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赤玛伦成为吐蕃都护有一定的特殊原因,但她一个吐蕃归降女子都正式在大周做官,难道大周本地的女子待遇还不如吐蕃的女子吗? 如今,算算时间,赤玛伦的五年任期也该满了。不日之后,她就要被调回朝中,在长安城任职。 到了那时,他们一群大男人里挤了个女官,也挺奇怪的。倒不如让武皇将这些外交官也给提上来,到时候,她们一群女官凑在一处,也有话说。 这般一想,大臣们就不说什么了。 在满朝官员以及一些外国使臣的见证下,大周与大食正式签订了合约。 大食公开为其侵犯大周土地的行为道歉,并做出了若干赔偿。大周则大度地原谅了大食的所作所为,答应与大食交好。 当周边小国,尤其是那些被阿拉伯帝国狠狠揍过的小国,看到阿拉伯使者在大唐官员面前谦恭的一幕时,心中五味杂陈。 那些眼高于顶的阿拉伯官员,果然也是看人下菜的。他们在阿拉伯官员那里,可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唯有自身强大了,别人才会把他们看在眼中。否则,无论他们如何声嘶竭力地呼号,这些人都只会当他们的声音是耳边风。 大周举国上下,都在为这场和谈而兴奋,唯有波斯遗民,心情十分微妙。 虽然他们一早就知道,这回大周与阿拉伯帝国是要议和的。可当他们看到阿拉伯使臣与大周官员们相谈甚欢的时候,心中还是忍不住生出了一股戾气。 不过,波斯王子卑路斯已经得了大周的资助,与他的追随者们一起带着武器去给阿拉伯帝国添堵,留在长安城的波斯遗民都是些老弱病残,他们即使想做什么,也是有心无力。 罢了,往好处想,大周这是在与阿拉伯帝国虚与委蛇。要是大周真的对阿拉伯帝国那么友好,就不会逼迫阿拉伯帝国签订如此苛刻的条约。 眼下的和睦只是假象,未来,大周最终还是会与阿拉伯帝国闹翻的…… 临近年关之时,一封来自边关的奏报,让李令月心情有些不大美妙。 大周的一支商队,居然在路过石国的时候,被对方杀人越货了! 百人的商队,最后逃出来的,不过二三十人。 死的人都是大周的百姓,且那里离安西都护的辖区又近,安西都护府的官员自然不可能不过问。 然而,在安西都护派人给石国国王送去书信进行交涉的时候,石国国王却完全不当回事儿。 “不过是几个小贼罢了,哪里值得上国这样兴师动众?那支商队遇上咱们国内名声在外的一个盗匪组织,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啊!” 石国国王别说是派人去调查此事并捉拿凶手了,瞧着他那副架势,完全不想理会这件事,可把安西都护气了个够呛。 经过李令月的一番治理,安西都护府已经完全纳入了朝廷的管辖之下,故而安西都护给朝廷送来了一封书信,向武皇和李令月请示这件事要怎么处理。 按照安西都护的想法,自然是要直接率军出击,端平了石国的土匪窝,才算爽快。 朝堂上的众人得知此事后,也是议论纷纷。 “圣人与太女殿下日理万机,怎可为这些小事而费神?那安西都护也太不知轻重了,连这点小事也要上报。” 在一些官员看来,土匪杀人越货,这是每个地方都会发生的事,何必如此大惊小怪? 若是事情发生在他们大周境内,他们顶多勒令各地的官员定期去清缴清缴土匪窝,该处死的处死,该招安的招安。他们能管自家的事儿,难道还能管到石国头上不成? 另一些官员一听这话,就不由来气:“石国之人胆敢对我大周商队动手,可见是没把我大周放在眼里!都让人欺负到头上了,你们竟还觉得无所谓,真是气死个人!要我说,就该大举进攻石国,直接踏平石国!” “不过是土匪动了一支商队罢了,为了这件事而踏平石国,是不是有些过了?” “土匪?呵呵,那土匪指不定就是石国的官员假扮的!就算不是,石国的国王选择包庇那些土匪,他就该与那些土匪同罪!” 中立派见双方争执不下,不由打断了他们:“不如听听圣人和太女殿下的意见吧。” 外交方面的事务,多是李令月在处理,此时,这些大臣们自然也想听听李令月的意见。 此事可大可小,李令月的态度,几乎就决定了大周对于这件事的态度。 李令月道:“这件事的要点,不在于咱们是否攻打石国,而在于,咱们大周的百姓在国外遇到了无妄之灾,咱们能不能为他们讨回公道?咱们能否震慑住周边的国家,杜绝类似的事件日后再度发生?” “这些年,许多商队都响应朝廷的号召,这商路越走越长,卖的货物也越来越多。每一年,他们都会为我大周上交海量的赋税。若是这件事处理不妥当,影响商队前往其他国家做生意,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在场的大臣们听到李令月的这番话,神色都不由严肃了起来。 “何况,我大周身为泱泱大国,却无法庇护自己的国民,这难道是什么光彩的事吗?国民,国民,有民才有国。当我大周百姓远离故土,前往别的国家游历、行商或者求学之时,我大周理应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让其他国家的人知道,我大周的百姓不是可以随意欺负的!” “唯有这样,百姓们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做他们该做的事。也唯有这样,他们才会对我大周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按照孤的意思,先大军压境,让石国配合我们调查此事。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结果处理这件事。记住,大军压境不是目的,仅仅只是一种震慑的手段。好让那石国国王知道,他可以不在意他的百姓,但我大周的百姓出现在他的国土上,他必须重视我大周百姓的安危!我大周百姓要是在他石国土地上遭遇不测,孤必要找他麻烦!”
第202章 石国境内匪患成灾,对于石国土匪打劫了过往商队之事,石国国王压根儿就没有放在心上。 更何况,石国境内数得上号的那几个土匪头头还算上道,会定期给石国国王“上贡”。如此一来,石国王室对于他们的各种行为,就更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石国穷困,这些年来,石国王室靠着土匪们的“上贡”,经济状况这才改善了一些,他们自然希望这种状况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当安西都护府那边派官员来跟石国国王交涉的时候,石国国王就开始跟对方打哈哈。 不是他们不想收拾国内的土匪,是国内的土匪实在太过凶悍难缠,而且这些人在石国境内满地乱窜,每次官兵一到,土匪们就藏入山林之间躲起来,官兵一走,他们又开始嚣张。石国官方对于匪患也无能为力啊! 在安西都护府的官员面前,石国国王一点儿也不慌。 反正他给的这套说辞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大唐那边的官员也不可能亲自过来调查。 大唐还能为了一支商队跟他们石国死磕吗?又不是闲得没事儿做! 送走安西都护府的官员之后,石国国王就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继续该吃吃,该喝喝。 他们这些小国夹在大国之间,日子也不好过,指不定哪一天,别人就打到他们家门口了,他们还是及时行乐吧! 这日,石国国王正与本国贵族一起观看歌舞表演,一名士兵忽然匆匆忙忙地冲了进来。 “王,大唐的军队打过来了!他们说,他们要为他们枉死的国民讨回公道!他们还说,既然我们没有能力收拾本国的土匪,就由他们替我们收拾!” 石国国王这下子笑不出来了,他豁然起身:“大唐派了多少人过来?” “精兵三千!大唐进攻的势头实在是太猛了,又有神器在手,我们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啊!” 别说仓促之间他们来不及调派大军进行迎战,即使他们事先得到了消息,早早就集结好了大军,他们也未必能抵挡住唐军的猛烈攻击。 以少胜多,对于唐军来说简直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稀疏平常。更不用说,经过李令月改革的唐军,如今无论是军备还是武器都更上一层楼。以一敌十,对这些大唐精兵们来说,也不在话下。 石国国王对于大唐的军队改革虽然不大了解,但他深知,凭石国的国力,想要对抗大唐,简直就是不自量力。 “快!快带着礼物去向大唐的将领求和,请求他们撤军!” 没有人会相信,唐军大举进攻,只是为了清理土匪窝。说不定,他们就是想趁机打到石国国都,把石国给灭了! 石国国王现在万分后悔。要是早知道大唐真的会为了这点小事而大动干戈,当初,他就不该那么敷衍安西都护府的官员。现在可好,指不定整个国家都要没了! 强烈的恐惧与不安笼罩在石国都城的上方,从王室到贵族,再也没了娱乐的兴致。王室成员和贵族们甚至开始悄悄地收拾细软,准备势头不好就跑路。 可惜,唐军来的还是比他们想象中更快。 当唐军攻入石国都城之时,几乎没有遭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石国国王正准备跑路,就被唐军给拦了回来。 “本将这次奉命前来,正是为了与国王商讨平贼之事,国王跑什么?”大唐的将领似乎感到很是不解。 石国国王:“……你们这次当真是来除贼的?” 不是来收割他们石国的土地的? 大唐将领似乎看出了石国国王心中的想法,义正言辞地说道:“这是当然,我大周这次兴兵,只是为了替枉死的国人讨回公道,绝不会趁机侵占你们石国的土地!国王大可以不必紧张,除非,您跟那些土匪有勾结……” 石国国王原本稍稍放下的一颗心,又随着大唐将领的一番话而提了起来。 这……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有勾结”?他们只是收了一些好处,然后对土匪们的有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这这算是“有勾结”吗? 此时,石国国王真是悔不当初。 早知有今日,他就不该贪图那些好处的,他该在大唐问罪的第一时间,就将那些劫匪们交出去。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45 首页 上一页 2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