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每月癸水时期,如果不注意保养身体,会影响到气血运行。 她们现在其实已经好很多了。 这得益于跟随在师祖孙思身旁认真学习,在京五年她们细心调理,才有这么强壮的体魄。 顾瑾也一直调理。 她十四岁来癸水后,会根据自己的体质,每月癸水期间用醪糟煮鸡蛋、红糖、生姜、还有红枣和桂圆,大概吃三到四天。 结束癸水,再吃两天当归煮蛋,里面会搁点黑豆。 听师父孙思说,曾有妇人月经不调,每月总是提前四到五天,癸水来后又迁延不走,有时候会拖到十几日才干净。 那妇人不愿意喝苦药,师父便用此方法调理。 第一个月,吃了几次醪糟冲蛋,癸水六天便退去。 但直到第四个月,那妇人癸水提前的症状才消失。 接下来随访半年,妇人癸水再也没有紊乱。 顾瑾觉得中医真是博大精深。 师父用的方,它们都是属于食物,但师父根据食物性味归经一样可以调理身体。 她通过这个医案,也明白了一件事。 古话有云,病从口入。 食物有毒,食物腐败,会导致身体生病,所有人都能理解。 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偏食,也会导致身体阴阳不平衡。 如果饮食太偏,便会导致舌体胖大,寒湿或者湿热困脾或者其它脏腑不适。 脾主静,却喜动。 其实,这也很符合自然规律。 比如河水没有河堤的约束,便会泛滥。 而河堤,就代表土。 它是静止的,是稳固的,但也需要年年修缮,如果置之不理,河堤失修,那必然会溃堤。 所以,它是喜动的。 对应到人体,偏食的,喜欢思虑不爱运动的,脾便会变弱,想要健脾,便需要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 脾土对应的颜色是黄色。 土生金,肺金代表的颜色是白色。 在中医理论,子能令母强。 脾土是肺金的母亲。 所以,强脾,可以多吃黄色的食物,比如黄小米,同时也可以多吃白色的食物比如淮山药,芡实,莲子等等。 当然更重要的是,还得改变行为习惯,得动起来,最好的强身健体方法是金刚八部功和八段锦,早晚练习,且不要再久坐久思,如此才能扭转局面。 正在脑海复习学过的中医知识理论,大舅从甲板上将艞板搬来。 艞板,是船与船或船与岸供人上下的木板。 因为要行人,打造艞板的木料既坚韧又沉重。 李忠义一个人拖得有些吃力,顾凌云见状,很有眼力劲地跑过去帮忙。 考虑到港口情况不明,顾瑾决定先派一队人马打探清楚后再转入运河前往姜辛城。 各个小队在听到她的话后,踊跃报名,最终顾瑾选择了顾凌云的小队。 习武多年,也该让他单独出任务了。 (宝子们,这章多码了一千多字,其中有关中医补脾的知识点是写给书友邪恶冥王的,是没有占本章篇幅字数的,她私信我多次,但我回复她就会被屏蔽,所以打扰了,你们可以划过去不看哈。)
第480章 联合 人类的成长。 离不开理论与实践。 顾凌云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 所以,在带着小队踏上坚固的地面时,浑身肌肉不由自主紧张起来。 杜玉衡瞅了眼四周,压低声音说:“四师兄,这里没有丝毫人类活动的迹象,是不是他们都死了!” 顾凌云摇摇头,有没有幸存者必须打探后才清楚,如果先入为主就给事情定性,那便太狭隘了。 他叮嘱师弟们注意安全后,众人保持队形,向前推进。 大概一炷香后,他们深入到码头最后方。 庄暮雪正要往前踏步,顾凌云眼疾手快拉住他:“暮雪师弟别急,小心有陷阱。” 他说着话,将一旁的石头朝前滚去,那石头压在堆满枯枝败叶的地面,瞬间坠落下去。 地面突然塌陷,所有人急忙朝后退去,正要拔刀,一道人影从残墙后走出。 顾凌云见到他后,喜不自禁之余又惊讶不已。 居然是大师兄。 他怎么在这? 楚九章也很意外。 几年不见,洞虚的师弟们都已长大,他依稀觉得眼熟,却始终想不起来,也是刚刚听到暮雪的名字,他才意识到是师弟们来了。 顾凌云率先反应过来,急忙行礼:“见过大师兄。” 跟在他身后的师弟们见状也忙拱手见礼。 楚九章急切道:“师弟们好,那个,师父呢,怎么不见她?” 自五年多前进京,他就一直在樊大人身旁当差,后来樊大人派他离京监督囤粮事宜,因为天灾人祸频发,就与师父断了音讯。 直到去年,郭夫人携家眷到来时给他捎了师父一封信,并叮嘱信上的内容可以让樊大人观看,他才明白天灾灭世一说。 自那以后,楚九章便知道师父肯定会来西海港口。 他一直在等。 而樊大人,他也在等。 等一个手持金牌令箭的人,带樊府之人离开西海港口。 大师兄问话,顾凌云自然不敢隐瞒,他将这几年的事情言简意赅道明,并表示船队不会在港口停留太久,会转道去往姜辛城。 楚九章仔细聆听,决定带上师弟们去见樊大人。 手持金牌令箭的人一直没有出现,既然师父来了,他希望可以一起同行去往姜辛城。 正午时分,樊訾枋接见顾凌云一行人。 在仔细问询后,心中隐约有了一个猜测。 多年前,在获悉舆图上的秘密后,他相信圣上不会抛弃樊府,但祖父和族人不相信。 他们觉得五年时间太久,又说帝王之心难以揣测,祖父更是以死相逼,让他筹备应对措施。 樊訾枋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可事实证明,他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圣上在知晓他的困境后,纵使知晓樊府之人有离心之举后,却依旧暗地里传信让他选择与家人站在一起,去年更是让他携带家眷提前去往燕嵚城当差,且嘱咐做好应对天灾的防护措施。 直到那时,族人才明白圣上冷落樊家,是特意将他们从京都争夺文书的权力斗争中剥离出来。 圣上仁义,樊府之人感激涕零却也懊恼不已,只觉得自己妄测龙心,不知好歹。 樊訾枋都不想与之多言。 在来到燕嵚城后,他便试图让当地的老百姓加固房屋,拓宽地窖,做好排水系统囤积物资等等应对天灾的措施。 可民风愚昧,他的话,没有人相信。 不仅不相信,更有文人口诛笔伐,指责他妖言惑众,扰乱民生。 他新官上任,本就遭受门阀世家和乡绅土豪居多阻力,最终心力交瘁,也没能将定下的政策落实下去。 超强台风降临那天,日月无光。 停泊西海港口的船舶被飓风击破沉入海底,燕嵚城整座城池夷为平地,城内百姓死伤无数。 而樊府因为提前准备好,那日超强台风登陆时,他们才能安然逃脱。 这几月,他拼尽全力在救人,但那场天灾毁灭性太强,翻遍整座城池,也只救下区区百余人。 每每思及此事,樊訾枋就痛心疾首。 他忍住悲痛,带着族人和幸存的老百姓按照圣上指示去往西海港口,等待手持金牌令箭的人。 这一等就等了五个多月。 可那人迟迟没来。 樊訾枋很着急。 现在气候明显不正常,在这几个月里,他吩咐族人种下许多农作物,它们不仅生长缓慢,且极易死亡。 僵苗,烂根,叶片发霉是常态。 严重的时候,农作物会引发菜瘟,就像人类染上疫病一样大规模死亡。 没有船,他们也无法出海捕鱼,纵使之前囤积到大量物资,但坐吃山空,樊訾枋意识到如果等不到手持金牌令箭的人,他们都会死。 活活饿死。 在这个节骨眼上,顾瑾的船队来了。 樊訾枋猜测对方要么就是手持金牌令箭的人,如果不是,那他们也只能跟随她的船队去往姜辛城。 打定主意后,樊訾枋与楚九章骑马前往码头。 顾凌云等人则留在他们的营地,帮忙维持灾民秩序。 申时。 顾瑾见到了樊訾枋。 也见到了自己的大徒弟。 在一番攀谈后,双方对对方遭遇的事情都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当顾瑾拿出金牌令箭后,楚九章整个人都震惊住。 他万万没有想到,师父就是樊大人一直等的那个人。 实际上,顾瑾有点不明白。 晏殊给自己的信上,指出的是明珠小镇。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直接让樊訾枋去明珠小镇? 难道,明珠小镇面临的天灾比燕嵚城更可怕? 情况紧急,她也来不及多思索,在与樊訾枋快速商讨后,带着樊府众人和灾民于亥时离开西海港口。 船上的物资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消耗后,加入樊家人和灾民,完全不影响船舶的承载量。 今日在顾凌云出任务后,顾瑾也没有闲着。 她坐着小船,特意去往方正的船队,并与他交谈甚多。 听方正说,他的船队成员,都是五年前皇帝从各个州县提拔到京的官员。 清正廉洁是他们的为官准则。 在地下河出发前,圣上命吴大人传了一道口谕。 命令他们入海后,跟随有顾瑾字样的旗帜出行,不得违抗。 这段时间,方正百思不得其解。 他想不通圣上此举到底是何用意。 见对方疑惑,顾瑾将自己之前的猜测说了出来。 方正仔细琢磨,觉得好像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心中顿时难受起来。 如此一来,大周岂不是一分为二? 顾瑾适时拿出金牌令箭开导,只说她也是临危受命,先行一步去明珠小镇开路,或许再过些时日,皇帝便会带着他的人马过来。 这些官员,性情本就忠良,有了金牌令箭,顾瑾名正言顺成为方正等人的顶头上司。 两支船队正式合二为一联合去往姜辛城。 半月后。 他们顺着水流来到码头又行走两日终于到达此行目的地。 明珠小镇。
第481章 议事 到达明珠小镇的那日。 天空飘起鹅毛大雪。 在进入镇子时,顾瑾见到一人一马守在路口。 那人身披战甲,脸上戴着黄金面具,手持长枪。 他坐在马背,居高临下望着这群不速之客,气势凌人。 见到黄金面具,顾瑾脑海里忽然出现韩沐的名字。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04 首页 上一页 2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