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啰,走啰,回家啰。”小孩子多单纯,听见能吃好吃的,提着篮子就往回跑。 回到家清荷放下背篓,拿出个破烂的大木盆,把打的猪草放到盆里,先在院子里把打回来的猪草切了,把猪喂了。 要做个菌汤,主食就不能做稀饭,干脆蒸些红薯配着汤吃。 清文跟着姐姐一起进了灶房,看着姐姐洗红薯,自己主动坐到灶门前烧火。 清荷这边把红薯蒸上,去屋脚下的菜地里摘了几个茄子,一把空心菜,又扯了两片南瓜叶。 茄子切条蒸熟,另加了酱油,米醋,蒜水,葱花调了酱汁淋上,要是再淋上一勺热油那才叫一个香! 拿着南瓜叶将采回来的菌子,细细地洗净了,一些用手撕成条,一些切成片,放在一旁备着。 锅烧热,加上小半勺子油,油热倒入鸡蛋,快速炒熟打散。 鸡蛋炒得稍微老些了,掺上半瓢水,扔两片姜,水开下菌子,大火熬煮一会菌子的香味就飘出来了,出锅了再撒上一把葱花。 院子里传来爹娘的说话声,清荷加快了做饭的速度,快手快脚地又炒了个蒜泥空心菜和杂菌。 “爹娘,洗手吃饭了,清文,快去打盆热水端出去” “知道了,姐姐。” 片刻后,一家子都坐到了灶房墙角的小桌前。 平日里一家人吃饭都在这张小桌子上,只有过节待客的时候才去堂屋的大饭桌。 第4章 灵光一现 一盆子蒸红薯,一盘子凉拌茄子,一盘子蒜泥空心菜,外加一盆子菌子鸡蛋汤,都是自家里种的菜,分量足足的。 “姐,这鸡蛋汤真好喝。”清文顾不上吃红薯,端着碗吹两口气赶紧喝了一口。 清荷给爹娘和自己各舀了一碗汤,拿起一个蒸红薯,一口红薯一口汤,间隙再夹一筷子菜。 这自家种的菜纯天然无污染就是好吃,没什么调料,反倒让蔬菜本身的味道更加突出。 周明远把碗里的鸡蛋挑出来往娘三个碗里放,他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只干巴巴地说了句:“你们多吃点。” 万氏转过头嗔了他一眼,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又挑给闺女和儿子。 庄户人家都把鸡蛋攒着卖钱,地里能卖钱的东西不多,就靠鸡蛋卖了钱买些盐巴针线。 平日里不见荤腥,连鸡蛋都得攒着不动,要拿到镇上换盐。 光吃粗粮和地里头的菜,那能有多少营养,营养不够身体怎么长得好。 后来清荷隔三差五的带着弟弟捉虫子找地龙喂鸡,家里的鸡下蛋下得越来越勤,她就时不时地炒个鸡蛋,煮个蛋汤,给家里人加点营养。 “爹娘,你们也吃,咱们一家人都有份,我磕了两个鸡蛋呢。这阵子我和清文抓了些虫子喂鸡,家里的鸡每天都下蛋的。”清荷放下手上的红薯,又把碗里的鸡蛋分给爹娘。 清文见状,也跟着去夹碗里的鸡蛋递给周明远“我下午还去捉虫子喂鸡。爹娘你们也吃。” “清文你自己吃,你还小,多吃点,身体才长得好。”清荷止住弟弟的动作,又给弟弟碗里添了一勺子鸡蛋。 万氏看看儿子和闺女,也没拒绝:“当家的,你也吃点,咱们都吃。” 孩子懂事,他们也觉得窝心。回头做地里的活再加把子力气。 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了饭,把桌上的饭菜一扫而空。 说来也怪,自从闺女病好了之后做菜的手艺好了不少。 简简单单的饭食这个加点蒜,那个撒把葱,做出来的滋味格外好。 吃过晚饭,烧了热水洗洗脸烫烫脚,天色很快沉了下来。 清荷躺在床上摸着身上又硬又薄的被子琢磨,得赶紧找点赚钱的办法,再有一个月天就冷了,棉衣棉被都得置办。 这年头每年冬天都不缺冻死的人,要是冻得病了,没钱治,铁定熬不过去。 到这地方两个月了,除了前头生病那会吃了几回大米粥,其余时候就是糙米稀饭加红薯,红薯再甜再好吃,吃多也烧心难受。 她想吃米饭,白白的大米饭配上炒肉丝,也不拘加什么菜。 那菜园子里啥都有,回锅肉好吃不腻,青椒肉丝香,莴笋肉片爽口。 想来想去又轻笑起来,果然是晚上更适合做梦啊! 等等,红薯和猪肉? 红薯粉! 我怎么才想到呢?黑暗中,清荷懊恼地轻拍了一下额头。 时下家家户户都种红薯,这东西产量高也抗饿,哪怕是吃多了烧心,家家户户也很珍惜,舍不得浪费了,关键时刻这也是能救命的东西。 清荷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住的那几年,外婆每年都做红薯粉,家里炒肉,炸小酥肉,做滑肉汤都离不开红薯粉。 黑暗中,她越想越兴奋,来了这么长时间了,好歹想出了点东西,看见了希望。 心里放松下来,人就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第5章 尝试新物 第二天早上,听见灶房里万氏做早饭的声音,清荷反常的没在床上墨迹,麻溜起身去了灶房。 灶房里,万氏正往灶膛里加柴,见女儿这么早起来,有些纳闷:“清荷,怎么不多睡会,这会子还早。” “娘,我昨夜里睡得早,睡饱了。”这好不容易有了点想法,得赶紧动手做出来,下几场雨,天气可就冷下来了。 “娘,我来烧火。”清荷坐在灶门前烧着火,把这念头一一说给一旁削红薯皮的万氏听。 万氏性子一向温和,疼爱儿女,听完闺女的话,叮嘱了一句:“先少拿点去做,别糟蹋了东西。” “不会的,娘,我拿十斤红薯就够了。” 看着坐在灶门前乐呵呵的清荷,万氏暗想,女儿大了,脑子灵活有想法是好事,不过几斤红薯,随她去倒腾吧。 家里再穷,几斤红薯还是能挤出来的。 熬到吃完早饭,清荷立马开始动手,选了十斤左右红薯,一根一根仔细地洗干净,做吃的东西,马虎不得,首先就要干净卫生。 把洗干净的红薯疤和根茎削掉,装进干净的木盆里剁,这里没有机器,只能用刀剁,要剁得细细碎碎的才行。 要搁在平时,她剁不了多久,手就酸得不行,剁不动了,可今天不同,盆里的红薯在清荷眼里就跟哗哗作响的银子差不多,她是越剁越有劲。 正当清荷坐在小凳子上剁得起劲时,外头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咚咚的敲门声伴着少女清脆的声音响起。 “姐,你在家吗,我来找你说会话。” 清荷听着是堂妹周清霞的声音,忙应了一声“我在家呢,院子门没锁,你自己进来。” 周清霞是周清荷大伯的女儿,比清荷小半岁,今年也是十四岁,上头还有个哥哥周清波,十六了。 周家两兄弟一向关系好,总是常来常往的,谁家得了的好吃食也不忘给对方送一点。 原来的周清荷和堂妹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二房搬出来后,还是时常互相串门子。 这两个月来,清荷和周清霞也作了好几回伴,这一来二去的,她打心里喜欢这单纯的小姑娘。 “姐,你这是干啥,宰猪食啊,这么大个漂亮的红薯你咋舍得喂猪?” “这可不是用来喂猪的,我做好东西呢。” “红薯能做啥呀,也就能管饱。”清霞小声嘟囔着,也不细问,自己寻了一个小凳子坐在对面, “清文呢?不在家啊?” “一早就和壮壮出去玩了。”清荷抬眼看了看对面的小姑娘,身上一件蓝色的碎花上衣,略微有些大,袖口往上收了一截,瞧着勉强合身了些。 小姑娘的长相随她娘,脸蛋圆圆的,一笑起来两只眼睛就眯成了豌豆夹,看着就讨喜,顺眼。 “清霞,堂屋桌上有花生,你去拿来吃。” 周清霞没去拿花生,反而从兜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碎碎的花生糖,往清荷嘴里塞了一块,自己也跟着吃一块。 “你哪来的糖,这花生糖可不便宜。”这花生糖做法不难,清荷也知道做法,但糖是个精贵东西,清荷没敢打主意。 “我老舅前几天来了一趟,给我们家送了点山货,临走的时候塞给我的,让我甜甜嘴。清荷姐,要我帮忙做啥不?” “不用,我自己来,你坐着陪我说说话就行。”清荷一手剁着一手揉了揉腰,心里盘算着要是这东西能赚钱,一定要把工具给备齐了。 两人说着话,时间也过得快,眼看着快到晌午了,清荷终于把红薯剁完了。 周彩霞把地上的花生壳收拾了,拍拍手上的灰:“姐,我回家做饭了,你有空来我家玩。” “好,路上小心点。”自己赶着去菜地里,摘了几根丝瓜几个茄子准备做晌午饭。 第6章 做红薯粉 吃罢饭,清荷问周明远有没有时间,帮忙把剁好的红薯用石磨磨了,院子里的石磨她试了一下,转两圈就转不动了,这是个力气活,只有她爹能做。 周明远下午还得下地,腾不出时间来,只能等傍晚时分他从地里回来再磨。 清荷就趁着下午的时间,拿纱布和木条做了个简易的工具。 次日早上,天才蒙蒙亮清荷就起来了,把昨夜周明远磨好的红薯渣加了清水,一瓢一瓢的用她昨天做的工具过筛。 她想早点做完,待会太阳出来能早些晒上。 见她一个人做得费劲,万氏往灶里加了一根棒子也来帮忙。 万氏做惯了家务活,手脚麻利,有了她的加入,第一遍过滤完成得很快。 接下来就是等,等水里的粉沉下去,把水倒出来,加清水再洗一遍,重复一次过滤的过程,到最后桶底便会有白色的湿粉。 这还没完呢,湿粉还要晒干,晒干了再搓碎才是天然的红薯淀粉。 晒了几天后,清荷终于见到了干干的红薯淀粉。 “姐,这真是红薯做的?”周清文好奇地打量着桌子上的东西:“看起来白白的,像白面一样,就是没有白面细,是能做馒头吃吗? “小馋猫,这可不能做馒头。”见弟弟有些失望,话锋一转“这是做肉吃的。” 果然,听见肉小家伙立马两眼放光,随即又想到肉那么贵,家里穷,哪来的余钱买肉,又慢慢垂下了眼皮。 清荷有些心疼地摸摸弟弟的头,没有说话,还不知道这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她不能说得太肯定,不敢随便给承诺,没有期待才不会失望。 一旁的万氏看着两个孩子,心里又堵又难受,都是他们做爹娘的没本事,让两个孩子跟着受苦。 “可惜出粉不多,十斤红薯出得粉还不到两斤。”眼见着气氛越来越伤感,她娘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清荷最见不得这种氛围,忙转了话头“娘,明天我得去一趟镇上,试试看能不能卖出去。”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79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