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奶奶叹了口气:“也是,外头冷,她身子一向不大好,就在屋子里待着更好。” “那可不,来来来,张婶,先趁热吃着。”万氏热情地招呼着同桌的女人,家里好多年没吃过杀猪饭了,往年喂的猪,哪里舍得自己吃,一律卖给了屠户换钱。 其实不仅万氏家里是这样,在坐的女人家里也是同样状况,杀猪啊,那可是有点家底的人家才舍得做的事。 刘氏闻着红烧肥肠的香味,率先夹了一筷子肥肠吃起来,越吃眼睛越亮,没想到猪下水也能做得这么好吃。 她先头还说不吃肥肠,只是清荷刚才煮的时候,那味道香得逼人,她实在没忍住。 肥肠色泽油亮,不仅没有腥气怪味,反而香味浓郁,口感略带嚼劲,肥而不腻。 其他人见刘氏吃得欢,原本不敢吃的人,也不由自主地把筷子伸向红烧肥肠。 村长家的张氏,一开始还带着怀疑的态度,等吃过一口之后满脸震惊,这猪下水能做得这么好吃? 张氏又夹了一筷子泡椒猪肝,猪肝炒得又入味又嫩,吃得不住点头:“明远家的,你家清荷的手艺不一般啊,我吃着比做酒席的大厨都做得好。” 不等万氏接话,桂花婶也跟着说:“猪下水能做得这么好吃,本事可不小,平常我们做的猪下水,家里的狗都不吃。” 万氏心里笑开了花,嘴上还谦虚:“哪里的话,不过是小姑娘家嘴馋瞎折腾,肉咋做都好吃。” 清霞嘴里嚼着肥肠:“姐,你这猪大肠你怎么洗的,一点味都没有。” 清荷也不藏私,把清洗的方法细细说了。 “姐,面粉和盐多贵啊,哪舍得这么用,有没有其他不费钱的方法啊。”清霞觉得肥肠好吃,还想自己回家也做一做。 但听说要面粉和盐来洗,她赶紧摇了摇头,她要是敢那样做,娘会揍她的。 清荷喝了几口骨头汤,这汤炖得又香又浓,骨头上的肉都炖掉了:“也能用草木灰来洗,不过要多洗几遍,费的工夫多一些。” “费工夫怕啥呀,猪下水便宜,好吃又不贵,也是肉呢。”清霞乐呵呵地说。 大家一致觉得红烧肥肠好吃,如今得了方法,都打算回家找时间试试。 男人这桌,几个大人加上清文和王长喜家的儿子壮壮,正好坐满一桌。 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好菜,传出阵阵香气,引得人肚子咕咕直叫唤。一时间谁也顾不上说话,低头猛吃着。 红烧肥肠好吃,炒猪肝不错,回锅肉更不用说了,张屠夫最喜欢的是那盆麻辣入味,味道醇厚的毛血旺。 张屠户喜欢吃猪血,他家婆娘每次都用白菜萝卜一起炖,以前吃着也不觉得难吃,今天吃到这桌上的毛血旺,才知道啥叫真正的好吃。 毛血旺汤汁红亮,油而不浊,上面撒着绿绿的葱花。 捞一块放入口中,猪血嫩滑,汤汁麻辣,一时间又烫又麻又辣,囫囵几下吞下肚,才惊觉没品出滋味。 桌上的饭菜油水多又好吃,一桌人忙活了一上午,就着一桌子好菜,吃了八分饱,才渐渐放慢了速度,吃着酒菜,说起话来。 “周二哥,我吃过这么多杀猪饭,就属你家这顿饭最好吃!”张屠户性子直爽,说话也是直来直去。 “可不是,二哥,今天我可是饱了口福了。”王长喜夹了一筷子毛血旺,接过张屠户的话,手上竖起来大拇指。 “好吃就多吃点,今天饭菜管够啊。”听到大家夸清荷做的菜好吃,周明远也开心。 村长王有富慢慢放下筷子,和周明远碰了一个:“明远啊,清荷丫头手艺这么好,你有福气啰。” 吃了今天这顿饭,王有富心里也算明白了周家是如何跟满香楼搭上的线。 满香楼是吃饭的地方,周家丫头做饭的手艺好,不就是笋壳套牛角——正合适嘛。 周明远虽然平时不善言辞,这会也知道跟村长说好听的话:“有富叔,论福气谁都比不过你家,你家永才有出息,书念得好,是个有大前程的” 说到读书的孙子王永才,王有富心里是真的自豪,嘴上却道:“不成不成,他还不成,还得磨练磨练。” 王永才今年十五岁,已经是童生了,要能考上秀才,那才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周明远的语气里带着羡慕,读书人多稀罕呐,读书费钱,村里就村长家的孙子在镇上学堂念书,其他人家供不起。 不过自家商量好了,来年把清文也送去读书,不说考什么功名,至少能写会算不做睁眼瞎。 第26章 置办年货 被周明远惦记的清文,正吃得满嘴油亮,不时和身旁的小伙伴嘀咕几句。 清文身旁的小男孩,叫壮壮,是王长喜家的小子,比清文小一岁。两家大人关系好,常来往,这两个孩子也是从小玩到现在,好得跟亲兄弟似的。 “清文哥,你家的饭菜每天都这么好吃吗?”壮壮往嘴里扒着鱼香肉丝,含糊不清地说。 “是啊,有时候比这还好吃呢。”清文还记得之前的红烧肉。 “哇!清文哥,你太幸福了!我也想当你家的儿子,这样就能每天都吃好吃的了。” “可以是可以,不过你不能每天都来我家当儿子。三天,不,五天来当一次吧!我让我姐给你做好吃的。”清文有些不愿意,但壮壮是他最好的朋友,不同意就显得他太小气了,最后只好自己退让一 点,谁让他是哥哥呢。 隔五天就能吃好吃的,壮壮了开心了:“谢谢清文哥!” “哈哈哈哈,两个傻小子。”稚嫩的童言童语逗得桌上的人哈哈大笑。 万氏这桌都是女人,也不喝酒,说说笑笑的,一顿饭很快吃完,大伙帮着把桌上的碗筷收拾了。 男人这桌,张屠户要把周明远家另一头肥猪赶回镇上,也不敢多耽搁。 万氏那一桌刚收拾完,周明远这桌人也下了桌,大家客套几句,然后各自归家。 刘氏和清霞没走,今天吃饭的人多,碗筷也多,她们帮着洗刷了,回去的时候把自家的碗筷也一块带走。 四个人都是手脚麻利的人,很快就把灶房和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中午的好菜还剩了好些,万氏捡好的装了,让刘氏带回去吃。 送走刘氏和清霞,清文又跟壮壮跑了出去,周明远去送张屠户,家里只剩下清荷跟万氏,方才还热闹非凡的小院,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清荷看着破旧的小院和身后低矮的房屋,下一个目标渐渐明朗起来,要盖房,盖大房子! 如今家里还有些银子,这些银子盖一般的房子是绰绰有余,但要按照清荷的想法来盖,就有些不够了。 明年清文要上学堂,家里还要买地,花钱的地方多得数不过来。 还是要努力赚钱,赚更多的钱! 腊月的早晨冷得很,清荷睡到万氏叫吃饭才爬起来,穿上衣服,迷迷糊糊地从房里出来,呼吸了几口新鲜冷空气,脑子瞬间清醒过来。 灶房里,万氏把早饭一一摆上桌,南瓜粥,一盘子肉馅烙饼,一人一个鸡蛋,还有一碟子小菜,这样的早饭,整个村里找不出第二家。 家里有了稳定的进项,万氏也听清荷的话,把家里的伙食水平提高了不少。 鸡蛋也不攒着卖钱了,每天早上,一人一个鸡蛋,补充啥蛋白质。 今天逢集,不仅要去出摊,还要置办年货,因此一家人都要去镇上。 这几天没下雨,路面干爽好走,清荷琢磨着自家来年也买辆牛车,长期坐车去镇上,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买辆牛车,每天赶车去镇上,偶尔拉东西送货也用得上。 年前赶集的人多,大家都是来备年货的,过年马虎不得,再穷的人家,碰到过年,也舍得给家里添几分喜气。 忙过人多的一阵,万氏交代周明远和周清波看好摊子,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去买年货。 临近年关,集市上比平常更热闹,多了各种充满年味的东西。 远处卖红灯笼的摊贩,特意搭了架子把好看的灯笼挂出来,街角卖对联和门神的,手里也拿着崭新的对联向路人展示。 街道两边卖各种零食的的小贩更是卖力地吆喝着,处处彰显着喜庆。 清荷心中感叹,这才是过年该有的味道啊! 过了年清文要上学堂,万氏想着早些给清文准备两件长衫,女儿也是大姑娘了,给她做几件鲜亮的衣裳,好好打扮打扮。 去的依旧是上次买棉花和布匹那家店,店里的老板娘还记得他们,万氏三人一进去,老板娘就跟着招呼:“大妹子,这次买点什么?是给孩子们做过年的新衣裳?” 布店老板娘做事爽快,万氏也喜欢跟她打交道:“是做新衣裳,家里的孩子年后要上学堂了,做两件长衫。 “哎哟!要上学堂啦!这孩子看着就机灵,等过几年成了秀才老爷,你就享福啰!”老板娘打量打量一旁的清文,开口就是一顿夸。 “还没进学堂呢,哪里就那么容易就成秀才老爷,不过啊,还是谢你吉言了。”做生意的人会说话,三言两语说得万氏眉开眼笑。 老板娘帮着推荐了做长衫的料子,万氏摸着手上柔软光滑的料子犯了难,这么好的料子让她动手做,她怕糟蹋了好料子,而且她也没做过长衫,怕做不好。 “大妹子,这么好的料子都买了,干脆就在我这儿直接做呗。”老板娘很会察颜观色。 “我想想啊,你这儿做衣裳贵不?”万氏还有些犹豫,在店里做衣服,那肯定不便宜。 “哎呀,不贵不贵。”老板娘取下台子上的尺子,去量清文的尺寸:“你也算是我的熟客了,我给你打个半数,两件衣服收一件的工钱,成不?” 听见打个半数,就没有女人不动心的,果然万氏当即就同意了:“成,做两件长衫,就拿雅青色的,我再给我闺女选两身好看的料子。” 万氏在一堆红色里挑挑拣拣:“清荷,你看你选哪一块料子,娘看着都不错。” 亲娘手下那一堆红,晃花了清荷的眼睛,想象了一下自己穿着红色暗花短袄的模样,清荷脑中飞过一排乌鸦,惊得她打了个抖。 怕万氏真的给她选一身红色,清荷赶紧选了两匹料子,一匹鹅黄色和一匹藕合色,抱在怀里:“娘,我选好了,你不用看了。” “你咋选这么素净的颜色,那红色多好看呀,又喜庆又衬肤色。”万氏还想再劝劝女儿。 清荷选的时候就找好了理由:“娘,过完年就开春了,这两个颜色春天穿好看,素净优雅。” 见女儿真的喜欢,万氏也不强求。 出了布店,母子三人慢悠悠地逛着街,清荷看见好些妇人头上都戴着首饰,再看看她娘,头上就簪了一根雕花的木头簪子。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79 首页 上一页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