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周长城才察觉到万云走得有点吃力,放慢了脚步,笑了一下,不是跟师哥他们一起走路,要等等新媳妇。 “今天太晚了,师哥那儿不好做菜,我们吃碗米粉吧?”周长城“打铁”一下午,都是力气活儿,已经开始饿了。 “都行。”万云好脾气地点点头,问他,“不贵吧?” 她来县里好多次,但还没舍得花钱吃过米粉呢。 “八毛钱,只有青菜,没有肉,不过加两毛有个煎蛋。”周长城想,今天是他们领证的第一天,大方一点,一碗各要一个煎蛋,往后就不能这样过日子了。 在老国营饭店叫服务员加煎蛋的时候,周长城心里一直在抠那四毛煎蛋的钱,但看万云吃米粉吃得满头汗,嘴唇红红的,整个人看起来粉嫩青春的时候,又欢喜起来,心想,她吃饭也好看,比两个嫂子都好看。 万云吃着眼前的汤米粉,不知道周长城的心思,她对这人其实也不了解,心里还有点忐忑,尽量吃得慢,怕新婚丈夫觉得自己吃相不好看。 他们第一次见面,吃的也是米粉,那是去年过了中秋节之后,在县里西郊的一个小饭馆里。 什么滋味已经不记得,就光顾着紧张了。 现在私人可以开店做生意,那小饭馆是当地人家里随意支起来的,只有两张桌子,卖的是平水县的特产,农家米粉,地方偏,生意不好,他们是唯一的客人。 万雪带着万云,师娘李红莲带着周长城,还有个中间人余姐。 余姐是县里菜市场猪肉档口猪肉强的老婆。 余姐平时帮着丈夫卖猪肉,在菜市场认识不少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牵牵红线,有心无心的,在她手上成了好几对,媒人红包收了几个,渐渐做出点瘾头来了,平时到她家档口买菜的人,都爱跟她呱啦几句,恰好李红莲托她帮忙给周长城留意有没有合适的人,余姐就上了心。 万雪到余姐档口买过好几次猪肉,余姐看她弯眉笑眼的,应该是个好说话的人,就和她闲聊,知道她老家有个待嫁的妹妹,约了万雪和李红莲在他们档口前见面,认识认识。 李红莲是个利索的人,万雪也不扭捏。 一个说家里老头的小徒弟要找老婆,有手艺能挣钱,养老婆是没问题的,但不是电机厂的正式工,又是乡下户口,县里姑娘对他很挑拣,家里爹娘早没了,现在就他一个人,光棍一根,她这个当师娘的要为这大小子操心起来。 一个说家里妹妹长得灵秀,人品好,会做饭会种地,手脚勤快干活儿不偷懒,爹娘想把她嫁到县城来,但她初中毕业,农村户口,又没有工作,县里稍微有点条件的男人对她也不满意,她这个当姐姐的总想把她从田间地头给拉拔出来。 这两人都觉得对方没有夸大自己家里的孩子,反复保证人品一定没问题,也没有掩盖不足的地方,都是实诚人,聊得一拍即合,约了时间,就把两个年轻人叫出来相看。 那顿饭,桌上说话声不断,都是李红莲万雪和余姐三个人在聊天,他们两个正经相看的人倒是没说上几句话。 后来还是有媒人经验的余姐说:“咱们三个在这儿,他们小年轻不好意思,也不好讲话,我们到外头看看。” 于是三个大姐推推嚷嚷站起来,一起到外头继续呱啦家长里短的,里头就剩周长城和万云了。 中秋之后天儿就凉了,阳光也不像夏天那样有劲头,小饭馆的地上和桌子上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光,像成熟稻谷的颜色,看着耀眼温暖。 万云那日穿的是一件长袖棉布衫,洗得干干净净的,跟她的脸一样,白皙小巧,一双大而圆的眼睛,不笑都带着三分情,笑起来时更是动人,凉爽的深秋空气中,看得周长城手心出汗。 这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姑娘像是笑到他心坎儿里一样。 周长城借了陆师兄的白衬衫来相看,他长得高,但是瘦,衬衫穿在他身上有点空荡,好在肩膀宽,撑起了型,五官正气,鼻子高挺好看,那双眼睛没有傲气和滑头,看人的时候带着十二分的真诚。 万云对他有种外在的好感,她想,这人长成这样,应该不会坏到哪里去。 她对好男人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但知道坏男人是不能嫁的。 两人都不是孟浪性格的人,先是朝着对方笑了一下,这才慢慢聊了起来。 周长城问:“你以前来过县里吗?” “来过。”万云其实来的县里西郊的次数很多,都是悄悄地来的,翻山越岭,卖了东西就赶紧走,万雪都不知道。 “那你结婚后,是要住县里的吧?”周长城又问。 “嗯。”万云点点头,她要是出嫁,家里铁定没她住的地儿,在万家寨,嫁了人的女儿哪儿还能再住在娘家。 周长城听了这个“嗯”就高兴起来,他在周家庄也没有住的地方,十五岁得了桂春生的机缘,从乡下跟着师父出来,就一直在县城待着,少年人自小没了父母长辈,在乡下吃过不少苦头,自离开后几乎没有再回去过,他是打定主意,往后不论如何,就是沦落到讨饭的地步都要待在县里的。 但是县城人多,这几年城乡流动人口大,平水县的人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住房紧张,也不是想落脚就落脚的,所以好多夫妻就算结了婚,也是分开住的。 二师哥刘喜和他媳妇戴桂珍就是这样,两地分居,刘师哥在县里,他媳妇在老家。 到了刘师哥休息的那两日,嫂子才带着两个孩子从乡下来县里,或者刘师哥积攒几天假回老家去。 刘师哥也想过把嫂子带出来,但是嫂子说县城租房贵,她又没工作,怎么都舍不得那点房租,让刘师哥把钱拿回老家起大砖房,给孩子在村里上学用。 也有陆师哥和魏嫂子这样的,夫妻俩儿在县里,孩子放在老家,得空了才回老家看他们。 不论是陆师哥还是刘师哥的生活方式,周长城都不想要。 除了师父师娘一家人,他再没有其他的家人,娶了媳妇,媳妇就应该是他的家人,周长城怕心里落空,只想和家人在一起。 何况周长城知道娶媳妇是要花大钱的,花了大钱娶来的媳妇还要住老家,一月见一回,甚至更长时间才见一回,他心里总觉得不得劲儿,好像这媳妇白娶了。 再就是,前年夏天发大水,他从前在周家庄住过的泥砖房老屋都冲塌了,根本没地方住。 要是这万云和刘师哥的媳妇一样,不肯来县里,他就不点头。 不过,好在万云并不想待在乡下,周长城心里就欢喜了。 他是个没有家的人,咬着牙都想有一个自己的家。他对老婆的期待,和两个师哥对老婆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万云听周长城说了几句电机厂不给他分配宿舍,县里租房难的事,心里咯噔一下,他不会也嫌自己在县里没工作吧? 原来万雪给她介绍了个姐夫的同事,那同事挺满意万云的长相,但想想她没工作没手艺,最后这个相看还是不了了之。 可周长城也只是感慨了一下县里不好找房子,就没有再继续说其他的。
第3章 吃过这顿米粉后,万云以为他们两人以后都不会再见面了。 不过万云也没有觉得过分可惜,周长城的长相是好看,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一个月还有五十块钱工资,在县城总是吃得上饭的。 听说没有爹娘了,不用跟公婆住一起,这点挺好的。就是姐姐万雪嫁给姐夫,姐夫好说话,但姐姐对公婆和小姑子也犯怵,见了面,多少也要跟她抱怨几句。 要是不成,自己就再悄悄多存两年钱,等胆子大一点,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去。 没有走出过平水县的万云,对外面的世界有着不一样的向往。 前几年,有在万家寨下乡的知青陆续返城,写信回来给旧日朋友。 不论是广播里,还是知青们写的信,都说外头的世界有了好大的变化,多了许多工厂和机器,商店里的新衣服五颜六色,去到广东那些地方,还能进厂当工人,不用风水日晒,有宿舍,一人一张床,每个月拿到手的钱也多,有的人一个月能赚一两百呢! 农忙休息时,听着他们聚在一起说起这些话,万云躲在人群后头静静地听,她不是什么话都往外说的人,心里这个小算盘,悄悄拨弄着,谁也不敢告诉。 外面的世界,听起来真是美好啊! 本以为跟周长城相亲的事没下文了,谁知立冬前,万雪从县城回了万家寨,喜笑颜开,一是说她怀孕的事,二是说周长城想和万云定下来的事。 现在是新社会了,相看结婚这种事,男方满意,也得万云同意。 万雪支开想打听周长城情况的兄嫂,关起门来,私下问万云:“你觉得他怎么样?” 万云心里再有小算盘,也只是放在心里,作为没出过远门的乡下姑娘,见识有限,她其实没什么头绪,只觉得确实也该嫁人结婚了。 乡下人结婚都早,她今年19岁,转年就20了,在万家寨已经算是老姑娘,万云有些早结婚的同学,孩子都能满地跑了。报纸上说是提倡晚婚晚育,可在平水县和万家寨可不管这些,男男女女,二十岁成家就算晚的了。 尽管《婚姻法》颁布二十来年了,但万家寨好多人根本不知道结婚是要到民政局去领证的,这地方,不禁十六还是十八,男女双方相看对了眼,讲究的摆两桌酒席,不讲究的给岳家送两担谷子,就是一家子了。 也就是万家父母看大女儿万雪嫁到县城,收了孙家两百八十块彩礼钱和一辆自行车,这才打着主意,不在乡下找女婿,铆足劲儿要往县里钻营。 这两年,不论十里八乡哪个人上门问他们万云的事,万春龙和秦水苗都说想再多留幺女两年,私底下却催着让万雪在县城替她找。 谁知这一耽搁就到了19岁,万家爹娘也不免着急起来,再嫁不出去,就真成乡下老姑娘了。 万雪对万家是一点留恋没有的,但对自己亲妹妹的事还是上了十二分心,她嫁到县里四五年了,平日少见娘家人,自然是希望县城里能多个亲人常来常往的。 但孙家宁这种姻缘也不是遍地都是,如果不是孙家姐夫早年上山下乡摔瘸了腿,至今走路都是一拐一拐的,婚期耽误了一年又一年,怎么也轮不到万雪这个乡下姑娘和他结婚。 万云蹙眉,婚姻大事,爹娘哥嫂都靠不上,也就是眼前的姐姐真心替她张罗。 面对姐姐的问题,她不知道要怎么办。 当年姐姐万雪和姐夫相亲后,面对爱笑勤快的姐姐,姐夫一家都很满意,第二日托媒人来问女方的意思,姐姐一听就答应了,一秒钟都不犹豫,不到一个月就跟着姐夫进县城去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13 首页 上一页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