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莱一听这话,顿时不吱声了。 林昭劝她:“绣花多好,在家就能干,绣好的帕子香囊还能拿出去卖。” 她心底盘算着自己总在家住着,吃爹的用爹的总不好,再者她还带着女儿呢。 等学会了绣花,她就能拿绣活换钱,到时候就能养活自己跟女儿。 将来就算爹不想养她们了,她也能养活自己,林昭这么想。 林渔从外头回来,饭桌上便发现三个女儿的神色不对劲。 吃完饭,他便开口问起来:“这是怎么了,谁说闲话招你们生气了?” 林昭看了眼妹妹:“没人说闲话,只是我想让三妹继续学绣花。” 林莱没吭声。 林渔一看就知道问题所在。 “绣花是门手艺,阿莱跟我学做木工也不错。” 林渔笑着说道:“木工做好了,说不定比绣花更挣钱,甚至能得到朝廷嘉奖。” 一听这话,林莱惊讶反问:“我是女孩儿,也能得到朝廷嘉奖吗?” “你若能做出利国利民的东西来,朝廷可不会分男女。”林渔笑道。 林莱顿时若有所思,想了一会儿又有些懊恼。 “可是我瞧爹做着容易,自己动手就难上加难,更别说做出好东西来。” 林渔见她有心研究,笑着安抚:“不着急,您爹我也是活了三十年才开窍,你才十二,多的是时间慢慢学。” 听着亲爹的话,林渔心底冒出一股志气来。 孩子有心学,林渔自然是用心教导,甚至还特意去书店买了书,作为启蒙用。 简简单单的一本书,倒是让三个女儿都惊奇不已,翻动书页都小心翼翼。 “爹,我们也能读书吗?”林莱说不出的雀跃兴奋。 一时间她想起小时候看着两位堂哥读书识字的羡慕嫉妒,又想起自己身为女儿的无奈失落。 青山村这样的乡下,大部分男人都大字不识一个,更别提女人了。 林渔笑着开口:“以后每次去镇上买药,爹就去书店看书,求问店小二死记硬背下来,回来就教给你们。” “咱们不求学富五车,但能读书认字,将来出门不会被骗。” 林盼林莱连连点头:“我们一定会好好学的。” 她们此时倒也没想过能学会多少,只想着能识字也是好的。 “阿莱,你想要做好木工,等学会识字后爹给你买能工巧匠的书,将来你一定会比爹更厉害。”林渔鼓励道。 林莱果然眼睛冒光,保证一定会勤奋努力。 林昭却犹豫起来:“爹,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就不跟着凑热闹了。” “怎么是凑热闹,反正都是要教,你也一块儿来学。”林渔劝说道。 林昭犹豫了一下还是摇头:“我得做绣活儿,还得照顾孩子,没有那么多时间,你教两个妹妹就好了。” 她心想,两个妹妹要读书识字,干活儿的时间也少,她帮忙都做了,妹妹也能学得快一些。 至于她自己,反正都已经嫁人生子了,识不识字也不重要。 林盼不同意,劝道:“姐,绣活儿可以放一放,孩子我们一起照顾,小花这么乖不会添乱的。” “是啊,大不了让小花一起学,她从来不会哭闹。”林莱也劝说起来。 林昭还是摇头:“算了吧,我脑子笨记性不好,何必瞎折腾,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多做点绣活儿,我喜欢做绣活儿。” 林渔看了她一眼,没有勉强。 之后等林渔教导女儿识字的时候,林昭只是坐在旁边做绣活儿。 过了一个多月,林盼林莱已经能认得百来个字,只是写的不好,她们俩自己心满意足。 头一回写下名字的时候,两个小姑娘激动的跳起来。 “大姐,你快看我写的名字,爹说这就是我的名字。” 林昭走过去看了看,伸出手指抚摸着纸张,感叹道:“写的真好,横是横,竖是竖的。” 她眼眶微微泛红, 心底有些羡慕。 林盼趁机劝道:“你也跟着一起学呗,瞧,咱学会了至少能写自己的名字。” “你的昭字跟我的盼字很像,不过你的是日,我的是目,姐,你过来,我握着你的手写写看。” 林昭却跟被火烫了似得,连声拒绝。 “别,我哪儿学得会,再说我都多大年纪了,这些年不会写不都过来了,不费这个笔墨。” 林莱顿时皱眉:“姐,你咋又说这样的话,你多大年纪,不也才刚满二十。” 林昭只是笑:“我就不爱读书写字,你俩有这功夫不如教一教小花。” 说完又转身出去做绣活儿去了。 背后,林莱顿时丧气,抿着嘴角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林盼开解她:“大姐毕竟已经嫁人生子,跟咱们的想法不一样,再说了,她自己喜欢做绣活儿,不爱读书,你总不能逼着她。” “我只是觉得大姐想不开。”林莱叹气。 林盼却说:“其实不能怪大姐,自小人人都说女孩子不用读书识字,只需洗衣做饭会女红就行了,大姐如今说是归家,又没和离,虽咱爹说会一直养着她,可你别忘了,小花可是姓孙的。” “姓孙怎么了,孙家一窝子怂包,他们不敢上门要人。”林莱冷哼。 林盼拍了一下妹妹额头:“姓孙,那就是孙家人,不是林家人,大姐能理直气壮的住在家里,可小花呢?” “大姐心思多,考虑的长远,总会想到小花以后,她不想小花跟她一样随便嫁人,总想给小花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将来就算嫁出去也不会被人嫌弃。” “所以她才这么努力的做绣活儿,想挣钱,不必事事都朝着爹伸手。” 林莱似懂非懂,还是说:“爹不会介意的。” “爹不介意,但大姐介意,你还小,大人的事情你不懂。”林盼说。 林莱很不服气,到底也没去把人叫回来逼着写字。 走出去的林昭确实是这样想的。 自打那天将孙二牛骂走,那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事儿就僵持住了。 林昭不是笨人,知道自己狠狠骂了孙二牛一顿,真要回去的话肯定讨不了好。 这些年孙家人的嘴脸她看够了,心底一时升起来就算和离也不回去的想法。 刚回家的时候,林昭畏惧和离如虎,提都不敢提,可慢慢的她心底觉得,和离总比回去孙家,被他们一大家子欺负要好,至少人能好好活着。 可和离后呢,小花怎么办? 有爹在,孙家应该没办法将小花要回去,她也舍不得女儿,肯定是要将她带在身边的。 林昭想了许多,比如说孙二牛真的硬气要休妻,她就让小花该做姓林,直接当了林家的女儿。 可想了想去,林昭还是忍不住担心,无论和离还是休妻,小花没爹名声肯定不好听,会影响她将来嫁人生子。 这让林昭焦虑的夜夜难眠,日日担心,心底说不出的纠结。 一直到林渔送他们去学绣活儿,林昭从师傅口中得知,只要手艺好,绣活儿能卖出好价格。 林昭顿时找到了目标,她要努力学,学会了做多多的绣活儿,为女儿攒下一份丰厚的嫁妆来。 到时候谁都不能小瞧女儿,小花永远都不会落到跟她一样的境地。 林昭自认为找到了既不会拖累爹爹和妹妹,又能养育女儿的好办法,并且努力朝着这条路前进,忍住不去看道路上别的花花草草。 这一切的变化,林渔都看在眼中。 既欣喜林昭想开了一些,不再一提到和离就害怕的战战兢兢,生怕被人指指点点。 又感叹林昭被传统观念裹挟,她想过不能拖累家人,也想过好好照顾女儿,唯独没想过自己。 幸好,一切都还早。 林渔并不着急改变大女儿,给了她许多许多的时间。 有了目标,即使林渔并不认可这个目标,可林昭的情况却慢慢变好起来。 她不再胡思乱想,除了做家务照顾女儿,其余时间都用来琢磨绣工,手艺也一日千里。 因为没了心思,林昭的身体反倒是快速恢复,脸色也红润了许多。 如今说话做事都利落起来,再不是刚回到林家时那样,偶尔起身太快就会晕眩。 说话的声音也有了力气,不再是气若悬丝。 小花的变化更大,面黄肌瘦的小丫头好吃好喝的养了三个月,立刻变得胖乎乎的,小脸肉嘟嘟的说不出的可爱。 林渔瞧着都喜欢,每次去镇上都要给她带好吃的回来,弄得每次他一出门,小丫头就会搬来凳子坐在门口等,谁劝都不肯走。 至于一消失就是几个月的亲爹,小孩儿从来没想起过。 每天早晨,林昭最喜欢的就是给女儿梳头发,绑出不同样式的小揪揪。 穿上新做的棉袄,小花哒哒哒就跑出去,跑得十分利落,一把抱住正在做饭的二姨。 林盼笑着点了点她的小脑袋:“拿着,早饭马上就好了。” 林昭跟过来一看,小花已经熟练的剥开鸡蛋往嘴巴里头塞,吃的双颊鼓鼓囊囊的。 “阿盼,你别老给她鸡蛋吃,如今都开始挑食了。”她无奈的开口,言语之中却没有不满,只有高兴。 林盼不在意的说:“挑食怎么了,挑食的孩子证明养的好,再说我们家小花吃饭可乖了,都不用人喂。” 林昭说孩子挑食是夸张了,因为打小饿多了,小花很珍惜食物。 饭桌上但凡到了她碗里头的,小丫头都会吃的干干净净,一点都不留下,鸡鸭鱼肉她爱吃,野菜青菜她也吃。 因此还吃撑过几次,后头大人知道她最大饭量控制着,才没让小丫头三天两头吃撑。 吃过饭,林渔收拾了一下就打算出门,今天又是七天一次买药的时候。 小丫头忙前忙后的帮忙,垫着脚尖给他背篓。 林渔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颊:“谢谢小花,等阿公给你带好吃的回来。” “谢谢阿公,我最喜欢阿公。”小丫头说话也流利了许多。 林昭见他要出门,急急忙忙的拦住:“爹,你等等。” 回屋再出来就拿着一个包袱:“这是我最近做的手帕和香囊,您能不能带上,帮忙问问铺子里收不收。” 林昭惊讶,没想到她学了还不到两个月,居然已经有成品了。 他打开看了眼,顿时有了主意:“绣活儿好坏我也看不懂,不如你跟我一起去,到时候你自己问问。” 林昭连声拒绝:“我哪儿会做生意,到了镇上连话都不敢说,爹,不拘多少钱,只要能卖出去就好。” 林渔却坚持道:“谁天生会做生意,你跟着一起去,到了店里头看看别人的手艺,一对比就知道了。” 不等林昭反对,他强调道:“一起去吧,到时候你要是不想说话,就偷偷告诉爹。” 听了这话,林昭才不反对了。 将女儿托付给两个妹妹,林昭回屋收拾了一下,这才跟着一块儿出门去。 屋里头,小花第一次离开亲娘,咬着手指想哭。 林盼摸了摸她的小揪揪:“别怕,待会儿你娘就回来了。” “小花来,小姨给你煮糖水喝好不好。”林莱也哄着她。 有人陪着还有糖水喝,小花果然很快就把这事儿忘了。 林盼往外头看了看,笑着说:“多出去几次,大姐就会习惯了。” “其实我觉得大姐回来后已经变了很多,以前她哪儿会跟孙二牛那么说话。”林莱也知道这件事。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22 首页 上一页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