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孙子: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圣人!” “天爷,我见到活的圣人了!” 孔子和孙子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上,炸出了不少留着评论潜水的古人,现代观众却看的莫名其妙。 等直播间能改名字了,三皇五帝任我取用,我一定要改个威武霸气的!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与后世不同,不以灭掉敌国为目的,我们分析其原因便能知道,虽然分封制在春秋时走向瓦解,但其依旧是当时主要的社会结构形式。】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却不直接统治天下,诸侯也不直接统治全国,而是通过卿大夫来间接统治。】 【对于春秋时的诸侯来说,灭掉敌国,使其变成卿大夫的封地,与对方俯首纳贡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 【春秋时的‘尊王攘夷’,与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不一样的。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才能合法的代表天子“礼乐征伐”,周天子并没有失去独立的地位。汉献帝却只是曹操的傀儡。】 曹操:时代变了,春秋时的尊王攘夷不适用于如今的天下。 但表面工作还得做,曹操对着满座文武解释道:“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之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 曹操:我的志向就是做一个汉征西大将军,我是大汉忠臣!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春秋前期的战争以礼为先,当兵的都是有一定家产的国人,两军列战,鸣鼓而战,正大光明。比如听到名字便会让我们不自觉发笑的宋襄公:“不重伤,不擒二毛”,即不伤害受伤者,不俘虏头发花白者。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奉行“蠢猪式的仁义”,既不注重实力建设,又缺乏必要的指挥才能,最终覆军伤股,为天下笑。】 评论区 “宋国的笑话好多啊。” “庄子、孟子、韩非子有志一同的黑宋人。” 宋襄公站在泓水岸边,看着天幕的嘲讽,心中恼怒,难道孤奉行礼义是错的吗? 不,错的是他们! 是那些楚国蛮夷。 是那些不忠不义,不守信用,摒弃贵族高贵品格的人。 【大家都听过一些宋国的笑话,比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的主人公都是宋国人。这两个故事出自《孟子》和《韩非子》。】 【庄子出身宋国,在宋国担任过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与宋国也有一些小故事。】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① 【宋国有一个人叫做曹商,这个人挺有才华于是被宋君任命为使者前往秦国执行外交任务。曹商做的很不错,秦君就给曹商赏赐了好几辆马车。宋君也非常高兴,赏赐了曹商一百辆车。】 【于是曹商开开心心的带着自己的一百多辆车招摇过市,四处显摆。他在路上碰到了穷困潦倒也不出仕的庄子,故意嘲讽庄子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呆在穷乡僻壤,靠着织席贩履生活,搞得面黄肌瘦,蓬头垢面的,这是我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我也只能干一些拜访拥有万乘车辆的大国君,然后随随便便就挣回来一百辆马车这样的小事情了。】 评论区 “凡尔赛本赛了。” “刘备:原来庄子前辈也曾贩履织席,后生敬拜。” “曹操:贩履织席的都不简单,孤就从不会小看这样的人。” 【庄子听见曹商这样装13言论,呵呵一笑说道:“我听说秦王曾经得了痔疮,然后全天下悬赏良医。能治疗好溃痤的,就赏赐马车一辆;要是有人愿意舔痔疮的,赏赐马车五辆!治疗效果越好,赏赐马车越多,您得了一百辆车的赏赐,难道是给秦王治疗痔疮去了吗?”】 【曹商:……】 赢驷:…… 泻药,秦国不欢迎庄子,也不欢迎宋国人。
第9章 春秋争霸 【当然,宋国被人嘲讽,是有原因的,周代商后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因此宋国地位特殊,与其他诸侯国都不一样。再者,宋人擅长经商,国家很富庶,我们如今称呼的“商人”就是从这里来的。这样的做派,在重农抑商的古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另外,宋国占据的国土地处中原腹地,周围都是周朝功臣、子孙的封国,因此,便被有志一同的针对了。】 评论区 “周围都是穷苦的农民,只有你富得流油,可不就被仇富了么。(狗头)” “宋国有点“皈依者狂热”的倾向,因为其是后加入的,与其他诸侯国格格不入,更要强调自己的正统性,遵循礼法,向新的统治者献媚。” 这个词好精准,所有宋国国君都遭受了致命一击! “以前还觉得微子启识时务,有仁义,良禽择木而栖,现在感觉这就是个商奸。” “二五仔建立的国家,怪不得被人鄙视。” “帝辛是亡国之君,但不一定是暴君昏君。” 历朝文人眉头紧锁,天幕的出现让他们的世界观摇摇欲坠,桀纣是昏君暴君,这是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这也能错? 不不不,坚定自己的信念,商纣王就是暴君,不然怎么会亡国! 帝辛终于确认了一件事,商纣王原来是自己,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而兄长微子启却成为周的功臣。 帝辛冷笑一声,东夷打的差不多了,回师朝歌,看看亲爱的兄长在干什么。 【当然,因为春秋时期的战争观念与后世不同,所以,我们现在看春秋的战争像是看戏一样。】 【正如《淮南子》所说的那样:“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它标志着商周以来的“礼义之兵”行将寿终正寝,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正在崛起。】 孙子:兵者,诡道也。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齐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东方最富庶的国家,对外推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号令诸侯。团结中原诸侯,结盟抗楚。即“九合诸侯,不以兵车”①,用会盟而不是武力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这也为什么儒家众口一词赞扬他的品德与功业。】 孔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② 齐桓公:“孤之霸业千年传颂!” 管仲却有些忧虑,天幕从不会无的放矢,所有事情都是两面性的,说完伟业,这之后怕就是“但是”了。 果不其然,天幕下一句话便验证了管仲的猜测。 【但……齐桓公成为霸主后却昏庸腐败,骄横残忍,晚年吃遍山珍海味,甚至想要吃婴儿之肉,近侍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煮了献给齐桓公,以此得到宠信。齐桓公对其委以重任,就连管仲的劝告都不听。最后,他被易牙囚禁密室,活活饿死。饿死后,数月不葬,落了个遍体生蛆,臭不可闻的下场。】 孔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易牙看着刚刚生下的幼子,忽然有些烫手。 管仲:…… 能善始却不能善终,连累自己也风评被害,现在逃离齐国还来得及吗? 齐桓公则震惊于自己的死因,一代霸主居然落得个如此难堪的下场,为后世千百年之笑料耳。 如今,不只是后世,当世之人也会轰然而笑吧。 以后召集诸侯盟约还有谁会真心敬服。 天幕误我! 秦始皇:“齐桓公当为朕之鉴。” 贾谊:“所谓中主者,齐桓公是也。得管仲、隰朋则九合诸侯,任竖貂、易牙则饿死胡宫,虫流而不得葬。” 刘彻,李隆基:只有昏君才会晚年昏聩…… 【齐国的霸主地位仅持续了30多年,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混乱衰败的深渊,从此一蹶不振。】 【接下来,中原争霸的舞台是晋楚两国的。晋文公的战略是“尊王、利民、讲信、修礼。”楚国争霸的纲领则是“抚有蛮夷,以属诸夏”。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长达百年,因此也创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 【比如“退避三舍”,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时,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三舍即九十里。】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是为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践行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评论区 “这就是阳谋啊。” “既获得了信守诺言的好名声,又战胜了敌国。” 【晋文公遵守诺言还有一件事可以体现,周襄王赏赐晋文公四个地方,有个叫原的地方不服,晋文公就派兵包围了原,他下令包围三天,三天后,原没有投降,但其内部已经弹尽粮绝,一天都坚持不下去了,只要再包围一两天就能将原收入囊中,但晋文公还是守约退兵了。说三天就三天,一天都不能多。晋文公认为与原比起来,信用更加重要。】 晋文公重耳:“信是国之宝,得到原却失去信,是得不偿失。”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19 首页 上一页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