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哥。”林海听到动静回过身好,侧着身子半受了这礼,天地君亲师,先生的地位再如何也高不过皇权,向来谨慎的林海只想着好好完成康熙交代的差使,至于什么尊师重道,林海压根就没有想过。 林海唯一的期盼,只不过是不像太子的先生那般,跪着授课。 “臣姑苏林海,谨遵万岁爷的圣明,为您启蒙。”林海简短的介绍了自己,便开始为胤祺讲起课来。 有钱能使鬼推磨,给内侍银子塞得足够多,宫中的消息对林海也不再是秘密,他早便打听到了,眼前这五阿哥是皇太后的宝贝孙子,不通汉话,不识汉字,心中料想着,南巡这段路,不过是教些声韵启蒙,三百千这等入学文章,能识得几个字便不错了。 做好了充足心理准备的林海,以视死如归的心情,翻开了眼前的书。 “五阿哥,今日臣先为您讲《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林海的声音醇厚,成熟,他将三字经的故事娓娓道来,胤祺不由地听住了。 对林海而言,他更是感到惊喜,他没想到,五阿哥居然很有读书的天赋,不仅在课堂上不吵闹,还飞快地掌握所学内容,原先计划要讲一天的东西,没多久便讲完,并被五阿哥记住。 林海暗忖,别看这五阿哥名声不显,倒还是个读书苗子,爱才之心油然而生,遂更加用心,更加认真地讲授起来。 一时间,也算是师生相得。 皇太后和宜妃得知胤祺颇得林海看中,更是喜出望外,每日里数不尽的山珍海味都送去书房,唯恐将人累着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天,在康熙带着诸人见过济南名泉趵突泉后,南巡的车架再次上路。 想着胤祺要读书,皇太后忍着不舍,令人给胤祺准备了单独的马车,那马车宽大且舒适,仅此于皇太后、康熙以及太子三人规格,胤祺坐在里面,几乎感受不到道路的颠簸。 林海和胤祺在马车里相对而坐,每日里讲几个时辰的课,胤祺认认真真地听着,既是因为林海讲课深入浅出,也是因为胤祺终于能够光明正大的使用汉语。 众人惊奇地发现,五阿哥以一种令人震惊的速度,学会了汉人的话和字,倘若说还有什么不足,也不过是写字有点难,但是这点不足,在皇太后眼中并不存在,她喜不自胜地搂着胤祺,亲热地说道:“我们五阿哥纪小,手上没力气,抓不稳笔,等大了就好了。” 胤祺苦笑着听着皇太后没口子的赞扬,也就是胤祺他心智成熟,倘若他真是普通小孩,他真不能保证,会不会在这一声声的赞扬中迷失自己。 一路上走走停停,胤祺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旅程,在巡视完河工后,一行人弃了马车上了船。
第14章 姑苏甄家 弃车登船后,御舟沿着大运河的方向往江南而行。 运河悠悠千年,是连接南北的大动脉,粮食、货物从繁华的江南,顺着河水北上,为北方提供新鲜物事。 浮光跃金,粼粼的河水上吹来的风已经带上江南的柔软气息,胤祺被乌若护着,靠着船舷,目不转睛地望着从水里跃出的鱼儿。 “主子,风渐渐大了,咱们先回船舱里,等明儿再来看。”乌若温声劝慰。 江南的风与北边不同,没有那么冷冽,是柔和的,如同温柔刀,慢慢将人缠住,不经意间回神,才发觉从骨子里都透出冷来。 胤祺微微打了个哆嗦,从船舷旁离开,还不忘了吩咐:“令人将这鱼捕捞几条,奉给皇玛嬷、皇阿玛和额娘。” 乌若连忙应了,只要眼前这祖宗别心血来潮,想着自己亲自捞鱼,其他的都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罢了。 “对了,捕上的鱼别忘了给林大人也送去一份。”胤祺将迎上来的小太监挥退,迈着短腿费劲地往客舱走,还没忘了林海的份。 这一路走来,林海对于他的教导很是尽心尽力,没有因为他年岁小而轻忽,也不像其他的夫子那般,讲课战战兢兢,只知道拿着书本干巴巴地念,每日里只会让他们读一百二十遍,又背一百二十遍(1),林大人讲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胤祺甚至都想让林海成为他长期的先生。 当然,这不过是想想罢了,胤祺也知道这不现实,江南盐政何等重要,能掌管盐政的,无一不是康熙的心腹,尽管天下盐商,扬州独占鳌头(2),但作为富贵乡的苏州,其盐业也颇为重要。 从这可知,林大人简在圣心,如果用红楼梦类比,大概就如织造曹家、李家,这样的重臣,康熙怎么可能允许他回京,只为教导胤祺这个闲散阿哥。 眼见着车队越走越南,能听林大人讲课的时候越来越少,胤祺颇为不舍,见着什么好的都不忘令人送去一份。 运河中鱼儿不少,养得很是肥腴,皇太后及宜妃收到鱼的第一时间,便让御厨将这鱼好生做了,当天这鱼便上了餐桌。 不远处缀着的船上,林海也收到了小太监送来的船,他捋着胡须的手一顿,在同船其他同僚羡慕的眼光中,遥遥向胤祺谢过恩,笑着对周边拱手:“承蒙贵人看中,依在下拙见,此鱼肉鲜味美,齿颊留香,不若今晚我设宴,共享阿哥恩赐,还请各位大人赏光。 说完,林海从怀中掏出一个装满银子的荷包,将服侍他的小厮叫来:“你拿着这鱼,去小厨房里,和他们好生叮嘱了,好好整治出一桌席面来,我要与其他的大人们一道享五阿哥的恩典。” 小厮踮着脚便跑去了小厨房,在大袋银子的开路下,没多久,好酒好菜便抬了上来,摆好了一整桌的席面。 太阳挣扎着从天际落下,天空如湖水般辽阔,星星点点的星辉洒落,水面上也浮现出细碎光斑,也不知是天上星落入水中,还是水中星飞到天上。 星光泄泄,流水汤汤,美酒佳肴,其乐融融。 南巡路途到底是辛苦,途中乐事更是让人念念不忘,无心插柳之下,五阿哥胤祺尊师重道的名声,传得更远,这属实是胤祺没想到的效果。 但能有个好名声总是件好事,胤祺对林海也有着感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听课更是认真,师生之间越发的融洽。 龙船顺着河水悠悠而下,见了乌衣巷口的夕阳,赏了二十四桥的明月,终于到了人家尽枕河的姑苏。 姑苏,自商朝开始成为“勾吴”之地,从吴越争霸到孙吴立国,占尽千古风流人物,到了清朝,已成苏湖熟,天下足之势,姑苏富庶可见一般。 渡口处,天子御船在众船的拱卫下停了下来。 姑苏织造甄忠早已殷勤地候着。早在接到康熙接驾旨意时,甄忠便忙了起来。 接驾是何等荣幸,非康熙近侍宠臣不得,甄忠早几年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承蒙康熙的恩典,调任成姑苏织造,不仅为宫中贵人们送去各色各样的料子,更是承秉密探之责,将江南诸事记录在案,时时给康熙汇报。 甄家在江南盘根错节,一大家子守望相助,得知姑苏的甄家得了接驾的恩典,一时间各枝各脉的人全赶来了姑苏。 康熙旨意过来时,车架已经在南巡的路上,要想新建一个园子接驾,那必然不成,好在甄家在姑苏经营许多年,底蕴颇深,甄忠稍一思量,便想起了老宅的园子。 那是甄忠刚奉旨到江南之年所建,庭院占地颇大,院中假山嶙峋,碧波清幽,亭台楼阁以连廊相连,花窗将园子里的景色框成一副副绝佳的画,在姑苏都是数一数二的园子。 但,这样的园子,接驾到底还是寒酸了些。 白花花的银子流水一样的淌进园子之中,数不尽的奇花奇草搬进园中,路边不起眼的一株草,也是价值千金的兰;所有屋室,无论是金碧辉煌的正厅,还是小巧玲珑的轩阁,从里到外全部粉刷起来,姑苏城里手艺最好的师傅被接了过来,日夜不停地描绘,屋子里的摆件,大到床椅桌柜,小到掸子水盆,不论新旧,全部更换了一遍。 紧赶慢赶的,总算在御驾到来之时,将园子彻底翻新一遍。 胤祺坐在皇太后的轿子里,等着康熙和接驾大臣会见完毕,在见着甄忠的时候,康熙那威严日重的脸上,居然露出轻松的笑容,这让胤祺更加好奇地打量起来。 一路舟车劳顿,渡口没待多久,一行人在苏州城百官的簇拥下,往甄家而去。 居然还能这样! 胤祺自忖他以前也是见过世面的,又在宫中住了这么长时间,不会轻易被什么震到,然而从走进甄家院子第一步开始,胤祺还是为这份奢靡深深震惊。 此时已非花期,然而目之所及处,花树繁盛,熠熠生辉,仔细看去,原来这树上的每朵花,都是由一寸锦一寸金的锦缎裁成,金丝线密密织入其中,在日头下低调的闪着光。 从大门走到皇太后所住的春暄堂,满目都是富贵气象。 康熙刚到苏州,带着太子在前头大宴群臣,胤祺陪着皇太后在春暄堂里用膳。 只见姿容秀丽的侍女,端着珐琅瓷盘子鱼贯而入,三十六品凉菜后,是七十二品的热菜,再是三十六品点心,满满当当的摆满了整个桌案,鸭只取舌尖那一点,鱼只取鱼腹那一小块肉,燕窝只取南边来的金丝血燕,海参只要关外刚送来的黑玉参。 就连白菜都是由熬了三天三夜的高汤浇熟,也不知和红楼梦的茄鲞比起来,哪个更加复杂,胤祺胡乱想着。 “太后娘娘,甄家老夫人携孙子、孙女向您请安。”正当胤祺魂游天外时,宫女向苏曼嬷嬷低声说了些什么,苏曼稍作掂量,笑着向皇太后说道。 听了苏曼的话,皇太后微微皱起了眉头,凝神想了好一会儿:“我记起来了,甄家是万岁爷的乳母,她家孙子是叫宝玉?” “太后娘娘好记性。”苏曼抿着嘴笑了:“甄家小公子,乳名正是叫宝玉呢。” 什么!宝玉?胤祺如遭雷击,难道他这是到了红楼梦的世界!
第15章 甄家宝玉 胤祺如遭雷击,胤祺精神恍惚,胤祺以前并不喜欢情情爱爱的书,四大名著里,比起红楼梦,胤祺更喜欢三国的纵横睥阖,水浒里的肝胆相照,西游里的神妖诡谲,对红楼并没仔细看过,但林黛玉进贾府,是进了教科书的内容,再怎么不关心的人,也知道贾宝玉这个人。 是了,这就是这个世界里种种不合理之处的原因,胤祺自从知道这是清朝后,一直想不明白,为何许多习俗都和满人不同,最显眼的就是从北到南一路上,无人剃发。 如果说这是红楼的架空世界,那一切就合理了。 但,为何此人姓甄不姓贾呢?胤祺陷入了疑惑。 作为红楼世界的主人公,这个世界再如何改变,男主的姓这么大的事,还能发生如此大的改变?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4 首页 上一页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