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旁许久未曾开过口的李令月目光锐利地看向了他们中的一人。 “你们是没有办法做主,可你们的叶齐德王子不是在这儿么?难道他也不能做主决定这件事吗?” 被李令月直视的,是阿拉伯使臣中一名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贵族青年。 在一群精明能干的同伴之间,他看起来就像个过来镀金混资历的。 在被李令月点名之后,这名贵族青年露出了一个无辜的表情:“您认错人了。” “是吗?原来你不是穆阿维叶一世的继承人叶齐德吗?既然这样,那就太好了。我看你很顺眼,不如,在这次和谈之后,你就代表大食常驻长安城,跟我们进行友好交流和沟通吧?” 叶齐德:“……” 眼见着混不过去了,叶齐德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我在来到长安城之后,就一直以普通官员的身份行事,您是怎么知道我的真实身份的?” “我一直在收集你们伍麦叶家族的资料。从你踏上大周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来了。” 李令月道:“听说,你在与前任哈里发的儿子竞争下一任哈里发。” 在穆阿维叶建立伍麦叶王朝之前,阿拉伯帝国的最高领导人并非世袭制的。为阿拉伯帝国奠定辉煌基础的四大哈里发,都是通过内部选举产生的,他们彼此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 直到伍麦叶王朝的建立者穆阿维叶上台,他为了缓和帝国内部的矛盾,表面上支持前任哈里发阿里的儿子成为下一任哈里发,实际上却在暗中扶持自己的亲儿子叶齐德。 出身伍麦叶家族的穆阿维叶享受到了家族带来的好处,他比任何人都相信,好处要留给“自己人”。 叶齐德听到李令月的这番话,吃了一惊:“没有想到,你对我们内部的事务居然这么了解。” “当然,你们大食可是我们大周的重点关注对象。你们的继承人之争,也不算是什么秘密。” 李令月说:“我不仅知道你和你们前一任哈里发的儿子存在竞争关系,我还知道,这次被我大周俘虏的大食将领阿卜杜拉是你的堂弟,也是你的有力支持者。你应该比任何人都希望能够尽快与我们谈妥条件,然后带着他平安返回大马士革,你说对吗?” 世袭制的王朝刚刚建立,想要取缔世袭制、恢复选举制的阿拉伯人比比皆是。 无论是穆阿维叶,还是他的儿子叶齐德,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一旦作为穆阿维叶继承人的叶齐德长久滞留长安城,必定会引起阿拉伯帝国内部局势的动荡。 从叶齐德踏上大周土地的那一刻起,李令月就已经拥有了足以立于不败之地的筹码。 “你好好考虑一下我们这边提出的要求吧,叶齐德阁下。” 冷汗从叶齐德的额头上流了下来:“如果我不答应你们的要求,不在这个条约上签字,你们又能怎么样?我并不是父亲唯一的儿子,即使你们将我扣在长安,父亲也不会因此而后继无人。” “对,你的确不是你父亲唯一的儿子,可只有你得到了你父亲的倾力栽培。连你,想要与你的竞争对手抗衡,都没那么容易,你的那些不成器的兄弟们就更加做不到了。”李令月道。 转眼间,僵局就被打破,胜利的天平开始无限朝着大周这边倾斜。 “我不能……我不能签下这份条约,我不能成为帝国的罪人。”叶齐德艰难地开口说道。 本来他就在与竞争对手角力,要是他带着这样一份“战绩”回去,怎么可能服众? 到时候,就连父亲都未必会支持他。 叶齐德没有想到,自己只是想亲自来大周考察一番,却遇到了这样的事,他不由有些后悔。 不过,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他又不是那么后悔。 只有亲自见识过大周的繁华和富庶,他才能对大周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如果不走这一趟,他恐怕还无法想象,大周究竟强大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大周又为何如此强大。 年幼之时,叶齐德曾跟随父亲穆阿维叶来过一次长安。 那次的经历,给叶齐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长安城已经是天底下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了,在叶齐德心中,唯有寥寥几座城市能够与长安相提并论。 这回故地重游,在叶齐德的眼中,长安又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叶齐德已经找不到任何能够与长安相媲美的城市了。 短短时间内,长安究竟为何有了这样的变化? 原本,叶齐德并不知道。 可现在,看着眼前成竹于胸的李令月,他似乎得到了答案。 李令月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也不愿将叶齐德逼得太紧。 “孤作为大周太女,需要一些拿得出手的政绩。所以这条约上,孤一步都不能退!如果你能让孤顺利拿到这些政绩,孤不介意给你一些方便。比如,我大周的许多商品和物资应该都是你们那里紧缺的,平日里,你们那儿的人排着队都难以在我大周买到这些物资。即使买到了,价格也十分昂贵。孤可以做主,由你来主导的商贸,一律给你八折优惠,你觉得如何?如此一来,你回去也可以交差了。” 如果是一般的物资,叶齐德当然不会重视。但李令月却带人研制出了能够较长时间储存水和冰块的箱子,这对于缺水的阿拉伯地区来说,十分重要。叶齐德要是能够独自揽下这项生意,自然也可以将物资巧妙地转化为他的政治资本。 想到这里,叶齐德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我答应你!” 李令月闻言,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给阿拉伯帝国的优惠政策,可是有限定条件的哟~必须是叶齐德主导的生意,才有这样的优惠。 不过,很可惜,叶齐德是个短命鬼。未来的他在接替穆阿维叶,成为伍麦叶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之后,没几年,他人就没了。 阿拉伯帝国的这个“安慰奖”,可享受不了多久了。
第201章 李令月和叶齐德分别作为大周与阿拉伯帝国的代表,决定择日签订友好协议。 这速度快得让朝中的大臣们有些恍惚。 “咱们大周要与大食签订协约啦?这么快就达成共识了吗?” “别说是第一方案了,即使是第二方案,大食那边也不会轻易松口吧?” 这份协约,究竟是按照第一方案来签订的,还是按照第二方案来签订的?大臣们觉得自己心中在打鼓。 “都不是,咱们签订的,是第三方案。”一名女官乐呵呵地说道。 “第三方案?”难道,是比第二方案要求更低的方案吗?大臣们心中的不安更重了。 不过,敲定最终方案的时候,太女殿下好歹也在一边看着,她应该不会签订对大周不利的协议吧? “协议的内容,在圣人同意之前,我不能私底下公布给你们。你们想要知道,就去问问圣人吧。” 女官离开后,大臣们忙不迭地去求见武皇。 武皇仿佛早就料到了他们的来意,命人将那份抄录版协议递给大臣们翻阅。 当第一名大臣看完那份协议时,两眼发直,双目无神,嘴里一个劲儿地嘀咕着“没想到啊”…… 站在他身边的大臣见他反应不对,赶忙从他手中抢过了那份协议,旋即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份协议到底怎么了?你们一个个反应为何都如此奇怪?”总不能是太女殿下签订了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吧? “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话音刚落,那份协议便被塞入了他的手中。 其余没有看过协议内容的大臣们,此时也忍不住了,他们简直抓心挠肺地想要知道,这协议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反正现在又不是正式的朝会,就算他们没有仪态地拥在一起,想必武皇也不会与他们计较。 武皇就知道他们会是这个反应。她命人将那封抄录版协议交给大臣们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桌案前,开始继续处理公务。 她可是答应了今晚上要陪她的小孙孙的,早些把要紧的公务完成了,她也好早些腾出时间来。 还有令月,这些日子令月忙前忙后的,可把她给累坏了,武皇决定好好关心一下爱女。 大臣们缓了好一阵儿,才缓过劲儿来。 他们还在思考着太女殿下究竟是采用了第一方案还是第二方案的时候,太女殿下就已经成功与大食签订了第一方案的进阶版! 原来,保守派竟是他们自己! 不过,太女殿下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她不会是给大食的使臣团下蛊了吧?又或者,她策反了大食的某些使臣?否则,他们怎么会答应这样的条约! “令月是如何让大食使臣松的口,别问朕,朕也不知道。”武皇道:“不过,朕对令月,向来比你们对令月有信心。” “这次,外交部的那些女官们在谈判中发挥出了卓越的才能。朕有意将外交部正式纳入到朝廷体系之中,给予她们正经的官位和称号。日后,达到一定品级的外交官也要上朝议政,你们可有异议?” “这……”大臣们立刻犹豫了起来:“朝中突然多出来一批官员并非一件小事,还是徐徐图之为妙……” “外交部成立了有一阵子了,令月用那些女官做事的时候,没见你们有什么意见,那些女官为我大周立功的时候,没见你们有什么意见。现在朕要论功行赏了,你们倒是有意见了!” 武皇似笑非笑道:“不如这样吧,日后,反对的人主动把名字报上来,日后你们立了功,朕也不给你们论功行赏,你们看怎么样?” 大臣们:“……” 武皇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目光别那么短浅,如今朕正是用人的时候。不拘男的还是女的,能为朕所用便是好的。咱们齐心协力,多为大周谋求些好处,有什么不好?你们家中女眷若是有才能,也该培养起来。或是让她们做朕与令月的臂膀,或是让她们为政一方,都是极好的。都是你们自家的女眷,她们若有了前程,岂会忘了你们?” 大臣们:“…………” 好的吧,武皇的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早在几年前,他们对武皇准备提拔女官的事,就有了预感。 当初的吐蕃都护赤玛伦,就成为了大周第一位拥有编制的女性官员,而且还是封疆大吏。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45 首页 上一页 2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