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粥蒸饺和点心,她就没想着带回去,全给吃了。 假如许娘子要她不吃,把东西带回去给四郎五郎,崔如英是不会答应的。 许娘子唉了一声,她嘴巴笨,只说了句行。崔如英找来水壶,是崔大山打的,把羊奶倒进去之后,背着就坐马车回城南了。 回来的不算早,这会儿城南街上早餐贩好多都已经收摊儿了。 就还剩阳春面和豆浆摊儿。 崔如英进巷子的时候,崔家一众人刚坐下吃早饭。崔如英还没进大门呢就使劲喊了一声爹,崔大山从屋里出来,“三丫回来啦!” 崔如英道:“爹,家里还有包子吗?三娘子让车夫送我回来了,我给车夫送几个包子去。” 崔大山也是疼孩子的,包子没全卖完就回来了,但是这会儿总得倚着客人,就把桌上的五个包子全装了,“你进屋吧,马车是不是在巷口,爹给送去。” 四郎五郎跑出来得快,围在崔如英身边,“三姐你回来啦!我跟弟弟都可听话了,鸡喂得也好,胖了不少呢。” 崔如英挨个摸了摸他俩脑袋,“做得不错,上回带爹带回来的点心尝着了没?好吃吗,你们听话,下回还给你们带。” 崔大郎笑着看着妹妹,二丫把碗筷放下,没出声,她还以为三丫在侯府,把家里都忘了呢。 崔如英摸完弟弟,又问:“大哥二姐,六丫呢?” 二丫:“屋里睡觉呢。” 崔如英:“我进去瞅瞅。” 六丫这会儿正睡着,白了点,比之前好看,崔如英捏了那六丫的小手,把水壶放下,“三娘子昨天生了个小公子,娘得喂小公子,以后没法儿回来。这是羊奶,你今儿喂六丫喝吧。” 妹妹有点瘦,崔如英道:“以后要是有奶,我天天给六丫送回来。” 二丫:“那感情好,米糊糊也不咋爱吃,昨儿刘婶儿抱去临街喂了一顿。” 崔如英从怀里摸了摸,摸出一朵小绢花,这是到街上她让车夫停下买的,花了三文钱,除此之外还买了五文钱的红枣,“姐,家里辛苦你了,娘说多亏了你,不然肯定不放心。对了,抱六丫喂奶给人拿东西了吗?” 二丫看着绢花有些不知所措,谁知崔如英一把塞她手里,她这才说道:“拿了回包子。” 崔如英把许娘子给她的钱拿出来,她给二丫数了二十文,“下回再过去给人买二十个鸡蛋,不然不让六丫喝奶了,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天天回来。买鸡蛋的时候讲讲价,别说多少就给多少。” 二丫攥着铜板,点点头,“好。” 还剩下两文钱,崔如英给自己留了一文,剩下一文也塞给二丫了,虽然只有一文钱,但是,这也是钱。 崔如英:“拿着应急,缺啥就买啥,娘给你的。” 回来一趟,她就落下一文钱。 二丫攥着钱和绢花,“你吃饭了吗,要不要再吃点啊?等会儿,爹烤了红薯!” 没了包子,还有稀饭和红薯。 崔如英:“给我拿个烤红薯吧,姐我看看家里。” 崔如英和许娘子是十四走的,今天十七,屋里没啥变化,里里外外收拾得也干净,小鸡仔胖了点儿,但是也丑了,黄色的羽毛褪去,毛灰不溜秋的。 院子里的菜长高了,小葱崔大山给重新栽了,绿油油一片。不过家里用葱多,看还有一片心垦过的地,应该是新种的葱。 崔大山送完包子回来,跟着女儿道:“就昨天下雨没出摊,今天生意还行,一天蒸十二屉包子,你大哥跟着我出去卖。” 崔如英道:“爹,二姐要是能去,你让大哥在家歇两天,家里三个人呢,轮着来呗。” 二丫性子老实,但是家里孩子多老实的那个就受气,总看孩子,时间久了心里也难受。 崔大山点点头,“你娘还好吗,有啥吃的你们自己吃了,不用惦记着家里,家里啥都有。” 崔如英想,家里还有啥,一眼望去就能看全了,“还行,小公子出生了,娘这几天白日喂奶,夜里得睡觉,来不及回家。三娘子性子好,不是多事儿的人。” “爹,你给我们打一个这么高这么长的屏风吧,我们跟另一个奶娘住在一块儿,有个屏风还方便点。” 屏风崔大山给别人打过,算是得心应手,“过几天就给你们送去。” 崔如英点点头,“我去刘婶儿家看看。” 还好买了红枣,不然都没东西拿了。 崔如英在刘婶儿家待了一刻钟,先谢了她带六丫去喝奶,又谢谢这两天照顾崔家。 刘婶儿本不打算要的,这两天光吃崔家的包子都吃好些个,哪能一直要东西。再说了奶娘不是谁都能去当的,她牵个线儿,许娘子能当上是自己的本事,况且给大户人家做奶娘也不是啥轻巧活儿。 崔如英道:“我娘跟您好,惦记着我也没办法,就是还得劳烦婶子多照顾着点儿。六丫太小了,要是谁家生了娃,还得讨口奶喝。” 刘娘子道:“这哪儿的话,让你娘放心!我再打听打听,到时候我抱着六丫去就行了。” 崔如英真心实意道:“多谢婶子!” 刘婶儿:“别跟婶子客气。” 又说了几句话,崔如英就要走,刘婶儿道:“等着,我给你薅点葱吧。” 她看崔家葱不多了,做包子用葱多,她家还有。 崔如英抱了一大捆葱回去,二丫给接过来放到厨房,现在天越来越暖和,在外头会晒蔫巴的。 崔如英看着她这个二姐,这么会儿功夫,已经把绢花带上了。 淡粉色的,还挺好看。 出摊回来家里也不是没事儿做,要买面刷锅,崔大山半点都不闲着。 崔如英也没离开家这么久过,还挺想家里,又进屋看了看六丫,许娘子最惦记她。 二丫在一旁,看着两个妹妹,没忍住问了句,“侯府好吗?” 崔如英道:“还成,咱们家以后也能这么好。” 二丫点了点头,三丫去就去吧,能吃好吃的,不忘了家里就行。 崔如英看二丫好奇,简单说了两句,并鼓励道:“咱们家好好卖包子,以后赚的钱开铺子,还能卖别的,就能赚更多的钱,换大房子了。姐,你一定好好看着爹和大哥,要好好干活不能偷懒。到时候别说一朵绢花,十朵一百朵都有!” 二丫:“真的?” 崔如英:“那当然啦,虽然三娘子的儿子生下来就是小公子,但他们祖辈也不是生下来就是侯爷的。” 姐妹俩说着话,崔大山在外头喊,“三丫,还不走呢?” 他和许娘子想的一样,哪能麻烦人家回回送,送一回接一回,这都三回了。不过已经麻烦了,就别再耽搁,万一侯府还要用车,早回去些好。 所以崔大山才忍不住催。 二丫道:“行了,快走吧,让娘别惦记家里。” 崔如英点点头,不像那日走,今儿还有些不舍,这才多大一会儿。 临走,崔大山给崔如英装了三个烤红薯,杯子也给刷干净了,还塞了五文钱,出门在外用钱的地方多,侯府是好,但不是自己家。 崔如英又高兴了,算了算,除了二两银子,她还有吃早饭剩的五文,回来的一文,崔大山给的五文。 二两十一文钱,都赶上没卖包子前一家的存钱了。 这些钱崔如英打算藏好,这边赶回侯府,崔如英先跟李嬷嬷说了声。 许娘子在东屋里照顾小公子,崔如英没去打搅,想着陈娘子早上刚喂奶回来,这会儿应该在屋里睡觉,就轻手轻脚进的厢房。 她啃了个红薯,把钱藏好,也没弄出太大动静,闲着没事儿,崔如英把生煎包水煎包的方子又想了想,东西越多摊子才能越长久,对以后开铺子也有好处。 一口气不能吃成胖子,慢慢来,现在赚的钱足够家里日子好过点了。 这般想着,临近正午,她看见陈娘子推门进来了。 陈娘子没在里面睡觉吗?
第十六章 梨花簪子 崔如英有些疑惑,陈娘子怎么从外面回来了,这么长时间,想来跟她一样,是回家来着。 陈娘子看了崔如英一眼,什么话都没说,直接绕过屏风,那边动静窸窸簌簌的,很快,崔如英就听见陈娘子躺下了。 崔如英想,昨儿下大雨,陈娘子也回去了,没想到昨天晚上看了一夜孩子,今天竟然还能回去。 陈娘子对她女儿还挺不错的。 反正陈娘子回去肯定是问过李嬷嬷的,崔如英不爱管闲事。 但她觉得让许娘子白日里喂奶,晚上再回去喂六丫不太可能。一来崔家离得远,不似陈家近,不可能日日让车夫送,来回就得一个多时辰。二来晚上天黑,路也不好走。 不一会儿秋月过来送饭,许娘子不在,崔如英自己吃的。 几块排骨,小条清蒸鱼,素菜青豆炒肉,还有碗贝柱鸡蛋羹,后面两样在崔家都算荤菜的。 鱼是什么鱼崔如英不认识,但吃着很鲜甜,肉是一块一块儿的蒜瓣儿肉,没有腥味儿,就一根刺。 崔如英许久不吃鱼了,啃得干干净净。 而那头陈娘子,又起来吃了顿饭,她瞥了崔如英一眼,一个丫头片子,吃得还怪好的。 吃过午饭,陈娘子就睡起了大觉,崔如英也不知何时醒的,醒来就听见陈娘子在一旁的呼噜声,她翻了个身,清醒了一会儿李嬷嬷轻轻推门进来,“崔小娘子可醒了?” 崔如英坐了起来,“李嬷嬷?” 李嬷嬷小声道:“三娘子想请你过去说说话。” 崔如英来这儿就是为了陪陆云蓁说话,她道:“我收拾收拾,一会儿就过去。” 刚睡醒,崔如英头发还乱糟糟的。 崔如英过去的时候,陆云蓁正靠床坐着,刚生产完脸色有些苍白,唇色也苍白,身上盖着厚被子,头发披散在肩上,头上戴着个抹额。 崔如英忍不住问道:“三娘子,还疼吗?” 陆云蓁摇了摇头,“生的那会儿疼,不过这会儿已经好多了。” 看了孩子心里只有满足,也就忘了疼了。生完之后只有人说她辛苦,还没人问过她疼不疼。 崔如英看了看,“肚子也不见了。” 尽管见过许娘子生孩子,可看到这番场景还是觉得神奇。 “孩子都生出来了,肚子可不就不见了。”陆云蓁朝崔如英招招手,“坐床边来吧,听李嬷嬷说你上午回家来着,家里一切可都还好?” 崔如英点点头,“生意不错,妹妹也挺好。” 陆云蓁点了点头,“你呢,这两天在府上住着吃住可还习惯?” 崔如英道:“住还好,我和我娘不挤,不过三个人同住一屋,还是有些许不方便之处,三娘子,我想让我爹打了个屏风,过几日送来成吗?”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7 首页 上一页 15 下一页 尾页
|