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平日里没什么头脑,这会儿更像无头苍蝇,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造下来的孽。 在她六神无主时,陈皎心中一番盘算。 刀疤刘半夜入室侵犯孤儿寡母,定然无人知晓他来过这里。 当务之急,是要妥善处理尸体,为接下来的潜逃做准备。 至少在尸体被发现之前,她们要顺利离开申阳,躲过官府的抓捕,若不然必死无疑。 不理会许氏的魂不守舍,陈皎拖着疲惫的身躯,镇定寻藏尸地。 她们租住的房屋不大,隔壁有三间瓦房,上个月租客搬走了,东家把杂物堆放到屋里,暂且闲置着。 前头有个小院子,那棵石榴树下倒是个好归宿,但挖坑太过招眼。 刚才许氏被吓得丢了魂儿,现在才冷静许多,出主意把刀疤刘埋在庖厨的水缸下。 陈皎想了想,并无异议。 刀疤刘的头颅还在淌血,怕把地面弄脏了不好清理,许氏从灶里取来柴灰洒上。 鲜血很快就与柴灰凝结到了一起。 陈皎寻来破旧的烂布把头颅包裹,母女合力把尸体拖到一边,清理现场血迹,随后又挪开缺了口的水缸。 因着经常舀水,地面潮湿,挖起来也要容易些。 油灯被罩住,灯光微弱如豆。 求生欲促使母女卖力刨土坑。 这会儿才到子夜时分,离天亮还早,二人抓紧时间,不敢有分毫懈怠。 待到卯初,原本放水缸的地方总算挖出一个小坑来。 可刀疤刘毕竟是个大男人,定是放不下的。 眼见时间紧迫,陈皎不作多想,与许氏把僵硬的尸体拖到土坑旁。 许氏心惊肉跳道:“这坑太小,恐放不下。” 陈皎拧眉不语,她可没心思厚葬刀疤刘。 心中默默一合计,索性用蛮力把尸体架到土坑中央,狠下心肠重重地跳到尸体上。 只听“咔”的一声脆响,尸体受重力从腰部被生生折断成两截。 许氏被她的粗暴举动吓坏了,面色惨白,不敢发一语。 那尸体被硬生生折断进土坑里,包裹头颅的烂布脱落,血肉模糊很是瘆人。 陈皎忍着反胃,继续用脚无情踩断两条胳膊,使其折弯。 两条腿同样如此,从膝盖折断,就是要费力些。 尸体以诡异扭曲的形状被强行塞入狭小的土坑中。 陈皎不敢耽搁,催促道:“阿娘别愣着,天快亮了。” 许氏忙上前刨泥土掩埋。 两个弱女子为求活命,不敢松懈片刻,把泥土一一归位填平。 不知是谁家养的公鸡打起鸣来,好似催命符一般吓得许氏手忙脚乱。 陈皎慌忙把地上的泥土清扫干净。 为掩盖新泥的痕迹,又寻来一块木板压到土坑上。 确定看不出异常后,两人才合力把水缸一点点挪到木板上压住。 随后将木桶等闲杂物什搁到周边,掩藏人为痕迹。 把尸体处理妥当,母女又分工合作,仔细清理屋内的其他印迹。 天色已经大亮。 昨晚陈皎挨了一脚,腹部上留下一片淤青,还隐隐作痛。 她实在太累,蜷缩在简陋的木板床上昏昏欲睡。 许氏则换上干净衣裳,鉴于昨晚干了不少体力活,肚子饿得发慌,坐到灶膛前生火煮芋魁。 一早外头就传来响动,原是租住在一墙之隔的邻里张婆子过来了。 昨晚闹出来的动静到底嘈到了他们,特地过来探情形。 许氏听到外头的声音,脏手在襜衣上抹了两把,镇定出去。 那张婆子个高极瘦,身条好似一根芦柴棒。 她面相生得刻薄,脸上无肉,颧骨高高凸起,眼皮子耷拉,三白眼疑神疑鬼地扫院子。 因着一家子是从中原逃难来的,操着一口正宗的北方官话,试探道: “昨晚我依稀听到许娘子这边的动静闹得厉害,本想过来瞧一眼,可黑灯瞎火的,又腿脚不便……” 话还未说完,许氏便“哎哟”一声打断,故意尖着细嗓道:“嗐呀,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昨儿晚上我们阿英睡得迷迷糊糊,竟被耗子咬了。 “娘俩半夜起来打耗子,折腾了好一阵子哩!” 张婆子压根就不信她的鬼话,心想多半是有野男人来做皮肉生意了,却也没有戳穿,只道:“可曾被咬伤?” 许氏摆手,“破了点皮子,没甚么大碍。” 张婆子又神经兮兮扫了几眼许氏租住的破瓦房,浑浊窥探的目光叫许氏平白生出几分心虚。 害怕被她发现端倪,许氏故意提起她家才丧偶的朱大郎。 不出所料,张婆子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好似被踩着尾巴的猫,离开得飞快。 许氏翻了个白眼儿,啐了一口痰,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屋里忽然传来陈皎困倦的声音,“阿娘?” 许氏“哎”了一声,进去看她。 陈皎半撑着身子,眼下乌青一片,警惕问:“方才谁在外头?” 许氏压低声音道:“张婆子。”顿了顿,“她说昨晚听到这边的动静,过来看看。” 陈皎没有吭声。 许氏心里头到底害怕,坐到床沿,一边瞥庖厨,一边问:“儿啊,我们什么时候动身?” 陈皎冷静回答:“明日一早。”又道,“下午我去柏堂,把工钱讨回来。” 许氏心神不宁点头。 就在母女二人商议潜逃事宜时,张婆子回到自家院子,一脸晦气。 他们朱家是外地人,以前在北方有房有地,家底颇丰,无奈胡人肆虐,这才迫不得已举家逃难。 前阵子儿媳妇因病去世,朱大郎成了鳏夫,这会他已经出门帮工去了。 朱老儿则是木匠,整理手上器具,也要开始一天的活计。 张婆子把孙子喊起来洗漱,同自家男人发牢骚,刻薄道: “狗改不了吃屎,暗门子就是暗门子,哪里离得了男人?” 朱老儿看向她,不解问:“怎地?” 张婆子瞟了一眼许氏那边,压低声音道:“昨儿晚上闹的动静,只怕是来了野男人,由着母女俩伺候呢。” 朱老儿没有答话。 隔壁许氏曾做过娼,这事不少人都知道,母女又在柏堂帮工,做皮肉生意倒也在情理之中。 方才许氏提起丧偶的朱大郎,可把张婆子给吓坏了,生怕自家儿子被那不要脸的娼妇惦记上。 下午陈皎出门去柏堂,穿了一身缝补过的褐色褴褛布衣,头戴灰布巾,含胸驼背,毫无仪态可言。 因腹部有伤,走路一直按压着,眉头未曾松过。 巷子两旁的建筑多数都是土墙瓦房,低低矮矮,交错层叠。 陈皎走在阴冷的窄巷里,阳光从缝隙中洒落下来,令瘦弱的身躯沾染了些许暖意。 穿过数条巷子,步入正街,街道边的房屋可比窄巷里的瓦房要气派许多。 它们多数是木楼建筑,也有青瓦房。 以前母女也曾住过青瓦房,不过是在陈皎十岁前。 越往东边走,周边的建筑就越繁华。 柏堂在石牌巷,也就是她平时上工的地方。 所谓柏堂,便是窑子。 亲娘做过妓,妓子生的女儿自然也逃不掉被鄙视的命运。 陈皎无法像常人那样寻得活计糊口,只能去柏堂讨得替姑娘们浆洗衣物的粗活,要么就只能卖身做皮肉生意。 柏堂许给她的工钱极低,老鸨有心把她招入柏堂做娼,平时对她的态度还算和气。 顺利到账房讨得八十六文铜板,余下的一百多文被扣押。 陈皎费尽口舌,账房只道下月结清,她只得无奈作罢。 把铜板仔细藏好,未作逗留,便匆匆折返回家。 许氏已经在收拾包袱了,明儿天一亮就要走。 陈皎归来交了钱银。 许氏不禁发愁,娘俩统共只有一百多文,只怕离开通州都难。 陈皎沉默了半晌,才道:“先走一步算一步。” 许氏打起精神,附和道:“我儿说得对,天无绝人之路。”又道,“等咱们离开申阳县,就去找你爹。” 听到这话,陈皎有些无语。 说起许氏的经历,也实在是坎坷。 幼时曾被多次转手贩卖,后来入了柏堂做妓。 因着年轻时小有姿色,遇到陈姓金主赎了身,被安置在申阳,当外室养着。 后来许氏有了身孕,诞下陈皎来,她的名字也是金主取的。 那金主不常来,但给钱大方,为母女租了宅子请了仆人,一直养到陈皎十岁时才断了供给。 许氏大手大脚惯了,又无一技之长,很快母女俩便穷得揭不开锅。 原身陈皎在十三岁那年因一场风寒病故。 现代的陈皎在一场车祸坠河身亡中借尸还魂穿越而来,接管了这具身体。 她对那个便宜爹并无印象,只听许氏说他是个大人物,至于有多大,她也不得而知。 找到那位恩客已经成为了许氏的执念。 现在陈皎犯下人命官司,去哪里并不重要,只要能离开是非之地就好。 于是翌日一早母女便带着包袱偷偷离开了。 南方的早晨雾气极重,还有些冷。 陈皎裹紧单薄的衣裳,手里握着热乎乎的饼子,一口口啃咬。 饥饿的胃囊被温热的饼子抚慰,陈皎踏上了寻找便宜爹的旅程。 本以为是许氏的妄想,却不曾想,她竟真的认到了一个爹,并且还是一方诸侯的那种!
第2章 通缉逃命 秋日气温下降,带的干粮能保存三四日左右。 如果不是陈皎杀人,许氏只怕会在申阳等到死。 因为这是一个至暗时代。 中原被胡人侵占,王朝被迫南迁,各路诸侯举兵造反,搞得民不聊生。 北方胡人肆虐,把汉人杀得鸡犬不宁;南方则窝里斗,个个都想称王称霸,哪管你百姓死活? 申阳勉强算得上太平。 许氏哪怕穷困潦倒,都不愿意挪窝,因为她还对陈皎的爹抱着幻想,盼着他能来接母女脱离苦海。 现在美梦破碎。 母女为了尽早逃离申阳,许氏咬牙花了四十文铜板乘船去往艾子口码头。 二人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丢在人堆里毫不起眼,并未引起旁人注意。 待她们顺利抵达艾子口码头,已经是翌日下午了。 这里离申阳隔了一个县,先前紧绷的心情稍稍得到缓解。 打听到附近有座寺庙可以借宿,母女徒步前往。 抵达天华寺已是傍晚时分。 当时有好几人要去寺庙借宿,她们跟着众人入了寺门,由沙弥引着去女客寮房。 那寮房极大,地上能躺下二十多人。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59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