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算多,最贵的就是白糖。我们一次也不买太多材料,估摸着先买个三五斤的量吧,先练练手。” “对,先试试。”沈知汝不好意思的说:“我们先做,要是做成功了,再告诉爹和娘。” 说干就干,沈知汝回房间数自己的压岁钱,沈知澜也贡献了一些,凑够了二百文,打算去杂物铺买糖盐和调料。 没想到绵白糖还不便宜,竟然要八十文一斤,沈知汝在杂货铺里挑来选去,跟人讨价还价,最后买的是便宜的杂糖。 她还反过来安慰沈知澜:“绵白糖是用来做白糖方糕的,不上色卖相才好,咱们做杏脯,只要味道够好也不明显。” 沈知澜嗯嗯应着,路过菜场却想起什么:“姐,还要一块姜。” “姜?” “一小块就行了,调味用的,茱萸也可。” 其实用辣椒效果最佳,一丝丝的辣就能把整个杏脯的味道提升一个层次,奈何现在还没有辣椒,只能用别的代替。 沈知汝听话而去,又买了旁的,总算是凑齐了材料。看着不太多的配料,加起来还花了一百文。 沈知汝有些惴惴不安,“要是让爹娘知道,又该说我乱花钱了。” “这些都是能吃能喝的东西,糖盐生姜,就算失败了,也能用在厨房,哪儿能算是浪费呢?” 比如沈知汝的忐忑,沈知澜可就有信心多了,凭着他遍尝美食的一张嘴,轻易就能分辨出,系统给的配方简单又好用,做出来的杏脯能秒杀一大片。 让他给这些古代人,一点小小的美食震撼。 两姐弟展望着未来的蓝图,提着东西回到王府后街。 短短的一条巷子,每走一步都能碰见熟人。 “哟,澜哥儿回家啦,买的什么呀?” “买了点油盐酱醋。” “什么时候来我家吃甜瓜啊,我家那小子可盼着你来了,你要是来,我去街上买只烧鸡去!” 隔壁立刻有人呛声:“哥,光顾着招呼小孩,怎么不招呼招呼我啊?我带半只烧鸭过来,咱们一起混着吃呗!” 沈知澜嗯嗯啊啊的应付着,不搭理对方的嘴仗,毕竟拿他说话,也就是起个由头,最终目的还是炫耀自家的晚饭。 终于走到自家门前,沈知汝长出一口气,抱怨着:“真麻烦。” “是啊,真麻烦。” 同姓亲戚住在一块儿,能互帮互助,也会攀比依附,连隔壁今天吃什么菜都一清二楚。 “要是能搬出去就好了……”沈知汝小声嘀咕着,两人蹑手蹑脚的把糖盐藏好,又转去后院看了杏子树,这个天气估计再有三五天,第一批的杏子就该成熟了。到时候,他们的发财大计就走出第一步了! 沈知汝幻想了一下天上下银子雨的快乐,乐的露出两颗小米牙。 两姐弟乐完又转到政务,刚走到回廊,先听到一阵笑声,笑过之后,一个嗓音说道:“就约在五天之后,到时候你们记得准时来啊!” 门帘一动,一个中年妇人走了出来,动作轻巧扶着鬓边亮晃晃的簪子,一见他们先露出一个笑来,“哟,汝姐儿跟澜哥儿回来啦?” “是啊,妙婶婶,我们回来了。”沈知汝露出标准的闺秀笑容然后行礼,沈知澜也跟着行礼。 “长的像个大姑娘了,时间过的真快。行了,汝姐儿先进屋去吧,我回了。”这位妙婶婶又一次扶了扶鬓边,让沈知澜留心到她戴了一只硕大的金簪,比毛笔还粗,亮的晃眼。 注意到沈知澜的目光,妙婶婶得意一笑,快步离开。 她走后,两姐弟才进屋转到侧屋,一进门就看到桌子上摆了一张洒金红的帖子。 沈知汝瞄了两眼,念出声:“六月十七,邀请宾客聚于家中,小儿六岁生辰……” “你们堂弟过生日,正该去热闹热闹。”杜珍娘放下手里的针线,笑着说道,“汝儿,去翻一翻你的箱笼,看看春上做的衣裳合身吗?” 沈知汝不情不愿的说:“不年不整的,过什么生日?上半年是叔父过生日,上个月是婶婶过生日,这又轮到堂弟过生日?下 半年是不是还要轮到几位堂兄啦?怎么不把一年十二个月凑满呢?” 她这话说的刻薄,杜珍娘正要训斥,先听到澜哥儿扑哧一笑,一看到她的视线,连忙捂住嘴巴。 杜珍娘转为无奈:“姑娘家家的,嘴那么快干什么?舌头这么长,小心被人说道。” “娘,姐姐说的本来就是实话嘛,纹堂叔家里本来就是这样,又不是整寿,一家子巴巴的轮着过生日,醉翁之意不在酒。”沈知澜撇嘴。 “调皮,不许胡说!”杜珍娘过来拧了他一下,嘴上却说:“就该早点把你送到宗学里,好好上上课!知不知道什么叫血脉之亲?互帮互助?大家都是一家人,枝繁叶茂,有个由头正该亲近亲近。” “可是最近宗学放假!弟弟进去也找不到先生。”沈知汝插嘴。 “贫嘴,让你们找衣裳呢,还不快去?” 杜珍娘不肯说旁人的是非,沈知汝只好回屋里找出春上给两人做的衣裳。 当初做衣裳都留了余量,好让孩子穿着更合身。沈知汝的裙子穿着都还好,倒是沈知澜的上衣短了点,一活动就露出手腕。 “孩子长的真快,这还是春天做的衣裳,现在穿着就不合适了。”杜珍娘喃喃自语。 “不合适就不合适呗,一点点,不明显的。”沈知澜一屁股坐到塌上,“我每年都长个,每年都做衣裳,这不是浪费东西吗?有的穿就行了。” “不许瞎说,出门见客,必须要穿的体体面面的。就是衣裳真穿不了,送给你表弟也行。”杜珍娘摸着衣服袖口,“让我想想法子……” 当初还有剩下的布料,杜珍娘专门留着,现在裁一圈下来接在袖口上,再添上一排绣花,也就不明显了。 沈知澜无声的叹息,唉! 这该死的体面呐!让人活着真累。 * 两姐弟一边等着堂弟生日,一边准备做杏脯的工具。 五天时间过的飞快,已经到了沈纹堂叔给他的幼子办生辰宴的日子。 天还没亮,就有城内酒楼的伙计带着桌椅碗碟来到沈纹家中,房前屋后的布置起来,又起了几个大灶,干的热火朝天,热闹非凡。 整条后街都热闹的厉害,毕竟沈家根深叶茂,还能少的了人?来的稍微晚的亲戚,甚至被堵在门后。 那位妙婶婶站在大门口,红光满面精神健硕,声如洪钟:“哟,叔父您来啦,里面请里面请!” “婶婶,哎呀还带什么礼物,太客气了太客气了,花厅坐,里面摆好了瓜子点心,都是顺德斋的嘞!” 一整个长袖善舞,大宴亲朋的景象。 沈知澜家隔得近些,就没急着出发,等到大门口人不多了才上前,由杜珍娘奉上礼物,说了几句讨巧话。 “弟妹来的刚好,我在门口脱不得身,麻烦你帮我去花厅接待一下女客。” 杜珍娘应了声,而沈齐被叫去迎接男宾。 沈知澜跟着娘进了花厅,看到这热闹场面不免咂舌,堂叔这是下了血本啊,这么多人,光席面都要多少钱!
第4章 杜珍娘既然答应了要招待客人,就在花厅转悠了一圈,找找有没有她能做的事情。 结果内里挤的水泄不通,根本没有插手的余地。 沈知汝插嘴道:“娘,妙婶婶估计给每个人都是这么说的,你就先坐下,等她们喊人再忙活呗!” 看婶婶们高谈阔论的样子,也不像是缺了人伺候。 更像是缺人捧哏逗趣。 比如某个她记不清名字的婶婶,正使劲摇着扇子,把脂粉味道扇的到处都是,一边笑着说自己用的脂粉,是采蝶轩新到的货。 沈知澜被这味道一呛,打了个喷嚏。 杜珍* 娘心疼极了,想要带着他出去转转,沈知澜连忙阻止,开玩笑,这么多人的场合,他当然要留下收集八卦了,白来的八卦值不拿白不拿。 杜珍娘只得留下,跟几个相熟的妯娌说话。 本来正说着家长里短,其中一位婶婶举起了胳膊,上面的银镯子露了出来。 她反复举了几次手见没人搭理,就故意找杜珍娘说话,“哎呀,我这胳膊真酸,坠的手疼。” 沈知汝:“……” 杜珍娘嘴角微动,接话说:“我认识一家铺子,卖的药膏特别管用,一贴药膏下去,保管疼痛全消,而且啊,手上不带这些坠手的东西,少干活,慢慢就养回来了。” 对方的脸色那叫一个精彩,沈知汝甚至把脸撇开了,生怕自己笑出声。 不礼貌不是? 对方没达到炫耀的目的,讪讪闭嘴,但等花厅里人来来去去,她又重新找到目标,去炫耀她沉的坠手的大镯子去了。 杜珍娘在花厅待的气闷,最终还是打算出去透透气。她一动,两姐弟正好跟着去出门。 外面虽然也热闹,但至少空气流通许多,还能瞧见不少熟人。 比如沈知澜,就看到他的堂兄沈潭。 他招呼着,沈潭顺势回头一看,见是他们,主动走了过来,见面施礼。 杜珍娘见是他就说:“你们小孩子家家的,不耐烦跟大家玩,自个玩去吧!” 得了这话,沈知澜再不迟疑,哧溜一下就跟着堂兄跑了。 晚跑一步的沈知汝:“……” 她也不想跟婶婶们一块儿玩啊!谁来救她出苦海? * 沈知澜溜到僻静处后,这才问沈潭:“堂兄,今天怎么就你一个人来啊?” “不是光我一个,人还在后头。”沈潭回答。 沈知澜左瞧右看,终于从人堆里找到沈潭的父亲,正跟人吹牛聊天,左右逢源,说的正高兴。 沈潭一声暗叹,强行打起精神来,“别说我了,最近你们两姐弟忙活什么呢?连讲故事都不来了。没了你,少了好多热闹。” 沈知澜神神秘秘的说:“这是秘密~不能说。” 他还没挣到钱呢,当然要一切保密。 沈潭也没追问,只是笑了笑,转头跟沈知澜聊起他们的“故事小会”最近又有什么新鲜事。 说着说着,两人就找了回廊下的石凳,碰头说悄悄话。 正说得高兴时,有声音从他们的头顶上响了起来,“炫耀个什么劲儿啊?不就是个大镯子吗?当谁没有似的,我就瞧不上她那样子。” “瞧瞧我这镯子,又差在哪儿了?” 还有另外一个声音,一个劲的恭维着对方的镯子好看。 沈知澜看着沈潭,两人脸上都写满了无奈。 继续听吧,不礼貌,突然冒出去吧,又担心被这两位亲戚误会他们在偷听,更麻烦了。 正想着保持不动,先等别人离开,嗓门尖利些的那位继续说道:“打量谁不知道似的?她那镯子,不就是从儿媳妇手里哄来的吗?新媳妇脸皮薄,不好意思跟她争辩,这才出钱打了镯子,还好意思拿出来炫耀?”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42 首页 上一页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