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慎言继续言语刺激:“他少年成名,胸有才略,志向远大,将来必有锦绣前程,却因为你这个贪名逐利的父亲而毁于一旦,想必也是心灰意冷。最后却还是还想着要顾全你这个父亲,为你顶罪,能有这般儿子,是你十世修来的福分,而他何其无辜!” 文栋愣了一阵,望向在场的其他官员,见到其他官员未有出声,他知晓俞慎言所言皆是真的。他忽然自嘲笑了起来,笑着笑着流出泪来。 “文栋,本官再告诉你,根据我大盛律,考生行贿通关节舞弊,即便舞弊不成,也是要受杖刑后流放或充军。这会是什么结果,你应当知晓的。” “他未有舞弊,他什么都不知道。”文栋含泪道。 “本官奉劝你还是莫企图狡辩。证据确凿,也容不得你狡辩。” 见文栋还未有认罪,俞慎言朝堂外的靖卫示意,片刻靖卫便带着文凤清过来。文凤清见父亲身上有伤,心疼地询问父亲如何,然后便再次对堂中诸位大人认罪,一切与自己父亲无关。 看着儿子极力维护自己,要替他顶下所有罪,文栋再也没有扛住,俯首认罪。 - 经过几日的审理,这桩案子证据凿凿,顺利审结。 解元亚元舞弊如此惊骇的消息,还是在府城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尽是谈论此事。 最后在对涉案之人定罪时,出了分歧,严大人认为文凤清从头到尾不知此事,更未有涉及舞弊,当免罪。而王评事身为大理寺评事,熟读律法典章,他认为文凤清是祸因,起初知晓父亲行贿舞弊,未有及时揭发乃是隐瞒包庇之罪,审案期间欲为父顶罪扰乱审案,且父罪子亦受过,若不问罪难以平众怒,认为当革除功名。 两方争执不下,最后折中,取消文凤清本次秋闱解元功名。对文栋则是杖责后判处徭役,焦耘革除功名亦杖刑后判处徭役。 - 九月下旬俞慎言与王评事处理完当地秋闱诸事,启程返京。 在俞慎言离京的几个月中,俞家发生了两件大事,先说第一件,乃是皇帝下旨俞慎行官复原职,领一支靖卫今冬随耿渊出海远洋。旨意直接从盛都传到安州,一支靖卫也从京中调派过去,是他原本的属下。而俞慎行接到旨意后,一直在犹豫是否要陈情辞领此差。 如今儿子还在襁褓中,不能带上船,他又舍不得沈山月母子。若是妻子随她登船,就要留下幼小的儿子,他们夫妻皆舍不下。 犹豫了几日后,他还是大着胆子写了份奏折上呈皇帝。 皇帝瞧见俞慎行陈情辞呈,龙颜不悦,命人传俞慎思过去,当着俞慎思的面骂俞慎行:“胆大包天,朕的旨意他竟敢违抗,身为臣子不思报效朝廷,抗旨不遵,他想做何?是朕太.恩宽纵容令他胆敢如此目无君父……” 俞慎思无辜替俞慎行听了一顿骂,还得不停地为俞慎行解释求情,请皇帝消气息怒,生怕皇帝怒不可遏一道圣旨要了俞慎行的脑袋。更怕皇帝他老人家气出个好歹来,俞家满门掉脑袋。 皇帝骂了一阵,火气发泄了,指着俞慎思命令:“你现在就拟旨,令他即日滚去有司衙门,再违抗旨意,提着脑袋来见朕。” 俞慎思领旨,立即快步走向一旁草拟圣旨,为了让俞慎行乖乖领旨,别真的脑袋搬家,圣旨上全都加重用词。拟完 ,读一遍给皇帝听,皇帝听到用词严厉,极具威严震慑,才让人下发。 俞慎思暗暗吐了口气,为了避免皇帝气不顺再骂人给他听,他拱手道:“陛下无别的旨意,臣先告退。” “退下吧!” 俞慎思退出大殿,终于出了口大气,合着皇帝是逮不着俞慎行骂,拿他出气。这幸好东原舞弊案俞慎言没有受牵连,案子处理得皇帝还满意,否则自己得再听一顿骂。 他回头朝大殿看了眼,急忙快步离开,步子还没迈到台阶处,身后内侍唤住他,匆匆小跑上前,“俞员外,陛下宣你进殿。” “陛下气没出完?” “倒不是,陛下似乎是让俞员外陪着对弈。”小内侍回道。 他那棋艺在皇帝手下都不够杀的,殿内那么多人为何认准他,骂得还不痛快,棋盘上再虐他一遍吗? 到了偏殿还真的见到皇帝坐在棋桌前,面色如常,好似刚刚发火骂人的不是他一般。情绪恢复得真快,这就能心平气和下棋了。他是心情没平静下来,这会儿心还咚咚跳。 皇帝还真是阴晴不定。 俞慎思心里吐槽了几句,上前施礼。皇帝朝对面示意,俞慎思谢恩后走过去落座。 这次皇帝没有教他下棋,也没有立即就杀他个片甲不留,而是一边下棋一边谈论朝中之事,主要还是户部之事。 皇帝提到如今全国推行新策后的成效,落下一子后状似无心地道:“以现状推断,将来必然出现劳力富余之况,若是得不到安置,是不稳定之因,当不利社稷稳固。你可有良策?” 这是俞慎思几年前就考虑到的事,也是他支持俞慎微大办机房的原因。 他回道:“这两年东南沿海平定,朝中开放港口,设立海关,与外邦贸易频繁。我大盛的许多手工品深受外邦青睐,江南一带出现了纺织、陶瓷、煅造冶炼等小作坊,臣以为朝廷可以鼓励这些行业,朝廷或官府亦可兴办,一来可以解决富余劳力,二来可增加国库财税。” 皇帝捏着棋子略略琢磨几息落下,又下了几个来回未有出声。俞慎思抬眼见到皇帝目光虽然落在棋盘上,但显然心思不在其上。 自古士农工商稳固阶级统治,如今让朝廷发展工商业,商业的兴起势必会改变百姓的思想,也一定程度影响阶级统治,皇帝不可能没有顾虑。但这也是新策推行、开放海外贸易和技术进步必然的产物,一味地遏制,反而增加阶级矛盾,不利于统治。 俞慎思看着皇帝下的几步棋,虽然心不在棋上,却依旧没给他留空子钻。 须臾皇帝落下一子后神思恢复,对他的提议只是点了下头,未有明确表态。 俞慎思又想起了前几日俞慎微同他说到的事情,对皇帝道:“如今外邦与国中贸易频繁,货币不通,兑换不便。商人之间生意往来,真金白银太过笨重,民间的钱庄、银号繁杂,良莠不齐,常常出现信用有亏的混乱局面,对国中与海外贸易皆有阻碍,臣最近听闻不少此类事,臣以为这一项可以握在朝廷的手中。” 皇帝此时提起兴趣,笑问:“你之意是由朝廷建立统一银号,实现贷出、兑换、存取之能?” “是,银号适当收取利息费用作为运行之资,既不用朝廷出钱,必要时还可解朝廷用钱的燃眉之急。”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皇帝心情好了不少。 一盘棋下完,皇帝长舒一口气,又几分忧虑道:“如今东南和西北安定,休养生息需要时日,东北与倭国又不宁,军需是个大的耗费,官船不出海远洋,不与海外各邦贸易,靠着国中的各项赋税,只能勉力支撑。稍有大灾大乱,则入不敷出。你身在户部最该知晓。” 他当然知晓,一个朝廷想运转睁眼闭眼都要用钱。但是他就户部一个小小员外郎,怎么搞钱是阁臣和户部尚书侍郎的事,他这两个主意都算“越级上报”了。 还有出海,俞慎行就一个小小的靖卫司副巡使,官船出海他也只尽微薄之力,影响不了大局,不是非他不可。 他心里吐槽,嘴上还是恭维两句:“陛下睿智,心怀社稷,是万民之福。”不敢再触怒龙颜,他不是俞慎行天高皇帝远,皇帝再骂他听不见。他人在面前,当着面那皇帝还不狠骂。 皇帝又道:“靖卫司来报,前两年郭高的案子中,不少消息出自妙悟书肆,消息比靖卫司快准。朕听闻妙悟书肆一直是你的姐夫李帧掌管,消息亦是他提供,是否属实?”靖卫司已经查了一年,还未有查到俞家消息网,皇帝也没有了耐心。 俞慎思闻言心猛然提到了嗓子眼,为了打消皇帝的猜忌和疑虑,李帧已经暂停了消息网,这一年都没动过,如今妙悟书肆只是安安分分地经营。 他摸不透皇帝何意,只简单回道:“是。” “朕要见一见他。” 俞慎思惊得忙起身施礼,“陛下,臣的姐夫只是一个经营书肆的市井粗人,老实本分,不善言辞,恐冒犯陛下,不敢见天颜,陛下有旨意,臣代臣姐夫领。” 皇帝瞧俞慎思紧张,笑了声,站起身来,一边朝殿外去一边道:“你领不了,回去传朕口谕,让他明日进宫来。” “陛下……”俞慎思还欲求情,皇帝直接摆手赶人,“退下吧!” 俞慎思再想开口,皇帝已经朝后殿去,他只能作罢。退出大殿后,这回是一刻不停加快步子离开,要回去同李帧商议此事。 皇帝今日怪得很,不知道又在盘算什么,他们兄弟这几颗棋子,不知皇帝又准备怎么下。 这便是俞家发生的第二件事。
第212章 俞慎思回到俞宅,进门就听到噼噼啪啪的声响和哼哈吼嘿的声音,穿过穿堂见到小久和一帮小厮在练棍。小久瞧见他立即喊道:“小叔叔,瞧大婶婶刚教侄儿的这套棍法英气不英气?”笑得满脸自信得意。 俞慎思走向一旁回廊,朝小久打量,动作姿势标不标准他不知晓,但身法娴熟,招式行云流水,的确有几分英气。看着是练了不短时间,脸蛋热得通红,身上的衣衫汗湿,额头汗珠顺着腮边滚落。 他竖起拇指夸赞:“英气,气势很足,没辜负大婶婶苦心教导。” “那是自然,名师出高徒!” “你爹呢?” “在书房吧,我没太留意。” 旁边小厮回禀姑爷和大姑娘都在书房。 俞慎思直接朝李帧的书房去,并对小久嘱咐:“别练太久,练完了及时穿衣,莫着了凉。” - 俞慎思走到李帧的书房前,透过窗户见到俞慎微坐在桌案边翻着账册拨着算盘,李帧则站在一侧手中捧着书,不知看的什么,笑着同俞慎微说话。 走到廊下听到说的是安州机房的事,去年秋和今年春从淳州采购的几批生丝,织造出的绸缎品相比之前更高,今冬官船出海,官府竟从他们的机房定下一批,下个月就要交货。这事情施长生和俞慎行在安州安排。 俞慎思进门后道:“别指望二哥了,我被他害惨了。” 二人抬头望向他,李帧笑问:“怎么?难不成陛下让他官复原职随船出海,他抗旨不遵?”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5 首页 上一页 2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