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殿下是想……” “打土豪,分田地。”李令月道:“既然世家大族根深蒂固,不好对付,那咱们就发动百姓去对付他们。百姓为了一口吃的,能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揭竿而起,你说说,要是他们知道朝廷打算将世家大族手中的土地收回来,分给他们拿去种,他们会不会协助朝廷对付世家大族?” “会!要是朝廷主动将地分给百姓们,百姓们定然会对此事十分热衷。百姓们人多势众,有了百姓的协助,纵使世家大族是‘地头蛇’,咱们也不必怕他们了!” 李令月含笑点了点头。朝廷发出的政令在很多地方屡屡受阻,就是因为世家大族的势力在本地根深蒂固,足以与朝廷相抗衡。 要是朝廷能够将百姓的力量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发地维护朝廷的政令,那么,无论朝廷想要做什么,受到的阻碍都会小得多。 “这件事的要点,就在于尽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动员更多的百姓。若能打好这一仗,咱们便能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战果!”李令月道:“这件事儿,交给旁人,我不放心,唯有交给你,我才放心,你可愿接手此事?如果你愿意,我就去跟阿娘说。” 上官婉儿也知道,这非但是一件极为紧要的工作,同样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李令月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了她的面前,她自然承李令月的情。 “臣愿意,不过,这事儿就不必劳烦殿下了,臣会亲自去向圣人请命。要是臣连为自己争取这个机会都不敢,又怎配得到殿下的看重和信任?” 当晚,上官婉儿就与武皇进行了一番密谈。 两人不知说了些什么,第二天一早,上官婉儿就带着几名女官匆匆出了宫,去找负责传媒工作的那些小娘子。 正好此时,京中上下的注意力都在赤玛伦的身上,并没有人在意上官婉儿做了些什么…… 前些日子,武皇借着外交部在谈判中立下的功劳,将外交部的女官们正式纳入了朝廷的官职体系,但女官们大多官职较低,有资格参与朝会的寥寥无几。 赤玛伦成为尚书省左仆射之后,她便是女官中官职最高者,每日都站在十分显眼的地方。武皇和李令月还专门为她订制了一身官袍,款式与传统官袍略微有些不同,既是方便赤玛伦行动,也是与男性官员区分开来的意思。 外交部的一名女官看着站在上首的赤玛伦,目光中带了几分向往之色。 曾几何时,她与同伴们在得知太女殿下破天荒地委任了吐蕃太后做高官时,她们也曾想过,那名吐蕃太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她为何能得到太女殿下的看重。 也正是因为赤玛伦的存在,她们开始期盼着从幕后走向前台。 一起努力的小姐妹中,成功的人并不多,能够顺顺利利走到今天的,唯有她一人。 此时,她与赤玛伦一起作为圣人的臣子站在朝堂上,一种奇特的感觉在她心中滋生。 当初,她与她小姐妹们共同的期盼,已经实现了一部分。未来,一切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 短短数月之间,朝廷要给百姓们分地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国。 全国上下的百姓们闻言,都激动了起来,等着朝廷把属于他们的那份地分到他们的手中。 经过几次大事,朝廷在百姓们心中的威望很高,他们对于朝廷的话并不怀疑。 一些世家大族,则在一边看起了笑话。他们倒要看看,朝廷哪儿来那么多土地,可以租给这些庶民耕种。大唐初年能够分地,是因为地广人稀。 当年百姓的人口是多少?如今的人口又是多少?皇帝和皇储不会还以为,现在的情况和当年一样吧? 在世家大族的子弟们看来,多半是朝廷嫌边关人少,准备再迁一些百姓到边关去种地。 哎哟哟,那可跟流放没什么两样。亏这些庶民还在傻乐呵呢,等到真正的命令传达下来,他们可就要傻眼了。 谁知没多久,傻眼的就成了他们自己。 武皇下旨,世家大族按照爵位高低,可保有一定的土地。多余的土地要收回国有,交给附近的百姓们耕种。她下旨的同时,还派了钦差大臣前来督办此事。 世家大族这下子笑不出来了。他们开始思考着是阳奉阴违,还是直接暗杀钦差,给朝廷一个下马威。 朝廷这些年动作频频,他们也跟着得了一些好处,所以他们对于朝廷的新政策处于观望态度。但朝廷要将刀子往他们身上砍,那他们肯定不能答应。 他们沉思良久,眼中浮现出一抹凶光…… 被武皇委以重任的钦差大臣之一,正是赤玛伦。赤玛伦是吐蕃人,与内地世家大族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由她来监督土地改革之事,武皇十分放心。 不过,武皇也知道,这是一项十分得罪人的活计,赤玛伦在办差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危险事件。因此,她专程派了一队人,来保护赤玛伦的安危。 不独赤玛伦这边是这样,其他几位钦差大臣那边,也同样如此。 赤玛伦是最早出发的,她也是第一个面临这种危险的人。不过,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她不仅遇到了刺客,似乎还遭遇了民变? 当赤玛伦抵达第一个目的地时,一群扛着锄头的百姓凶神恶煞地来到了她的面前。 看着这些人杀气腾腾的眼神,赤玛伦一颗心沉了下去,觉得自己今日怕是在劫难逃。 然而,当身边的女翻译官将这些人的话翻译给她听之后,她却懵了。 “听说,最近总是有歹人来刺杀朝廷命官,哎哟喂,那么好的官,怎么有人下得了手?” “肯定是那些黑了心肝儿的地主老爷干的,他们不想把土地交出来,所以才做这些下三滥的事!一群占便宜嫌占不够的腌臜东西,真是让人生气!” “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意!朝廷都发话了,他们还不肯听令,这不是……这不是要造反吗?反贼就该被除掉!” 赤玛伦听到眼前的这些百姓们慷慨激昂地表示,他们坚决维护朝廷的一切命令。如果有贼人不听从朝廷的命令,他们就要奉旨除贼。 说实话,赤玛伦整个人都懵了。 还能这样?还能这样! 好吧,仔细想想也不意外,这是朝廷——或者说太女殿下能够干得出来的事儿。 当初太女殿下在吐蕃时,不也搞过农奴动员吗?这么一想,赤玛伦又淡定了下来。 民心可用,民意可用,这是她一早就知道的事。现在,这么多百姓自发地簇拥在她身边,如果利用好了,也是一股强有力的助力。
第205章 百姓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人多力量大,帮忙盯着世家大族不在话下。 有了他们的协助,世家大族过去做了哪些恶事,在哪里藏匿了土地,最近有什么异常举动,赤玛伦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这也让她省去了很多功夫。 来的时候,赤玛伦身边只跟着一支护卫队,当她正式在本地执法的时候,她身边却聚集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自发地为她开道,听从她的号令。 这也让赤玛伦的逐项工作变得顺利无比。 看着斗志昂扬的百姓们,赤玛伦不禁感叹,太女殿下说的是对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若不是有百姓们的积极配合,她想要跟世家大族争斗,绝对不会这么容易。 在这过程中,赤玛伦也见识到了何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当百姓们看到世家大族都富得流油了,平日里还对他们敲骨吸髓时,深深的恨意开始在他们心底不断蔓延。 正因为有了世家大族做对比,当朝廷将收回来的土地分发到他们手中的时候,他们才会感激涕零。赤玛伦在分地的时候,还顺带向百姓们公布了朝廷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的命令。 如今,朝廷通过海上贸易得到了海量的财富,少收一些农业税,不会对朝廷造成太大的影响,却能大大降低底层民众的压力。 当附近面容粗糙的农民们听到这则消息时,眼中泛起了泪花。 他们的不容易,他们自己都不敢深思,没想到,朝廷居然看得到啊! “朝廷设立了实名检举的信箱。往后,谁要是再欺压你们,你们可以投诉那些人。” 赤玛伦道:“这回,不仅男人可以分到田地,女人也同样能够分到田地。要是有些人家孤儿寡母的,家里的田地耕种不过来,也可以选择不要田地,换取进入纺织厂工作的机会。纺织厂的工资是每日结算的,有钱银在手,日子总不会太难过。” 至少,不会比过去更难。有了诸多政策的扶持,日后,他们再努力些,总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身边儿的女官将她的意思传达给周围的百姓们时,周围的百姓们呼啦啦跪了一片。 有人痛哭流涕,似乎是在遗憾自己早逝的亲人怎么没能挨到这个好时候,有人山呼万岁,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从前的许多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太苦太苦了,苦到他们甚至不愿意去回忆。往后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总算是有些盼头了。 赤玛伦离开的时候,方圆十里的百姓都赶来为她送行,舍不得她离开。 他们生怕最近得到的这些消息,只是他们做的一场美梦。她离开了,他们的美梦也就醒了。 为此,赤玛伦不得不再三安慰他们:“这不是梦,是真的。你们都在新得的田地上干了好几天活了,难道你们还不知道吗?” “接下来,我还要去别的地方宣读朝廷的诏令。你们是得到了田地,可别的地方的百姓还没得到呢。现在,也该让他们高兴高兴了!” 这样的话,赤玛伦说了好几遍,才总算是将附近的百姓们劝了回去。 有一些人眼瞅着赤玛伦一行人朝着临近县城所在的方向而去,赶忙跑去向他们的亲戚传递消息。一定要好好配合朝廷的工作啊,这样才能尽早分到田地! …… 在各地民众的配合下,朝廷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解决了困扰他们已久的土地兼并问题。 武皇和李令月高兴了,他们进一步削弱了世家大族带来的威胁。百姓们高兴了,他们得到了田地,将实惠攥在了手掌心中。 不高兴的,也只有那些穿成了数百年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历经数个朝代,自认比朝廷还要尊贵些,没想到武皇和李令月居然敢这样对待他们,他们中的一些人,自然起了反心。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45 首页 上一页 2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