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家里人人都有,娘,你快进进屋试试。”万氏把棉衣往婆婆手上递,催着婆婆去换上试试。 “那成,我去试试,你大嫂在后面喂猪,你先去堂屋里坐坐。”李氏就着灶房门口盆里的水洗了手,擦干了水,才拿着衣服去里屋。 万氏前脚刚坐下,大嫂刘氏后脚就跟着进来了,妯娌俩拉了几句家常,就见婆婆李氏穿着新棉衣走了出来,高兴得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老二家的手艺好,这大小正正合适。” 两个儿媳对着老太太一阵夸,把老太太逗得眼角的皱纹都笑深了几分。 说笑一阵后,万氏正了正神色,对婆婆和大嫂说明了来意,刘氏自然是满口答应。 庄户人家红薯种得多,一文钱一斤的价格也没人买,自家的都吃不完,谁还买回去吃。 接下来连着好几天时间,一家人都忙着做红薯粉,做粉条,累得每天晚上倒头就睡。 好不容易把买来的红薯都做成了干粉条,清荷又忙着炒辣椒,磨辣椒面,做辣椒油。 哪怕是个小摊子,要准备的东西也不少,锅碗瓢盆,桌子板凳,炭火,调料一样都少不了,光准备摆摊的东西,一家人都忙得够呛。 隔天,周明远和清荷去了镇上,找了镇上的牙人,在靠近码头的一户人家租了一间屋子,五十文一个月。 因着屋子窄小,又没有窗户,一直没人愿意租。 清荷倒是不介意,她租这屋子只用来放桌子板凳的,总不能每日里搬来搬去,那也太麻烦了。 租了屋子,跟着牙人买了两套旧桌凳,清荷又买了做酸辣粉要用的调料,菜籽油,和几个小罐子。 一切都准备妥当后,周明远提前一日去镇上租了摊位。 云溪镇的街面上固定摊位都有摊位费,一月十五文钱,里长安排了人每日来回巡街,防止一些泼皮无赖骚扰店家。 清荷暗暗称奇,没想到集市的管理这么规范,这样一来,虽说舍了些钱财,也杜绝了很多麻烦事。 第16章 开张大吉 开张这天,全家人早早地到了镇上,周明远租的摊位人流量不错,旁边是一家卖包子烧饼的,正是上次清荷买过的那家。 “爹,娘,我给你们一人做一碗酸辣粉,你俩早上就没吃什么东西,这一早上又没休息过,待会要是忙起来也时间吃饭了。” 万氏正在一旁洗青菜,直接就给拒绝了:“你跟清文吃吧,我跟你爹就不吃了,留着待会卖钱。” “娘,清文正吃着肉包子呢。” 清荷朝吃得正香的弟弟抬了抬下巴,接着又压低声音道:“娘,这酸辣粉要煮出来吃着味道才香,光这样干等着,客人哪里会来,你和爹就当是在招揽客人。” 话说到这儿,万氏只得点头应了。 清荷快手快脚地做了粉,把清文叫过来细细叮嘱:“一会就在摊子上,别乱跑,镇上人多,小心被拐子抱走了。” 清文乖乖地点头:“姐,待会我做什么呀?” “你帮姐姐吆喝吧,姐姐不好意思开口。”清荷故意逗他。 清文平日里一逗就爱脸红,腼腆又可爱,这会却答应得利索:“行,我来吆喝,姐你不用开口。” 趁着这会没人,清荷把空碗里都放上调料,她以前看那些卖面卖粉的都这样做,能节省不少时间。 小摊的桌上万氏和周明远两口子正吃得香,那筷子一搅,酸辣粉的香味就飘出老远。 过路的闻见酸酸辣椒的味道,不自觉咽了口口水,上前问道:“这是什么?怎么卖的。” 清荷立刻上前机灵地答话:“这是我们家独家的酸辣粉,五文钱一碗,客人要不要尝尝。” “给我来一碗。”那过路人倒是爽快。 “哎,您稍等,马上就来。”因着碗里的调料都是现成的,清荷只需要煮粉,煮菜,速度很快。 来了客人,清文立马按照姐姐教的,大声地吆喝起来:“吃酸辣粉啰,又香又好吃的酸辣粉。” 那过路人吃了两口,赞道:“这个味好吃,又酸又辣吃着过瘾。” 酸辣粉独特地香味,不停地刺激着路上行人的嗅觉,不少人都忍不住叫一碗来吃。 “嘶,这是东西吃着劲道。” “老板,你家辣椒油真香,再给我添点。” “老板,再来一碗,多放点醋。” 清荷家的小摊子上,客人来了一波又一波,几人忙得脚不沾地。 清文见状,越发卖力地吆喝着。 晌午刚过不久,带来的粉就卖光了,不少围观的人听说卖完了,还有些失望,嚷着让老板明日多准备些,明天一定要来尝尝味道。 收拾好摊子,万氏上隔壁买了几个肉包子,塞给女儿和儿子:“都累着了吧,包子是热乎的,快趁热先吃点,晚上回去娘给你们做好吃的。” 回到家中,头第一件事就是把门窗都锁上,一家人把今天的收入都放在床上数。 八百七十五文,刨出成本,少说也赚了六百多文,这一个月下来不就有将近二十两银子了。 一家人越想越高兴,能赚到了钱再累都是值得的,不过今天第一天摆摊,手忙脚乱的,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没付钱就走了。 清荷低头沉吟了片刻:“爹,娘,咱们得各自分好工,不能像今天一样谁都收钱,到时候客人给没给钱都不知道。” “你看着怎么安排合适,我们听你的。”生意好,能赚钱,万氏如今觉得女儿说得都对。 清荷又看看她爹,周明远闷头接了一句:“听你娘的。” 万氏说听清荷的,他说听万氏的,这不还是听清荷的嘛,万氏侧头嗔了他一眼。 最后商议决定,清荷只管煮粉,万氏给客人上粉,周明远负责收钱和收拾碗筷,清文待在姐姐旁边吆喝或者帮忙擦擦桌子。 第17章 热情大嫂 万氏把钱收起来锁进箱子里,喊周明远去杀只鸡,自己去厨房烧水褪鸡毛。 要放平时万氏也舍不得杀鸡,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鸡。 可今天出摊生意好,赚着钱了,万氏心里有了底气,也心疼孩子们受了累,想着杀只鸡给孩子们补补。 杀鸡,褪毛,把鸡宰成块切了几片姜炖上,万氏去菜园子里又拔了几颗葱,几个萝卜。 家养的老母鸡炖出来的汤,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随着风飘出老远,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蠢蠢欲动。 鸡汤炖好后,万氏选了些好咬的肉并一大碗鸡汤让周明远送去老宅。 晚上吃饭的时候,清荷别的没多吃,鸡汤倒是喝了好几碗。 吹开面上的油珠,喝一口雪白的鸡汤,汤鲜味美,热热的鸡汤下去,唇齿间的香味久久不散,令人回味无穷。 一碗鸡汤喝完,一股子暖流从胃里蔓延到全身,一身的疲累散得一干二净,整个人通体舒畅。 第二天,一家人还是早早地到了摊子上,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这会儿又还早,街上还没几个人。 隔壁买肉包子的大娘见他们来了,笑着跟万氏打招呼:“大妹子,来这么早没吃饭吧,来尝尝我们家的包子。” “不用了大嫂,都吃过饭才出来的,你留着卖钱。”万氏连连摆手推辞。 那大嫂也不管,自顾自捡了几个肉包子用油纸包了,放在桌子上:“别这么客气,几个肉包子也不值几个钱,给孩子们香个嘴。咱们两家摊子挨在一起,那不就是邻居嘛,也是一场缘分。” 万氏说不过,只好道了谢,收下了肉包子,让孩子们待会饿了吃。 不知对方什么来意,万氏也不敢轻易说什么话,生怕一个不注意上了当,这生意人可比她精。 她不明白隔壁示好的目的,清荷却是明白的,这是见她家昨日生意好,想着打好关系互利互惠呢。 想着不是什么坏事,清荷上前几步说笑道:“婶子家的包子做得好吃,我们都买过两回了,说不得有那胃口大的客人,就喜欢就着肉包子吃酸辣粉呢。” 那大嫂顿时眼睛一亮:这丫头倒是聪慧,这么快就明白她的意思了。 拉着清荷的手就开始夸:“大妹子,你家姑娘怎么养的,长得真水灵。我在这条街上待了这么多年,也没见着几个这么好看的姑娘。” “当不得大嫂的夸。”万氏听见别人夸自己孩子,自然高兴,脸上的笑容比方才真诚多了。 这时,隔壁的摊子上来了客人,那大嫂匆匆说了句:“大妹子,我夫家姓余,家中排大,你唤我余大嫂就成。” 万氏还没来得及答话,自家的摊子上也来了客人,也赶着招呼客人去了。 晌午的时候,万氏让清荷煮了两碗酸辣粉给隔壁送去,普通百姓过日子都不容易,不能白吃别人的东西, 这一日,仍旧是晌午才过就卖完了。 很多前一天没吃到的人,半上午就来了,就怕跟昨天一样只能闻味道吃不到东西,昨日吃过酸辣粉的,更是忘不了那滋味。 接下来,第三日,第四日……直到过了半多月,摊子上的生意才没那么火爆。 这期间有那胃口大的,吃了酸辣粉没吃饱又舍不得花钱再买一碗的,上隔壁买几个素烧饼就着汤吃,吃着也满意。 摊子上位置不够坐时,隔壁也腾出桌来帮着招呼客人,时间一长,两家的关系一日比一日亲近。 第18章 被讹上了 连着出了一个月的摊,大家都累坏了,清荷让家里人在家休息一天,钱是赚不完的,身体才是最大的财富。 家里的干粉条快没有了,清荷盘算着再买些红薯回来做粉条。 吃过午饭,清文便跑出去找小伙伴了,剩下三人照例坐在堂屋里,桌子下放了个火盆,烤着火一家人商量起事来。 “娘,家里的粉条不多了,得买些红薯回来趁着年前再做一些。就找村里的人收吧,这些日子外头风言风语的,眼红咱们家的人多,这样下去咱家在村里该受到排挤了。 在村里收些红薯,一来我们本来也需要,二来,要是有人排挤咱家,那些卖了红薯的人家在外头自然会帮咱家说话。”这时代不像现代,能关起门来过日子,邻里关系是必不可少。 “成,我明天就去收,这些个爱嚼舌根的,就见不得别人家好。”外头的话,万氏早就听见了,不过是忙得没时间理会,理会那些人干啥,她忙着赚钱呢。 不过,女儿说的话在理,外头眼红自家的人多了,指不定做出什么坏事来。 “爹娘,还有个事,我想请大伯母和清霞来帮忙做红薯粉。一人天十五文钱。”清荷拢了拢火盆,等着爹娘的意见。 “我看成,你大伯家日子也不好过,一家人就靠地里的出息过日子,眼看着你堂哥翻过年就十七了,还没说上姑娘,你奶奶这些日子愁得都睡不着觉。”清荷话音刚落,万氏就接话答应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79 首页 上一页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