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驾的官员这才知道,原来前一日皇太后遇险,不止太子骁勇,射杀猛虎救了太后和幼弟,还有一个五阿哥孝心可嘉。 “到现在想起我儿了。”宜妃看着康熙送来的赏赐,冷笑出声:“他眼中只有太子,其他人还有什么位置。” 胤祺笑着从宜妃贴身宫女手中接过茶杯:“额娘,您喝茶。” 宜妃恨恨道:“你这个小傻子,都被人踩头上了,还傻乐呢。” 这些话胤祺全不放在心上,莫说他知道太子的下场,知道此时风光无限的太子未来凄凉,对着太子他有一份天然的悲悯,就算什么也不知道,前一日太子于危难之时救他的英姿,确实让他崇拜。 许是生死关头印象格外深刻,无论宜妃如何不忿,在那日之后,太子胤礽便多了一个小跟班,除了被康熙宣召,陪着他见大臣之外,胤祺特别爱黏着他。 胤礽生母赫舍里皇后早逝,他并无同母兄弟姐妹,和他年龄相仿的大阿哥胤褆野心勃勃,三阿哥胤祉则满嘴的之乎者也,胤礽都不喜欢,几人关系不佳,这次却发现一直养在宁寿宫的五弟胤礽乖巧听话,胤礽心中也欢喜起来,不但不介意胤祺一直跟着他,还将胤祺护在他的羽翼之下,见着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想着胤祺这一份。 太子的示好,连宜妃都将心里的疙瘩去了几分,更别说康熙和皇太后了。
第12章 林海 “太子心系兄弟,不愧是我大清的储君。”又一日给皇太后请安之时,康熙忍不住的对太子夸赞起来。 此时已经从直隶出发,虽说太后伤了腿,但南巡一事,兹事体大,并不能随意叫停,皇太后的凤辇足够宽大,在众多宫人的伺候下,一路行来,皇太后并未遭到什么罪,只不过是康熙心系嫡母,请安次数愈发多了起来。 皇太后慈爱地望着正喝着蒙古奶茶的胤祺:“太子友爱,胤祺懂礼,都是好孩子。” 康熙的目光也随之望去,见着虎头虎脑的小儿子,尽管胤祺是他颇为宠爱的女人所生,并且由皇太后抚养长大,但在这之前,康熙并未在他身上投注多少注意,借着南巡的机会,又加之对太子的爱屋及乌,康熙对于胤祺也多了几分慈爱,他笑着附和:“胤祺确实好。” 皇太后得到康熙的肯定,更是骄傲:“胤祺昨儿个还亲自给我端茶了,多有孝心。” 端杯茶难道是多了不得的事吗?皇太后的语气好像他拯救了世界一般,胤祺被皇太后夸地脚趾抠地,一时讷讷,夹起一个烧麦狠狠咬下,满是羊肉鲜香的肉汁混着异域香料的味道,稍稍减少了胤祺的不自在。 “这几天胤祺一直陪着我这老太婆,都没怎么出去,才多大的人,难为坐得住。”皇太后依然在使劲地夸赞,她也知道,虽说她能护住胤祺,但到底康熙才是天下的主子,要想让胤祺更好,还得在康熙面前留下好印象。 确实如皇太后所想,听了她的夸赞,康熙望着胤祺的眼神更加柔和,孝顺这个品德,无论在哪里,都是加分项。 “今日就出去走走,每日憋在屋里,没来得把人憋坏了。” 皇太后话锋一转,对着胤祺吩咐道:“前几天不是喜欢去找太子吗?待会儿让乌若带你去太子那儿。” 额,皇太后这话一出,康熙脸上的神色微妙起来,胤祺也差点被嘴里的羊肉呛到。 胤祺这两天没有去找太子,一个原因是担忧皇太后在路上身体不适,另一个原因是太子已经开始了他的课程。太子可不像胤祺,是个闲散阿哥,太子从小便被寄予厚望,前几天能够让胤祺缠着,是因为猎场一事刚出,后续事情不少,太子被康熙特许放了几天假,陪伴受惊的皇太后,如今一切已经处理完毕,南巡队伍复又出发,太子自然又开始了课业,且没有时间陪胤祺。 但康熙自诩孝顺非常,皇太后这么说了,康熙也不好阻止,他摸着胡子,扭头看向梁九功。 “皇玛嬷,”正在这时,胤祺将嘴里的烧麦咽下,撒娇似地说道:“太子哥哥有课业要完成呢,我去没得打扰了太子。” 康熙的手从胡须上放下,赞赏地看向胤祺,正想顺势应下,皇太后却笑得更开心:“正好,太子的功课好,胤祺也跟着去听听,免得又被你皇阿玛的问题难倒。” 这话一出,康熙一直噙着的笑意顿住,眉头紧紧皱起,胤祺也忍不住扶额,皇太后这话说得简单,但这事完全不可行。 早些时候太子还和其他皇子一般,在尚书房学习,但在南巡之前,康熙以太子年岁渐长,将要接触朝政为由,从尚书房里单拎出来,将文华殿改为太子的进学之所,且将顾八代等人任命为太子的先生,为太子组建初步班底。 太子地位的特殊,在方方面面表现出来,胤祺跑去和太子一道听课,这是实打实的僭越。然而皇太后从蒙古而来,对朝堂漠不关心,在她看来,这不过是让两个孙子相处更进一步,太子未来能够对胤祺更关照几分。 康熙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他斟酌着如何开口才能打消皇太后的念头又不伤和气,胤祺也飞速思考着如何措辞才能不伤皇太后的心。 皇太后还乐呵呵地看着康熙,等着康熙的回应。 “太后娘娘。”正当气氛越发凝滞的时候,跟随康熙而来,一直默默当背景板的宜妃笑出声来,她清脆的笑声打破了满室的沉默:“胤祺才学了多少,让他和太子一道上课,恐怕话都听不明白,依臣妾看,随驾的大人们哪个不是学富五车,教胤祺足够了,不如请万岁爷给胤祺指个大人,也不求他能考状元,能懂点道理足够了。” 不愧是解语花!这一番话说的,合情合理,谁的面子也没驳,事情又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胤祺钦佩地看着宜妃,果然,能在紫禁城中混出头的人,谁都不简单。 宜妃选择在这时候跳出来,自然也有她的考量,如胤祺所想,在皇太后和康熙之间转圜,确实是一个目的,但更多的,还是为了她这不省心的儿子。 康熙在尚书房里询问功课,却发现五阿哥胤祺不懂汉话这场闹剧宜妃早便知道,生性好强的她,为了这事在后宫其他妃嫔面前感觉抬不起头来,也为胤祺发愁,但随即胤祺便生了病,担忧地皇太后更是不许胤祺再在学业上费神,宜妃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万岁爷看中阿哥们的学业,胤祺被皇太后这么护着,绝非好事,但皇太后固执起来,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难得皇太后主动提出让胤祺去上课,宜妃当机立断,抓住了这个机会,拳拳爱子之心,实在令人动容。 和皇太后说的话相比,宜妃说的可算是戳到了康熙的痒处,对于皇太后的放养,他本就不赞同,不过出于各种考量,没有直接反对,这次趁着宜妃提出的机会,康熙欣然应允。 “林海正在姑苏主理盐政,朕记得他是康熙六年的探花,又精通满文汉学,让他来教胤祺,很是合适。” 康熙说完这句,又对着迷茫的皇太后说道:“林海家祖上是随着太祖起事的,早些年也封过奉国将军的,到了林海这一代,虽说不能袭爵,但林海凭着科举,考了探花出身,是个难得的人才。” 皇太后细细思索了一番,终于想了起来,满意地直点头:“那个林家啊,我知道,他家是个好的。” 就这样,皇太后和康熙共同拍板,胤祺的临时先生就这么定了。
第13章 读书 康熙旨意一出,远在姑苏的林大人立时便快马加鞭地赶来,等到见到御驾之时,南巡的车队已经到了山东境内。 林海到了,得知这个消息,胤祺喜上眉梢,别的不提,有了先生后,他说话终于不要小心翼翼,唯恐带出什么汉话。 但胤祺高兴的还是太早了先,林海到了,不意味着他的先生也到了. “臣林海参见陛下。”林大人到了济南行宫,梳洗过后便被康熙召唤。 洗去风霜的林大人,不愧探花之称,很是清隽文雅。 康熙搁下御笔,声音沉沉:“林海,你在姑苏也有些日子了,此地盐政如何。” 林海并非尸位素餐之人,自知盐政一事,兹事体大,康熙让他主管盐政,却是信任非常。为了不负皇恩,林海自上任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从不敢轻忽。 “启禀陛下。”行宫的书房不大,林海站在书案不远处深深弯腰行礼:“江南富庶,此地盐商深感圣恩,欲奉银孝敬您。” 康熙沉吟半晌:“朕此行江南,一为水患,二为漕运,三为收江南士人之人,万不可靡费,盐商的心意,朕领了,不过这银子却不必孝敬。” “朕已传旨,姑苏城内住到甄家,动静且别太大,劳民伤财非我本意。” “万岁圣明,臣谨遵圣命。”林海捋了捋长须,躬身应是。 康熙这才说起其他:“林大人的学问很好,朕欲将五阿哥托付给你,南边的这段时间,我这不成器的儿子,还得你多费心。” 在接到圣旨之时,林海便用足够的银子撬开了传旨太监的口,知道此次宣召是为了给五阿哥启蒙,早已有了心里准备,此时听见康熙的嘱咐,林海连磕巴也不打一个,连忙应了:“这是臣的荣幸。” 胤祺终于有了先生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胤祺便被乌若唤醒,南巡路上规矩较宫中松散许多,胤祺已经许久没有这个时辰醒来,他呆滞了看了许久头顶的百子被,终于想起了,他要重新上学了。 前.失学儿童.胤祺一跃而起,急忙吩咐:“乌若姐姐,快,别迟了。” 乌若淡定地将帕子拧干:“五阿哥别急,奴婢看着时辰呢。” 胤祺这才乖乖地洗漱,但内心的激动却没有这么快平复。新来的先生是探花!这是什么概念,三年一次的全国大型考试,不限年龄,不限家世,不限师承,在这样的考试中的第三名! 而这样的探花之才,只是被召来教他启蒙认字,胤祺总觉得屈才了,万恶的封建社会,胤祺一边腹诽着,一边期待地等待着。 内心五味杂陈的胤祺,忽略了林海这个名字给他带来的熟悉感。 在被皇太后再三叮嘱后,胤祺带着宫女、太监、伴读乌泱泱一片人去了书房 林海已经在书房里等着了。 南巡的行程安排很紧凑,济南泉水众多,这才多停留了两天,让胤祺得以在书房见到他先生的第一面。 胤祺到的时候,林海正负着手,背对着门,望着窗外的泉水,静谧无声,唯有泉涌之语。 “先生安。”尽管只是临时的启蒙先生,胤祺也将礼数做得很到位,宜妃一早便吩咐人送来的束脩不提,胤祺对林海更是尊敬。 这可是活着的探花郎,胤祺好奇地打量着,也不知道这位看着文质彬彬的先生,会不会从袖中掏出飞刀射出。(1)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4 首页 上一页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