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可能,主意就是她出的,毕竟这家伙才是资本家出身,对利益的追逐是刻在骨子里的。 所以,韩家所有的家产都被没收,乔清霞要被下放到东北的农场去开荒,至于要劳动多久,没有说。考虑到她有六个孩子要抚养,政府允许她带着孩子去。 乔清霞觉得天都塌了。 她觉得自己很冤枉,韩景阳是给自己捞了点好处,但是,他也做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啊,他给大家争取来了救命粮啊! 不过本质上,她也清楚自己这话站不住脚,所以没敢说出来。 临走之前,她去找徐立诚和叶海兰,想把最小的孩子拜托给他们抚养,“小六还小,才几个月大,他去了农场就没活路了。我到了那边肯定要干活的,没工夫照看他。其他孩子还好,小五也两岁了,再苦再难也能活,但是小六不一样。老徐,你和我们家老韩是那么多年的交情了,嫂子求求你,你们俩就收留小六吧,只要给他一口饭吃就行。” 徐立诚心软,差点就要答应,被叶海兰打断了,“不行。我们自己的孩子都养不起,眼瞅着就要饿死了,哪有精力再养别人的。你去找那些没孩子的人家吧,他们肯定愿意接收你儿子的。我家里不行。带去农场是个死,留在我家也是个死,我们养不活的。” 乔清霞:“……” 她眼巴巴的看着徐立诚,指望这个“一家之主”可以心软,但是叶海兰直接拿出了菜刀! 徐立诚:“……” 他看了看妻子,又想了想自己为了少养孩子直接去结了扎,至今依然受到很多战友的嘲笑,他们不清楚结扎是怎么回事,认定他就是把自己阉了,变成了公公。不管他怎么解释,他们都是不信,只相信自己的主观臆测。还有一些家属看他的眼光也是奇奇怪怪,说话的语气也很奇怪,“老徐啊,我可真羡慕你家海兰,你为了不让她受苦生孩子,给自己来了一刀。啧啧啧,你可真体贴,不像我家那个,就想着让我多生几个,做个‘英雄母亲’,唉。” 好像是在夸他,仔细一听,好像又不是。 唉,算了,自己的都不想养,何必养别人的。而且,这一养,还不知道要养到什么时候呢。 “嫂子,不是我不肯帮忙,我家里实在有困难,我这八个就快要了我的老命了。真的养不起小六,他放我这儿也很危险。” 乔清霞好说歹说,徐立诚和叶海兰都没有松口,最后,乔清霞恨恨的留下一句:“我算是看透你了,什么好战友好兄弟,我家老韩把你当兄弟,你根本没把他当兄弟!” 徐立诚:“……” 叶海兰讥讽道:“谁会和罪犯当兄弟啊?之前是老徐眼瞎,看错了人,他现在这么做,那叫改正错误,和犯罪分子划清界限!” 乔清霞:“……” 心里再怎么愤恨,她也必须带着孩子上路了。 一拖六,苦难一眼望不到边。这个时候,她最大的孩子只有9岁,往下依次是7岁,五岁半,4岁,2岁,五个月。 乔清霞把小六抱在怀里,跟老大老二和老三说,“以后,你们三个就要承担起哥哥姐姐的责任了,帮着妈妈一起照顾小六。” 她又跟小四和小五说:“你们俩也要懂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着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咱们一家人一定要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 五个孩子已经被家庭变故打击懵了。自从爸爸出事,妈妈也被停止工作限制行动,家里请的帮佣也离开了,钱和值钱的东西都被收走了,好在大家也没有故意为难他们,衣服和被褥这些还让他们带着。 几个大点的孩子帮忙拿着行李,面对乔清霞的殷殷叮嘱,都点了点头。 就在他们抵达农场的当天夜里,远在西北服刑的韩景阳和在农场的乔清霞和前面的五个孩子,同时觉醒了前世记忆。 韩景阳和乔清霞流着眼泪咬牙切齿。 上辈子,他们一直到66年都顺顺利利的,哪怕到了农场劳动,也没有受到什么磋磨,还有徐立诚和严宁安贴补他们,当时他们心态非常好,还互相鼓励,说“哪怕下放了,但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就很好,就当是下乡来锻炼了”。 夫妻俩面对孩子表现的从容大气,私下里对自己的安排洋洋自得,写信给小五的时候满篇都是舐犊情深,让那个孩子身在徐家心在韩,一心为他们家打算。 一开始,韩景阳跟乔清霞说要把孩子给徐家夫妻养的时候,乔清霞确实是不同意的,而且很气愤。但是紧接着,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整治,乔清霞心里的危机感爆发,她总觉得,总有一天,她和韩景阳说不定也会面临相同的局面。再加上当时家里也有粮食危机,她就顺势答应把小五送走了。 狡兔三窟,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准备好退路,这是她跟父亲和祖父学到的道理。韩景阳还以为她是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想通了,但其实,这是她给自己准备的后路。 她后来跟韩景阳坦白过这些,韩景阳嘴上说着她做的过分,但心里也是接受的。 等他们结束下放回到城里,韩景阳还官升一级,给几个孩子都安排的好好的。 怎么这辈子,一切都不一样了呢? 因为没有把小五送出去? 因为徐立诚有了自己的孩子? 因为徐立诚没娶不能生的严宁安,而是娶了特别能生的叶海兰? 这还是他们原来的那个世界吗?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57年的那场运动规模没有上辈子那么大,虽然也有一些人被整治,但整体上是高层斗争,还有一些真正有问题的人挨整了,大部分人都好好的。 还有饥荒,也没有上辈子那么严重。 严宁安竟然是京城大户人家丢失的孩子,这件事在上辈子始终都没有爆出来。 所以,这就是埃弗莱特所说的平行世界吗? 因为一点小小的变动,他们在这个世界的人生际遇和原来的世界完全不同。 老天爷啊,为什么要把他们送到这里来,他们在原世界里活的好好的啊! 现在才是1959年的冬季,他们居住的房子四面漏风,没有任何取暖设施,被褥很薄,他们从身到心,从里到外都凉飕飕的。 韩家的五个孩子都醒了,只有被乔清霞抱在怀里的小六还在睡,他无需觉醒记忆,因为上辈子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孩子们听见乔清霞的啜泣声,问道:“妈,你怎么了?” 你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知道了上辈子的事? 乔清霞哭道:“我们这辈子,都没指望了。” 他们不是被整下来的,不是受了时代牵连,不是被冤枉的,是真真正正的犯罪分子家属,韩景阳一日不出狱,他们就很难回家。或许可以,只要孩子们长大了,他们自己可以回去。他们并没有犯罪,会到这里来是因为在城里没人抚养他们,他们只能跟着自己的母亲。 韩老大说道:“妈,爸怎么会做这种事?上辈子不是好好的吗?咱们家的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哪儿需要干这些?现在好了,他自己犯了罪,连累咱们比上辈子早了7年下放,下放的农场也比上辈子的差,距离远不说,冬天是真冷啊。我现在都快要冻僵了。” 韩老二也说:“就是啊,爸都当大官了,怎么还能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这个节骨眼上干这种事。” 乔清霞哭道:“上辈子小五送到徐家养了,我也没生小六,家里少两个人的嚼用,日子当然好过一些。这辈子家里孩子多,你爸爸不得多为你们考虑考虑吗,他就是想着多给你们攒下点家底,他又不知道会出事。这个时候,你们就别抱怨他了。” 韩老大说:“要是我们早点觉醒记忆就好了,当时就可以提醒爸,让他不要冒险。这些年政治环境那么紧张,最好就是什么也别干。” 韩老三说:“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韩老四说:“这辈子徐叔叔没娶严姨,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就不需要养咱家小五了。也没办法跟上辈子一样帮咱们了。” 乔清霞心想,不知道徐立诚有没有觉醒,要是觉醒了,会不会想办法帮帮他们? 但是很快,乔清霞就在心里否定了这个想法。上辈子小五干脆利落的改姓,放弃徐立诚和严宁安回了韩家,让他们伤透了心。如果他们也觉醒了,想的绝不会是帮他们,肯定是有多远就躲多远。在他们心里,小五大概是个白眼狼吧?尽心尽力养了一场,说走就走了,养了也白养。她和韩景阳应该也是白眼狼吧?人家辛辛苦苦帮他们养了多年的孩子,说要回来就要回来了。 重来一次,谁还会再重蹈覆辙呢? 但是,从她之前找徐立诚的情况来看,那时候徐立诚肯定是没有觉醒的。她看得出来,徐立诚还想帮忙,是叶海兰不让。 不知道严宁安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她提前觉醒了? 想了想,乔清霞又否认了这个想法。上辈子,严宁安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就算她重来了,以她上辈子的性格,也没有勇气辞职去京城,更别说找父母了。再说了,她就算想找也不知道去哪儿找啊。 那就只能是,这辈子和上辈子,是两个世界。他们上辈子算计别人,这辈子来遭报应了。 从始至终,韩小五一句话都没有说。 上辈子,他没吃过任何苦,徐爸爸和严妈妈对他很好,照顾的无微不至,他的生活其实比哥哥姐姐们要好得多。 徐爸爸和严妈妈也从不阻止他回自己家。 他的亲生父母对他也很好,每次只要他回家,就会享受到最好的待遇,比哥哥姐姐还好。母亲总是看着他欲言又止,有时候甚至会说,“小五要是能一直在家就好了”,那时候,他觉得,母亲好可怜,一定是徐爸爸利用和父亲的交情,从父母身边把他抢走了。 所以,他对徐爸爸和严妈妈是有怨言的。自己不能生就抢别人的孩子,这也太不地道了。哪怕他们对他很好,内心深处,他对他们也爱不起来。 但是,现在再想想,既然后面徐爸爸和严妈妈那么轻易的同意他将姓氏改回去,同意他回到亲生父母身边,没有一点纠缠,那么,他们又怎么会不顾孩子亲生父母的意愿,在他还小的时候将他强行从父母身边带走呢? 这是一件很容易就想清楚的事情,为什么上辈子他没有想清楚? 韩小五心情复杂,听母亲刚才的发言,“上辈子小五送到徐家养了”,他没听出什么被抢的意味,反倒是有种把孩子送到别人家减轻自家负担的轻松感。 或许,爹妈是在故意误导他,让他一门心思想着韩家。 他后来不就是这么做的吗?韩家下放之后,他隔三岔五给他们写信、寄东西,那都是徐爸爸和严妈妈的东西啊,他那么寄,人家什么也没说,反倒积极给他做准备。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95 首页 上一页 29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