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景英更不用说。 他肠胃好,早上又只吃了一小碗米饭并一些南瓜,才走到县城,就已经觉得肚子空空。 桑景英不好意思吃肉,就着咸鱼三两口吃完一碗米饭,见桶里还剩很多米饭,才又盛了一碗。 “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肉,我吃不完。”洪掌柜对桑景英道。 他的孙辈,有几个跟桑景英差不多年纪,但没有哪个像桑景英这般瘦。 “谢谢。”桑景英低声开口。 桑景云和桑景英,在洪掌柜的劝说下,都吃了两三块肉,到最后已经肚皮滚圆。 吃完,桑景云对洪掌柜道:“洪掌柜,多谢招待,不过往后,就不用准备我们的饭菜了,我们不能一直白吃白喝。” 这顿饭她也就吃了,但她不能厚着脸皮天天蹭饭。 这个时代,人们的收入普遍不高,食物的价格却不便宜。 她和桑景英吃的这一顿,能花光他们上午赚的钱。 洪掌柜道:“怎么就白吃白喝了?你们在这里帮人写信,我这店铺的生意都好了不少,请你们吃个饭不算什么。” 洪掌柜昨日,就跟家里人说过,让他们往后多准备点饭菜,他中午要留桑景云和桑景英吃饭。 他家不缺这点钱,就当他同情这两个孩子。 而今天,桑景云的做法,愈发让他觉得自己做得对。 他请吃饭,桑景云大大方方吃了,不像某些人,因为自尊心过强,把他的好意当成侮辱。 接着,桑景云又拒绝了他的接济,不愿意占他的便宜。 桑景云面对那些卖苦力的人,还一点不嫌弃,不骄不躁帮人写信。 如今时代不同了,这样的人,即便是女子,将来也能有出息。 此外,桑景英的表现也不差,他稳重懂事,一看就是能撑起一个家的,像极了年轻时的桑元善。 这桑家,也就那个桑学文是个一无是处的。 这样的两个孩子,自己帮一帮,留个人情,将来或许能得利。 即便是现在,他收留桑元善的孙子孙女,这县城那些生意人,也必然会觉得他厚道,愿意与他做生意。 关键是,他并没有亏钱。 桑景云写一封信,便要给他一个铜板,一天下来,他少说能入账二十个铜板。 纸张和墨水的花销最多几个铜板,他还多卖了一些信封,算下来,他是赚了的。 桑景云道:“洪掌柜,店里也不过多卖了些信封……” “我今年已经六十有二,能当你爷爷,你叫我一声洪爷爷吧。”洪掌柜道。 桑景云叫了一声:“洪爷爷。” “小丫头,你都喊爷爷了,我请你吃顿饭又算什么?我家吃的,又不是山珍海味。”洪掌柜说完这话,又提起以前跟桑元善的交情,劝桑景云在他这里吃饭。 洪掌柜是在生意场上混迹数十年的人,话说得非常漂亮,桑景云考虑过后,答应下来。 她确实需要吃点好的养身体。 至于洪掌柜的帮助,她会记在心里,回头想想要怎么回报。 他们吃饭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了,蹲在门口等着桑景云给他们写信。 桑景云也不耽搁,回去继续帮人写。 上午她刚开始写信,不熟悉,写得比较慢,下午应该能快点。 一天下来,她少说能赚二十个铜板。 那一个月,就是六百个铜板,差不多四五个银元。 如今是民国初年,银元价值比民国中后期高,现在县城的店铺,招个掌柜一个月薪水是八元,做抄写员之类的普通工作,一个月薪水只有四五元。 不过等十年后,到1926年,物价就翻倍了,薪水也会涨。 当然这是上海的物价,在偏远地区,银元的购买力很惊人。 此时通讯不便,交通也不方便,大家出门办事都趁早,因此到下午两三点,就没有大老远来找桑景云写信的人了。 倒是有一些住在县城的人,过来找桑景云帮忙写信。 桑景云态度好,写完信还会给人读一遍,不像有些读书人,他们拿着钱去请他们帮忙写信,多说几句人家就嫌弃,写完了他们都不知道信上写的东西是对是错。 “我还要再写点,你只管帮我写,写完了我给你算钱。”一个中年妇人说完,又絮絮叨叨开始说家里的事情,让桑景云全都写上去。 这妇人在县城码头附近经营着一个茶水铺,赚的不多,但生活也算宽裕,多花几个铜板给在外地求学的儿子写信,对她来说算不得什么。 桑景云也求之不得,这大婶不愧是做生意的,特别会说,桑景云都不用帮她组织语言,直接将她说的写上去就行,这钱赚得很轻松。 这大婶说了许多,一口气让桑景云写了四张信纸,足足有一千多字,她还买了一个信封,让桑景云写好收信地址。 等拿到信,她喜滋滋地给了桑景云一个银角子:“这钱给你,不用找了。” “这太多了。”桑景云道,这银角子,大概值十二三个铜板。 那大婶道:“不多,我以前找人写信,人家收得更多,还不乐意按照我说的写,而且我们都是老相识了,你小时候,你爷爷常抱着你,到我铺子里喝茶。” 这大婶说完就走。 桑景云目送她离开,知道她这么做,应该是想帮衬自己。 下午,除了这大婶的信,桑景云还写了十封信,桑景英写的信要少点,也写了七封,加起来十七个铜板,加上上午赚的,一共二十九个铜板。 大婶的这封信用了四张信纸一个信封,要给洪掌柜五个铜板,他们这一天,也就挣了一个银角子,外加二十四个铜板。 这钱不算少,桑景英眼睛都亮了:“姐,我不去考珐琅班了,以后跟你一道代写书信吧。” 桑景云哭笑不得:“你还是去考珐琅班吧,将来说不定还能开个珐琅厂。” 学了做搪瓷的技术,总归有点用处,当然,若是桑景英去试过之后,发现自己不想做这个,她也会想法子帮桑景英找个别的工作,或者送他继续上学。 至于代写书信,代写书信没有前途,不是长久之计,即便是她自己,过些日子也是要另寻出路的。 时间不早,桑景云就跟洪掌柜告辞,准备回家。 “你们稍等。”洪掌柜拿出一叠裁剪好的牛皮纸:“铺子里的信封不够卖了,我打算请人帮忙糊信封,这活儿你们可要做?” 糊一百个信封,给一个铜板,这钱不多,但因为信封是裁剪好的,糊起来不难,所以价格也算合适。 桑景云欣然接受了这个工作,拿走了够糊三百个信封的纸。 虽然只能赚三个铜板,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更何况此时的铜板,购买力尚可,三个铜板已经能让他们家,吃到还算不错的菜肴。 桑景云带着桑景英直奔海货店,花一个铜板买了一块咸鱼,又花一个铜板,买下一条干海带。 在县城,一个鸡蛋就要一个铜板,巴掌大沉甸甸的一块咸鱼,也卖一个铜板,在桑景云看来,买咸鱼极为划算。 海带也便宜,一条干海带泡开有很多,可以吃很多顿。 桑景云还想买点豆腐,一个铜板能买一斤半豆腐,豆制品营养也好。 但如今天气热,豆腐不好保存,因而豆腐店只在上午出售豆腐,下午是买不到豆腐的。 回家时,桑景云走得极快,唯恐天黑前不能到家,同时也跟桑景英商量,让他跟家里汇报时,只说今天赚了二十个铜板:“景英,我怕爹知道我们赚得多,又起了买大烟的心思……那银角子我们悄悄给奶奶,不告诉其他人。” 桑景英觉得有道理,答应下来。
第11章 小胖子 大约是中午吃得好,有力气,桑景云今儿个走得很快,不到一小时,就和桑景英一道,走了五公里的路回到家。 他们到家时,天已经暗了,桑钱氏在家门口等着。 看到他们,桑钱氏松了一口气,又招呼他们:“阿云阿英,快进来,可以吃饭了。” 早上吃的是干饭,晚上吃的却还是南瓜粥,为了省柴火,这粥煮的并不粘稠,南瓜也没煮烂。 桑钱氏给几个孩子盛的主要是米粥,轮到桑学文,却是满满的一碗南瓜。 桑学文也不敢说什么,默默吃着。 吃饭的时候,桑景云把买了咸鱼海带之后,剩下的二十二个铜板拿出来,跟桑钱氏说了自己今天和桑景英一起帮人写信的事情。 “我跟景英今天写了一天的信,手都疼了。”桑景云张开自己没什么肉的手。 她这身体,虽说读过书也认字,但从未一天写那么多字。 这会儿,她的手非常疼。 桑景云并不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自然要跟家里人说说这情况,免得家里人觉得她赚钱简单。 桑钱氏、桑学文还有陆盈都一脸心疼,桑钱氏道:“阿云,等下奶奶给你揉一揉。” “谢谢奶奶,奶奶,我买了点咸鱼海带回来,明日你再去买点豆腐,以后家里可以吃好一点。”桑景云道。 他们家这半年,日子过得比河对岸贫民窟的人好,但没好多少,一个月也不见得能吃一回肉,跟以前差距很大。 这段时间家里吃的鸡蛋,还是桑元善办丧事时剩下的。 “好。”桑钱氏答应下来,眼瞅着几个孙辈越来越瘦,她也心疼。 吃过饭,桑景云道:“奶奶,你帮我打个水吧。我想擦洗下身体,但没力气打水。” 他们家现在用的盆是木盆,非常重,打了水就更重了,她很勉强才能拿动。 “阿云你去屋里歇着,奶奶给你打水。”桑钱氏起身,急急忙忙去打热水。 桑景云应了一声,回到她跟桑钱氏一起住的屋子。 她刚歇了一会儿,桑钱氏就端着一盆水进来。 桑景云从怀里拿出那个银角子给桑钱氏,说了说这银角子的来历,又道:“奶奶,这银子你存起来,留着交房租吧。” 桑钱氏红着眼眶接了:“你这一天,写了多少字啊?” “也没多少,奶奶,我擦擦身体就睡了。”桑景云开口。 桑景云要擦洗,桑钱氏就先出去了。 桑景云关了门,这才开始擦洗身体。 这个时代的条件是真的不好,比如他们租住的这房子,是没有浴室的,洗澡要么在前面水井边露天洗,要么在屋里擦洗。 至于上厕所,屋里有马桶,屋后挨着院墙,还有个茅坑。 所谓茅坑,其实是一口半埋在地里,上面做了个木架子的大缸,非常简陋。 好在桑钱氏爱干净,每天都会把家里清理一遍,至少不会让马桶和茅坑里生出蛆虫。 擦洗好,又泡了泡脚,桑景云打开门去倒水。 外面八仙桌上点了盏油灯,桑学文正在灯下,用洪掌柜给的糨糊和牛纸皮糊信封。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49 首页 上一页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