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穿戴极是繁琐,小艾和小梨在宫里嬷嬷的指导下,将各种佩饰一件件地戴在她的身上,每一件佩饰都有对应的出处,每戴一样,宫里的嬷嬷便要解释一遍,于是当何苒打扮妥当的时候,已是一个时辰之后了。 元英派人给元小冬带话,元小冬走到何苒身边:“陛下,百官都到了。” 何苒微笑,对一旁的小艾和小葵微微颔首:“你们随我一起吧。” 两人没想到何苒会让她们一起去,两人都很激动,小葵强忍着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小艾小声说道:“大喜的日子,你这个大哭包可不能哭,千万不能哭。” 小葵忍不住笑了:“不哭,不哭,我就是高兴,多好啊,咱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无数人告诉她们,她们的姑娘肯定早就死了,但是她们不相信,无论别人怎么想,她们一直坚信她们的姑娘不是凡人,她们的姑娘就是天上的仙女,来到人间拯救百姓于危难,仙女能飞走,也能再飞回来,所以她们一直在等,一边等,一边做着姑娘交待她们的事,她们坚守在惊鸿楼,遵守姑娘定下的规矩,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她们青春不再,垂垂老矣,很多同伴已经死去,就在她们以为,她们到死也见不到自家姑娘时,她们的姑娘回来了。 小葵悄悄说道:“小艾啊,我觉得我还能再多活几年。” 小艾撇嘴:“几年算什么,我还想像咱们姑娘那样,四处游历,每到一处,就建一座惊鸿楼。” 这是小艾最近几天才有的想法,姑娘做皇帝了,肯定不能像当年那样,说走就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她现在已经退休了,惊鸿楼的生意全权交给了白云黑土,她又不像小葵那样喜欢带孩子,所以她想趁着腿脚还灵便,四处走走,多建几座惊鸿楼。 小葵笑着眉眼弯弯:“好啊,等你走不动了,就让我的孙女们接你的班。” 小艾白她一眼:“显得你家孙女多是不是?得瑟什么,赶明儿我就让白云黑土成亲,给我生上十个二十个重孙女。” 何苒坐上辇车,一众人穿过正德门,走向太和殿。 太和殿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官员,除了在京的文武百官,还有从各地赶来的武将和官员,以及从江南来的各大书院的山长,已经荣休的前朝官员、勋贵。 而在这些人当中,有一群人非常引人注目,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他们未穿官服,但是站在那里时,却个个自信满满,不似寻常百姓。 “那些是什么人,怎么也能有幸来此?”有人小声问身边的人。 “你是说那些人吗?他们是惊鸿楼的。” “惊鸿楼?” “是啊,惊鸿楼。”
第452章 太平 正在这时,净鞭声传来,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官员们立刻安静下来,不远处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皇上启驾,祭拜天地。” 广场上一片肃静,众人看到龙辇向这边驶来,那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女子端坐其上,神态平静,目光坚定而悠远。 护在龙辇一侧的男子身穿赤色飞鱼服,腰悬绣春刀,一双眸子如鹰隼般锐利,他只是往这边看了一眼,众人便觉背脊生寒,如同刀锋从身上刮过。 大太监元小冬高声喝道:“跪!” 众人垂首,撩袍跪下,龙辇从他们面前缓缓驶过,耳边是整齐的脚步声,他们不敢抬头。 脚步声渐渐远去,元小冬的声音再次响起:“起!” 众人起身,在冯撷英与何秀珑的带领下,向祭坛走去。 这座祭坛还是周池登基前,由何惊鸿主持修建的。 祭坛的图纸是何惊鸿亲手所绘,那时何惊鸿曾经笑着对自己说:“这座祭坛以后若能不被战火焚毁,说不定后世就没有天坛了。” 当年的何惊鸿没有想到,后世的她会站在前世自己亲手所建的祭坛前,祭告天地,以示她是天命所归。 按照规矩,新帝祭天之后,要去太庙祭祖,每一位皇帝都是如此,如周池这样的开国皇帝,会在登基前,在京城修建了太庙,供奉周家列祖列宗。 按照何苒的意思,她是想要取消这个环节的。 但是冯撷英和她据理力争,向她列举了这样做会导致的危害。 是的,危害。 皇帝的一举一动,影响深远。 若是从皇帝开始便不认祖,不敬祖,那么官员和百姓便会纷纷效仿。 担心她一意孤行,冯撷英请来了劳光怀,其实他是多虑了,何苒虽然态度明确,但她并非不懂变通。 她有八九分的把握,这具身体就是何大老爷与劳氏的女儿,何大老爷将亲生女儿遗弃在雪地上,不知是幸或是不幸,那小小女婴没被冻死,而是被人捡走,后来又被训练做了杀手,八九岁便开始杀人,十四岁时被晋王灭口。 何苒对真定何家没有好感,至于原主,所谓生恩只针对于原主的母亲劳氏,至于何大老爷这位生物学父亲,在他将原主丢弃的那一刻,原主与他之间,便只是死仇,没有生恩。 然而,做为一位帝王,何苒是不能弃何家于不顾的,所以哪怕劳光怀没有出面,何苒还是会同意祭祖的。 她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她把这件事交给了何宗群。 何宗群虽然只是何家旁支子弟,但他的功绩以及日后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何家列祖列宗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的。 就在何宗群回到真定之前,何家的族老们便已经开了祠堂,将何宗群死去多年的父亲过继到嫡房老太爷名下,这样一来,何宗群这一房就变成了嫡支。 何宗群听说之后,哭笑不得。 何宗群让人四处查找,终于找到一个名叫何志义的老人。 这位老人已年过六旬,十八岁时便中了秀才,刚中秀才不久,他便因为救人而成了残疾,终身未娶,这些年来靠着家里的五亩田地,以及抄书和代写书信维持生活,从不曾向亲戚们伸手要钱,可即便如此,族里还是有人打起了他的主意。 他有残疾,不能下地种田,这些年来田地都是租给亲戚种的,一来二去,亲戚便觉得这五亩田是自家的了,就连租地的银子也不给了, 现在见他年事已高,担心他死后这五亩田连同何志义住的三间瓦房都会被族里收走,便软硬兼施,要把家里的一个孙子过继给他。 何志义老人早就看出这家人狼心狗肺,坚决不肯过继,于是这家人便三天两头上门去闹。 何宗群把何志义的资料呈给何苒,何苒看后,点点头:“就是他吧。” 也正是有了何宗群自己这个先例,所以族老们在得到他的暗示之后,立刻便知道该怎么做了。 何老太爷去世多年,而何宗群告诉他们,何老夫人到了金陵,便带着何三老爷父子一起改嫁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何宗群带来了余老头与何老夫人的婚书,而何三老爷的儿子何书铨甚至连姓氏都改了,跟了余老头的姓,改叫余全了。 闻言,何家族老们羞愤难当,本朝寡妇可以再嫁,何老夫人可以改嫁,可是却不能越过族里,带着儿孙一起改嫁,甚至连孙子的姓氏都给改了,这是对何家的羞辱。 何家族老们再次开祠堂,将何老夫人连同何三老爷父子从族谱中划去,何大老爷有官身,又是在赴任途中失踪,自是不能跟着一起划去。 族老们便替何大老爷做主,将何苒和何书桥过继到何志义名下。 何宗群此次回真定,除了带来了余老头和何老夫人的婚书,他还带来了劳光怀替已故多年的女儿写的和离书。 这份和离书经由何家族老签字盖章,再送到衙门里备案,从此何劳两家便再无姻亲关系。 这样一来,何大老爷名下就只有已经死了的何书铭。 真定何家的族谱上是没有女儿名字的,何苒是唯一一位,而且还给她单开了一页,多亏何淑婷还不知道这件事,若是让她知道何苒能上族谱,而她不能,她可能会气个半死。 而那位名义上的假千金何淑媛,当然更不在族谱上了。 劳光怀的两个儿子也一同前来,为劳氏迁坟,九泉之下的劳氏与何大老爷终于和离,劳氏的棺椁被护送回京。 因此,现在何苒还是真定何家的女儿,但已经与何大老爷那一支没有关系了,她和何书桥现在是何忠义的孩子。 何苒不能回去,但是何书桥是可以的,他护送武国昌回京之后,便去了真定,给何忠义磕头认亲。 据说那家一心一意想吃绝户的亲戚,得知何忠义多了一个嗣子,便带着十几个人过来,想要闹事,可是还没进门,便看到外面站着的兵士,一问才知,原来这位嗣子是军队里的长官。 仗着自己也姓何,那家亲戚便厚着脸皮凑上去,想说几句风凉话,可是却被人直接扔了出去,他们一家现在竟连那个孤老头子家里的门槛也跨不进去了。 不用他们去打听,就有人告诉他们,那个孤老头子现在可了不起了,不但族老们亲自登门嘘寒问暖,就连父母官也屁颠屁颠地过来了,但是据说这种情况也不会维持多久了,因为人家要进京了,至于那五亩地和那三间青砖大瓦房,你就不要惦记了,哪怕人家不要了,也决不会让你捡漏。 因此,何苒今日要祭祖,仍然是祭何家的祖先,只是却与何大老爷那一支没有关系了,何志义还在世,百年之后,这位老人的牌位会被供奉于太庙之中。 而现在太庙里除了何志义往上三代祖先,还有劳氏的牌位。 劳氏虽然已经不是何家妇,但她仍是何苒生母,何苒在她重新下葬之前,便封她为敬慈夫人。 此刻,何苒站在敬慈夫人的牌位前,诚心祭拜,敬慈夫人是原身的生母,劳光怀一家是真心把何苒当成亲外孙女了,于朝廷,劳家更是有功之臣。 祭完祖先,何苒重又登上龙辇回到太和殿前面的广场,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在钟意的护卫下,她走下龙辇,抬脚走上台阶,她一直向前,越登越高,走进太和殿,坐到了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上。 在文武百官的齐声恭贺中,何苒登基为帝,国号为成,年号太平。 太平。 何苒很喜欢这两个字,简简单单,但寓意很好。 只是现在还是四月末,要明年正月初一之后才能正式改元。 何志义老人,随着何苒登基为帝,也被封为福安侯。 历代开国皇帝都会追封祖先为皇帝,但是何苒没有,这一次冯撷英没有说教,何苒封何志义为福安侯,也只有一代,做为嗣子的何书桥不能继承爵位,何书桥的前途都在他的战功里。 前来观礼的百官之中,还有一位惹人注目的女子,她便是第一次进京的侬六娘。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59 首页 上一页 3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