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恩情乔青坤都记得,不止一次跟乔宁和杨氏念叨过。 沈老儿又问:“既然你是商尚书家的公子,为何千里迢迢来德馨书院念书?你看这破书院它教得好吗?直接在京城国子监读书多好啊。” 世家最注重对继承人的培养,商父怎么舍得让儿子来教育水平底下的江德县,要知道商屿连秀才都只是勉强中的,将来考举人可是有一定难度。 这点原因旁人不知,乔宁是清楚的,以九央的才学,考状元都是轻轻松松,何况举人,这样的学问在哪读书都已经无所谓,商屿偏偏选择了江德,肯定有别的原因。 “或者说,你来江德是有别的什么缘故?” 身份都已经透露,商屿不打算瞒着二位,坦白道:“我来江德,确有差事。” “开海,与洋人做生意,这项政令最开始由先帝提出,虽说史上对外贸易也有先例,可先帝一朝的开放程度尤为深远,洋人、洋货涌入国中,一时间,朝中官员有喜有惧,政见不同……” 商屿娓娓讲述着朝堂上颁布的政令对民间的影响,又如何反馈于朝堂之上,并引起动荡。 乔宁和沈老儿的命运皆与这道政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需要多想也能明白商屿话中的意思。 旁人不知,乔宁站在历史巨人的肩头看得却是一清二楚,放在这个时代,这件事实在太过超前了啊。 “我父亲一时也难抉择,分不清哪种选择对国运更有好处。”商屿继续说,“江德离河口最近,从前朝开海贸易就是重要的交易地,我与父亲商议,亲自来江德考察一年半载,开海交易的好处与弊端,总得亲身体会才有话说,父亲允准我,唯一的条件就是不能把课业落下。” 说到最后,商屿苦笑起来。 乔宁:“你可没辜负你父亲的嘱托。” 沈老儿:“你可没少辜负你父亲的嘱托。” 两人同时说道,乔宁因为知道商屿就是九央,九央大神就是商屿,故而此刻丝毫不耽误商屿的前程了。 沈老儿不知,言语中不少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乔宁和商屿对视而笑,这老伯其实对九央的才华很欣赏,只是不知道和商屿是同一个人,若是知道了,定会大吃一惊吧。 商屿为了掩盖真实身份,在德馨书院装学渣,装得很是得心应手,面对沈老儿的恨铁不成钢,态度十分谦逊地道:“锦年当更加奋进。” “江德考察之行,除了两位,只有县令乔大人知晓,也请暂且保密,不让第五人知晓。” 乔宁和沈老儿自然知道事关紧要,不会去坏事,郑重其事地应承下来。 三人正说着,突然瞧见徐升慢悠悠跨过门槛,从大门走了进来,手中还握着一大把铅笔。 他这大摇大摆的姿态引起门房中三人的注意,徐升也透过木门看到了乔宁。 这位扬言要去别家买铅笔的少爷还真买了不少,一脸神气的神情,朝乔宁扬了扬手中的铅笔。ΜC漫漫 这不还是咱们店里的么,乔宁木着脸,对徐家少爷的智商感到担忧。 徐升自以为把乔宁气得够呛,得意洋洋往讲堂方向去了。
第48章 商屿来到讲堂时, 真好看到徐升在大喇喇地炫耀新买的文具。 徐升的新桌椅被安排在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是整个讲堂名副其实的中央。 他回到自己最后一排的位置上,刚坐下陶崇就凑了上来, 语气非常不客气道:“好你个商锦年,腊月二十八就不告而别, 直到今日才出现, 你可知道我这些天怎么过的么!” 想想那官商宴会, 自己被老爹摁在门口当迎宾犬, 要不是乔小娘子和乔承来陪自己,指不定得多凄惨。 商屿听惯了“好你个商锦年”的句式, 反应淡淡:“这不整好有热闹给你瞧。” 他下巴微扬,示意陶崇看第一排。 陶崇抬头便看见眉飞色舞、一脸倨傲的徐升,十分不喜地摆摆手:“他啊,如今可是柴掌院跟前的红人。” 柴掌院最喜学问好的学生, 将来科考能为书院争光,听说徐升是从京城国子监来的,高兴得都找不到北了。 “国子监的学生学问就一定好么?”陶崇一脸嫌弃地看着徐升,“你是不知道, 昨日何员外带着他这外甥来书院, 柴掌院那个点头哈腰诶,看得我都觉得丢人。” “难为柴掌院。”商屿道, “德馨书院多少年没出过举人了,柴掌院怕是有病乱投医。” 陶崇很难不赞同,他直觉这徐升的学问绝对不会太好, 否则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国子监不读, 来江德这穷乡僻壤里来。 “杰宗兄弟,原来你的位置在这儿啊, 我找你半天。” 不知何时,徐升走了过来,那日官商宴会,徐升和陶崇有过一面之缘,何员外还让两人多聊聊,可陶崇对这位京城公子哥没话说,最后不了了之。 徐升却自来熟,看到陶崇桌上放置的铅笔和橡皮,“呦”了声道:“你也买这种笔来用啊,在哪买的?门口文具店?” 这人明明是个才见过两次面的,却让人喜欢不起来,陶崇出于礼貌,回答说:“对啊,乔小娘子那里,挺好用的。” 陶崇只是象征性回答一句,谁知徐升还上纲上线了,仿佛和陶崇是生死之交一般,不吝分享道:“那家店不好,不去也罢,我知道有家杂货铺子也卖铅笔,就在前街,价格更低,种类还多,有机会我带你去。” “价格低?种类多?”陶崇一脸诧异,同时看向旁边的商屿,是自己的认知出现问题了么?江德怎么可能有比乔小娘子那还多的文具种类? 商屿只是冷笑一声,何需与傻子多言。 徐升急迫道:“你别看他啊,他和门口文具店是一伙的,方才还在一起说话。” 陶崇懂了,合着这是个跟乔小娘子有仇的,皮笑肉不笑道:“哦,行啊,有机会你带我去看看。” 徐升这才高兴起来,把自己新买的文具一股脑堆在陶崇桌上,跟他逐一介绍起来:“这是彩铅笔,我买了整整一套,可这颜色还是不够多,若是一套有二十四色就好了,还有这橡皮……” 陶崇默不作声地和商屿对视一眼:这傻孩子钱挺多啊,每样都买了个遍,还以为钱都花到乔宁对家那里了。 徐升介绍够终于走了,王昀却在座位上坐不住了,他同桌乔承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只能来后排和商屿陶崇说。 “前街那家杂货店,卖的文具不都是宁儿姐的分销吗?那徐升怎么舍近求远?”????漫漫 陶崇“嗐”了声:“你管他呢,人家京城公子哥钱多的花不完,这事谁也不许告诉他,让他出糗去吧。” 王昀坏坏一笑,默契地点点头。 * 乔宁去了趟万商市集,打算招几个长工。 万商集市算是江德当地的人才市场,商户找劳力、东家找伙计、宅院找官家丫头,都能来这万商市集寻,因着各个层次的人都有,故而做工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须得长一双火眼金睛来辨别。 乔宁在市场上逛了一圈又一圈,总觉得差点意思,倒是有不少人前面的木牌上写着“可做木匠活计”,可那双手虽皱巴,却连一个茧子都没有,一看就不是做匠人的。 正盘算着要不要退而求其次,突然听到市场一角突然有人高声争论起来。 “我说种菜,你非要养兔,你那兔子都把我的菜啃光吃净了,我连个菜叶子都吃不到,就着你还打算养鸡!晚上回去我就把你的兔子给红烧喽!” 乔宁顺着声音瞧过去,原来一对老夫妇,老妇人一直埋怨老头子养的兔子啃了她的青菜,越说越气,竟当众吵了起来。 围观的人不少,还有热心大婶上前劝架。 可清官难断家务事,老两口到底是养兔还是种菜,谁也劝不了谁。 正当这时,围观的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位年轻小伙子,约莫二十多岁的年纪。 那小伙虽年轻,一双手却饱经沧桑,无意反转时手心满是老茧。 他走上前对老两口道:“我给两位做道篱笆墙,把兔和菜隔开吧。” 那老妇人却道:“院小,地方不够使。” 那小伙想了想:“把篱笆墙做成地笼形状,兔在笼中活动,笼外是菜地如何?” 这下那老妇人抱怨声一下子止住了:“小伙子,要不你跟我去试试?” 老两口的家离这里不远,几步路的距离,小伙子便答应下来,收拾自己做活儿用的一应工具,跟老两口来到了家里。 统共没几步路,不少围观的人也跟了过去,乔宁好奇心驱使,也到了老夫妇的家。 的的确确是个很小的院子,就像老妇人说的,不可能辟出两片地方,一边种菜一边养兔子。 “这如何两全其美?我看就算了,你们老两口再商量商量,搞一样就行。” 人群纷纷这样劝老夫妻。 可都是爱好,又让谁舍让谁得呢。 小伙子却没多说什么,只见他卸下背上扛的长竹条等材料和工具,拿根带标尺的细棍在院中丈量起来。 而后抽出竹条,蹲在地上编起地笼来。 乔宁好奇地看那小伙子会如何布局,只见他手指灵活的编织竹条,不一会功夫,竟编造出一口“U”形地笼来。 那地笼一尺高,足够兔兔在里面活动跳跃,“U”形笼中间则是菜地,互不影响,还很美观。 “兔子粪便渗透进土壤中,让这片土地异常肥沃,老婆婆您的青菜也会长的特别好。” “好!好!”老妇人连说两个好,可见对眼前的设计很满意。 给了钱,老妇人还要留小伙子吃饭。 小伙子摆摆手,说他还要继续回万商市集等着,找个长久饭碗才行。 乔宁就是这个时候出现在小伙面前的:“来我这里吧,书院文具店,正缺一位心灵手巧的年轻匠人。” 那小伙一愣,没料到有想啥来啥的好事。 人群中有人认识乔宁,说道:“你还犹豫什么啊,这可是文具店的老板,卖铅笔的。” 小伙这才反应过来,激动道:“原来您就是铅笔小娘子啊!” 铅笔在江德大有名气,甚至大过乔宁本人,有人只知铅笔不知乔宁,便喊她铅笔娘子。 “我当然愿意!”小伙子对铅笔制作很感兴趣。 乔宁一笑,如此这般就算说定了,她便带着小伙去巷口小院。 一路上,她给小伙商定工钱,赵冬他们这些勤工俭学的,一个月是一两纹银,给小伙的,则开出三两银子。 “三两?!”小伙诧异道,“这么多?” 乔宁笑道:“我招你来可不是做普通长工,你看完铅笔的制作流程,要尽量造出省时省力的工具来,比如那六棱笔杆,怎么能快速高效的连续生产出来。”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8 首页 上一页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