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万云被她姐笑得忸怩起来。 “怎么样?姐说让你嫁给周长城,没让你嫁错吧?”万雪一脸得意,刚刚周长城往妹妹包里塞钱的紧张样儿,她可瞧得清清楚楚的。 别的不说,知道疼她妹妹就好。 “谁知道呢。”万云想着周长城那坚持要给她的五块钱,心里就是有点甜蜜滋味儿也不敢露出来,当着姐姐的面儿,多羞人啊。 - 周长城在路上给师父和师兄买了点额外的东西,一路紧赶慢赶到了电机厂,先去销假报道,扛着万云给的袋子,遇到熟人就给一把花生喜糖。 谁都知道他今天结婚了,一路上恭喜声不断。 平水县电机厂原来主要是做齿轮和一些电机零件的,属于国营企业,可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改革,从前最吃香的国营企业,现在也不好过了,他们厂领导想办法,从省里淘换了一批淘汰的机器,除了一些工业小配件,前两年又开始做电机活塞。 从大学里出来的正儿八经的工程师是没有的,全靠着师父周远峰和其他几个老把式的师傅带着徒弟们在研究机器干活,慢慢也能打磨一些精细的工模件出来,再组装电机活塞,倒也算是寻到了一点新出路,不过产量不大,运转得也很吃力。 周长城进电机厂就是周远峰带的,也是他当之无愧的师父。 他们现在跟其他人一起负责电机活塞的工件,工作的车间是从前一个旧仓库改造的,地方不大,地上和靠墙的架子上堆着些钢材和零碎产品,阳光落在混着油的机器上,空气里飘着灰尘。 周远峰正坐在一张长凳上打磨两个零件,一个徒弟在他边上调试机器力度,师徒二人看着那两个零件,正低头说着什么。 见到师父和师哥,周长城立马扬起一个大大的笑,快步走上前:“师父,刘师哥!” “哟,长城来了!”那位被叫刘师哥的矮个子男子先抬起头,脸上也带了笑,关掉正在旋转的机器,问他,“证都打好了吗?媳妇呢?” “打好了!”从民政局到厂里,走路要四十分钟,现在太阳大,周长城走出一头汗,把那袋花生放下,脸上微热,“她去她姐家里了,晚上我去接她。” “恭喜恭喜啊!”刘喜个子没有周长城高,仰着头大力拍着师弟的肩,笑得露出一口白牙,又说,“等陆师哥回来,把弟妹带出来,咱们师兄弟几个认认脸。” “行!”周长城也点头,另外多拿了一包喜糖给他。 他们师兄弟的儿媳妇都是要认人的,师父师娘说了,大家师兄弟一场,聚在一起都是缘分,一定要团结。 且前头两个嫂子,大家也是互相认得的。 “师父,这是给您和师娘的。”周长城从自己包里掏出两包烟、一袋糖果和一包红糖。 天地君亲师,师父和师娘两个人,说是周长城的再生父母也不为过。 师父周远峰手把手教他技术,把他一个初中毕业生带到电机厂上班挣钱,师娘李红莲给他张罗娶媳妇的事儿,从前看着他长大,现在看着他娶妻。 周长城心里都一一记得这些恩情。 周远峰看了眼这个小徒弟手上的烟和糖,嘴角也变了个弧度,略黑的脸上纹路都弯了几弯:“嗯,放那儿。”随手指了指休息角的一个布袋上。 想着周长城这小弟子结婚,年纪又小,自己当长辈的也得说两句话,可惜周远峰向来信奉少说话多做事的原则,又不是口花花的人,咂咂嘴,最后才干巴巴地说一句,“结婚了,就是大人了。” “大人就该办大人的事了。” 这大人该办的事是什么,师父却没有再继续说了。 “知道了,师父。”尽管没有完全理解师父的话,周长城还是跟往常一样,应了一句。 “你结婚,和桂老师也说一声,人家一直都很关心你。”见徒弟恭顺,心里满意,但想了想,周远峰还是多叮嘱了一句。 “我明白的。”周长城又点头应了一句,这几日急匆匆的,是该找个时间给桂春生老师写封信。 三人说了几句手头上的活儿,新郎官放好蛇皮袋,又进去换了身脏脏旧旧的工作服出来,还有半个小时才到午饭时间,得先干活才有钱挣,才能养家糊口。 从前他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能攒下钱,现在有了万云,一切都要慢慢变了。 万云在县城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但张嘴要吃饭,还是要多挣点钱。周长城想到这些,顿时就觉得有了压力,手上下足了力气,把几个工件磨得火花四射。 中午和刘师哥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好几个和周长城熟识的人过来到道恭喜。 这几人老家是底下农村的,打趣完周长城结婚,又开始说起乡下春耕的事,刘师哥也说媳妇回老家帮忙去了,孩子们要上小学,要交书本费,种的粮食要交公粮,零零碎碎的话题充满了这顿午饭。 周长城搭不上话,他乡下老家是回不去了,不操心这些事,转脸想到师父的话,心里思量了一会儿,或许挣钱养媳妇,就是师父说的“大人的事”了吧? 吃过饭,在大通铺里眯了一下,下午继续上班,因想着赚钱养家的事,周长城这天下午干活异常沉默认真。 六点一到,厂里开始打铃,下班了。 周长城换上早上穿的衣服,和师父师兄打个招呼,往万雪家去接万云。 春末夏初,日头的时间长了,六点还没有天黑,漫天彩霞,一抬头是平水县远处那看不到头的延绵青山,山的更高处是漫天绚丽的晚霞。 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周长城又想。 往万雪家走去的时候,周长城总想起万云和那个甜兮兮的笑,个子没他高,力气倒不小,也不知道她在她姐家里怎么样,来到县里习不习惯? 跟万云的见面次数,加上今天这回,也才堪堪是第四次,说这对夫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也不为过了。不过,人和人之间,都是慢慢从陌生到熟悉的。 他的两个师哥嫂子,从相亲到结婚,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和别人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除了她姐姐,万云刚到县城没有认识的人,倒是可以和嫂子们先熟悉一下,县里虽然住的地方紧张,但总比万家寨好的。周长城低头想着她,披着霞光,脚下生风,走得飞快。
第2章 万云跟周长城分开后,跟着姐姐万雪去了她家。 姐夫叫孙家宁,比万雪大了八岁,一家老小都住在平水县的孙家巷。 这孙家巷听说是从明代起就有的巷子,住的是县官老爷,修的是青砖大宅。 而如今,时代变迁,从前的大宅子几经风雨,改朝换代,到六七十年代,被割裂成一间间的小房子,住满了平头小百姓,一个院子就挤了十几家住户,老老少少,从早到晚都有人,哪家有个什么声响都能听见。 万雪嫁的这孙家,其实条件也算可以的。 姐夫孙家宁在县里的林业局上班,公公婆婆都是县城砖厂的职工,现在没到退下来的年纪。孙家宁还有个妹妹孙家欢,正在县里读高中。 从乡下万家寨出来的万雪,嫁给孙家宁后一年多,孙家凑了一千多块钱,把她的户口迁进城,又找人给她安排进县城小学的后勤部门去了,级别不高,但现在也是跨出农门,在县里领工资的人。 老家的人说起万雪,得知她户口跟着夫家改了,不再是农业户口,还有县里工作,都说她嫁的夫家是顶顶好的。 但就是这样,一家中有四个正式职工,他们在孙家巷的住房也都是紧巴巴的,家里五口人,全挤在一起。 孙家住的是一个大通间,连个厕所都没有,人有三急时,通通要去巷子外头,天气暖和时还好,天一冷,人都要被穿堂风给吹麻了,早上人多时还得排队。 屋里摆了两张床,里头是一张木头床,堪堪只能睡下两个大人,姐夫姐姐睡这里;另一张是铁架床,孙家欢睡上铺,孙家父母睡下铺。 两张床中间只有一小块木板,隔开视线,一家五口人睡在同一个屋里。 那板子薄薄的一块,里外有点儿什么动静都听得清清楚楚,万云一个姑娘家,都不敢细想她姐是怎么怀孕的。 这大院子的中间本来是天井,连着屋檐下的地方,则是搭了几个棚子,家家户户划了地盘,都在棚子底下挤着做饭,饭做好了就端回屋里头,再打开一张小巧实用的折叠桌,一家子就是这么解决一日三餐的。 没办法,平水县不是什么富裕的县城,尽管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外头改革开放的风并没有吹到这里,县里大多数人还是上山下河,以务农为主,县中心有几个厂子,在里头当工人上班已经是好工作了。 所以尽管周长城是电机厂的临时工,对万家寨的万云来说,也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对象。 县里六七十年代建的筒子楼十个手指都数得出来,挤挤挨挨,跟田里累田螺似的住着人,好多三代同堂的干部都跟孙家住得差不多。 周长城到孙家巷的时候,里头的人正开始做饭,一时间油烟四溢,有饭菜香味冒出来了。 万云中午在万雪家里吃了饭,晚上就断断不能继续在人家家里吃了。 孙家公公婆婆不是那么计较的人,但也不是那样大方的人,粮食在什么时候都是金贵的,当妹妹的吃了一顿又一顿,只会让她姐难做。 万雪陪着万云在院子门口等妹夫,站了会儿有点累,靠在掉木屑的门框上,带着两分真真假假的埋怨:“说了让你们俩儿在这儿吃了再走的。” “下回吧。他师哥那儿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形,总得早点儿去看看,再晚天就黑了。”万云笑着和姐姐说话,又摸摸她的肚子,很是期待,不知是外甥还是外甥女,小姨总是格外疼姐姐的孩子。 等周长城走到面前的时候,两人对视笑了一下,很快移开视线,都没有朝对方开口说话。 “雪姐,那我们今天就先走了。”周长城对大姨姐说,“改天再来看你。” “行,去吧,天要黑了,小心看路。”万雪知道留不住妹妹妹夫,往他们手上塞了两个苹果,“大喜日子呢,吃苹果,平平安安。” 周长城手上拿着两个大红苹果,坠手,心里觉得大姨姐大方,又说了谢,万云则是迈着小小的步子,踱到他身边,两人告别万雪,往巷子外头走去。 新婚的两个人,暂时还没有找到共同的话题。 从孙家巷出来后,要过对面街,路过电影院、邮局和县政府门口,再走过一座桥,四十分钟左右,就快到电机厂附近了,周长城师哥嫂子租的房子就在那周边,不算太远。 周长城个子高,腿长,迈步快,万云跟在后头努力跟上,有点气喘吁吁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13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