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一句话。 大哥,我不成亲,我要去当海王了——高燧留。 朱高炽:“......” 这一个个的都什么毛病。 学什么不好,学老爹偷跑! 朱高炽头疼,眼看朱四宝婚事就在一个月后,他怎么跟新娘子一家交代啊。又没说不让这小子去,只是他婚事定的不凑巧,只能等下回。 他就这么等不及! 想到在朱高燧小时候,为了让这小子少闹腾,给他特制了一套‘海贼/王’小人故事画,也没想过就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热血中二少年的种子啊。 嚷嚷着要当海王。 毕竟堂堂大明亲王,当然不能叫贼了。 海王.... 朱高炽嘴角忍不住抽搐了好几下,捏着信,咬牙。 这一家子,就没个省心的,嘤—— “还好有老婆陪着我,不然我就太可怜了。”气不过,转头跑来找孟夏寻安慰的朱高炽,抱着她坐在台阶上,脑袋也枕在孟夏腿上,黏黏糊糊地撒娇。 虽然已经习惯朱高炽不在乎旁人视线,孟夏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一只手轻轻抚着他发丝,眼神温柔地看着他。 朱高炽就幸福地闭着眼,脑袋蹭蹭她:“爱你哦。” 孟夏小脸爆红,羞涩又结巴道:“....我.....我也....也...爱...”羞得头顶都快冒烟了,也没能顺畅地把话说明白。 朱高炽却忽地睁开眼睛,多情又温柔地注视着孟夏,那眼神拉丝程度,明明还没靠近,似乎已经....负距离接触了一般。孟夏就感觉自己脑袋都变成浆糊了,完全不会思考了。 宫人们早就自觉低下头。 不小心就撞见哥嫂恩爱黏糊画面的朱江月:“.......” 赶紧转身走了。 要是被留下一起吃饭,她怕自己今晚要消化不良。 这两人....不,是她大哥也太能腻歪了。 第135章 第135章 大明(正文完结) 远航的大明船队浩浩荡荡地开出港口, 郑和等人也是过了好一会儿才发现赵王朱高燧,想派船送人回去吧,朱高燧怎么可能同意,又不能用强。 郑和头都大了。 王景弘眼看事已经成定局, 倒是想得开, 还安慰郑和:“太子殿下想必也已知晓, 赵王又不是能听劝的,干脆就顺其自然。” “咱家也知道劝不动赵王。”郑和看着站在船头兴致勃勃, 东看看西瞅瞅的朱高燧,捂着心口道:“咱家是忧心接下来这一路该怎么办啊。” 王景弘稍愣,又道:“郑公公是担心赵王.....” 确实,赵王是出了名的闹腾性子, 也就那几位能管一管。要是在海上一时兴起干点啥, 他们又劝不住,出了事他们可不好交代。 而且茫茫大海上, 路程远, 过了前面几天的新奇感剩下的就是无聊和未知的海上风险,赵王想必也会待不住。 哎, 要在这一路伺候好金尊玉贵的赵王, 实在是个麻烦事儿。 王景弘能明白郑和头疼的点。 这时, 郑和又深深地叹出一口气, 他笼着袖子, 看一眼王景弘:“你以前在宫里当值, 不知道赵王从小就有一个志向。” “?”王景弘眨眨眼。 郑和顿了顿, 深吸一口气,两眼麻木地看着上蹿下跳的朱高燧道。 “赵王很小的时候就天天说着长大了要征服大海,当海王。” 王景弘:“???” “当初皇上赐封号, 赵王还在地上打滚,说不要赵王,要海王这个封号。” 王景弘:“.......” 然后王景弘动作缓慢地扭头,与郑和同款生无可恋地看向不知什么时候爬到桅杆上,抓着帆布,眺望深海远方,发出奇怪嗷嗷叫声的赵王。 负责船队的一二把手正陷入轻微自闭中,站在他们身后,拿着笔和本子的杨荣听了他们谈话,抬眸看向跟个下山的野猴子一样兴奋激动的赵王,他眸光微动,道:“二位公公也无需太过担心,也许,赵王还能在这一趟旅程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呢。” 郑和、王景弘就一起回头,看向这个太子亲口嘱咐他二人照顾一下的书生。 要说文臣,他们两都挺讨厌的。 文臣清高,一向看不起他们宦官。 宦官高傲,也一向不屑这些假清高装君子的文臣。 两边不说水火不容,那也是互看不顺眼。只是目前文臣还没把宦官这个群体放在眼里,与嚣张又有地位的武将集团比起来,被洪武帝压制得很老实的宦官群体根本算不得什么。 不过这个内阁小文官..... 郑和自从来到朱棣麾下就挺受朱棣重用,也受朱高炽喜爱,接触到的信息自然就比一般宦官多。 他看得出这个姓杨的小官颇受上面看重。 皇上的意思先不说,太子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对杨荣有些另眼相待。 郑和还记得,第一次远航前,这位叫杨荣的小文官虽说运气好,被太子选入内阁,但比起另外两个姓杨的,他显然与太子不算亲近。 短短两年多时间,杨荣就越过另外两个姓杨的,成了太子眼前红人,还担负此次远航的书吏,负责记录一路上的大小事。 太子虽然没有给他一个有话语权的官职,但郑和王景弘也不敢把杨荣当个空气无视。 他们就和杨荣维持一个不亲近又不生硬的关系。 杨荣也很识趣,上船后能不开口就不开口,不是那种不懂还要瞎叨叨的文官,郑和、王景弘对他的心理排斥才小了些。 此刻听见杨荣主动开口说出这么一句话,郑和,王景弘自然有些讶异,有了前面几天的相处,也没对杨荣的突然张口表示不屑。 郑和问:“杨大人何出此言?” 杨荣道:“两位公公应该也有听闻,太子答应过赵王,等下次出航让他随行,这次没答应也是因为赵王婚期将近。” 郑和挑了挑眉,王景弘也露出一个思索的眼神。 “想来,太子是觉得赵王不会对远航造成大麻烦的。”杨荣慢条斯理道。 郑和扭头,和王景弘对视一眼,随后两人又一起看向四处撒欢的赵王。 朱高燧哪管别人在说什么,他看着一望无际的海面,就犹如看什么神秘的大宝贝,那里有属于他的梦想,因此,他的眼睛亮得惊人。 实在忍不住一身澎湃的热血,朱高燧抓着船舷,半个身子探出去,激动大喊:“哇啊啊啊啊啊——海盗们,我海王来了,哇哈哈哈哈哈哈——” 郑和:“.......” 王景弘:“.......” 不管怎么说,赵王肯定是个不安分的存在。 后面的事实证明。 朱高燧真的.....不太一般。 短短几个月,郑和他们就眼睁睁看着,朱高燧是如何对着海盗们穷追猛打,搜回来一箱一箱的金银珠宝。 此时,朱高燧正指挥一艘战船,手持大刀,经过几个月的风吹日晒,他一身皮肤糙了不少,还成了古铜色,露着上身和膀子,嗷嗷叫着追杀海盗小船的样子,比那些仓皇逃跑的海盗更像坏人。 战船上的小官员还在换不同语言,对着逃跑的海盗 喊。 大概意思就是:放弃抵抗,海王不杀。 什么海王? 海盗们只听到比他们更恐怖的鬼叫声。 由于大明船队逮着海盗‘抢’的名声已经在这片海域传开了,海盗船只要一听到大明船的风声就逃得比风还快。 朱高燧也是寻了几天,海上一个海盗影子都瞧不见,这才决定挑出两艘战船,脱离大明船队,在附近搜寻海盗船踪迹。 这两艘小海盗船运气不好,他们在海上寻了好一段时间的猎物,好不容易才抢到一小货船,正准备回航,听说了‘大明强盗’名声,正准备派小船去打探方向,悄悄避开大明船队,谁知就碰见两艘大船嗷嗷叫着朝他们冲来。 眼尖地扫到大船上的旗帜样式,一海盗惊呼:“是大明,大明的强盗。” 一群海盗叫别人强盗,这也是相当滑稽的一幕了。 朱高燧才不在乎海盗眼中自己是多么凶狠可怕的形象,他看着海盗的眼神,就跟狼见了羊,充满捕猎的兴奋和凶光。 海盗船哪能比得上大明战舰,朱高燧用了一会儿功夫就追上了,对付这种小海盗,根本用不上热武器。 朱高燧带着人跳上海盗船,挥刀冲杀。 这个地方跳海也是死路一条,有海盗想放小船逃,可还没等跳上小船就血洒大海。海盗们看着这些杀神一般,穿着朱红袄子的大明人,一个个放下武器,瑟瑟发抖跪在地上求饶。 朱高燧握着被血打湿的刀柄,看一眼这些人,用大明官话问:“谁是小头头?” 身后负责翻译的文官就站出来,用爪哇话问了一遍。 船上有海盗听懂了,不多时,一个脸上有道疤的大胡子往前跪了几步,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 朱高燧看向翻译的文官,其实这段时间抢多了海盗,他大致也能听懂一些,不过还是有翻译更方便。 这大胡子小头头不停求饶,说他们可以把刚抢的货物全献给大王。 朱高燧看一眼这两艘破破烂烂的小船,对他们的东西有点看不上眼,毕竟不是几个月前的那个小愣头青了,朱高燧可是知道,海盗也不是各个都富有的。 不过遇到海盗,朱高燧能解决就解决了,他从大明商船那里了解到,海盗不论大小,在这片海域都猖狂得很,尤其一些海盗专门抢大明‘走/私’的货船。 那时候大明禁海,可海贸利益巨大,禁不住有商人愿意冒险。被抢了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于是后面有些商船就花钱打通海盗关系。 甚至于有些奸商还和海盗勾结,在大明沿海抢劫,侵/犯大明百姓利益。所以沿海那块才一直不安宁,怎么杀怎么防还是有海盗、倭寇上岸烧杀抢掠。 当时朱高燧一听就朝商人们眼露凶光,磨了磨刀。 商船领队们:“......” 差点吓死了好嘛。 赶紧说他们都是大明好百姓,遵纪...那啥,就算以前干过走/私,那也是不敢与海盗、倭寇勾结的。 顶多是咬着牙花钱打点关系。 能获得随船资格的这批商船自然不敢犯下那种事,否则一旦被查出等待他们的可就是抄家灭族。 大明的货物都是好货,俏货,海盗们自然不愿放过。 有的海盗甚至是有官方关系的,也就是和一些小国关系密切,得到对方资助发展成大海盗团,在附近海域横行霸道。 胃口越来越大的海盗,哪怕提前打点关系也没用,后面甚至还故意骗你出海,再把东西抢劫一空,杀人抛海。 这些年,敢冒险出海的商人越来越少,也与海盗猖狂有关系。 听完商船的气愤不甘,朱高燧眼神闪了闪,骗?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93 首页 上一页 1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