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式工多的话,她还能想办法在开支上带一带。 叶菁菁脑袋瓜子一转,就猜的八九不离十。 她露出了困惑的神色,开口道:“其实我一直想问,怎么我们纺织三厂没有职工夜校?我们纺织厂怎么没办七二一大学。” 所谓是七二一大学,是“文·革”时代的特殊产物,是在1968年七二一指示后开办的。 简单点讲,它就是单位自己办大学,从工人以及农民中挑选学员,培养两年后,继续回原单位(公社)上班(劳动)。 这在客观上,大大缓解因为正规教育中断,造成的劳技人员严重不足的困局。 按照资料记载,截止到1976年底,全国共举办七二一大学33374所,学生规模达148.5万人,是同期普通高校学生数的3倍有余。 可以说,办七二一大学是时代潮流。 纺织厂作为西津市数得上名号的大厂,没凑这个热闹,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薛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1968年那会儿,她还在跟着哥哥姐姐们满世界闹革命呢,复课她都懒得回来。 要不是69年初,哥哥姐姐们被家里紧急送去参军了,她肯定还在外面跑着。 马姐是老职工,知道的自然多,且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政治空气松动了些,她说话胆子跟着大了不少,堪称肆无忌惮。 “嗐,怎么没办过,办了不顶事。老师讲的,他们又听不懂,不高兴了还要批-斗,吓得人家老师死活不肯上讲台。加上上课占时间,影响生产,花钱又多。小年轻们也不是很想去,坐不住,办了大半年就停了。” 薛琴不假思索:“那肯定是老师搞白专那一套,讲的之乎者也的,就不想让人听懂。” 她骄傲地扶着叶菁菁的肩膀,“我们菁菁就不一样了,讲的可清楚了,还有口诀。” 叶菁菁心道,姐就是从应试教育里成长起来的,教的也是应试的套路,当然不一样。 薛琴夸着夸着,突然间灵机一动:“哎,厂里可以把七二一大学再办起来啊。那个——” 她努力回忆叶菁菁的说法,“学不会机器的知识,是数理化的底子太薄,那先学数理化好咯。” 啊哈!只要这个七二一大学办起来,蜡纸的钱从教学经费里走,简直轻而易举。 孙晓梅也听着热闹,不由得插嘴:“那我们岂不是全是大学生了。” 马姐年纪大,讲话忌讳少,直接给小年轻泼冷水:“这个悬哦,要钱又要人,领导估计难答应。再说了——” 她压低声音道,“现在也不是10年前了。” 她的未尽之意,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领导一个搞法。 亲儿子都未必继承亲老子的遗志,何况只是继任者呢? 薛琴却干劲十足:“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说不定领导也想办七二一大学。” 马姐笑了笑,没接腔,只接过叶菁菁补好化学元素的蜡纸,放在油印机开始油印—— 没错,这时代的打字机可不是直接打在屏幕上,然后点击打印,想打多少张就打多少张的。 它得先印在蜡纸上,然后推油印机,一张张地刷出来。 叶菁菁还是头回正儿八经地看到油印机。 瞧上去就是个方方扁扁的盒子,卡在两边,像剃毛刷一样的棍子,是油辊,下面装着纱框和纸夹。 马姐一边动作麻利地将蜡纸贴上纱框,一边问叶菁菁:“你要印多少张啊?” 薛琴已经在规划她心目中的七二一大学了,立刻抢答:“能印多少张就印多少张。” “那好,给你们印300张吧。” 叶菁菁忍不住惊呼:“能印300张啊!我们自己印,最多50张,蜡纸就起皱裂开了。” 否则,她手上的数学资料也不会只有那点。 马姐得意起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推油印机也是有窍门的,你要煤油调和好油墨的稀稠,手推滚刷,你看着,要像我这样。” 叶菁菁立刻鼓掌:“立刻,马姐,你好厉害哦!难怪你是冠军!” 马姐哈哈大笑:“不行咯,老咯,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哦。你要当打字员的话,以后咱们西津市的冠军肯定是你。” 叶菁菁赶紧谦虚:“不行不行的,我可不行。” 孙晓梅的脸色这才好看起来,笑着过来给马姐打下手。 当师傅的一手往前推油辊,一手朝上掀纱框,印一张白纸,做徒弟的立即翻过去,两人配合默契,印得又快又干净,一点儿不糊。 两百张资料,没多长时间,就印好了。 可马姐刚放下手上的油辊,便惊讶地发现,叶菁菁已经打好了第二张蜡纸。 这下她都不跟人客气了:“好了好了,放着放着,我得下班回家了。明天我早点过来给你们印。” 薛琴的眼睛笑成了月牙,一口糯米牙特别喜庆:“那好,下回我们带蜡纸过来。” 马姐哈哈大笑:“那好啊,我等你们的七二一大学办起来,我也当一回大学生。” 打字员们走了,薛琴垮下了脸。 她的老天爷哎,她这会儿热血下头了,突然间意识到,自己好像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 七二一大学要真这么好办的话,纺织厂也不会到今天都没动静。 叶菁菁空出蜡纸上的位置,趁机问薛琴:“你觉得领导们,最顾忌一点是什么?” 薛琴不假思索:“当然厂里生产任务重呗。” 眼下老百姓基本吃饱肚子了,可不就想着能多穿两件新衣服嚒。 衣服要用布做,现在全国的纺织厂就没不忙的。 “实在办不了脱产的七二一大学的话——” 叶菁菁退而求其次,“那就办个职工夜校吧,晚上和礼拜天开课,工人下班了来上课,这样规模小,也不耽误生产。” 薛琴眼睛瞬间亮了:“对对对,就办工人夜校。我马上写申请,让我们工会主席先批了,然后再找领导。” 叶菁菁却拦着她,正色道:“不,你还是先申请七二一大学。” “为什么?”工会干事满脸茫然,“七二一大学,领导估计不会批的呀。” 叶菁菁笑得意味深长,开始一本正经地背书:“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先生算是文-革时期少数没被批判的作家之一,他的文章可谓脍炙人口。 薛琴立刻反应过来,拍着手大笑:“对对对,就应该先把屋顶给拆了。” 嘿!看你们到时候让不让开窗。
第42章 工人夜校办起来 行动力,杠杠的…… 薛琴充分展示了她身为干部子弟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 让她的组织能力轻松超越同龄人。 叶菁菁刚把化学自学丛书分配出去,大家还没抄几张蜡纸时,联名的请愿书就已经传到她手上的。 什么请愿书? 全纺织三厂的青年职工, 共同请愿开办七二一大学。 好家伙!上面居然已经密密麻麻的,签了上千号职工的名义。 叶菁菁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夸一声:“佩服!” 这行动力, 当真杠杠的。 这样的人,干点啥, 成功概率都比旁人大。 薛琴难掩得意,伸手推她:“快快快, 你把名字也签上。哎哎哎——” 她目光梭巡一圈,催促其他人,“你们也别落下啊。” 田宁正在刻蜡纸—— 四本化学自学手册, 除了第一章 节由叶菁菁打印外, 其余已经按照章节拆分成22份(包括化学实验部分),分给22个人各自刻蜡纸。 这样可以提高资料的油印速度。 薛琴一开口催促, 田宁就哎哟一声:“错了错了,要死了,又刻错了。” 真是的,浪费蜡纸好心疼啊。 叶菁菁看了一眼,伸手道:“给我吧,我试试。” 她左右看看,冲外面喊了一声,“抽烟的过来!” 图书馆外头响起哄笑, 男青工们一个都不承认:“没人抽烟。” 当他们傻吗?承认正在抽烟,肯定会挨骂,有空抽烟没空学习呀! “少来, 赶紧的。”叶菁菁哭笑不得,“借你们的烟头一用。” 这才有人将信将疑地贡献出了自己的烟屁股。 叶老师当场给他们上课:“都瞧着啊。” 她手拿还冒着红光的烟头,放在蜡纸底下微微烘烤,然后,大家就眼睁睁地看着刻错那三个字,渐渐模糊,直到消失。 哎哟喂! 薛琴都惊讶了:“我还准备去打印室,给你们找修正液呢。” 现在蜡纸是有专门的修正液的。 叶菁菁笑着解释:“这没什么好稀奇的,就是蜡纸上的蜡油受热熔化而已,先放一放,等纸完全冷却以后,再接着刻。” 她趁着等待的时间,帮忙校正了一遍刻写的内容。 这会儿功夫,在场的临时工们已经签完字了。 薛琴把叶菁菁拉到旁边,悄咪咪地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纸:“哎,你帮我看看。” 她要打申请,肯定不能光靠请愿书,否则岂不是成了逼宫。 她可是挖空心思,找了不少办七二一大学的好处。 前头那些高大上的,什么为祖国为人民的话就不用说了,她给厂领导明明白白列出来的办学优点,可是切合实际的。 叶菁菁看了也佩服。 因为这姑娘写下的其中一条理由是:办七二一大学,有助于纺织厂的繁荣稳定。 为啥呢? 近年来,回城知青和城市待业青年日益增多,他们无所事事,逐渐沦为街溜子混混,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 纺织厂的青工们下班以后没事做,碍不过情面,就跟以前的同学邻居一块儿出去玩。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间长了,自然也容易沾染坏习惯。 如果办了职工大学,大家有事做了,哪里来的时间出去瞎玩呢? 叶菁菁一边看一边点头:“我再给你加一条,办职工大学,有助于职工勤俭节约。” 嘛意思呢?上学就没空逛街了呗。 她穿越之前,夜校非常火爆,好多年轻人都去上夜校了,甚至占领了老年大学。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95 首页 上一页 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