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种菜也不是讲究坑深, 太深了种子没法发芽。” 二皇子撇嘴:“这么简单, 我还能不知道, 你旁边待着去。” 三皇子也这么想,不过他还是多了个心眼, 让徐公公下地掩饰了一遍。 看完,三皇子就觉得太简单了,他一看就会。 只有小公主累得汗涔涔的,但也咬牙没让其他人帮忙。 林渔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一个时辰后,三个孩子就吃不消了。 二皇子三皇子还好一些, 毕竟是男孩,年纪不大,但常年练武, 体力还能跟上。 小公主林薇已经坐在地上直喘气,脸色都惨白惨白的。 伺候的宫女生怕她累出一个好歹来,连声劝说:“殿下,饭得一口一口吃,咱今天就干到这里,明天再来吧。” 林薇拧起眉头:“可是我答应父皇要好好干的。” “可是陛下也没说得一天干完啊,再说了,陛下那么疼您,要是知道你累病了,肯定会心疼的。” 林薇却还是累惨了,被劝了几句就跟着离开了,走到半路就没力气,还是宫女背着回去的。 二皇子三皇子却不服输,硬是咬牙干到了天黑。 好不容易躺下休息,躺下就呼呼大睡起来,连鞋子都顾不得脱。 第二天,休息了一晚上,他俩以为身体肯定就好了。 哪知道起来一动,那叫一个腰酸背痛,走路都有些直不起腰杆儿来。 这还只是开始。 林渔时不时就过来看一眼,确保三孩子确实是在种地,没有半途而废。 有他盯着,三位殿下再苦再累,只能含泪忍着,继续干活。 就这么干了一个月,身体居然慢慢适应了,开始学会使用锄头,也知道怎么样最省心省力。 二皇子对此很得意,并且表示:“就知道天底下就没有能难倒我的事情,小小的一块地,轻松的很。” 三皇子都不想戳穿这家伙的虚有其表。 就连小公主也跟上来,慢是慢了点,但油菜生活率高,种植起来也方便。 林渔对唯一的女儿还是优待的,让人准备的是菜苗,不需要从种子开始。 二皇子三皇子却得从育种开始,徐公公负责教学,他们俩得跟着做。 其他都好,一直到施肥这一环节,两人再也受不了了。 林渔正在批改奏折,听见外头的动静头也不抬表示:“去把人打发走。” “是。”刘公公当然知道圣上的意思。 把人打发走了,照旧给圣人磨墨。 许久,林渔才放下奏折:“恒儿做的不错,更难得一路吃苦耐劳,沉得下心。” 对于娇生惯养的太子爷而言,这确实是很难得。 刘公公见他心情不错,笑着开口:“方才两位娘娘派人过来,想请陛下过去说说话,恐怕是为了御花园。” 林渔挑眉:“不过是粪肥,跟谁没吃过浇灌出来的蔬菜似得,这么点小事儿她们就心疼,殊不知将来还有无数的大事。” 刘公公只说:“奴才听说两位殿下捏着鼻子干完,连着好几天吃饭都干呕,人都瘦了许多。” “吐着吐着也该习惯了。”林渔没有半点纵容的意思。 还说:“瞧瞧,这些时候是不是安分许多,早该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做,省得人太闲就容易胡思乱想。” 刘公公只得赔笑。 暗道两位娘娘,我可是尽自己所能在圣人跟前说话了,可圣人一意孤行,咱家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一想到御花园里臭气熏天,连带着以前爱去园子里逛逛的娘娘们都消失了,避之不及,那画面也美妙的很。 林渔又问:“皇后没派人过来问问。” “暂时没有。” 林渔心想也是,林薇又不是王皇后亲生的,亲生母亲不过是个透明嫔妃,自然没有人因为心疼她,就打听到他这个皇帝跟前来。 即使知道孩子们的惨状,林渔也没有半途而废的意思。 既然做了,就要让他们种完,一直到收获的那一日。 倒是太子,这一去已经一个多月,虽有书信,却依旧让人不那么放心。 此时此刻, 身在山东的太子正经历人生中最为艰苦的时日。 原本跟着兴国公来赈灾,再苦再难也轮不到他这个太子头上,可见了百姓们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甚至还有人易子而食。 悲惨的人间情景,让太子为之震撼。 他主动提出来削减自己的用度,能多救活一个百姓也好,甚至主动揽过了放粥的差使。 兴国公既是重臣,又是太子太师,自然也期盼太子能做出一番成绩来。 虽然担心他的安危,却并未阻止太子。 宫里头,三位殿下因为种地而辛苦,但至少吃饱穿暖。 宫外头,太子见了太多的人间疾苦,吃的也差,短短一个月瘦了许多。 但他这般身体力行,倒是让山东百姓清醒的认识到,大周并没有放弃他们,陛下也没有放弃他们,贪官已经被抓,只需熬过这段日子,他们就能活下去。 百姓们有了主心骨,兴国公的赈灾工作顺利了许多。 至于当地大族,识趣听话的配合赈灾工作,兴国公给他们记一笔,那些到了这时候还想着发乱世财的,统统都要倒霉。 两相配合,一直到年末十分,山东赈灾工作才进入尾声。 皇帝催促太子回京的圣旨一封封传来,兴国公不敢再耽搁,自己留下善后,让太子先行回京。 私底下,兴国公忍不住感慨:“殿下此次立下大功,圣上定会重重有赏,” “孤不想要什么赏赐,倒是离京这么久,心中十分想念父皇。”太子笑道。 兴国公微微一怔,抬头去看太子。 心想这话到底是客套,还是真心,太子已经十五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历史上十五岁娶妻生子,入朝摄政的太子不少。 可十五岁,再拖一拖似乎也没问题。 皇上如今宠爱太子,自然是什么都是好的,可等将来太子长大成人,年轻力壮,圣人还会如此偏宠吗? 兴国公作为太子太师,早就跟太子上了一艘船,自然是希望他能顺利登基。 脑中闪过许多念头,兴国公状似感慨:“还记得当年圣上册封我为太师时,殿下尚且年幼,一眨眼的功夫,如今都长得比我还高了。” “老夫已经年近五十,老喽,不过殿下正值年少,往后会越来越强。” “说起来,圣人也已经年近四十,前些时候朝中还在商量圣人不惑寿诞,不知道准备什么样的寿礼才好。” 太子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他静静的看向兴国公,半晌才说:“父皇总说做寿太过奢侈,劳民伤财,应该是不会大办的。” “今日不会,那明日呢?若是到了知天命之间,民间老人都会办寿宴,更何况是一国之君。” 兴国公又说道。 太子皱起眉头来。 今年他才刚十五,父亲也才三十五,可再过十年,自己已经二十五,父亲却也才四十五。 四十五岁,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 长远的未来,让太子心头微跳。 许久,他开口道:“老师,出发之前,父皇将虎符交给了我。” 兴国公大吃一惊。 他听见太子继续说:“无论如何,孤都只想做好这个太子,让父皇满意。” 兴国公心底叹气,口中只说:“圣人对太子如此盛宠,甚至将虎符交给点下,确实是一番拳拳爱子之心。” 只是不知道这份爱子之心,能维持多久。 兴国公此时倒是清醒,皇帝后宫中就三位皇子,没有新近出生的小皇子。 如此一来,太子不用受到幼弟的威胁。 “殿下说的对,您才十五岁,正是做太子的好年纪,如今不必想提多。” 太子摩挲着虎符,微微笑道:“孤知道。” 第二天,他就骑上快马回京,赶在年前回到宫中。 三个月未见,林渔也很思念这孩子,乍一看很是心疼。 “黑了,瘦了,看着精神头还不错。” 他伸手拍了拍孩子的肩头,虽然瘦了些,但还算结实:“先回去收拾一番,让太医给你请个平安脉,晚上咱们父子好好喝一杯。” 直白的关心,让太子露出微笑。 “孩儿不累,幸不辱命。” 等他回到东宫,自然从下属口中得知这段时间的事情。 一想到老二老三扛着锄头种地,还折腾什么农肥,太子都不地道的笑了。 等到晚上,太子就看到了一桌子好酒好菜。 林渔特意指出两样:“这可是你弟弟妹妹亲手种出来的,虽然长得歪瓜裂枣的,但味道不差,更难得是这份心意。” 太子尝了一口,评价道:“确实不错。” “二弟三弟小妹孝顺,父皇你也多吃一些。” 林渔已经吃够了,难为三孩子一顿骚操作,最后还有能长成的,其中徐公公功不可没。 “回头朕带你去瞧瞧那菜地,收拾的很不错,你若有兴趣也可以种一块。” 太子连忙拒绝了:“父皇,儿臣就算了吧。” 林渔哈哈一笑:“也是,你这趟差事办得不错,看来是可以入朝参政了。” 太子愣住了。 十五岁,就让他直接入朝,是不是早了一些?
第107章 废太子的冷酷父皇(8) 废太子的冷酷…… 林渔用行动证明, 并不算早。 他这个皇帝说了算,让太子入朝理所当然,别说十五岁, 五岁也能行。 皇帝开了金口, 让太子直接上朝参政, 朝堂上无人反对。 淑妃惠妃的娘家人倒是想反对,奈何太子名正言顺, 皇帝明摆着给他撑腰, 他们能怎么办,总不能跳出来。 真要是跳出来,岂不是证明他们图谋不轨,那简直是自己找死。 太子也有些晕晕乎乎的,五年之前, 父皇将他从英华殿带走, 开始教导他处理朝政。 五年之后, 直接让他以太子的身份上朝, 正式处理公务。 放到以前,太子少不得怀疑皇帝这一招是不是试探, 是不是想看看他这个太子有没有异心。 但是现在,太子心底知道,父皇是真心实意的让自己参政。 自己表现的越是出色,父皇越是高兴, 并不需要藏拙。 满朝文武也都等着看太子的表现,心想太子到底年幼, 冒然入朝,说不定会惹出乱子来。 哪知道太子小小年纪,很是老练, 交给他的差使都办得妥妥帖帖。 如此一来,众臣不得不感慨,太子确实是合格的储君。 原以为兴国公在山东赈灾,将好事儿都盖在太子身上,是想拍马屁。 如今看来,太子确实是聪慧异常。 太子入朝,反应最大的是禄国公。 自打五年前被打发回家吃自己,禄国公就一直没有起复。 幸好,逢年过节皇帝还有赏赐,太子也时不时上门探望,才没让禄国公府彻底湮没下去。 禄国公自认为有些才能,只是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一听到太子入朝的消息,心思就活络起来。 这日又借着马老夫人办寿的机会,见到了太子。 一见面,禄国公就开始诉苦:“殿下,您是不知道这些年禄国公府的艰难,若不是家底子厚实,只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别人都笑话我堂堂国公爷,出门还不如一个五品小官有面子。”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22 首页 上一页 10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