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向来优柔寡断的明德帝为何这次会如此果断? 胡丞相来不及细想,他只知道现在不能被定罪,否则一切都完了! 胡氏一族在朝堂之中党羽颇多,虽然有确凿的证据,但一时半会也奈何他不得,只能将他暂时收监,听候发落。 明德帝气得大发雷霆,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派众多兵士围了丞相府,连与他相近的臣子府邸也没放过,这次许多人终于意识到明德帝是要动真格的了。 慈宁宫里,胡太后听闻这一消息,震惊不已,哥哥是她最大的依仗,要是哥哥出事,那她的太后之位肯定做不稳,到时候别说是他,就连她恐怕也是一杯毒酒下肚,给先帝陪葬的命! 惊慌之余,她很快平稳心绪,叫来秋霜:“你去联系那人,让他尽快下手!” 秋霜心中一凛,不可置信地望着太后,反应过来后立刻低下头,眼里暗潮涌动,最终化为平淡,“是,太后!” 下完命令,胡太后跌坐在华贵的椅子上,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不断祈求一定要成功! 只有杀了明德帝,她的皇儿才能登上皇位,她才能永享富贵无极。 … 距离明德帝发难过去一天,此刻的宣政殿内空旷寂静,他静静地提笔写字,没过多久,江序进来,听着他清越的声音,明德帝心里的火好像也无形之中好消下去不少。 有时他还在遗憾,要是留江序在翰林院久一点就好了,至少他能多听点书,可转念一想,这样有才能又心怀天下的青年官员还是办实事才能造福百姓。 江序说了一半,明德帝让人上茶。 前来奉茶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躬身弯腰,将茶盏递给大太监李恩后便准备退下。 路过江序的身边时没有丝毫异样,江序扫了他一眼收回目光,却突然想起昨天晚上周芷的话。 “如今胡氏一族眼看着日薄西山,你也得小心他们狗急跳墙,那些话本子不都说*了吗,坏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坏,只觉得天道不公,所以啊,凡事留个心眼,别到了最后关头反而出差错。” 再看看明德帝即将入口的茶盏,警铃突然敲响。 “皇上不可!” 他这一声吓住了明德帝的同时,也把送茶的小太监吓得差点滑倒在地,按理说,能进宣政殿伺候的小太监,那都是经过内务府精心调教的,绝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惊失色。 如今这等作派,一看就心里有鬼! 大太监李恩迅速反应过来,接住明德帝手中的茶盏,大声喝道:“来人!拿下他,快请太医!” 这一系列的变化只在顷刻之间,等小太监吐露实情后,明德帝面色黑沉如水,下令:“即刻绞杀胡氏一族核心官员,诚王囚禁于宗人府,太后思念先帝,过于哀痛,追随先帝而去!” 此刻的明德帝再也没有了徐徐图之的想法,连宣政殿都能潜伏着胡太后的人手,再等下去难不成要等他入土和先帝告状吗? 先下手为强,等他百年之后,再好好和老爹谈谈,娶得这是什么玩意!竟然谋害天子! 明德帝下定决心之后,手下的人动作尤为迅速,没有给胡氏一族喘息之机。 胡丞相在反抗过程中被枭首,其余核心党羽全被处斩,胡太后被灌下毒药,穿肠而死,死不瞑目,被下葬到了帝陵,诚王在夜里被抓进宗人府,还没清楚情况便被永远囚禁,明德帝不能担起戮杀兄弟的名声,囚禁是最好的做法。 一切事了,流水般地赏赐进了江府。 周芷都控制不住自己翘起的嘴角,悄悄拿胳膊肘碰了碰江序,“这是怎么回事?皇上怎么突然赏赐你这么多东西?” 她一脸的好奇,江序摸了摸她的头,“因为我立了大功。” 救皇上一命,可不是大功一件? 而且这里面还有她的功劳。 …… 胡氏一族倒台之后,在家里搜出堪比两个国库的金银不提,他们全族人流放时,无数普通百姓站在街边怒骂。 “该死,你们全都该死!当年要不是你们截了赈灾粮,我阿爹阿娘也不会死!” “我呸!该是你们受苦了,我那么小的女儿冻死在了逃荒的路上,如今你们正好为她陪葬!” 无数受过雪灾的百姓痛哭怒骂,之前高高在上的人如今成了阶下囚,也算是解了他们心头一口恶气! 过年前,周芷又一次被召进宫。 没了太后在头上压着,文皇后越发从容,“近段时间可好?” “托娘娘的福,好得很。”周芷笑眯眯道。 “这次找你来是想问问,你是不是在南宁府城办了女子抚育院?” 文皇后眉目和善,但周芷确实心中一惊,她知道这件事只要有心人想查是瞒不过去的,但一般人也不会将她和抚育院牵扯在一起,皇后怎么会知道?
第136章 封赏 刚得知这件事的时候文皇后是震惊的。 胡氏倒台,拔出萝卜带出泥,和胡氏亲近的一溜儿官员全都跑不了,有些牵扯极深的,知道自己好不了,抱着能拉一个下水是一个的心态将这件事捅到了明德帝那里。 这人本来是想告状的:你看看,这江序的家眷不安分的在家相夫教子,反而插手地方政事,其心可诛!她今天能假借办抚育院为名搜刮钱财,明天说不定就敢干出更荒唐的大事! 这人满心期待着江序这个在清扫胡氏一族中出力最多的官员狠狠吃个挂落,最好也能抄家革职,流放千里。 明德帝当然不会听信此人一面之词,特意派人去查了,发现周芷做的是为民的好事,就想着把这件事交给文皇后处理,毕竟是官员家眷,他一个皇帝也不好越过文皇后来处理此等事。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且不同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要是遇见那种识大体的君主还好,这件事便可定性为是为百姓做善事,但要是被有心人利用,那就会变成越过当地政府,插手地方政事,这罪名可就大了,遇到那种昏聩心眼小的皇帝,说不定就得被收监听候发落。 好在明德帝是个明事理的,并且打心眼里觉得这事做得不错,便打算让文皇后探查实情,到时候给周芷封赏。 文皇后接了事情特意找探查的人过来仔细问了,听完之后坐着久久回不过神来。 愣愣的看着外面方方正正的天空。 她觉得自己此生成为一国皇后,住在这个四四方方的皇宫里尽一个皇后的职责也算是圆满了,但现在她才发现原来人不一定要按照定死的规矩做事,她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从前她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应该做,能管好宫内之事,不给皇上扯后腿就已经足够好,可如今有个女子的做法告诉她:女人也可以做出于百姓有益的事业! 文皇后觉得自己心里滚烫,眼眶也热热的。 原来她读那么多书,有满腹的才华并不是像那些酸儒说的那样毫无用处。 周芷看见文皇后眼里爆发出的巨大惊喜,里面有可以称之为信仰的东西,也心中一动,将自己所做的事和盘托出。 其实一开始,她也没觉得自己会做出多了不起的事情来,只是实在不忍心那些女童生而受罪,一生苦痛,所以她费劲心思,力所能及的为这些女童做一些事。 如今看来,于那些孩子而言,或许是改变一生的机会。 齐篷写信告诉她,如今女子抚育院里欣欣向荣,有些原本年纪较长的孩童已经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不用再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生计而随随便便潦草嫁人,随后延续自己苦痛的一生。 她们有了立足的资本,更有了向上托举自己的能力,无论嫁不嫁人,都有过好自己的生活的能力。 “禀皇后娘娘,女子抚育院并不只是单单给那些孩子们提供衣食,供养她们长大,而是请了女先生,教导她们,例如针织女工,识文断字,账房计算等等,等她们以后出了抚育院也能凭借自己学到的知识过得很好。” 她没有让那些女先生教导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而是因势利导,教的都是些实用的,无论这些女孩子们以后是去做绣娘,厨娘,或者给别人当女夫子,都有了养活自己的生计。 文皇后眼睛越听越亮,迫不及待的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如何会有这样奇思妙想的想法? 自古以来,女子不能入朝为官,没有上升的途径,最好的莫过于嫁个有能耐的男人,生几个聪颖的孩子,这就是成功女人的一生,但现在有人告诉她,女人可以不靠生孩子,嫁人来实现自己的一生,并且能够切实可行的做到。 “回娘娘,我一直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把她们所有的生活都安排好,不如给她们一个奋斗的目标,让她们知道凭自己的能力也能过得好才最重要。” 其实她一直觉得人活着总得有个奔头,要不然一天天的熬日子,好好的人也熬坏了,特别还是那些没有父母,心思敏感的孩子,更应该有自己的内在支撑。 文皇后原本是想问清楚,然后好给周芷封赏的,结果现在一听就入了迷,也顾不得尊卑,拉着周芷就和她聊起来。 周芷也是想着凭她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弱小,要是加上一国皇后的力量,那抚育院会做的更好,于是也忘了时间,和皇后兴致勃勃的探讨。 她并不认为自己有现代的知识就聪明的不得了了,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特别是像文皇后这样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贵女,学识,眼界,应有尽有,之前是惯有的思维局限,如今一朝通透,思虑的肯定比她周全。 到了宫门下钥的点,文皇后还拉着周芷依依不舍,觉得自己此生是找到了知己! 只恨为何不早一点遇见,要是在闺中相遇,何至于她浪费了如此多的光阴! 宫人前来一催再催,文皇后才不舍的送走了周芷。 * 明德帝其实已经过来皇后宫中好几趟了,只是每次来宫人都说江夫人还在,他便又抬步离开。 没办法,他一个皇帝总不能和大臣的妻子久待,哪怕有皇后在侧,也不行,就怕有些管不住嘴的到处宣扬,所以他想出了万无一失的办法——回宣政殿处理政事。 等到了快宫门下钥,周芷还没走,他急了,忙了一天想回家陪陪媳妇,结果老有人占着位置! 所以宫人才一催再催,有明德帝在后边虎视眈眈,他可不要催吗? 要是江夫人再不走,他就要被明德帝的眼刀给刀死了! 宫人两股战战,盯着皇帝和皇后的眼神欲哭无泪。 本来周芷走了他以为这事就算是过去了,哪曾想,接下来几天,文皇后天天宣召周芷,还每每不到宫门下钥不放人走,宫人顶着皇宫里最大的两人不耐的目光真是恨不得下一刻就做个洒扫的小太监去,也比现在夹缝中生存要好。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28 首页 上一页 1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