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一听,颇有些不知所措。本朝重视孝道,母亲的七十寿辰,儿子反而不给大操大办,若传出去,他的官也做到头了。 思考了好一会儿,贾政闷闷说道“那么夫人先考量着府上有哪些地方可以省俭的,等老太太寿辰过后,咱们再徐徐图之。” 离贾母寿辰不到两个月了,他在此时若要改革,里外都不会同意,更何况还有那个大哥,只会更难缠。 贾政深深叹了一口气,看来今天一整天的口舌,算是白费了。一次寿辰,大办十天,银钱花了多少还是次要,贾府的奢靡风气在京城肯定又要扬名了。下人们的脾性也是慢慢养成的,一次次的宴席养起来的做派,岂是几天能改变的了的? 王夫人看贾政有些颓丧地低着头,就起身坐到他身侧,为他揉着太阳穴,柔声宽慰“老爷不要心急,这几日我会留心的。” 次日清晨,贾政的小厮伺候他更衣时,问道“老爷今日是直接去衙门当差,还是先去老太太那边请安?” “时间还早,先在院里用饭,随后去老太太那边请安。” “那么我去回太太。” 早饭仍是在王夫人屋中,一家三口用了饭。去请安时,贾政对老太太说明情况,就匆匆要走。离开时见探春不舍地看着他,贾政就摸摸她头,说等着他一起用晚饭,随后笑着走了。 贾政现任工部员外郎,五品官,属于工部四司两库中的营缮司。主官是郎中李师德,司里与他平级的还有两位员外郎,是次官。 贾政到时,员外郎关永平已坐着喝茶了。他见贾政来了,起身招呼道“政公这几日可好?” 贾政忙拱手回了道“家中一些琐事耽搁了两日,没有大碍,多谢关兄挂怀。”他们二人虽是平级,但贾政可是荣国府的话事人,因此关永平对贾政也很是亲热。 “政公听说司里的事情了吗?”关永平见贾政坐下,略带神秘的问道。 “何事?”贾政反问道。 “前日刘怀义突然告病了,好像很是严重,家里也谢客了。只是他这一病,他手中那件公事不知道要落在谁手里了。”关永平语气遗憾,但不知道他是因为同僚病重还是发愁这件公事由谁主管。 贾政闻言只是表情严肃地点了下头,没有回答。 不一会儿,营缮司的郎中李师德也到了。贾关二人忙上前行礼。 李师德随意一摆手,邀他们坐下说话,他身后还跟了两位官员。 “虞衡司的员外郎杨明甫,屯田司的员外郎丁谦。”李师德抬手说道。 都是工部的官员,他们互相认识,于是略一拱手就都坐下了。 “今日找他们来是因为咱们司里出了一件急事,想必你们都知道了。”李师德抿了口茶,继续说道“之前负责督造含凉殿的员外郎刘怀义突然病重,无法主持大事。但是大殿事急,这是圣上登基以来第一次兴修宫殿。本来我想由我来亲自督造,只是我新又应下了封尚书交给我的一件要事。所以含凉殿一事只能从列为中选一位出来负责。”李师德说罢,表情严肃的看向几位下属。 督造含凉殿不是好差事,而且还是已经修了一多半的。贸然接下,万一有问题,到时按期无法交付或是之后出了什么问题,那就是大罪。更何况今年暑热比去年更盛,含凉殿在京郊,距离又远,每天在外顶着烈日监察施工,没人愿意做。 因此这几个人听了李郎中的话,都面露难色。一边的贾政的确急于找个机会在圣上那边做个好表现,只是看看众人的表情就知道,这不是个好差事。 “我听说员外郎刘怀义先前素来与政公交好,想来政公对 含凉殿建造一事肯定颇为熟悉。“丁谦看看李师德表情,开了口“不若请政公接下此事,肯定要比其他人做起来更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贾政不清楚自己是否与刘怀义交好,但肯定与这个丁谦有些矛盾。 “只是我听说政公这几日家中也有要事,怕是不太方便。”关永平见贾政被推出去挡枪,就对李师德说道。 “存周家里的事要紧吗?”李师德语气亲切,问了贾政。他素来喜欢贾政稳重谨慎的性子,在工部做事,很需要这种人。所以他这次有意让贾政来做的。 贾政看这情况,就知道郎中早就属意他来做事,带另外两个人来,只不过是以防万一的备选。思及此,他起身拱手回道“下官家中小事,不足挂齿。愿请李郎中把这件差事交由下官,定不负圣望。” 另外几人见贾政答应得痛快,也就纷纷附和了。 李师德很是满意,他扶了贾政一把,笑着说“我素知存周稳重谨慎,平日里交由你的公事都做得很好。那含凉殿一事就由你多费心了,一定要按期建成,不出差错啊。” 贾政慎重点头,另外几人也起身对他说了一些勉励的话。 待李师德与另两位员外郎离开后,贾政就找了自己的桌案坐下,想做些准备。 “政公对含凉殿一事了解多少?”关永平问道。 见贾政摇摇头,关永平急切说“那么何故冲动应了呢?” “刘怀义这人做事并不妥帖,含凉殿又是圣上的避暑宫殿,万一他之前出了差错,以后岂不是要你受罚吗?” 贾政见关永平这几句话确实是为他着想,就微笑宽慰道“关兄莫为我着急,我既然答应,就有几分底气的。” 关永平见贾政表情沉着,自己也冷静下来,想起来贾政素来稳重,不可能冲动做事。 “那就好,这几个月你要辛苦了。” 贾政笑着谢过。 随后他派人找了督司,营造,砖木几科的主管询问事务。这几科的主管都是从底层选拔上来的,都对营造与砖木事务十分精通。 这几位主管见贾政问的几个问题切实又紧要,也都不敢有丝毫遗漏,一一禀明。 问罢,贾政也放下心来。 他想明白了一件事,学土木工程的人到古代的确大有前途。 第6章 忽怜长街负重民上午…… 上午,贾政向各科的管事详细问了含凉殿的进展。 宫殿主体已经完成,除了内设还有一件要事没有完成,整体的制冷系统还有些混乱。 之前的刘怀义并不很信任这几位管事,他自己对营造避暑宫殿一事也不太通,他不知道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如何实现冷水循环,达到制冷的目的。 他只以为宫殿建在京郊,依山傍水,已经可以避暑,因此把重心放在了建造宫殿上。但却不知工匠们有技法可以做到处在殿中,如在冰室的效果。 现代人贾政最知道空调对于过夏天的重要。于是经管事一说,他也就明白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上午他们在一起研读了之前管事做的笔记,已经很是详细。贾政前身在现代时不仅读了土木工程的硕士学位,实操经验也很是丰富。因此对于古代建造避暑宫殿,只要深入了解过后,上手也会很快。 于是贾政直接安排下午几人去现场勘测。最好这几日就把图纸画出来,着手搭建。 只是京郊路远,骑马往返也需要两个时辰。他想到,速度快些,应该可以赶到城门闭时回来。 出发前,贾政派小厮回府向王夫人传话,说他今日衙门事忙,也许回家晚些。若是城门关了还不见回来,那就不用等他了。 为赶时间,贾政一行也不乘轿,几人均是一匹快马,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京郊的施工地。 含凉殿的选址很是巧妙。青羊岭前,地势平阔,面朝北土城河,依山傍水。既保障了视野,也保障了安全。 贾政骑马翻过一片山丘,就看到了不远处已经完成大半的含凉殿。他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做帝王气象。在生产力低下的现在,耗费巨大的民力修建宫殿,也只有帝王才能这样做。 眼前的宫殿并不很奢华,但却极庄严雄伟。待内饰外饰完全做好之后想必会更显气派。 贾政想到:即使今上不喜浮华,偏好朴素,但皇帝避暑用的宫殿又怎么会寒酸呢?皇家该有的排场断不会少的,下面的官员也不会傻到真的修一栋不起眼的小房子来交差的。 一行人到了工地,匠人们顶着烈日仍在做工,旁边站了许多手拿鞭子的衙役,不时呵斥一声,不让他们松懈下来。刘怀义虽不管事了,但这里仍是井然有序。是之前刘怀义提拔的一个有经验的匠师在负责。 这位匠师名袁三保,家里世代都是匠人,他自己也自小就跟着长辈师傅们做活,小到修挖水渠,大到营造宫殿,几十年来他都精通了。只是自古匠人地位低微,他官运也不好,因此一把年纪了还是只能做个副手。 袁三保看见为首的贾政衣着不凡,猜测应该是工部新派来主管事务的。因此贾政一行刚一下马,袁三保就迎上来行了礼。 “大人可算是来了,刘大人走了之后这几日由下官袁三保暂时负责。大人有何吩咐,下官立刻去办。”之前刘怀义每次来工地上都是说个要求就走了。过几日再过来看一眼。因此袁三保也以为新主管贾政又要有什么新花样,也是说说就走罢了。 贾政见眼前人身形魁梧,应当原本是匠师,被提拔起来做的管事,对他也有几分尊敬。忙扶了起来。 “从今日起到竣工之日,只要我有时间,我会每天都在这边亲自监督的,还希望袁管事可以多多配合。”贾政见袁三保神色略有惊讶,也没有说什么。 “如今工事进展如何?”贾政问道。 袁三保忙详细说了。贾政见他说的与上午司内几科的管事说的大体一致,满意地点点头。 “袁管事对于含凉殿的制冷系统有何看法?”贾政想试试此人的能力。 “回大人,先前凡是避暑宫殿的建造主要在于如何实现制冷。此地背山面水,北土城河的源头水流虽不大,但也够用。 初时,下官接到这个差事之后就来考察过。下官认为,需要先造一个大型水车,将截取的水流不断送到屋顶,并在屋顶各处铺设管道,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水帘,这样就可以激起凉气,降低殿内的温度。“袁三保详细回答,忐忑等待着贾政的回应。 贾政很是满意,这种以水车输送流水至屋顶降温的方法也就是他们先前在古书中查阅到的,不仅与此地的环境相适应,并且效率最高,费用最少。看来这个匠人的确很有才干。 “那么你认为截取的水流如何降温呢?”贾政又问道。 “让水流流经一层冰窖即可。”袁三保又回答。 很好,连这个也考虑到了,贾政连连点头。“如此看来,接下来的工程你很能胜任,便继续由你负责,凡重大决策经由我的批准后,你便可以全权施行了。” “定不负大人重托。”袁三保郑重回答。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23 首页 上一页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