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乔希瑶在送舒曼回杨家的路上,跟她提了一嘴道:“曼曼姐,咱们做果汁、糕点卖的事情,一次两次还行,做多了,难免会露出马脚,被人眼红举报,迟早惹上事儿。其实我们知青下乡,都是奔着建设广大农村来的,石水村大部分的村民都很淳朴,对我们知青也挺友好,相信你也从老知青点的邹组长嘴里听说了,石水村每年生产的粮食,除了上交粮税和集体,剩下分到村民们的粮食,不足以支撑一整年。许多村民一到年末就要拖家带口外出乞讨,已经成为这一片黄土大地屡见不鲜的事情。曼曼姐,我想,我们不能白读书,我们也不能白下乡,要成为伟人所说的那样,真真正正的建设起新农村。” 舒曼停住脚步,偏头看她,脸上止不住的惊讶:“行啊,瑶瑶,你有这样的绝悟,我很高兴。说实话,我从下乡到石水村开始,我心里就盘算着要在石水村大干一场,但是从下乡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地里忙着干活,也没有机会跟村里的干部们谈谈致富的事情,如今你有这样的想法和绝悟正好,咱们一起去找村支书谈谈这些事情。” 乔希瑶道: 舒曼想了想,觉得她说得也对,不管她们两人有什么好的计划想法,终究她们是女同志,人微言轻,村里的干部不一定会听取采纳她们的意见,但要是所有的知青都团结起来向村干部们提意见,他们不重视也得重视。 两人当即决定找所有的知青们开个会。 舒曼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到邹乐安,把自己的想法跟他说了一遍,让他出头找到所有分散住在村民家的知青们,在中午的时候,集合在村子的晒卖场开个会。 晒麦场放了许多麦跺子,二十几个知青集合在一起,或站或坐在麦跺堆上,双手拢进衣袖里,一个个被寒风吹得缩颈脖子,冻得鼻尖发红。 “邹组长,大中午的,叫我们来这里开会干嘛?”一个长相颇为富态的男知青,脸色不耐烦道:“这会儿正是午休时候呢。” 邹乐安穿着一件半旧的中山装,里面穿着一件薄薄的旧棉衣,同样被冻得鼻尖发红,站在众多知青面前道:“是这样的,昨晚舒知青和乔知青来找我,说是想召集大家开个会,问问大家,想不想改变现状?” “什么意思?”有人发问。 邹乐安偏头,示意站在一个高大麦跺后面避风的舒曼、乔希瑶两人出来说话。 乔希瑶没动,她一个炮灰不适合做出头鸟的事情,会被在场的人各种针锋相对。 舒曼不一样,她是女主,自带主角光环,由她出头,自带说服力。 她给舒曼递一个眼神,示意她去。 舒曼哪里看不出她的小心思,心里好笑不已,伸手捏了一把她的纤腰,这才走到邹乐安的身边,神情认真道:“是这样的,同志们,在我说我想说的事情之前,我想问问大家,都还记得当初咱们为什么下乡来得吗?” “谁不记得,不就是为了响应□□的号召,下乡来支援建设的么。”一个老知青回答。 他们不同于后面几年下乡来的新知青,作为最初下乡的老知青,他们不知道农村的现状,都是带着豪情壮志来得。 甚至他们还记得,当初他们下乡来到泽化县,坐上公社领导派来的驴车时,他们不觉得这里贫穷落后,反而觉得秋高气爽,一个个唱着红色歌曲,自信满满地前往各个村落大队进行支边。 可是后来的后来,繁重的劳动,无时无刻的饥饿,和村里人发生的诸多矛盾以及一系列事情,让他们早已忘记当初下乡来的理想和目的,整日为了赚工分,填饱肚子,在地里拼命劳动,干到整个人已经麻木疲惫,不知道自己下乡来农村究竟是为了什么。 如今听到舒曼的话,老知青们回忆起当初的事情,内心都十分感慨惆怅。 长了一张瓜子脸,眉清目秀的鲍思洁看着舒曼道:“你问这些,跟你说得事情有什么关系?我们就算有理想有抱负又怎么样,在这穷山恶水的山卡卡里,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那你就想错了。”舒曼昂着头颅,神情高傲道:“我今天找大家来,就是想让大家一同改变现状,实现大家当初的理想抱负!我们知青不应该成日只下地干活,我们都是读过书,有着高文凭学历的人,我们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大地,建设出属于我们的事业,振兴农村!” 跟付凯旋站在一块儿的沈梦雪,就见不得舒曼那意气风发的模样,第一个跳出来,声音尖锐道:“大话谁不会说!人家老知青们没想过要振兴农村吗?要你在这里跳脚,可把你给能耐的!” “我说到就能做到!”舒曼眼神凌厉的看她一眼道: “舒知青,我支持你!”乔希瑶第一个跳出来,支持舒曼:“我不想一辈子都在地里刨食,我要跟你一样,带领石水村全村人民,走向集体不愁吃穿的好日子。” 立即就有人嗤笑:“还过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说什么胡话,做什么白日梦哩,要真能做到带领全村脱贫吃穿不愁,石水村的人就不会祖祖代代都这么穷了。” “我说到就能做到!”舒曼神情坚毅,再次询问:“有哪些人愿意支持我,跟我一起去大队部找干部说项?” 穿着一身冬季厚实的黑色棉服,五官英俊的跟周围一群神色颓废,穿着打扮都很土的知青们,完全不在一个线上的付凯旋,没有一丝犹豫道:“我支持你,跟你一起去。” 沈梦雪看他支持舒曼,心里又酸又急,在他身边低语:“付大哥,你别被她的大话冲昏了头脑,跟着她一起瞎胡闹,万一你们去大队部,没说服村里的干部,还把干部们都得罪了,以后你们在村里还怎么立足。” 付凯旋不为所动道:“畏首畏尾,怕这怕那,不是我们热血青年的风格。我们下乡就是来农场支援建设的,要跟村里的农民一样一辈子都在地里刨食,那我们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舒知青有想法,也敢去说服村里的干部,我又不缺胳膊缺腿,为什么不支持。” 他这番话,说得在场不少知青都动了心。 是啊,他们中的很多知青,当初下乡都是抱着建设广大农村的目的才下乡的,却没料到,会被现实打败,被一斗米困在这黄土高原上。 他们不是没有想法,不是没有理想抱负,与其担心会给村干部们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担心以后得日子不好过,不如放手一搏。 反正结局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们倒想看看,这舒曼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再者,付凯旋是从首都来的,听说是高干子弟,村里和公社的干部都对他十分客气,由他顶着,村干部们再怎么不高兴,也不会把气发在他们身上。 顿时有好几个知青纷纷发声:“舒知青,我支持你,我跟你去。” “我也去!” “我也支持!” 自己提出的意见得到不少人支持,舒曼心中松了一口气,向付凯旋投去感激的目光。 她很清楚那些人为什么忽然转变态度改口,他们可不是因为她的一番豪言壮语所触动,而是因为付凯旋这个有身份背景的人开了口。 她跟付凯旋原本在暧昧期,两人都还没向彼此表白,确认心意,沈梦雪一直插在他们中间,闹出不少事情。 村里也有许多倾慕付凯旋的大小闺女,一直围着付凯旋转,付凯旋身边桃花不断,舒曼也有不少男知青和村里的男人们向她献殷勤,两人的感情一直在沉闷着,找不到出口来释放,两人已经好多天没站在一起,好好的说过话了。 付凯旋无条件支持她的举动,无疑让两人处于冰冻状态的感情得到了缓和。 接触到舒曼的目光,付凯旋好心情的冲她微微一笑,他本就五官精致,唇红齿白,眉目深邃,一双桃花眼漆黑深邃,与舒曼对视一眼,透着一贯的野性和狂傲。 那是他身处首都机关单位大院子弟,自带的气质。 舒曼被他这一眼看得心脏呯呯直跳,脸颊微红的把目光移开,等着其他知青表态。 乔希瑶看到两人的眼神动作,没有一丝意外的微微一笑 。 还得是男女主角啊,男帅女靓,由他们强强联手出马,就没有他们搞不定的事情。 沈梦雪看到两人的神情,却是恨得牙齿痒痒,眼神阴郁地望着舒曼,心里又在憋坏水。 在其他人都陆陆续续表态要支持舒曼工作时,刘晓梅还有其他好几个女知青却是默不作声。 刘晓梅从下乡开始,就被乡下繁重的劳动,累得萌生了要想办法回城的想法,可是回城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下乡的这半年里,她一直找村支书、二大队队长,甚至村里的其他干部办法,不停地询问他们有没有办法让她回城去,得到的回答自然是没有。 她不信邪,四处去别的村儿打听,有没有什么回城的法子,结果得知不少村的干部,暗示女知青们主动奉献,才有可能给她们弄一个回城的指标。 她诸得知确实有些知青回城了,但到底是不是通过那些村干部回城的,也没人知道。 而石水村从第一批知青下乡开始到现在,只有一个知青回城,那就是当年村里的一大队队长对某位女知青实行了侵犯,后东窗事发,被公安局同志抓走枪毙了,为了弥补那位受害的女知青,公社将那位女知青推荐到了工农兵大学,回了城。 此后多年以来,公社一直再三强调石水村的村干部要洁身自好,不允许做出压迫、威胁知青们的事情。 而村支书解志也不是个好色之人,虽然为人也有不少缺点,但他脑子挺清醒,知道自己只要做好份内的工作,不出大的乱子,多为村民们考虑,这个村支书的位置,他能一直坐下去。 是以,想从石水村干部走捷径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刘晓梅实在是累怕了饿怕了,如今她住进了曹家,曹老三一直向她献殷勤,给她各种分担干活,把自己的口粮给她吃,对她各种好。 曹老四也同样默默无闻的帮她干活,给她留口粮。 她不用下地干活,就在曹家的窑洞里歇着,肚子也能吃得饱饱的,不用受累,不再挨饿,日子比之前几个月,过得不知道有多逍遥。 尽管她心里知道,这两人对她好,都是对她有所图,但那又如何,她享受着呢。 她心里盘算着,既然回不了城,她也不想下地去劳动,那不如就在曹家老三、老四里选一个人嫁了,让他们养着自个儿。 至于舒曼说得要找村干部提意见,带领全村致富的事儿,在她眼里就是天方夜谭。 她跟之前说话的那个男知青一样的想法,石水村世代都穷,石水村人也不是不勤快,不努力,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地里勤勤恳恳地干农活,伺候庄稼,可到头来,地里生产的粮食,都不够一家人吃一整年,舒曼一个女知青,能有什么本事,带领全村人走向致富道路,还吃穿不愁?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06 首页 上一页 8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