”

  “从顺治十一年开始,张煌言三次率部进入长江作战,即所谓的“三入长江”!”

  “最后一次便是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统领水陆大军近二十万人誓师北上,张煌言也作为策应,率军沿着长江西进,直抵芜湖,阻止清军水军支援南京。”

  “他攻克芜湖,连下沿江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几乎控制了整个江淮地区,江淮半壁为之震动!”

  岳飞:“做得好!”

  “然而,因为郑成功兵败南京,张煌言独木难支,这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未放弃复国的理想,而是潜行二千余里回到浙东,招集旧部,重整旗鼓!”

  于谦:“可惜了……”

  “康熙三年,张煌言在与清军的海战中惨败,不得不解散余部,退居悬嶴岛。后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清军的屠刀,他坚贞不屈,最终在杭州遇害,葬于南屏山下。”

  “张煌言曾有诗云: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他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将来也会与这两位前辈一起静静地躺在西湖岸边,被后人瞻仰崇敬!”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