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过了一个来月,林勇竟然一下班就去范家吃饭,晚上就住招待所,和父母成了仇人一样。 林父林母最后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能无奈的答应了林勇的要求,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再这么折腾下去,真成了范家的了,他们就一点儿都用不上了。 林父林母也跟林勇谈了条件,必须得经常回来看他们,有什么事情找他,必须得马上回来做,否则的话,将来这套房子不给他。 林勇一下子就把桌子掀翻了,“这房子不给我,你们还想给谁?敢给林巧和林宁,我揍死你们!” 儿子才离家一个月,就跟自己离了心,被范家人拐跑了,林父林母气的病了一场。 一个月后,林勇和范晓娥结了婚,范家大摆宴席,林家只摆了两三桌,婚礼结束之后,林家人去楼空,屋里空空荡荡,看着一片凄凉。 反观范家,一派欣欣向荣,添了个壮劳力,还多了不少新东西,都是林勇带过去的,别看林勇跟上门女婿似的,但林家的钱一点儿都没少要,只不过,以前是当彩礼,现在就当是嫁妆了。 范家赚了,林勇也赚了,只有林家亏了,人没了,钱没了,天伦之乐也享受不到了,只留下孤苦伶仃两个老人,怎么这么苦啊! 第11章 挣钱的点子 再说林宁,林家的障碍暂时扫清之后,她要办两件事,一个是找到挣钱的点子,一个是找到一个住的地方。 林宁决定先不去找工作,现在是1982年,正值改革开放,国家鼓励人们经商做买卖,她也要干点儿什么。 想来想去,她决定做搓澡巾卖,她在澡堂子里观察到,现在搓澡巾还没有被研制出来,大家都用毛巾搓澡,那说明这个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前景大有可为。 搓澡巾的样式很多,林宁找了几张纸就画出来不少,这个技术含量不算高,想要造出搓澡巾,关键还是在布,得找到那种沙沙的,还能搓下泥来的才行。 林宁去了供销社,那里的布最多,各式各样的布一排排的立在柜子里,排列的非常整齐,按照布料的质地、薄厚分区排放。 现在是秋天,厚些的灯芯绒、毛料、骆驼绒之类的放在前面,春夏的印花布,棉布,的确良,泡泡纱等都放在墙根里。 林宁叫售货员拿了几匹布来看,一上手就感觉不是,她记得搓澡巾的布皱皱的,硬硬的,擦在身上涩涩的,而这些布都滑溜溜的,肯定不能把身上的泥搓下来。 她只看不买,几次下来,售货员不耐烦了,“你到底买不买?” “这些布都太滑了,你们这里有没有粗糙点的布?摸上去硌手的那种?” “你说的那是大粗布,我们这里没有。” 哦,林宁失望的点点头,售货员又说道,“布头你要吗?没准儿里面有粗布,你可以自己找找看。” 布头也行啊,万一有合适的呢,林宁点头说道,“要,要!” “两毛一斤!” 售货员拎来了一个大袋子,林宁全要了,上称一称,25斤,一共5块钱,林宁掏了钱,背着袋子回了招待所。 她将25斤布头全都倒出来,一块一块的去找,棉布不行,呢子料不行,法兰绒不行,化纤布也不行,的确良之类的更是不行。 找了大半天之后,林宁发现两种布料最有可能,一种是尼龙布,还有一种,林宁不知道名字。 尼龙布纹理粗,但林宁拿它在脸上摩擦,力度不够,搓澡巾十有八九不是它做的。 还剩另一种布了,它纹理粗糙,有一定厚度,摸上去扎扎的,有点儿像后世的搓澡巾,但又不太像。 想了半天,林宁决定将布拿到水房里去洗一洗,晒干了再看看。 招待所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水房厕所全都是共用的,林宁将布放到盆里,还没有接水,旁边来了一个大妈,她将暖壶里的热水全都倒到林宁的盆里,“姑娘,我这暖壶里还有点福根儿,都给你了,天凉了得用热水。” “哗啦啦”一堆热水浇到布上,林宁还没来及说出一句话,大妈就像一阵风似的走了。 林宁哭笑不得的将布洗了洗,拿回了自己屋,她进到如意空间里,将布晒到树杈上,等她吃了个苹果的功夫,布头就干了。 林宁将布头拿下来,惊喜的大叫一声,“就是它了!” 只见,那块不知名的布头,经过热水烫洗又暴晒之后,竟然起了一层皱皱的纹路,就跟搓澡巾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林宁拿着布头在胳膊上擦了擦,疼的她直呲牙,就是这种感觉! 经过反复试验,林宁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做搓澡巾的那种布,只不过不能直接做,而是先用热水烫一遍,再晒干之后就能做了。 此时,已经过去了一天一夜了,林宁再次到供销社问这种布的名字,售货员说道,“我们这里不卖这种布,都是布头里掺着的,你到纺织厂问问吧。” 林宁去了纺织厂,但纺织厂的布不对个人售卖,林宁正发愁的时候,她看到一个人,正是李欢,林宁眼睛一亮,可以找她啊! “李姐!” 李欢一回头,“林宁!” 她亲热的攥住林宁的手,“好久没见了,你怎么来我们纺织厂了?走,我带你去吃饭。” 林宁说道,“吃饭就不必了,李姐,我找你有个事。” 她拿出那块布头,“你们这里有这个布吗,我想买点。” 李欢将布接过去,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搓捻丝布,我们厂里多的是,又粗又硌手,都堆在仓库卖不出去,你要这种布干什么?” “我想做样东西,等做好了,再给你看。” “看你这神神秘秘的,走,我带你去仓库。” 李欢领着林宁到了仓库,那里果然堆着不少搓捻丝布,有白色的,有绿色的,有灰色的,林宁一样颜色要了一匹,看在李欢的面子上,纺织厂给她按成本计价结了账。 林宁谢过李欢,扛着这三匹布又回了招待所,她又到供销社买了针线剪刀,裁了几个搓澡巾出来,花了半天的功夫缝上。 等缝好后,林宁先试用了一下,完全没错,就是这个感觉! 本来做之前,林宁还想着自己做自己卖,但折腾了一番后,她放弃了这个想法,一个人根本做不过来,得找人合作才行。 林宁拿着搓澡巾去找李欢,“李姐,我给你看样东西。” “这是什么?” “搓澡巾,用它搓澡,可比毛巾搓的干净多了。” 林宁给李欢演示了一下,她轻轻一搓自己的胳膊,一层细细的泥就下来了。 “真好用!林宁,这是你想出来的吗?” “对,李姐,你觉得这个有人买吗?” “绝对有!我现在就想买一个,这个比毛巾好用多了。” “李姐,我想做这个东西卖,我感觉买的人肯定会很多,但是我一个人做不了多少,咱们要不要一起合作?” 李欢很心动,但她还是摇摇头,“林宁,光我们两个人肯定不行,我们纺织厂有布,但做东西得去制衣厂,走,我带你去找我们厂长,咱们一起商量。” “好。” 第12章 合作共赢 李欢带着林宁去找了纺织厂厂长魏蓝,将事情一说,魏蓝拿过去一试,惊喜万分,“真的能搓下泥来,比毛巾好用多了。” 能搓下一大团泥巴的搓澡巾,能征服每一个华夏人,魏蓝也不例外。 魏蓝翻来覆去的看了一会儿,“这是什么布?怎么没见过?” “搓捻丝布。” “搓捻丝布?不长这样啊!” 林宁说道,“我做了一些处理。” 这是搓澡巾最大的秘密,林宁暂时不想说出来,这是她的底牌。 魏蓝了然的看了她一眼,“林宁同志,你放心,要是这个搓澡巾给组织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我们肯定不会亏待你。” 魏蓝已经看到了这里面的巨大商机,这搓澡巾制作简单,投入市场也很快,但关键有两点,一是在布,二是要短期内制造出很大数量,一下子占领市场,这样才能赢得先机,这事他一个人做不成,得找人合作。 魏蓝心中勾勒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这事得上报县委,把制衣厂的曹厂长叫过来一起商量。” 就这么着,魏蓝又马不停蹄的带着李欢和林宁去了县委,召集了制衣厂的曹厂长一起讨论。 也不怪他们这么激动,现在国家鼓励下面的工厂搞活生产,要制造出丰富多彩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生产没问题,但生产什么他们却想不出来。 现在,林宁的这个搓澡巾拿出来,让众人眼前一亮,就是它了!搓澡巾虽然小,但也能走遍全世界,还能出口换外汇! 许多年以后,当永州市东安县城被称为“搓澡巾之乡”的时候,众人回忆起1982年的这次会议,都觉得意义重大。 这时,人们还没有以后那种与幸荣焉的感觉,只觉得挣大钱的机会来了! 曹厂长拿到搓澡巾,马上就开始畅想,“一个人买一块,一块几毛钱,光咱们东安县城,就能挣几十万!” 几十万块钱啊,这在1982年,可是不敢想象的数字! 这搓澡巾看一眼就会做,关键还是在布,众人的目光又投向了林宁,等着她揭秘,林宁笑笑没说话。 东安县委书记董一宽说道,“林宁同志,你之前救了李欢同志的事迹,上了妇女报,我们都看到了,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又马上想出了这么一个好东西,救了我们纺织厂和制衣厂,你放心,组织上不会亏待你的!” 之后,会议商定,林宁提供布的处理方式,还有搓澡巾的制作方式,她这算技术入股,每卖出一块搓澡巾,就给她2%的提成。 这是制衣厂的新政策,专门为了鼓励技术人员创新的,只要有人想出来了新产品,卖出去的东西都能提成2%。 在东安县委监督下,林宁跟制衣厂签订了正式合同,从今天开始,这份合同就是她的金饭碗了,只要制衣厂不倒闭,她的提成就每个月都能兑现。 签完合同后,林宁当着众人揭露了搓捻丝布变成搓澡巾的秘密,众人唏嘘,“原来这么简单啊。” 李欢说道,“从几百种布里,把搓捻丝布挑出来,又用热水烫过,再设计出搓澡巾的样式,做成成品,这每一步,都得有得天独厚的运气和心思,一点都不简单!” 众人点头,确实也是,要不是林宁的一番巧思,谁知道没人要的搓捻丝布竟然能做成搓澡巾呢? 制衣厂的曹厂长邀请林宁去他厂里任职,林宁婉拒了,“曹厂长,做衣服还是你们在行,我只是出个主意,等搓澡巾做出来,我到厂里进货去卖就行了。” “好好好,到时候出了货,我第一个就通知你!”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3 首页 上一页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